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才主道是家庭
16821900000039

第39章 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6)

学习中还有许多记忆的具体方法。如“谐音法”,即通过相同或相似的音韵之间的变换,使它成为你所要记忆的一种形象的记忆方法。比如要记忆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就可以将1825谐音成“一把二胡”,这样要记忆的内容就可以变成“一把二胡奏出第一次经济危机”。如“图形法”,即将记忆的内容用图形表现出来或者跟一幅熟悉的图形相联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在地理知识的记忆中很常见。如“故事串联法”,即把各个相互独立的词句用奇特的形象串联成一个小故事。比如要记忆一组不相关的词:香烟、木料、热水瓶、日光灯、大炮,就可以这样来记:香烟点燃了一堆木料,木料上压了一只大得出奇的热水瓶,而这只热水瓶的塞子竟是用日光灯做的,有人用日光灯做大炮的炮管。此外记忆的方法还有浓缩法、字头记忆法、列表法、夸张记忆法、顺口溜法、卡片法等。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什么技巧和方法,都不过是辅助记忆的手段,而不是最根本的东西,每个人应当结合自己实际灵活采用,不要生搬硬套。

记忆的意志品质、情感品质以及记忆的时间和频率等都与记忆的效果有关。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肯定是记忆的最佳状态;而信心饱满、心绪宁静、适度兴奋都会有利于记忆。一般来讲,早上和晚上休息之前都是记忆的最好时间。而根据艾宾浩斯曲线来及时进行多频率的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基本手段。

记忆窍门的找到,为人们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带来了一条捷径。而孩子一旦实现了高效学习,良好的学习成绩就会向他招手,就像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到的“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8.查漏补缺是整个高三学习的核心战略

作为一张绝大多数孩子无法逃脱的命运之网,中国的高考虽然遭到众多人的诟病,但是它仍然是中国在最广泛的范围实行的一种相对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或学历晋升方式。制度实行几十年来,无数贫寒的、普通的莘莘学子正是通过它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尽管它并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

既然“无法逃脱”,就得全面适应和正确面对。在不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着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他成为高考竞技场上的胜利者,就成为家长的中心任务之一。高三是孩子基础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离高考最近的一年,如何在这一年把握和选择好学习的方式,对高考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

勤奋的意识已无须通过大量的唠叨来灌输和提醒。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珍惜这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血性地拼搏、紧张地奋斗,会铺满孩子们365个日日夜夜。不过在学习方法上,不少孩子会陷入盲目的忙碌之中,缺少整体把握和战略思维,像一只无头的苍蝇,焦急、无序地乱撞,以致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根据我的认识和经验,查漏补缺是整个高三的基本战略,是这一年学习的核心方式和重点内容。

这个战略,是基于高考的要求、高三学习的特点以及每个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而得出的结论。我们知道,高考主要是考查学生掌握相关功课知识、技能的情况以及运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到高三时新的知识已经不再讲授也无须讲授(因为超出了考纲要求),整个学习进入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阶段。此时的要害和侧重显然不再是新学了多少东西,也不是某门科目要学得有多么的精深(例如,即使是数学家,也不可能在高考数学这一门考试中考出超出150分的成绩),而是是否毫无遗漏地、准确地掌握了原来所学的所有东西,是否每门功课都齐头并进。总体上可以说,高三的学习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如果将所有不会不能的知识、能力都找出来并且掌握或解决了,那就意味着能够赢得一个圆满的高考。这就像一个工厂从质检部门的角度去抓产品,如果把所有有问题的产品都挑出来并且把这些问题都排除了,那么这个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就全部合格了。而且高三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已经知晓、熟悉、擅长的知识和能力上,虽然不完全说是画蛇添足,但至少是极不划算。同时高三老师组织的学习一般都是针对全班同学的整体和普遍情况,即便老师分析和认为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可能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同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在跟准老师步调的同时,把握自己的状况,分析自己的优劣,认清自己的问题,并且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因材施“学”。

查漏补缺也是许多优秀学子取胜的秘诀。清华大学学子陆喜认为高三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觉地复习,不可盲从。每个人都有优势科目、劣势科目;各科之中又有学得好的部分,也有学得不好的部分,因此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发挥自主性,哪儿薄弱就加强哪儿”。北京大学学子鲁伟在谈到高三的学习方法时说:“在复习中我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弥补弱科,争取全面发展;②热真、扎实,对基础知识一丝不苟;③注重错题病例,正确对待已做过的题目。我的语文、英语一开始较差,所以平时我有意识地在时间分配上有所侧重……”2013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长沙市雅礼中学学生李卓然在谈到自己取得高分的诀窍时说:“将知识的漏洞逐个过一遍”,“多做一些易错题,专攻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的内容和过程,简单来讲就是三大过程:“查”的过程;弄清楚“漏”和“缺”究竟是什么的过程;“补”的过程。这其中虽然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往返交错、来回颠倒、同时开展等种种情形。三大过程的“靶心”非常明确和集中,就是不断发现、清除自己知识、能力中的错误和薄弱环节。

如何“查”,基本途径就是去认真分析自己的考试试卷、作业本、练习册,从中查找自己的问题与错误。简单地说,就是从自己作业和考试中的“红叉叉”中寻找。但中学生一般很难挥动好对自己的“解剖之刀”,查找自己的问题和错误不免肤浅和偏颇,这时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家长自然也应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查找。问题的查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时间地、反反复复地查找。

“漏”和“缺”是查找的必然结果。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漏”和“缺”,它们可是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源泉。优秀的学生甚至会有发现错误的兴奋。清华学子夏静在回忆高三的学习中说:“一发现被遗漏的知识点,我就疯狂地做笔记,记得越多,就越兴奋。我感觉自己正一点点补回我脑袋里的空白,由此我爱上了充实的快乐。”错误其实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在其名著《历史主义贫困论》中说得好:“如果(并且只有是)我们准备从错误中学习的话,我们就会取得进步;要认识自己的错误,要批判地利用它们而不是教条式地坚持它们。错误也是必要的……而且还要自觉地寻求错误。”

“漏”和“缺”可以是科目,也可以是科目的某个方面;可以是某个原理、公式,也可以是某一个人名或某一个数字。需要指出的是,“漏”和“缺”应该不仅仅是上述列举的知识点,还包括学习能力,譬如思维速度慢、学习不细心、英语听力差、语文写作能力弱等。还要说明的是,孩子学习中的“漏”和“缺”是动态变化的,今天是的,通过“弥补”明天就不一定是;今天不是的,明天也不一定不是(尽管这种情形比较少,但是由于遗忘等原因,还是可能出现)。因此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精力,对于已经确认消灭的错误就不要过多纠缠;另一方面整个过程要不断循环往复。

“漏”和“缺”查找出来后,要认真细心对待,可以在试卷、作业本、练习册、书本等上面做特殊记号(譬如画红笔),也可以登录上自己的“错题本”。尤其是后者,是许多优秀学生取得高分的“杀手锏”。2003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状元辛旺有三条学习秘诀,其中一条就是“自备‘错题本’,几乎每科他都有‘错题本’,将平时出错的题记在本上,仔细研究弄通,防止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2009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徐金烨的学习方法就有“多回炉错解题,让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2010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殷榕认为登录并研究“错题集”是效率最高、最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我每次把错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可以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此外考前翻书已经不太可能,这时候看错题集是很好的”。

“补”“漏”和“缺”的过程首先要统筹规划,周密计划。在基本跟着老师开展复习的前提下,安排出专门的时间。每天可安排2小时左右,每周可安排半天左右。“补”的方式当然应该根据问题和错误的情况“对症下药”,可以是做题,也可以是背记;可以是研究题目,也可以是翻阅资料;可以是知识训练,也可以是能力训练。随着弥“补”的深入,要及时调整原来标错的记号,减少“错题本”上题目的数量,使“错题本”越变越薄,提高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利用效率。

关于错误和薄弱环节对于学习的作用,很早我就有深刻认识。还在我中师毕业后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我就善于在书本上做各种记号,以标明自己在不同阶段在课程学习方面的问题和盲点,后期的复习基本上就只围绕这些记号展开。这种方法使我很快就学完并通过了大学课程考试。2003年为了给当时读高二的侄儿提供学习方法与建议,我广泛收集当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从中就发现许多状元都有自己的“错题本”。之后每年在报上阅读高考高分考生的经验,也有同样的发现。这使我更进一步坚定了关于错误对于学习作用的看法。

向儿女传递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正确认识,既是做家长的义务,也是做家长的智慧。当女儿进入初中,达到可以自主学习的年龄,我就开始劝导她要看到学习中错误的作用,要紧紧抓住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一次我还将她一段时间内考试试卷错题部分进行复印,然后再裁剪出来进行粘贴,成为一个小“错题本”,供她学习研究。当女儿进入高中,我继续不厌其烦地跟她强化这种意识。在喊口号强化相关意念的教育方式中,标语里就有“抓住重点、薄弱环节,勇克难关”这么一句;在每周的总结项目里,也有抓弱点、使用“错题本”等内容。

在她高二、高三时,我强调得更多。我曾跟她写过这样的纸条:“当前高考需要的是各科成绩全面平衡发展,齐头并进,而不是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超常规拔尖。因此尤其需要对薄弱的科目、薄弱环节花费更多更大的精力,切切不能偏科。要科学合理分配时间,不能平均使力,更不能补强忽弱。”“计划……是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行动。”在高考前三四个月,我更是悟出:查漏补缺是整个高三学习的核心。于是跟她写了这样的纸条:“寻找薄弱环节,制订计划去逐步消灭薄弱环节——或许是你们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薄弱环节除了知识点(属于记忆环节),还包括快速思维能力、写作等能力。”“时刻去发现薄弱、研究(梳理)薄弱、消灭薄弱(含知识和能力方面),经常翻看以前的试卷、作业本、书本、参考书(因为薄弱环节在其中)”、“查漏补缺是整个高三学习的核心举止。”为了避免“啰嗦教育”的边际效用递减,我还到学校找女儿佩服的老师帮忙强化这个意念。

多年的风削刀锉般的教育引导,使女儿逐渐走上了查漏补缺的学习之路,尽管她常常在大量的作业与查漏补缺的自主学习之间矛盾着。数学学习情况的改变是她查漏补缺成果的最好例证。高一、高二时女儿的数学相对较弱,一般在班级前十名左右,通过一年左右的努力,高考时竟然考出了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

查漏补缺的学习战略让她获得了学习的突破。可见,良好学习方法的作用是巨大的。就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在多年的“大锅饭”集体经济之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大大改变了农村经济一样——同样的一块土地、同样的一拨人,不同的体制和方法,产出了不一样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