在西沙群岛,人们见到的一支最大的砗磲贝壳长达1.5米,海南省人民政府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么大的砗磲,两个贝壳张开宽1米多,贝肉70多千克,整个贝壳重达225千克。20世纪初,在菲律宾海岸发现一枚长1米,重131.5千克的巨型砗磲,现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据说是外国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砗磲,与西沙群岛发现的砗磲比,可说是相形见绌了。其实,砗磲的壳最长可达2米多,重量在250千克以上,简直是个天然的浴盆。砗磲还是海洋世界上的老寿星,寿命可达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生长百年了,因此,砗磲不仅是个体最大的贝类动物,也是贝类中的老寿星。
砗磲和其他双壳贝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壳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为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这种自力更生制造的食物,在动物界绝无仅有,科学家将此称为“耕植”,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估计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另外,砗磲的肉体斑驳陆离,绚丽多彩,这种漂亮也与虫黄藻有关。
砗磲浑身都是宝,肉可制于、鲜佳肴;壳可做盛器,甚至给小孩当浴盆,或雕琢成工艺品;内壳的珍珠层,还能生成天然的珍珠。
现在世界上报道的砗磲只有6种,其中库氏砗磲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分布。
(3)鹦鹉螺和砗磲悲叹的启示:如果说珍稀和美丽是鹦鹉螺和砗磲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之一,那么美味则是其招杀身之祸的另一因素。譬如说,砗磲,据报道,在海南三亚市的海鲜餐馆普遍出售砗磲,有蒜泥蒸、有清蒸,平均每千克价格约120元。而且煽情地美其名曰“西沙美女鲍”,有清肝明目之效,男人吃了壮阳,女人吃了美容。餐馆以每千克8元的价格从渔民那里收购,再以每千克100~140元的价格出售,吃剩后的壳再制成工艺品出售,又可以赚上一笔。有这么大的利润,怎么会没有人起早贪黑、铤而走险呢?2004年三亚市工商局从一家渔村饭店一次查获库氏砗磲4只,库氏砗磲壳13只,其他砗磲壳11只。
砗磲一般纹丝不动地趴在海底,但一旦有外来骚扰,它便利用两瓣贝壳施展难以想象的威力。在贝壳闭合时,如果把一条铁棍插进砗磲的贝壳内,铁棍会被轧弯。因此,不小心手指、手臂被砗磲的贝壳“咬”住,断手折臂难免发生。据说,有一条船在靠岸落下船锚时,锚索落人张开的两瓣贝壳之间,砗磲竟然毫不客气地轧断了锚索。可以想象,砗磲的闭壳肌有多强壮了!像砗磲这样的海底“巨无霸”,其他动物只能“惹不起,躲得起”。砗磲唯一的敌人是贪婪的人类,因为人类有欲望、有计谋,更有手段。
3.鲎的呻吟
世界上现存有四种鲎:美洲鲎、中国鲎、马来鲎和圆尾鲎。成年雌鲎个体大过雄鲎。雌鲎体重一般在4千克左右,头胸甲长约40厘米。雄鲎重约2千克,头胸甲长约30厘米。
中国鲎在夏季繁殖产卵,产卵盛期一般在6~8月。产卵场所通常选择在接近高潮区退潮时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一般大潮加上4~5级西南风时,岸上的鲎特别多。雌鲎在静置的水里不排卵。雌鲎把卵块产在事先挖好的穴里,雄鲎再把精子排到卵上,一个产卵过程就结束了。一对鲎随潮水涨落上岸,一趟可以连续产几窝卵,每窝卵平均300~500粒。亲鲎离开后,卵被涌进窝里的沙子盖住。从卵子受精到幼鲎孵化需50~60天时间。入秋,鲎群又开始从浅海游回深海过冬。幼鲎则在卵窝里过冬,到第二年夏季才爬上滩面,随潮水转移到附近食物比较丰富的泥质滩涂上生长。
鲎营底栖、穴居生活。无论成鲎还是幼鲎大部分时间都喜欢把身体潜埋在泥沙里。春季水温回升到18℃时,再游回浅海泥滩上寻找食物。成鲎对水温很敏感,最适范围在28~20℃。水温低于10℃不利于鲎存活,水温降到0℃时,成鲎开始停止进食。成鲎很耐饥,连续几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鲎最神奇的地方是它的血液。血液中只含有一种多功能的变形细胞,能输送氧气以维持生命。有趣的是,在运动中,细胞经常地改变着形状,有时方,有时圆,有时又多角。但它却是一种低级的原始细胞,血液中缺少高级生物血液中作为生命卫士的白细胞。所以一旦细菌侵入鲎,就只有坐以待毙,别无出路。但是它却能经历4亿年沧桑,是什么东西使它免遭灭绝而成为活化石?这还是个谜。
鲎的血液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在它的血液里含有铜元素而多数高级动物中的血液含有铁元素。铁遇氧变红,铜遇氧变蓝,这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1968年,美国科学家试验成功用鲎的血细胞冻干品(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随后这种方法被迅速推向临床,用于快速诊断内毒素血症、细菌性脑膜炎、细菌尿等急难病症,挽救垂危患者的性命。与传统的细菌检测办法比较,鲎试剂法不但敏感、快速、可靠,而且成本低。1972年美国科学家库柏又通过实验证明,鲎试剂可以用于放射性药品和注射品的热源检查,解决了药品检测中的一大难题。
模样古怪而丑陋的鲎,对自己的伴侣却十分忠贞不贰,成年的鲎总是成双成对地活动,从不分开。一旦雌雄鲎结为伴侣,就像鸳鸯一样,朝夕形影不离,雄鲎总是趴在雌鲎的背上;而雌鲎总是背负着雄鲎四处活动。因此,每次捕捉鲎的时候十有八九捉到的是一双。在厦门,如果有人只抓到一只鲎,便认为不吉利,马上把它放生。
中国鲎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沿海海域,少数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爪哇岛以北海域。福建省平潭海域鲎产量曾经居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平潭海域常常是鲎多为患。每年入夏,渔村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到处是鲎,当地因此有“六月鲎,爬上灶”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平潭鲎资源量明显减少。即便如此,当时在敖东、马腿等主要产鲎地区,每逢大潮,一个晚上还可以从几百米的滩涂上捕获1000多对成鲎。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50年来,平潭的中国鲎产量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平潭鲎产量比50年代末减少80%~90%。到90年代末,平潭鲎已形不成渔业。根据平潭县海洋与渔业局统计的数据,平潭县鲎产量为:1984年是1.5万对,1998年则仅3700对左右,至2002年则比1998年又减少3/4。
中国鲎数量锐减的原因除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外,过量捕捞是主要原因。捕捞中国鲎一是为了提取鲎血以及生产甲壳素,二是为了食用。在美国生产鲎血的试剂,每次只抽取1/4的血液,之后放归大海,鲎依然能够生存;而中国的制造商却是“抽光血,吃尽肉”,把抽干血液的鲎卖给酒家食用。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要吃掉10万千克的鲎。甲壳素生产厂家大量低价收购,大小不限,把鲎当做蟹壳虾皮一样提取甲壳素。加工1000千克甲壳素,约需8千克鲎,而1千克鲎,约有活鲎500对。在广西北海,几乎每一家海鲜餐馆的菜谱上都有“酸甜鲎”这一道菜,有的还将“酸甜鲎”作为招揽顾客的招牌菜。海鲜餐馆的老板抓住了食客们的猎奇心理,向渴望尝鲜的食客们(尤其是不了解鲎为何物的外地游客)大肆推销“酸甜鲎”。据估计,仅在广西沿海,每年就有约100万对中国鲎遭到捕杀。
由于鲎的美味和药用价值给它带来了厄运,更由于成年鲎总是成对活动的习性和贪婪的人类,使它遭到了灭门之灾。长此以往,中国鲎的灭绝已经为期不远了。
4.海龟的悲叹
海龟是一种常年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们主要以鱼、虾、海藻为食。海龟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中国的南海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海龟繁殖的主要场所,每年的4~12月份都有海龟在此产卵,但繁殖盛期是4~7月份。每到繁殖季节,海龟就成群结队地爬上海滩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