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才主道是家庭
16821900000031

第31章 不要让孩子成为畸形人(7)

责任感跟人的毅力紧密相连,家长切不可忽视。有些孩子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就是有一种内在的责任感在驱动。责任感表现为:他认识到一定要把它做好,不认真做、坚持做,会让自己对不起老师和家长。具备这种品质的人长大后通常会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良好公民。不过要让孩子具备责任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促进孩子毅力的增强。信心不足会导致孩子中途退却。大道理的宣讲也是必要的。家长可以结合名人成才的故事讲述毅力对于人生重要性的道理。告诉孩子:“所谓天才,不过是最大的毅力而已。”同时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可小看。家长们应当少一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而多一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论和行动。让孩子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学习,从来都是培养孩子的好方法。

让孩子吃苦耐劳,是培养孩子毅力品质的重要方法。当今城市里的孩子似乎什么都不缺,只是缺少“吃苦”。要知道,苦难是人生的学校,是锻造毅力品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没有毅力的孩子,通常都是在枯燥、遇到困难的时候退却的。而锻炼他在枯燥、遇到困难的时候的坚持,等于是消除了通往毅力的障碍。家长们可以在带领孩子一起爬山、跑步、暴走、到农村访贫问苦等活动中去训练磨砺孩子。“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在吃苦耐劳行为中流出的的每一滴汗、每一滴泪,都会变成他日后幸福生活的种子。

我一直非常看重对女儿毅力品质的培养。在她小时候跟她玩玩具开始,当她遇到难处想退却的时候,就不断鼓励她:“干什么事情要努力做、坚持做”。平时也注重她做事情(譬如看画报、画画、读书等)的持久性。为了让她吃苦耐劳,从她5岁开始就带她跑步。有时带她去爬山。那年夏天我单位组织职工子弟爬山比赛,我让还在幼儿园的女儿参加。在途中她汗湿衣背、表情痛苦并且脚步越来越慢的时候,我不断鼓励她加油。她居然坚持下来了,而且还名次居中,甚至超过了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女生。女儿四年级时参加舞蹈训练,有一次老师进行基本功训练,要求学员打五分钟倒立,只有女儿一人做到了。事后她写了一篇作文,作文名字就叫《毅力》,文章描述了这次训练情况,列举了爱迪生为了发明灯丝坚持不懈的事例,还将我平时教育她要有毅力的讲话也写进来了。如今这段描述颇为有趣的文字,还温馨地躺在书橱里。在她9岁时,我们专门给她写了一段话粘贴在她的书房里,主要跟她强调四个方面的品质,其中就将毅力放在第一条。

当然,我还是感觉在训练女儿吃苦耐劳方面用力不够。有时候怕她受不了,有时候又没有机会。这恐怕是城市家长们的共同感受。

范例:女儿在小学四年级时的习作《毅力》

毅力

星期五晚上,是我学跳舞的时间。我和妈妈吃完饭,就急匆匆赶往市青少年宫。

老师先让我们打五分钟倒立。我们站在把杆前,双手高举,腿绷直,右脚放在前面,踮一下,然后两脚一蹬,手撑在地上,腿靠在把杆上,这样就打好了倒立。老师说:“打倒立主要是练习手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一个姐姐坚持不住,下来了。不一会儿,又有很多人下来了。他们甩甩手,甩甩脚,才又打上去。我猜因为是老师在跟别人说话,所以她们才这么大胆,三分钟后,其他所有人都下来过,只有我没有。五分钟到了,还只有我没下来过一次,大部分同学都哎哟哎哟哇哇大叫。老师说:“谁没有下来过一次?站到这儿来。”只有我一个人站出来了。老师说:“下来过的人必须重新做!”老师转身对我说:“你数50下,算我罚他们的!”好多人对我做手势,要我快一点数,可老师又要我慢一点数,那我也只能不快不慢,中等速度了。其实在我倒立的那五分钟里,我也想让时间快一点,因为我也很累,也很想下来,但我想起爸爸的话了:努力做,坚持做,有毅力,才是最棒的!我才挺住没有下来。

说到毅力,我想起一个人,他就是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也许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一共试用了三千多种材料才确定好灯丝。在这试验过程中,曾经有人笑他:“反正搞不出,干吗要强求呢?”爱迪生不管别人的嘲笑,坚持不懈继续做,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后来终于成功了。爱迪生的这种毅力使他发明了1300多种东西,他成为了全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啊!我现在才知道:坚持,有毅力,是多么的重要哇!

③开朗

就如同喜欢明亮、晴朗的天气一样,每个人都喜欢跟性格开朗的人打交道。性格开朗的人不仅更容易获得朋友,也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泼、大方、开朗。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天然成长为开朗的人。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开朗与否。在后天的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其中家庭起着关键作用。

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首先需要家长性格的开朗。家长大度的性情、包容的个性、爽朗的笑声,都会一一传递给孩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拉斐尔开朗的性格和温情明亮的画风,与他性情温和、豁达明朗的父亲的影响和培养分不开。而音乐家贝多芬性格中的阴郁成分(他曾经与他的老师、音乐家海顿以及文学家歌德就闹翻过),与他性情暴躁、喜欢酗酒的父亲相关。爱是孩子成长的乳汁,也是培养孩子开朗性格的基础。深切的爱,让孩子感觉安全、感觉圆满、感觉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都会促进孩子的开朗。开朗的家长会造就温暖、快乐的家庭氛围。在家一起听音乐、唱歌、看娱乐节目、做游戏,一起外出旅游、参观、野炊等,都是培养孩子开朗性格的良好渠道。快乐是开朗成长的基本土壤。任何时候,家长们都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家庭快乐。

放任也是培养孩子开朗性格的重要方法。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听之任之,不闻不问,任其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保留一些野性,都会促进其明亮性格的养成。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对孩子限制过多、过严,要少批评、多鼓励,少命令、多商量。

要尽可能让孩子去接触各种环境。可以带他一起去参加宴会、联欢会,带他去看望老师、探视病人,带他参观博物馆、画展,带他去游乐场、娱乐场,带他到大山、河流,带他去捉蚂蚁、捉蝌蚪……世面见得多,人接触得多,视野中新生事物多,孩子通常会落落大方,心情明亮。

集体生活是培养孩子开朗性格的基本途径。在当今中国,由于计生政策,许多城市家庭都养育的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孤独的性格,因为他没有完全对等的玩伴。这就需要将孩子多放在集体的生活中去锻炼。让他学会跟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打交道,逐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要允许、鼓励、支持孩子交朋友,跟朋友玩耍。友情是驱赶孤独的一盏明灯,也是开朗性格养成的一条支流。家长们不可忽视。

运动是情绪的调节剂,也是打造孩子阳光、开朗性格的良好途径。经常在运动场上奔跑不停、挥汗如雨的人,很少会有性格方面的“阴霾”。要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或爱好,经常带他一起开展运动,或者让他从事各种有益的运动,让孩子在体力的消耗、紧张的释放、注意的转移中,在某些方面获得神经与情绪的舒放和平衡。

④经受挫折的能力

经受挫折的能力,本来就是开朗、阳光性格的一部分。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稍受挫折就做出不理智举动的情况。

当媒体报道青少年自杀、离家出走等方面的消息,每一个家长都不会平静。而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出事的家庭,类似于遭受了一场巨大的地震,其创伤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然这一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就家庭来讲,家长倘若注重从小就开始孩子的挫折教育,一般来讲就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践证明:挫折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使之逐步形成自我激励、自我调节机制,它因此成为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壮骨剂”。

开展挫折教育,就要设置各种挫折环境。不要事事满足孩子,不要让孩子处处一帆风顺。一处处小的“障碍”或“不如意”,都会逐渐在孩子心里滋生出对挫折环境的“免疫力”。而溺爱孩子等于消灭了这种免疫力。虽然我们一直主张对孩子以赏识教育为主,但这并不是否定批评。中肯、恰当的批评和约束是必要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孩子大些后,还要有意让孩子吃“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与各种苦难和麻烦的斗争中,孩子坚强的品格和智慧就会增长。

失败就如人生的风雨,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孩子遭遇失败,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要急躁地批评和嘲笑孩子。可以让他一定程度地发泄痛苦。之后予以劝导、安慰,告诉他失败对于人生的价值。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从未失败过的人;而且越是做出了成绩、赢得了成功的人,他们失败的经历比别人更多;失败可以给人生带来很多好处。家长还可以帮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指出他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当然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遭遇失败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譬如对那些心理承受力强、又比较狂妄的孩子则不妨给予批评刺激。

在挫折教育中,始终让孩子感觉和体会到父母之爱,是很有必要的。在他孤独无助的时候,在他孱弱痛苦的时候,深切的父母之爱,会让他得到安慰,获得依靠,吸取力量。就像雪夜里一位孤独和饥饿的旅行者,在迷途中看到了一户透着温暖灯光的小木房,他在极端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极端和狭隘的想法会立即烟消云散。

家长的期望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孩子背负过重的负担,相应也会使孩子承受更多的挫折。由于一些家长不切实际的希望,会让孩子把本来不错的成绩视作失败,从而让心里承担挫折。因此家长不要经常拿优秀孩子跟自家孩子去比,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定位。

此外,让孩子运动,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力,发展他广泛的爱好,鼓励他寻找和享受快乐,培养他幽默、乐观的态度,都会让他对挫折的承受力大大增强。

⑤独立自主性

有媒体报道,湖北枝江市仙女镇一男生考上大学,妈妈担心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竟给儿子备了30双袜子换洗,还约定一个月后到学校为儿子做次总清洗。

这是中国式父母对待子女的一幅“速写”。的确不同于西方,大多数中国的父母们总是对孩子关怀备至、细致入微。表面上看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崇高,实际而言,它剥夺了孩子本应该发展的独立自主能力,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最终其实是害了孩子。家长们这种过头的爱,其实是“温柔的陷阱”。

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每个人只有作为一个单独生命体的出现,他才可能感受和发展自尊、自信。只有他自立了,才懂得独立思考,有主见,做事情才会有明确的目的,敢于主动作为,而不是傻傻地等待父母的指令或包办。自立了的人,才会在遇到困难时不慌不忙,勇于抉择,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才会勇于大胆思考,敢于行动,有所创造。始终蜷缩于父母羽翼之下的人,不可能在广阔的蓝天搏击。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说,除开“放手”之外,还应该是“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

放手是家长首先要把握的第一条。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事实上,幼儿到两三岁时,会主动要求独立做一些事情,譬如吃饭、穿衣。这时候,家长要保护这种积极性,只要没有安全危险,就要让孩子不断尝试,不要认为孩子还做不好而老是包办代替。家长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就是在这样一些独立行动中,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开始逐步萌芽。

在孩子独立行动的路上,家长不可要求过严,要更多给予宽容和鼓励。孩子因为年龄小,缺少经验,独立做的事情比不上大人是十分正常的。家长切不可求全责备。严厉的责骂只会浇灭孩子独立行动的“火苗”。在适当指导的前提下,要耐心地等待或观望,善于挖掘孩子独立行动结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热情地赞扬。只有让孩子尝到了独立的“甜头”,才会在独立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孩子越来越大,就要鼓励他独立思考,自主决策。要告诉孩子:即使有父母的支持,将来还是需要他一个人去面对充满竞争的世界;要及早主动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此时,家长要多用商量的口吻跟他谈话,家里的事情尤其是关于他的事情一定要听听他的意见。让他学会独立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哪怕失败了也不要紧。让他自己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关系前途命运的大事上,家长尽可以提各种建议,但最终决定权仍适宜交给孩子。比尔·盖茨当初为了创立微软公司要离开哈佛大学,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结果盖茨以十分充足的理由说服了父母。后来事实也证明盖茨这个独立自主的决定是具有非凡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