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爱的人生是苍白的、孤独的、悲哀的,如同没有生命的岩石。没有爱,人就陷入了病态,即使有躯壳,也只是行尸走肉;有的甚至会陷入一种疯狂,堕落成罪犯。
对儿童来说,爱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他们对整个外部社会还漠然无知,没有经济能力,没有友情,缺少独立性。如果没有爱的氛围环绕、怀抱,他们会对世界充满恐惧。而爱,如同乳汁一般,滋养着他们,让他们感觉世界的美好。爱可以让他们依恋、牵挂、平和、满足、安全、舒畅、自信……除了生理需求,儿童生命中很大的部分都是为了获得爱、留住爱。父母、亲人的冷漠、拒绝乃至愤怒,都会让他们十分不安;而为了扭转这种局势,他们会按照亲人们的指示和要求行事——而家庭教育就容易在这种情形中施展开来。当然,孩子愿意学习、接受教育,还因为学习和受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跟游戏一样。
人人都能感受爱,人人都可以去爱,但并不是每一位当父母的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西方人对待已学会走路但跌倒在地的孩子通常不会去扶,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哪怕他在哭泣;中国人则不同,大多数会急忙走过去,将他扶起或抱起,抚慰再三,有的还在孩子摔倒的地方蹬上几脚,骂上几句。父母如果不会正确地爱,不知道爱的良好方式和途径,就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走上邪恶的道路。
1.教育知识导引的爱——学会正确的爱
很少有人不爱孩子。这既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的理性选择、情感积累、愿望满足、快乐追寻、习惯驱使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既然是自己的血脉,既然从小开始就与自己朝夕相处,加上孩子——这个上天赐予人类最重要的礼物所表现出来的世间最经典最美好的天真、纯洁、可爱,每个人很自然都会爱上自己的孩子。当然,后来也有一些父母开始讨厌孩子(除去短暂的时期和个别的情况)甚至憎恨孩子,那是因为长大后的孩子严重违背他们的意愿和公共道德乃至法律,给他们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而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实质,是源于父母们不会正确地爱。
不过,爱是有深浅之分的。有的人可以为孩子奉献一切,有的人虽然也爱孩子,但是这种爱常常给自己的名利追求、事业追求、娱乐追求让路,有的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爱的深浅自然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们对孩子尤其喜爱。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她几乎占据了家庭的中心位置。家中的每件事情虽然并不都是为了孩子,但是一旦与孩子的有关事情相冲突,则大都会被放到一边。对于孩子所必需的经济支出,譬如食品与书籍购买、英语与舞蹈培训、旅游参观、竞赛外出等,通常没有什么犹豫;与此同时,对于为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时间占用,也大都没有什么吝啬。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衣食冷暖极为关注(现在来看,还是有些过头)。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一咳嗽,家长就会“感冒”。说起来也许别人不相信,平常的确是在孩子第一声咳嗽发出的时候,我就会给她喂抗病毒口服液。这种神经过敏式的精心呵护还是有成效,孩子长到18岁,仅短暂住过一次医院。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特别注重她的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从妻子怀孕开始,我们就“按图索骥”,依照相关保健书籍去注重营养供应。孩子出生后,总想着法子将营养的东西送进孩子口中去。那时候妻子有这种感觉:每喂孩子一口饭菜,就感觉好像捡到一块金子。孩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根据她的喜好制订了食谱。食谱由我用白纸写好,粘贴在厨房门上。高一时外出租房,白底蓝字的食谱也一并搬家。到高三后,考虑到孩子的大量付出,我们还去超市购买昂贵的新西兰猕猴桃、美国蓝莓、红樱桃等进口食品。体育锻炼方面,除了舞蹈训练外,从她还在上幼儿园开始就带她早上跑步。记得有段时间她说希望早上下雨,这样她就不用很早被我叫醒去跑步了。进入高二后我们还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武术训练队。锻炼强健了她的筋骨,也调剂了她紧张的神经,使她尽可能有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有的家长会郁闷或疑惑地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比你做得还好,可是为什么没有成效?我倾注大海,却连小溪都没有收获呢?”
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没有正确的爱。
这里我想借助并改造哲学家罗素的一句名言,他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而我以为家长对孩子正确的爱,应当是由教育知识导引的爱。
正确的爱是符合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观的。它包含有或者导向于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正直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和追求人类基本的善,贬斥和消除不良行为乃至罪恶。它渗透着科学的意识、规则的精神;它追求并重视精神和情感的交流与给予,而不停留于物质和金钱的抛洒与满足。
正确的爱是符合人性特点和儿童青少年发展规律的。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喜怒哀乐,理性而且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价值;它并不把孩子当神来看,也并不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神;它尊重和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不把他们当做动物或者机器。
正确的爱大都是相同的,错误的爱各有各的缺陷。总体来看,都是违背了以上两个方面。我们来看两种比较常见的错误的爱。
一是溺爱型。孩子成为两代人“众星捧月”的对象,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要什么就有什么,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家长对孩子关心爱护过头,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事事帮孩子操作、代劳,孩子上小学了,还给喂饭;孩子上中学了,还帮他穿衣、整理书包。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与北京某中学的学生访问日本,一个高一的女生向他抱怨:“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来了3次电话,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溺爱下的孩子,要不个性****,称王称霸,暴虐横蛮,难于合作,团队精神差;要不缺乏生活独立性,不容易适应社会和集体,受不起挫折,性格柔弱。
二是压迫命令型。这种类型的家长信奉“父为子纲”的封建论调,以为孩子是自己的,打骂、指挥、强制孩子是自己天经地义的权利,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是跟自己一样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顾教育科学要求和孩子的身心特点,蛮横地施展大人的意志。经常用以下祈使句吩咐督促孩子:“快去做作业”,“不准看电视”,“不能看漫画书”,“把房间打扫干净”。这种教育培育下的孩子通常会比较胆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畏缩自卑,孤独忧郁,独立性差;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阳奉阴违,心理阴暗,性格孤僻,欺蒙说谎,恃强凌弱。
正确的爱,收获的是欣慰、幸福、自豪;而错误的爱,往往要面对劳累、烦恼甚至痛苦。
2.家是“爱的港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展现和实施父母之爱的基本场所和依托。家庭氛围的优劣,直接关乎孩子的成长。就好比庄稼与土壤,庄稼长得怎么样,肯定与其土壤有关。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文科状元刘畅的父亲在谈及成功的经验时说,培养孩子最成功的地方是给了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最大的爱。
良好的家庭氛围,应当像暴风雪夜原野中的小木屋,充满着温馨;应当像秋天清澈的潭水,宁静透明;应当像港湾,让人休憩放松;应当像森林中群鸟歌唱的早晨,弥漫着快乐、自由、清新。
家庭氛围的美好与否,取决于孩子父母即夫妻双方的性格和品德。开朗的人,家中自然会有更多的欢笑;阴郁的性格,常会使家里冷漠。夫妻勤劳,通常家中会井井有条;而一个懒惰的家,常常会穷困和混乱。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选择有着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配偶,同时也要不断改变和优化自己的性格和品德,这样才有可能去培养优秀的孩子。莫扎特的经历就是这样,“母亲安娜·玛丽亚是一个性情温柔、性格开朗的女子。莫扎特所具有的诙谐,有风度又不失和善的气质,可以说是从母亲那儿继承来的”。
我的性格和品德有着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不过为了孩子,我曾试图尝试着变化。我天生没有多少幽默的细胞,但为了让孩子体验和学习幽默,许多次我从网上下载幽默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够乐观、潇洒,我就常常在洗澡的时候哼唱歌曲,在星期天的早晨,在全家人一起享受早餐的时候,播放音乐和流行歌曲。家中并不快乐而指望孩子快乐,家里散发着懒散却希望孩子勤奋,从来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有不少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好方式。
①携家人出游
一家人外出旅游或游玩,是增进家庭情感的重要途径。一段时间,远离家庭的琐碎与繁杂,避免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和学习而无法拒绝的分离,一连几小时乃至几周都与家人相处,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开展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嬉戏游乐等,无疑可以使亲情更加浓郁。不仅如此,出游还可大大增加孩子的见识。许多名人幼年都有随家人出游的经历。法国作家雨果童年时期就游览过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德国神童卡尔·威特5岁时,就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大城市。
我和妻子一直比较重视带女儿出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游览市内的公园;还利用和创造条件,带女儿去更远的地方。在女儿高中毕业前,除了省内的风景名胜韶山、南岳、桃花源、凤凰、屈原祠等地方外,她还去过北京、上海、青岛、大连、西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佛山、桂林、贵阳、遵义、昆明、大理、丽江等地。2002年暑假,妻子带女儿去北京游玩,行程中安排了参观北京大学。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仅仅如流星般闪过的奢望后来竟然变成了现实——10年后女儿正式跨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
与孩子一起出游还可以增加她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愫。记得2001年中秋之夜,我们全家人一起散步到烈士公园赏月。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指导女儿细心观察、赏月,回去之后7岁的她写下习作《湖上夜色》,不久就发表在《家庭导报》上。
②召开家庭会议
为了定期对女儿进行各方面的总结,促使她不断固化、强化优点,改正缺点,同时为了增加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完善家人的性格,自2005年2月(女儿10岁多)开始,我们开始实行家庭会议制度。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女儿开展自我总结以及家人之间相互提出要求、建议。当然会议的中心是女儿,我和妻子只是陪衬。会议的频率大约是一年二三次,每次持续的时间约2小时。会议一般在家里举行,只有一次是在公园里。
刚刚开始举办家庭会议的时候,女儿大都兴致勃勃,因为每次都可以听到对她的赞赏肯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兴趣减弱下来,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每次要对她的弱点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
现在来看,家庭会议好比旅途中的加油站,可以不时给家庭补充能量;它也像一架饮水过滤机,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少我们行为和性格上的杂质,促进家人相互之间的和谐以及健康成长。
范例:2007年3月3日家庭会议
记录:李鸿献
一、对李鸿献的评价和建议
(一)优点
李鸿献自评:
1.作业字迹工整;
2.上课认真听讲;
3.写作文速度快,习惯好;
4.讲卫生;
5.全面发展;
6.待人有礼貌;
7.热爱班集体。
爸爸的评价:
1.遵守纪律;
2.跟同学关系不错,交友慎重;
3.诚实;
4.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非常专注;
6.初步养成了复习的习惯;
7.作业认真,做完细致检查;
8.舞蹈、唱歌、小提琴、口琴等方面表现出众,节奏感强;朗诵也不错;
9.吃东西有进步,速度也快了些。
妈妈的评价:
学习基本功扎实。
(二)不足或建议
1.每周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复习一次;
2.多读历史、科学、阐述性、议论性、名人传记之类的文章或书籍;
3.进一步加强自学,要善于总结;
4.要围绕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多搞体育锻炼,拿专门时间训练体育专项;
5.记住四个词:毅力、创新、勇敢、自觉;
6.上课积极举手发言;
7.看电视时不要呆坐,可以一边看一边搞锻炼;
8.每周练一次小提琴。
二、对妈妈的评价和建议
(一)优点
1.饭菜搞得不错;
2.关心女儿;
3.开始注重锻炼身体;
4.开始注重营养保健。
(二)不足或建议
1.自己觉得还应提高烹饪水平;
2.要加强学习;
3.加强智力训练;
4.不要芝麻小事斤斤计较;
5.教育女儿要多鼓励。
三、对爸爸的评价和建议
(一)优点
1.作风民主;
2.有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锻炼身体;
4.注重营养;
5.关心一个女人和一个女孩;
6.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二)不足或建议
要多陪妈妈散步,满足妈妈小小的要求。
③开展家庭游戏
游戏是人性和谐生存发展的需要。在不需高深智力人人都可参与的游戏活动中,人们为了获得赢局和奖赏,避免败局和处罚,通常会全神贯注。时常出现的意外、惊喜、遗憾、庆幸,自己计谋的筹划运用和对别人计谋的猜测瓦解,失望与希望的交替,紧张与放松的轮回,都会让人兴趣盎然。这一过程如果把握有度,可以愉悦人性,调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