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奇特的是,长江每日流量数以千百亿吨计,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两次骇人听闻的断流。元朝至正二年(1342)八月,江苏省泰兴县长江航段忽然在一夜之间枯竭见底,鱼蟹沉物,比比皆是。沿岸居民纷纷下江拾取,热闹非凡。次日,江潮骤然而至,使许多贪恋财物的人人财两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许,这一奇怪现象在泰兴县再度重演。当时,天色苍黄,沙尘暴骤起,江水突然枯竭断流,全部航船搁浅,许多人趟着没膝的泥水弃船逃命。两个多小时,江水又汹涌而下……长江泰兴段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漏洞吗?如果有,为什么平时不漏呢?如果没有,偌大的江水哪里去了?这真叫所有的神秘现象研究者惊诧不已。
(四)名山胜地—中国人的北纬30°线上的明珠
最东头是伸入东海100海里的普陀山,接着有天日山、九华山、黄山、庐山、大神农架、巫山十二峰、峨眉山、二郎山,直接青藏高原。真个是峰峰奇秀,岭岭绝尘,既是宗教圣地,又是旅游胜境,在中国和世界都享有广泛的声誉。
其中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竟有三座坐落在北纬30°线上,与藏传佛教圣地拉萨一脉相承,遥相呼应,难道是纯属偶然吗?
九华山有历经千年不朽的肉身和尚,近几十年来,肉身和尚还在增加;黄山、庐山,特别是峨眉山舍身崖有神奇的佛光:每个人都可以在佛光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但也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像,人动影随,如梦如幻,把光学效应和宗教传说的联想发挥到了极致;庐山文殊台、青城山上清官、峨眉山金顶还有奇幻的佛灯: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忽聚忽散,时明时灭。这些,都极具神秘色彩,惹得科学家和神秘现象研究者反复究探。
(五)魔水迷谷—中国人的北纬30°线上的秘境
长江劈开巴蜀大山之后,一路东行,连带着许多著名的湖泊:湖南的洞庭湖,湖北的洪湖,江西的鄱阳湖,安徽的大官湖、巢湖,江苏的太湖,其中以鄱阳湖“魔鬼三角”区最为神奇。西北岸有座庙宇,名叫老爷庙。庙里供奉的不是什么神祇,而是一只大头鼋。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时战败落水,幸亏一只大头鼋把他驮上了岸。朱元璋称帝后封它为“定江王”,为它建庙,让它接受过往船只的祭祀。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老爷庙水域突然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日本人曾派人下水侦察,除山下堤昭出水后精神失常外,其余人员全部失踪。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雇来美国著名打捞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打捞,历时数月,一无所获,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失踪。
解放后,老爷庙水域再次成为航行者的畏途。1987、1988两年,每年都有几十条船只在这里沉入水底。最为疯狂的是1985年8月3日,一无之内竟有12艘船只在这里罹难。
1980年,一支考察队对老爷庙水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他们在水下搜寻了方圆十几公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也没有发现任何沉船。那么,千百年来在这里沉没的船只到哪里去了呢?考察队没有作出任何结论。
此外,连挂在北纬30°线上的,还有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由江****主席题名的“花山谜窟”,以及举世关注的神农架“野人”和喜马拉雅山“雪人”……为什么在中国的北纬300线上,也有这么多的奇闻怪迹?难道这也是一些偶然的巧合?还是确乎暗含着什么玄妙的“天机”?
阐发“天机”
说到“天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宋长青、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于希贤、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何国琦等先生,都发表过一些有益和有趣的意见。从地理位置看,北纬30°正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中。这个温度环境和生态环境,最适于人类生存。所以,早期人类在这里比较容易地生存下来,早期文明和社会也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
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北纬30°正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经过的地方,信风和东南季风在这里交汇,所以形成了洋流寒流和暖流也在此交汇。冷热交替看起来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但却避免了持续冷暖带来的一系列的生态危机,而且也使得我们的文明有了更大的活力和更强的适应性,这也是这一地区得以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地球的外壳由七大板块构成,其中有六大板块的缝合交接线,在北纬30°线附近。板块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漂移过程中,有的俯冲,有的被抬升,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巴次大陆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抬升的结果,所以形成了世界最高的世界屋脊。地质构造的变化不只对自然生态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也必然会对人文景观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联系,有的已经被我们认识,有的则还没有被我们认识。这些还没有被我们认识的部分,我们就称之为“奥秘”。
从人天感应的角度看,我们的祖先认为,“人体小天地”,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宇宙、小的地球;那么,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又是一个大的“活体”。这样的“活体”必然有一些敏感部位,就像我们人的身体上面有筋络穴位和敏感部位一样。现在看来,这个敏感部位恰好就在地球的从赤道到极地的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正像人体的丹田,是人体的命门所在。因此,这个地区的微量元素矿、磁场、电场、重力场都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对人和环境显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至于为什么恰好30°线就是这个敏感部位呢?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也有人认为,北纬30°之谜,是人为制造的。这些被称为神秘的地方,严格地说并不在北纬30°线上。他们还认为,如果用一把尺子在地图上量,熟悉历史、地理的人,会在任何一条纬度线上发现许多“神秘”之处。
以北纬25°为例,有佛教和印度教的圣地;有旷远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和古老的埃及文明;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和据说是沉没水底的大西洲;有猿人化石发现地中国元谋;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滇池洱海、腾冲温泉;还有能传出鼓乐之声的广西融水龙潭和发现自然铝的广西贺县。
以上这些地方,偏离25°线不到1°。如果抛开纬度线,在任何经度线上也都可以找到许多“神秘之地”,因此,不要把北纬30°线之谜当作什么重大发现而疑神疑鬼。
这些主张正确吗?你信服哪一种主张呢?
尼斯湖:水怪之谜
尼斯湖坐落在英国北部苏格兰深山峡谷之中,是一个不冻湖,湖长39公里,平均宽度仅1.6公里,是一个只有几十平方公里的条状湖泊。然而水却很深,平均深约200米,最深处达293米。有一条尼斯河与北海相通。两岸崖壁陡峭,林障茂密,本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自从发现了尼斯湖怪之后,这里成了旅游和探险胜地,热闹非凡。
最早的发现
尼斯湖水怪目击事件,最早出现在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柯伦巴的一份手稿里。
那一天,一头巨大的“蛙状怪物”突然跃出水面,张着大嘴,向一名正在水边游泳的仆人进行袭击,所有的人都吓呆了,但圣·柯伦巴却画了一个十字说:“孽畜,不要冉向前,不要伤害生灵,快点儿回去吧!”那个怪物服从了,乖乖地沉下湖去。在自此以后的1400多年里,湖怪的传说虽是时有所闻,但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伤害人类的行迹。
它再次凶相毕露的日子是1880年。
那是一个秋天,风和日丽,人们驾着几只游艇在湖上游玩,突然,恶浪翻滚,一头怪兽窜出水面,人们还来不及发出惊骇的叫声,游艇即刻倾覆,艇上的人悲惨地丧生。有人看到,那个怪兽长约20米,背部灰黑,三角形的脑袋,细长的脖子,恰似蛇颈,还长着一排锋刃般的牙齿。
同一年,一个叫做麦唐纳的水手潜到岸边湖底,寻找一条沉船,突然他从湖底发出求救信号。当人们把他拖到岸上时,他脸色煞白,神情恍惚,惊慌得语无伦次。事后,他说看到了一头巨大的怪物,特别是那双眼睛,“细小、灰色而恶毒”。
哥尔德少校的“湖怪”报告
从那时起,不断有人声称他们在尼斯湖里看到了类似的怪兽。
1933年4月的一天,尼斯湖北岸正在修路,当地的一位名叫格兰特的兽医正从湖边返家,也许是砍伐林木拓宽了行人的视野,也许是工地的喧闹打扰了怪兽的安宁,他发现,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了波浪,一头身躯庞大的动物在激浪中翻滚起伏。
同时看到它的还有正在修路的工人,以及一对开车到这里来兜风的约翰·麦凯夫妇。他们是附近旅店的老板。
这个神秘的怪物在湖中游弋着,弄得湖水哗哗作响。不时露出两个驼峰似的脊背,皮肤呈灰黑色,似乎满是皱纹。它时而伸出像蛇一样细长的脖子,时而又沉入水中。发现它的人对它的巨大身躯特别感到吃惊。根据他们的推算,怪兽大约有15米长,很像早已绝灭了的蛇颈龙之类的动物。
格兰特兽医为尼斯湖水怪摄下了一张照片,但是,由于照片不太清晰,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不过,他们惊人的奇遇立即轰动了英伦三岛,好奇的英国人、记者、旅游者、生物学家纷纷云集现场,甚至干脆住在湖边,希望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怪物。《泰晤士报》则派出记者和画家,带着摄影机,举着画板,准备随时为它写出惊人的报道。
但是,这个怪兽却像有意捉弄人似的,除了偶尔在什么地方突然露一下脊背,或者伸出它的长颈在湖面晃晃外,便长时间地销声匿迹了。
尽管如此,探索者的热情还是有增无已。
人们给这个怪兽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尼西,意思是“尼斯湖里的有趣的怪物”。
有位海军少校哥尔德,他在尼斯湖畔守候了三个星期,准备活捉一头尼西,却一无所获。不过,他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访问了51个目击者,其中有居民、教师、传教士、看守员……最令人信服的目击者是生活在尼斯湖畔的阿历斯·坎贝尔,他一直担任尼斯湖的水上巡警。他声称,他多次见识过这头水上怪兽。据说他最终的目击累计数达18次之多。
根据这些材料,哥尔德在1934年出版了一本叫做《尼斯湖怪兽》的书,按照目击者的描述,他归纳出的尼西尊容如下:
1.躯体:长15~20米,体重不详;
2.皮肤:极其粗糙,凹凸不平,好像田里的青蛙,颜色为深灰色,和大象差不多;
3.颈部:像蛇一样细长,长约1.5米;
4.头部:较小,比颈部略大,有一些附属物,也许是鳃;
5.背部:有2~3个驼峰,呈水波形,为黑色;
6.至少有2~4个用于划水的鳍;
7.尾部:细长而尖削;
8.种类:疑为两栖爬行类,或许是恐龙的后裔。画家达卫斯画了幅尼西的想象图。《泰晤士报》用了三栏的宝贵篇幅,登载了哥尔德少校的水怪报告。
几张著名的水怪照片
罗伯特·肯尼斯·威尔逊博士是家住伦敦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位“尼西迷”,他经常在尼斯湖畔开车巡游,希望能与尼西碰面。
1934年4月19日这天,他开车到尼斯湖畔的因弗莫里斯顿附近,突然看见湖面游着一个奇异的动物。尽管离得很远,他还是迅速地举起相机,按下了快门。他一连拍了四张,有两张保存了下来。其中就有那张轰动了世界的尼西影照。
照片不算清晰,但还是显示了尼西的基本特征:长长的脖子,扁小的头部。湖水因它的游动而向四周扩散着圆弧形的波纹……这家伙完全不像任何一种水生动物,确乎是像早在7000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
不久,这张照片刊登在英国的《每日邮报》上,立刻引起了一场世界性的轰动。围绕着尼斯湖怪兽的新闻和传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神奇。自此之后,声称看到过它的竟然超过了3000人次。尼斯湖成了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前往寻访怪兽的探险队络绎不绝。据有关方面估计,尼斯湖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旅游收入累计达200多亿美元。
英国人还组织了“尼斯湖现象调查协会”,悬赏106万英镑捉拿这个怪物。
一些物种学家说,那张照片不过是一只冲向湖面的水鸟,或者是露出水面的水獭尾巴;而一些人则争辩,照片正好支持了几十个目击者的描述……直到今天,这场争论还在继续。
此后,不断有新的湖怪照片问世。其中颇有影响的是1951年,拉克兰·斯图特拍到的一张有三个隆肉的动物照片。
不过,有人认为,这张照片也是伪造的。
1960年4月23日,年轻的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注入尼斯湖的弗耶尔河河口发现了那个怪物,他的摄影机开动了4分钟,拍了15米多的影片。
影片中,那个家伙在水中高速移动,水面上浮出一个峰突,曲曲折折地向西浮游了大约1300~1800米,最后加快速度,突然沉没……丁斯德的这段影片直到六年之后才得到肯定。1965年,英国皇家空军侦察情报中心对影片进行了分析,他们的意见是:影片显示了一个物体,至少有1.8米宽、1.2米高,以每小时约16公里的速度移动,很可能是一个生命体,绝不是一艘船……尼斯湖水怪还拥有另一部影片,它是由摄影技术高超的理查德·雷诺夫于1967年在尼斯湖考察队工作时拍摄的。影片中的一些镜头展示了一个划开水面的尾波,而在尾波前端是一个移动的物体。后来,这个物体迅速地沉入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