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23日,一艘行驶在大西洋的英国货轮在巴西东海南部被意大利的一艘潜艇击沉了,船上的30多名华人水手和十几个英国水手纷纷跳海逃命。在慌乱中,一个名叫潘谦的24岁中国青年爬上了一只用木头和油桶扎起来的救生筏,从此开始了他100多个日夜的海上漂流。
茫茫大海是无边无际的,潘谦坐在一个3米长、3米宽的小木筏上,既没有桨也没有橹,只好任小木筏随处漂流。幸运的是,小木筏上还有一点救生的食品和淡水,可以供他使用几天。但是20多天之后,潘谦开始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他没有看到过一艘船从这里经过,小木筏上的食物和淡水越来越少,该怎么办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潘谦吃光了船上所有的食物,由于环境所迫,他逐渐掌握了海上生存的本领,他将一张帆布倾斜地搭在木筏上,一来白天遮挡太阳,二来下雨的时候接点雨水饮用。他还利用铁钉和弹簧制作鱼钩,用麻绳做成鱼线用来钓鱼。就这样,潘谦在大西洋上漂流了四个多月,他一直靠坚强的求生信念支持着自己活下去。1943年4月6日,他在海上漂流了133天之后,终于被经过的一艘巴西渔船救了上来。
当潘谦在巴西登陆之后,他的体重比原来减轻了14千克,但他仍然能自己行走。在医院里,当医生得知潘谦吃了80多天生鱼肉时,特意为他检查了肠胃,结果在他的胃里没有发现虫子,只是肠胃功能有些轻微的紊乱。心理学家坚持说一个与世隔绝133天的人,他的精神一定会失常,但当他们为潘谦做完精神检查后,惊叫说“了不起的中国人!”
潘谦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丰富的求生经验,让很多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他在给美国海军士兵传授海难自救的本领时说“在落难时,生存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想活下去的心。”
库克船长的贡献
库克船长探险的任务是护送科学家到塔希提岛观察金星凌日的情况,但实际上他们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为航行找一个借口。这次航行的真正目的和具体目标是要发现南方大陆,然后把这块新大陆归并不列颠帝国。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是探险航行,那么对英文有什么贡献呢?
原来,库克船长指挥着400吨的“努力”号穿越大西洋,将科学家们送到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后,在1769年10月来到了一片没有名称的陆地。库克船长绕着这块陆地的沿岸航行了一周之后,发现这块陆地很大,是由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岛屿组成的。这就是地球上有人类居住以来最后一块未知的大陆(现在的大洋洲)。库克船长和他的助手用了6个月的时间绘制了该岛的海图,并将南北岛之间的那条海峡命名为库克海峡。
在对陆地进行测量的时候,库克船长看到一种怪兽,形状和颜色都和老鼠一样,只是要比老鼠大一点。奇怪的是,这种怪兽的腹部都有一只袋子,里面竟然装着一只小的怪兽。这个动物引起了库克船长的好奇,它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袋鼠。可库克船长那时去问当地人“坎格鲁”是什么意思?回答是“不懂”的意思,库克船长以为这种怪兽就叫“坎格鲁”,并把它作为袋鼠的学名带回了英国。现在,当大家从英文字典查出袋鼠这个单词“kangaroo”,就是“坎格鲁”的发音。这也算是库克船长对英文所作的一点儿贡献吧!
库克船长发现袋鼠的这个地方,就是2000年奥运会的所在地——澳大利亚的悉尼。
汤普逊与中美洲号
“中美洲”号是美国的一艘新式豪华汽船,它自1853年建成首航以来,曾成功运载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加州黄金由巴拿马至纽约市。当时,“中美洲”号的主要用途是运送加州淘金热乘客西去东归。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艘载满黄金的商船却在1857年的一次航行中沉入了大海。
1857年9月8日上午,“中美洲”号从哈瓦那港口起锚,开往目的地。据公开报道,船上载有30吨金条和金币,但实际所载黄金却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船上载有将近500名乘客,其中大多数人是从加州归来的采矿者,他们的箱子、手提包和衣服的口袋中都装满了金沙、金块和金币;此外,“中美洲”号还载有美国军部托运的从巴拿马装箱的十多吨黄金。
“中美洲”号在第一天的航行中就遇到了狂风暴雨。船艰难地航行着,到了第二天,一整天的风暴不断增强,天黑后又开始下雨了。船在波涛翻滚的怒海中颠簸摇晃,到了下午,船身与海面形成了危险的角度。船长命令砍断前桅,但此举没起到任何作用。处在绝境中的船长只好命令船上的所有人准备离船。就这样,“中美洲”号载着一船的黄金沉入了数百米的海底。
到了20世纪,“中美洲”号已成为沉船藏宝轶事的传奇,100多年以来,数十批对海底宝藏着迷的探险家们纷纷潜入海底寻找,但大多数都空手而归。
1988年9月,明亮的台灯下,一个名叫托米·汤普森的美国青年,正在废寝忘食地读着一本名叫《沉睡深海的金船》的纪实探险小说。小说的作者叫金达,他在书中详细地描写了过去许多满载金银财宝的商船沉没海底的海面和地理背景,这无意中激发了汤普森的探宝欲望和梦想。这部书汤普森已经潜心研究了10年,书中的许多地方都标记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记号。汤普森看得非常仔细,哪怕是书中的细微情节,他都用心揣摩,反复推敲,甚至睡梦中都在品味书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寓意,真可以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然而,和那些只会死读书本的书呆子不同,汤普森总是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你想,那些沉在成百上千米深海底下的沉船财宝,绝不可能让人轻易得手,深海觅宝又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行。于是,汤普森渐渐地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使自己的深海觅宝梦想成真,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此以后,汤普森花了10年的时间,自学了许多与深海探险、觅宝和打捞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的知识,以执著的“欲求深海探宝,必须科海炼身”的信念,以百折不挠的不屈意志去克服种种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汤普森经过对1857年前后的新闻记事和对陈旧的原始航海日志的研究,终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海面上找到了已沉海一个多世纪的“中美洲”号巨轮残骸,并用自制的机器人成功地从2000米深的海底沉船中打捞出总重达21吨的金币。汤普森一夜之间成为全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然而,最令汤普森心驰神往的并不仅仅是沉船上的金币,而是那些深海探险觅宝的技术和方法。汤普森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有关“深海探险觅宝”理论的人。汤普森对这一理论的贡献,绝不是一船金银财宝所能比拟的,而是人类开发海洋的无价之宝。
不吃海鲜的潜水女王
天天与海打交道的人,很少有人是不吃海鲜的。可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希尔维亚·厄尔,却被誉为不吃海鲜的潜水女王。她为什么会获得如此美誉呢?她是怎样走上潜水之路的呢?这可要从头说起了。
那还是在希尔维亚只有3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和父母亲去海滨度假,她在海滩上一不小心被一个大海浪掀翻在地,她非但没有害怕和生气,反而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海洋,并一直保持对大海深处探寻秘密的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她渴望探寻大海秘密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希尔维亚·厄尔满16岁的时候,她第一次在佛罗里达的威基奇沃河用借来的铜制潜水头盔下潜,从此以后,她就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水中那片迷人的世界,并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进行潜水活动。墨西哥湾、印度洋、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勒比海、巴哈马、夏威夷、加利福尼亚海湾、红海、加拉帕戈斯群岛及日本沿海的南开海槽和西太平洋上卡罗莱斯群岛的特鲁克淡湖,这些迷人的海底世界,都留下了希尔维亚·厄尔在海中下潜的矫健、优美的身姿。而且,她不吃海鲜的理由也非常明确,她认为追求金枪鱼和箭鱼等海鲜美味,就好像吃美洲狮头和白头海雕等濒危动物的肉一样残忍,对海洋最大的威胁是人类对海洋的无知及因此所造成的破坏。
她的名言“前进,继续下潜”成了深海探险者的座右铭。1979年,希尔维亚·厄尔身穿重达450千克的吉姆潜水服进行深海探险。这让男人自叹不如,而她却是穿吉姆潜水服进行深海科学研究的第一人,而且是第一个单独下潜到380米深海底而不用一根缆绳的人。在此之前,人们穿这种潜水服都是靠一根又粗又长的缆绳才能下沉或浮出海面的。
1984年,她还单人驾驶“深海漫游者”号小潜艇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单人下潜的最深处,即1000米的深度。因此,希尔维亚·厄尔作为下潜到海底最低点的第一位女性,是当之无愧的不吃海鲜的潜水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