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才主道是家庭
16821900000034

第34章 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1)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大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孩子的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一切似乎都无所谓。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们可谓煞费苦心——一天到晚跟孩子念叨学习,不要孩子干任何家务事,送他参加各种补习班,给他购买各种补习资料和营养品……仿佛孩子将来所有的幸福,都牵系在这一根弦上。

显然,这是一种错误偏狭的教育观。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统揽一切的地步,孩子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才是家长们应该追求的总目标。

而且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是单纯靠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内容所能实现的。家长们要知道,怎样学习是一门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认知过程,还伴随着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活动。

根据我的认识和经验,一个孩子要想学习成绩好,需要有以下一些因素来支撑。他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既可以来自于他的理想和兴趣,也可以来自于家长的关爱和赏识;他有较好的智商或思维习惯(正常的儿童一般都具备),尤其是学习时能做到专心致志;他有较好的情商或意志,特别是在学习中有攻坚克难的勤奋、勇气和毅力;他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严谨、细心,知道该怎么学习,知道如何复习、归纳、总结、“补缺”……因此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就学习抓学习,显然只是肤浅的就事论事。就像关注一棵树的生长,只简单地注意了地面的枝叶,而忽视了地下的根系、土壤的营养、周边的环境等诸多因素,如此想要培养“参天大树”,当然是不可能的。

仅就学习方法来讲,现实中有大量家长和孩子陷入了盲区。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他们不勤奋,也不是他们不专心致志,而是在学习的方法上走了弯路。尽管他们的台灯比别人黑的晚,尽管他们做过的试卷比别人厚,尽管他们“衣带渐宽”,但是他们依然徘徊在好成绩的门外。

以下呈现的,是我认为的重要的学习“宝典”。它既是我对教育和认知理论的学习所得,也是自己从小到大学习的实践所得;既吸收了众多优秀学子(包括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也来自于对女儿和别的孩子的培养教育经验(我曾经做教师六年)。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如果它们不能与对孩子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

1.四十五分钟最关键——紧紧抓住课堂

课堂是孩子接受知识的最基本的场所,通常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场所。正是主要通过这一途径,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孩子。在课堂上,孩子不仅可以听到老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而且还可学到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通过课堂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尽管孩子还有课后的复习、作业和自学,一些孩子还可能进入补习班学习,但是,无论是从学习时间的长短来讲,还是从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启发性来讲,别的学习场所和途径都无法跟课堂学习相比。除非别的地方的老师水平明显高于学校老师,或者孩子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2009年长沙市文科卷面最高分获得者、长沙市一中学生李晓芮在谈及她的学习经验时说:“学习首先还是要踏踏实实,跟着老师过好课堂关。”2010年湖南高考理科高分得主、湖南师大附中学生王粲曾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学习没什么特殊讲究,最主要的是我上课认真,抓好了课堂学习,不懂的及时问老师!”2010年湖南高考文科高分得主、岳阳市一中学生胡佳胤说:“学习最重要的是抓紧课堂的几十分钟。”

然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不去扭转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行为,却寄希望让孩子通过各种课外补习班来弥补。很明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夜草固然可以让马儿增肥,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白天对马的放牧,也不可能养出膘肥体壮的骏马。

很多孩子不善于利用课堂,种种表现让他们在课堂上收获甚微。有的做小动作,随意跟同学说话;有的貌似在听课,却是神游八方、思在课外;有的过于害羞,即使学习上存在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有的不懂装懂,不会的东西也不向别人请教;有的不会手脑并用,顾及了听讲顾不了记笔记,顾及了记笔记又漏了听讲;有的不善于区分重点,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总体来看,就是没有专心致志地、负责任地跟着老师一起互动和运转。

如何让孩子学会紧紧抓住和利用课堂呢?当然核心就是让孩子认真听课。在这里,家长们存在着一个重要误区,就是以为要等到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其实这个时候已为时偏晚。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从培养训练孩子专心致志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始。不论是看电视、看画报,还是玩玩具,都要逐步让孩子专注地进行,不要让他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或者动辄“蜻蜓点水”式的变换项目,要培养训练孩子行为的专一性和持久性。我做教师不久曾经有一个感觉判断,如果一个学龄儿童做某件事时能够专注地、热情地持续20分钟,他一般会成为上课认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后来许多事实证实了这个判断。

孩子上学后,家长要督促孩子上课时聚精会神,认真听讲,紧跟老师读、写、算和思考,不要走神。要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因为这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保持注意力。当然孩子大了后,大都不愿举手发言,此时就要要求他及时做笔记来保持专注,同时善于把握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疑点和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如果课堂中没时间提可以放到课后。要做到以上这些都需要孩子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态度作支撑。而这种精神和态度的树立,不只是课堂上就能完成的,还需要课堂之外的努力,就像南宋诗人陆游告诉儿子如何作诗时所说的“功夫在诗外”。一般来讲,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赏识和批评,父母的言传身教,都有助于孩子认真品格的培养。

从女儿可以玩玩具开始,我们就注意培养她专心致志的习惯。有时,交给她一个玩具,大人就离开了,随便她自己一个人玩,中间也尽量减少打扰。每当看到她一个人可以独立地、专心地玩上好久,我都有一种兴奋。因为我知道她正在向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智力品质迈进。女儿上幼儿园时,有段时间上课喜欢和一个好朋友讲话。我们知道情况后,马上跟女儿讲道理,后来又请求老师帮忙调换座位。女儿刚上学,我就特别关注女儿上课时的状态,询问她上课是否专心,告诫她一定要专心。因为我认识到,孩子在任何时候的初始行为的教育引导都十分重要。由于多种因素作用,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可以说女儿都紧紧抓住和利用了课堂。我们平时在家偶尔听她埋怨地说谁扰乱了课堂纪律,让她上课听不清——这说明了她对课堂听课的极端重视。除了英语,女儿几乎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在同学中也不是最勤奋的,而她的成绩却一直很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她充分把握住了课堂的作用。我们还鼓励她要大胆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女儿的笔记做得十分工整清晰,有时还用不同颜色的笔迹以突出重点,让人看来是一种美的享受。有时我劝她不要太工整,只要自己能看清就行,但她总体上依然如故。课堂上她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懂就问,上课时来不及就下课问。高中时我们偶尔在固定吃晚饭时间等她,她往往是问老师题目去了。她说:“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了,回来的路上都踏实、轻松些。”

如果把人的培养比作产品的生产,那么课堂就是极为重要的生产车间。

2.“复习是学习之母”

早在公元前500多年,我国古代思想大师、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十分重视学习中的复习。他在著名的每日“三省”说中就有一个“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他还在《论语》中多次强调复习,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

2000多年后,孔子的提倡获得了科学的解释和支持。1885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表了一篇实验报告,报告可以简括为一条曲线(后来被人们称为“艾宾浩斯曲线”),指出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刚学完之后的几天是最容易遗忘的,之后遗忘则逐渐减缓。为了保证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人们就必须及时复习。不久无数心理学家和教师通过大量事例和数据,也再次证实了“艾宾浩斯曲线”。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规律及时开展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复习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多。有平时复习,也有考前复习;有课堂复习,也有课后复习;听老师总结概括是复习,自己默坐回顾也是复习;做作业、做习题是一种复习,翻看教材、笔记也是一种复习。如此看来似乎所有学生都在经常复习了。但是这种复习的概念范围过广,不是我所要讲的复习。我所强调的复习,是上述复习内容和方式的一部分,是指孩子主动的、在平时进行的对所学知识要点的记忆、钻研,包括翻看书本、笔记,包括回顾联想,也包括主动地做习题,还包括归纳提纲、制作表格等。然而由于孩子通常被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牵着走,自主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上述内容根本无法全部进行。在这种情形下,我所强调的复习,核心是指孩子在每天、每周主动进行的,专门对近期(每天、每周)所学知识要点的快速的记忆。之所以强调每天、每周,就是考虑了人类遗忘的进程最初很快的特点。绝大多数孩子一般都习惯将复习放在考试前,殊不知其实此时已经对学过的不少知识相当的陌生感了。就像我们在几个月前认识过某个人,再见面时虽然面熟,但是往往连名字都想不起。但是,如果每天每周见面,陌生人都会成为十分熟悉的朋友。学习上何尝不是如此呢?

现实生活中,复习成为教育专家的劝告,也成为学习尖子的法宝。

1998年前后风靡中国的关于学习的书籍《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告诫人们:“在获取各种类型知识的过程中,你得保证经常复习……当你看完后就马上复习内容的要点。早晨再做一遍,一个星期以后再做一遍,一个月以后再做一遍。”2005年长沙市高考文科状元、长沙市一中学生焦姣,是高三才从理科实验班转入文科班的,在别人都为她的高考捏把汗的情况下,她竟然考出了如此好的成绩,这不能不归功于她良好的学习方法。后来她在总结经验时说:“记忆要靠反复,只有反复记忆才有可能记牢,速成是不可取的。”

及时科学地复习也是我本人的学习经验。记得从初中开始,我就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注意知识的复习和拓展。那时我们没有像现在的孩子这样总是陷于“题海”之中,而是会有一些自己安排的时间。我制订了一个周计划表,排出了每晚的安排,一般重点复习和拓展两门功课。在寒暑假中,我通常会在完成作业之外复习一遍课本。至今我还记得假期在寂静的家里,在透过窗户玻璃的不太明亮的自然光下翻阅课本的情景。当时感觉有些许的寂寞,但更多的是为理想前途努力的满足。那年初中毕业我能在所在区域2000多名考生中获得第一而进入湖南一师,不能不说得益于及时复习的学习方法。

对复习这一方法的全面运用,是我参加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大学课程的这一过程中。此时我已经在中师里学过教育学课程,理性上认识了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年两次的间隔6个月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所报考科目的全面的学习、理解和初步的记忆,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第二阶段是全面的复习和对薄弱环节的找出与钻研,用两个月时间完成;第三阶段是进攻薄弱环节和最后的复习,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在第一阶段,首先将所报考科目的教材及参考书进行分析,根据三个月的时间进度分配每天至少学习多少页码;在初次的学习和理解中及时将要点标出;每晚在睡觉前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当天所学各科内容要点快速地复习一次,第二天中午又快速复习一次,每个星期天将本周所学要点又全面快速复习一次,每个月又将本月所学内容的要点快速复习一次。之后又进入第二与第三阶段。这样到考试前,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或信息点,除了第一次的理解,我至少复习了6次,薄弱的地方可能复习了10~15次。而且复习的安排遵照了“艾宾浩斯曲线”,首先勤密,之后稀松。这种将复习至于重要位置的学习方式使我在学习上获益迅猛。它让我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拿下了大专文凭,之后又用较短的时间获取了本科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