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16811700000102

第102章 大千世界篇(17)

伊拉克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起,建立了苏马连王国、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后被并入波斯帝国。7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7世纪初,成为奥斯曼帝国领土的一部分。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8月成为独立的伊拉克王国。1958年7月14日,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西班牙国名的由来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古希腊人称Liberia,古罗马人称Hispania。其国名由来与这两个词很接近。

另一种说法是它的名称来源于腓尼基语Shaphan,意为野兔。因为古迦太基人来到此地后,在半岛海岸一带发现不少野兔,所以干脆称为“野兔”。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希伯莱—腓尼基语Espana,意为埋藏,转义为矿藏、埋藏的财富。因为伊比利亚半岛盛产黄金、银、铜等,令腓尼基人羡慕不已,因而用“Espana”命名。

日本国名的由来

日本全称“日本国”,是位于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北隅的岛国。古称“八大洲国”、“苇原中国”、“丰苇原瑞穗国”等。至神武天皇时(前42),将其建国的地方称作Yamato,即“和”或“大和”,在日语中,Yama 意为“山”,to 意为“地方”,合起来原意为“多山之地”,是以地形命名的国名。这样,“大和”一名便成为日本的国名。到了3世纪末4世纪初,在国都附近的大和地方,又出现一个统治整个北九州、势力达到关东地方的邪乌国,又称“大和”政权。所以,当时对日本的俗称为“大和”。

大化元年(645),日本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即位,大化革新后,日本仿效唐制,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区别以前的大和政权,将国名正式称之为日本国。在日本官方文献上改称日本,则是720年,这一年,日本用汉文编写成《日本书纪》,把“大和”日本古称都改为“日本”。二战结束以前大约半个世纪内,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的民族扩张主义逐渐抬头。1889年公布的《明治宪法》定国名为“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日本帝国”战败投降。1946年11月公布的宪法称日本为“日本国”,一直使用到现在。

朝鲜国名的由来

公元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10世纪时,高句丽王朝代替了新罗王朝,改国号为“高丽”,系山高水丽之意。在朝鲜史上,高丽作为统一国家名称存在了近500年。

1392年,高丽主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夺取高丽政权,建立了新王朝。当时,因中朝两国帝王间存在着封建宗藩关系,李成桂向明太祖朱元璋报改国号并提出两个方案,供朝廷抉择,其一为“朝鲜”,另一个是“和宁”。“朝鲜”是“朝日鲜明之国度”的意思。朱元璋采纳了“朝鲜”这个称谓。自此,朝鲜国号取代了“高丽”国号,原意是“早晨清新的国家”。这一名称除1897年后一度改称“大韩”外,一直沿用。但是随着南北分立,南部仍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北部仍用朝鲜国名。

印度国名的由来

India(印度),是英语系国家对印度的称呼,也是别国对它的称呼。在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中,印度实际上对自己的国家却另有称呼,这个称谓用罗马字母拼写为“Bharat”,中译名就是“婆罗多国”之意。它其实是Bharat—Varsha 的缩写,全名译为“史多伐娑”,意为“婆罗多王统治的地区”。

“婆罗多”这个名称来历非常远久,印度教徒很早使用它称呼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大海之间的南亚次大陆。婆罗多为印度古籍《往事书》传说中著名的国王,曾统治过大片的土地。印度独立后,启用“Bharat—Varsha”这个古老的称呼,截取它的前半部分“Bharat”,即婆罗多作为国名,只是对外继续用India 一词。

还有一种说法:印度一词由信度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又有“天竺”、“忻都”等称。用印度这个词始于唐朝的《大唐西域记》:“译夫天竺之称,异论纤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新加坡国名的由来

新加坡国名源于本岛的形状。因其岛的形状像个狮子,故以其命名。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之意,“坡”是“岛”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狮子象征着强大有力。因为当时岛上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狮子族,现在的国名就是由其转化而来的。1965年8月9日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北京市的由来

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800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作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

这份民间报纸销路很好,超过《中央日报》。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

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天津的由来

清代乾隆初年,从浙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竹枝词》,诗中有一句“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埋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朱棣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

燕王朱棣当了皇帝后,把首都定在北京,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步建成的。他认为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他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遂决定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处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朱棣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过这个渡口,眼前就是康庄大道。

上海名称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郑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儿就是上“沪”,因而得名。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重庆的由来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因渝人赵谂反叛闹事,朝廷考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皇子赵悖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

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陪都”。现重庆为直辖市。

广州名称的由来

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颁布的6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郡下面设县。其中南海郡管辖番禺、龙川等4个县。

南海郡治,即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设在这里,当时称蕃禺,并在此建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东吴孙权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等4郡,新设置广州,因州治原在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广州之名取自广信的“广”字。交广分治后,广州州治迁到番禺,广州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的西安叫做长安,还有过大安府(后梁)、京兆府(后唐)、陕西路(宋)、安西路(元)、奉元路(元)等不同名称,一直是“八百里秦川”的中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第二年春,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就是安定的大西北的意思。

拉萨的由来

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相当于安徽黄山主峰的2倍高度。那么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

拉萨,藏文意为“圣地”或“佛地”,古称为“逻娑”。相传在1300多年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为了庆祝此事,决心要好好建设王都。但当时的吐蕃王都,还是一片荒草沙滩之地。文成公主由于精通天象地气,善观五行风水,她观察拉萨的地形,发现其好像一个仰卧的罗刹女(即母夜叉),认为选拉萨作为国都实在是对国极为不利。于是公主建议在拉萨外围建立四个寺庙,以镇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萨中心的卧马湖是母夜叉的心脏,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应想办法镇住。于是,公主根据五行之说,主张用白羊背土填湖。藏王松赞干布听从了公主的意见,就在卧马湖动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萨原称“山羊地”,便由此得名。

大昭寺建成后,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在庙内,从此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久而久之,这块神圣的“逻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称为“拉萨”即“圣地”了。

苏州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

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

澳门的由来

据记载,明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沿海有许多供外国商船停泊的地方,如浪白、广海、望峒、奇潭、十字门、虎头门、屯门、鸡楼等处,海边这些可供船只停泊的地方,在粤语中被通称为“澳”。至于“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

1.“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故称“澳门”;2.澳门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3.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