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亚历山大被推上皇位。亚历山大公开宣称,他的父亲保罗一世是死于中风。
人们当然不会相信保罗一世死于中风的谎言,但对于亚历山大是否直接参与了政变阴谋,是否直接杀害了他的父亲,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亚历山大直接参与了密谋策划活动,其弟君士坦丁还亲自参加了3月11日晚的暗杀活动。亚历山大“弑君杀父”难辞其咎。
其二是,亚历山大事先知道谋杀活动,但未加制止,置身事外,静观其变,等待着事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种说法比较可信,但这同直接参与政变阴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三种说法认为,无论出于人伦纲常,还是出于父子亲情,亚历山大都不可能参加密谋活动。理由是亚历山大与保罗父子关系一直小错,而且,保罗即位之初,就颁布了嫡长子皇位继承法,已在法律上确定了亚历山大的首席皇储地位,亚历山大没有理由要抢班夺权,给自己的政治形象留下阴影。
是驾崩,还是出走?
亚历山大执政时期,正是拿破仑百战百胜、席卷欧洲之时。他的最大的功绩就是击败了拿破仑的入侵,遏制了拿破仑独霸世界的野心和势头,这使得他声名远扬。可是,卫国战争胜利不久,他便走向反动。在国内,他任用奸臣阿拉克切也夫,推行极端****主义的政策,致使国家****不已。在国外,他伙同奥、普等国组织所谓的“神圣同盟”,充当镇压各国人民革命的刽子手。
在生活中,他逃避现实,笃信宗教;痛苦似乎总是纠缠着他,使得他思想日益阴暗。这时,恰逢莫斯科洪水泛滥,房屋严重损坏,五百多人因此毙命。与此相似的洪灾,在亚历山大出世那年也曾发生过。这种巧合,使他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把这看成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因为,父亲的死多年来一直是缠绕在他心头的心病。
精神濒临崩溃的亚历山大,为了摆脱内心忧惧,于1825年9月同皇后伊丽莎白一道,去亚速海岸边的一个叫塔冈罗格的小镇休养。不久,俄国皇室发出讣告:沙皇陛下在休养地因病驾崩,终年47岁。
他的死,引起了人们一连串的疑问。第一,为什么沙皇会选择此处为休养地?这个名叫塔冈罗格的小镇并非风光宜人的休养胜地,它的一侧与风沙不断的大草原毗邻,另一侧则紧挨着臭气熏天的亚速海,除非是另有意图,否则,把这样一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镇选为休养地是大大不宜的。
第二,在皇后到达之前,亚历山大在这里并没有安心休养,而是尽量地找了许多体力活干。他对其手下说:“要习惯过另一种生活。”这个“另一种生活”指的是什么,实乃耐人寻味。
第三,10月末,亚历山大喝了杯滚烫的伏牛花果子露,从那以后,他便一直觉得身上有些发烧。11月初,病情略有好转,但还有种说法是他的病情正日趋严重。
19日,突然传来了沙皇驾崩的噩耗。他到底是什么病死的?含糊不清,扑朔迷离。
第四,被召去治病的十名医生中,只有两名在证书上签字。病情报告中所述亚历山大病况,又多处与实际情况相悖。证明书中说他患的是间歇热,因而肝脾肿大,但沙皇实无此病。两天后,即21日,人们参加了他尸体防腐典礼,然而,死者的面目已经完全腐烂,人们已无法辨认这位昔日沙皇的仪容了。次日,棺木便被禁止打开,而且灵柩迟迟不能运回首都。当沙皇家人向遗体最后告别时,普鲁斯亲王对死者的模样大吃一惊……种种情形都不合情理,这是为什么?
第五,皇后伊丽莎白的日记,在亚历山大驾崩前,竟然中断了八天!他的继任人尼古拉一世即位之后,迫不及待地下令焚毁亚历山大一世最后几年留下的大量文件。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他们在试图掩盖什么。但到底在掩盖什么呢?人们不得不产生种种猜疑。
一名普通的流浪汉
就在沙皇死后不久,传说和猜测不胫而走:有人称,沙皇乘坐一艘英国游艇到圣地巴勒斯坦朝圣去了;也有人说,沙皇被哥萨克人劫走,藏匿起来了;还有人透露,沙皇已秘密前往美洲,准备在那里隐居。尽管众说纷纭,但都一致认为沙皇未死。1921年,苏联发掘了亚历山大的坟墓,棺材里竟是空空然无一物。历史学家设想,那个为沙皇“替身”的尸体早已被悄悄地搬走了。
沙皇死了十年以后的一天,在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雍容高雅,仪表超俗,自称费道尔·库兹米奇的老人。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警察问他,他对自己一无所知。据说,他的外貌极似亚历山大。按法令,他被罚二十大板,随即流放西伯利亚。先是不断迁居,最后由一位富商克罗莫夫资助才有了自己的小屋。
这位库兹米奇博古通今,对重大政事了如指掌,他常谈论莫斯科大主教菲拉雷特,修道院院长福狄斯,历数库图佐夫元帅的赫赫战功,描述俄军开进巴黎的盛况,甚至还记得当时沙皇的左右人员。人们相信,这位名叫库兹米奇的老人一定曾与政界要人有过密切的交往。
有人说,他在某一段时间内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菲欧多果夫娜(亚历山大一世的母亲)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还有一位农民说,伊尔库茨克的主教曾亲自来看望他,并同他作了长时间的交谈。
他的举止也酷似沙皇,喜欢将拇指插入腰带中间。亚历山大二世的长子以及亚历山大三世的幼弟,都曾前来拜访过这位长者。一位随行的老兵曾当着库兹米奇的面失声喊出:“这是我们的沙皇。”
还有件事值得人们注意。他收养了一个孤女,很像亚历山大与其情妇的孩子。当村民为她说媒时,总遭到养父的阻拦。他说:“你比农民的身份高,将来可以嫁一个军官。”
他介绍养女走访名门望族和沙皇尼古拉一世。沙皇接见了她,并询问了养父的情况。后来,这位养女果然嫁给了一位军官。
库兹米奇死于1864年1月20日,直到I 临终前,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遇到有人恳求他透露自己的身世时,却总是用“上帝会认出自己的亲人的”这句重复无数遍的老话,来回答别人的期待。
死后,人们为他建了一个小祠堂,墓碑上写着:“这里安葬着上帝的选候—费道尔—库兹米奇。”
而“上帝的选候”,正是亚历山大一世在战胜拿破仑之后正式接受的称号。
此外,还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问题一,一位曾参与治疗亚历山大的医生,从不参加每年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领人们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眼泪说:“沙皇这下可真是死了!”
问题二,在亚历山大二世的办公室的墙壁上,有人看见不知何故,却挂上了库兹米奇的画像。
一切都清楚了吗?
一切似乎很清楚了,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持与上述看法截然不同的见解,提出许多疑问。
1.当时伊丽莎白皇后身患严重的肺病,已离死期不远,亚历山大一世同她重修旧好后,对她一片深情,十分体贴,绝不可能出于一时冲动将她弃之不顾。就算要走,也要等皇后去世后再作打算。
2.如果沙皇出走是酝酿已久的,为什么未在离去之前妥善解决继位人人选问题呢?
3.沙皇如果施行调包计,运回一具与他外表相似的尸体,一定得有许多人相助,其中必然包括军官、医生、秘书以及伊丽莎白皇后本人,皇后在最后时刻一直守候在病人的床前,沙皇死后,她即给母亲和皇太子等亲人写了悲痛欲绝、令人肝肠寸断的信件。她不可能会如此镇定地演出这样一场令人心碎的闹剧,也做不到仅仅为了避免外人怀疑而整天以泪洗面。
4.亚历山大一世的侄孙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大公,在仔细翻阅了皇宫秘密档案之后,也断定亚历山大一世确实在塔冈罗格驾崩。他认为,以亚历山大的性格特点,他不会有如此雅兴,演出这一闹剧。沙皇当时已经人到中年,如此不计代价,无牵无挂地去苦修苦行,实在与他性格不相符合。
如果调包计纯属奇谈,那么,这位突然出现的长者费道尔·库兹米奇究竟是什么人呢?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大公曾经就此问题进行过研究,他倾向于认为这位长者是保罗一世的私生子、海军军官西蒙·维利基。但也有人认为,他是禁卫军骑兵队的军官乌瓦洛夫。据说乌瓦洛夫于1827年离家出走,下落不明。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位长者只是一个为了改换环境而背井离乡的俄国贵族。
费道尔·库兹米奇到底是不是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的灵柩里到底躺的是不是他的替身?而后,这个替身又是什么时候被人从棺材中请出,只剩下一具空棺的?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不可解释的谜团。
李熙:暴死之谜
朝鲜皇帝李熙的突然去世,直接引发了震动世界的朝鲜“三一运动”。但由于日本统治者的严密控制,资料匮乏,有关李熙暴死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无法理清的谜团。
傀儡皇帝
李熙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朝的第二十六代皇帝,公元1863~1907年在位,是大院君李罡应的第二个儿子。1863年即位时年仅12岁,实际上由其父摄政。在深宫后院里,孩提时代的李熙,享尽了封建皇帝荣华富贵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1874年他长大亲政后,朝廷内部倾轧不止,外来侵犯频繁,国力日益衰落;加上他生活奢靡,造成朝政失修,危机四伏。
1897年,李熙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加皇帝尊号,是为“高宗”。
李熙生性懦弱,亲政不久,他的王后闵氏与他的父亲大院君展开了长期的争权夺利的斗争。为了达到目的,斗争的双方都想借助外力制服自己的对手。因此,日、俄帝国主义便窥伺时机,乘机而入,为霸占朝鲜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从此,不仅平民百姓陷入了被奴役的境地,而且九五之尊的皇帝也落到任人欺凌的苦难之中。
1894年6月21日,日本驻朝公使,竟然无视国王尊严,公然领兵闯入王宫,把李朝积聚五百余年的珍宝,抢掠一空,然后扬长而去。李熙吓得魂不守舍,满朝文臣武将相对愕然,谁也不敢出面阻止。
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打击沙俄势力,决定除掉倾向俄国的王后闵氏。经过日本公使浦梧楼和汉城日军守备队长马尾原务的周密策划,10月8日凌晨3时,日军包围了朝鲜王宫,并向王宫卫队开火,百余名日本浪人、军人冲进王宫,逢人便砍,大臣、宫女惨遭屠杀,最后在坤宁殿把王后闵氏杀死。
历史上把日本人制造的这个阴谋屠杀事件,称为“乙未事变”。目睹王妃大臣被惨杀、王宫被抢劫,高宗只有惊恐战栗,束手无策。
在杀掉王后闵氏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强行要朝鲜人改变传统习俗,实行“断发”。声言“要留发者不留头,要留头者不留发”,妄图以此来磨灭朝鲜人民的民族意识。李熙以居丧为理由,要求推迟执行,然而却遭到日本公使的怒斥,并且再次派军队围攻王宫,以枪炮相威胁。在暴力威逼之下,国王只得和太子一起率先断发。受尽欺凌的皇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依靠俄国人的势力来与日本人抗衡。
1896年2月11日凌晨,李熙戏剧性地乘坐宫女的花轿潜出内宫,躲进了俄国公使馆内,组成了一个完全亲俄的新政府。哪知刚出虎口,又入狼窝,俄国人竟挟持国王而作威作福,这遭到了朝野人士的激烈反对,纷纷吁请皇帝赶快摆脱俄国人。
1897年2月20日,李熙终于离开俄国公使馆,返回王宫。失望的俄国人看到他不听摆布,便收买亲俄分子,趁为李熙祝寿庆典之机,在寿茶中暗投毒药,是为“茶毒事件”。李熙发现茶中散发异味,未敢启口,太子李炻略尝一口,便立即昏倒在地,摔断了两颗门牙,经紧张抢救,才脱离险境。
但是,毒药永久地损害了他的脑神经和身体,以至于他一生身体虚弱,而且不能生育。因此,在他即位后只好把弟弟英亲王李垠立为王世子。
1905年,日本又炮制了《乙巳保护条约》,规定朝鲜是日本“统监”之下的附属国。为了保障国家的独立,维护王位的尊严,李熙曾派专使秘密前往海牙,参加第二次“万国和平会议”,要求世界各国保护朝鲜独立,废除日本炮制的保护条约。此举不但没能制止日本的侵略,反而惹恼了日本人。
1907年,日本令李熙退位,把他幽禁在德寿宫中,扶植其子李炻上台,是为纯宗,李熙被尊为李太王。
此时的朝鲜,已完全失去了独立,名存实亡。日本统监成为朝鲜实际上的最高主宰。
皇太子李垠
1910年,日本公开抛出了《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名义上的独立也被取消了。
因李坧没有生育能力,日本人决定,要李坧册封他的弟弟、李熙的第四子李垠为储君。为了使这位王位继承人早早地接受日式奴化教育,日本没住朝鲜的统监府决定把他送到日本去“探造”,朝鲜王室只能顺从,谁也不敢非议。1808年12月,刚满11岁的李垠乘日本军舰启程,踏上了去国离乡的道路。
行前,日本人曾向王室许诺,每逢学校放假,即让李垠回国探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李垠在日本皇族学校里除了学习英、日语言外,就是接受奴化教育。假期则乘坐豪华轿车赴日本各地观光,禁止回国省亲。令人寒心的是,李垠的生母病危时,朝鲜王室请示日本统监当局满足一个弥留之际的母亲与儿子做最后一次会面的愿望,日本人却怀疑这是王室骗取储君回国的计策,直到摸清确实病重的情况后,才准许李垠回国。此时严妃却已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