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16810600000007

第7章 走向成熟(6)

心灵感悟

假如是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嫩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专注,为人生扬帆,不在乎沿途有多少美景,直视前方,等到达彼岸,才是进入人间仙境;专注,为胜利准备,不在乎路途中有多少坎坷,风雨无阻,等到达终点,才是走到人生巅峰。专注,是人生最高的哲理,也是最简单的真理。专注,让平凡的人生光芒万丈;专注,让胜利的旋律响起。人生因为专注,所以美丽。

打石里的哲学

柏兴武

表哥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受挫。舅舅问了他找工作的经历后说,你的目标是不是太高?表哥不服气地说:“难道让我去做杂役?我的名牌大学不是白读了?”舅舅说:“明天去认真地看我打石。”

第二天,舅舅打石,让表哥给他数数。当舅舅在石块的同一位置上敲了100次的时候,石头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就在舅舅敲打139次的时候,石头突然裂成两块。舅舅问:“难道石头裂开跟我前面的138次敲打无关?”表哥低着头说:“我知道怎么做了。”

表哥又去一家大公司应聘,遭到拒绝。表哥说,我喜欢这个公司,让我干杂役也行。结果,公司真让他当起了杂役。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他都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公司里很多人说表哥没志气,堂堂大学生竟然去干那样的脏活、累活。表哥听了,一笑了之。

一个月后,公司让表哥进了车间。表哥依旧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还不停地向其他工人请教各种技术上的问题。半年后,表哥各种技术都熟练了,他也被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3年后,公司董事长对表哥说:“你可以离开公司自立门户了,你还可以从这里带几个技术员去。”表哥说:“让我再等两年吧!我还没有很好地回报公司对我的栽培呢。”

两年过去后,表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跟他过来的几个技术员不解地问表哥:“我们真不明白,凭您的能力,您原来为什么干那样的活也那么尽力?”表哥回答说:“我父亲让我认真地看过他一次打石,你们看过打石吗?那次我父亲敲打100次的时候,石头竟然跟原来一样,可在139次的时候,石头突然裂成了两块。父亲打石成功离不开前面的138次的努力啊!”是的,表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从打石中悟出了:许多的努力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到成果的,成功需要耐心和坚忍。只要愿意付出坚持的代价,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甘甜!

心灵感悟

当你惊叹于滴水穿石的伟大时,要知道,水滴为这一刻准备了无数春秋;当你陶醉于昙花一现的芬芳时,要知道,昙花为这一夜酝酿了整个四季;当你欣赏着成功者的辉煌时,要知道,他为这一天奋斗了多少日夜。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人生路上的苦闷、无聊、寂寞,都需要超凡的耐心和坚忍来克服。坚持一次,离成功就近了一步,越是接近成功越要坚持,一如既往地付出努力,也就迎来了成功的曙光。

曲子没有残缺

赵盛基

广场上举办消夏晚会,几曲歌舞之后,是二胡独奏。演奏者50岁左右,走路一拐一拐的,原来是个残疾人。

台下一阵骚动:“怎么是个瘸子啊?”“没有人了吗?”……不屑、抱怨、取笑甚至起哄,直到演奏开始了,嘈杂之声还不绝于耳。

然而,随着曲子的进行,大家慢慢地安静下来。一曲《二泉映月》结束,演奏者起立向台下鞠躬。瞬间,观众席上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台下有人高喊:“再来一个!”一呼百应,要求“再来一个”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共鸣。

演奏者重新坐下,开始演奏另一支曲子《良宵》。弓弦在他手里时疾时徐,曲子或急或缓,如行云流水,欢快流畅,仿佛天籁。正当高潮之时,突然,“啪”的一声,一根弦断了,观众本以为演奏无法继续了,但没想到演奏者不动声色,仍然继续演奏,只不过动作幅度大了许多。我学过二胡,知道他在用单弦演奏。拉单弦二胡难度非常大,由于要把高低不同的音调在一根弦上演奏出来,所以把位变换必须加大加快,没有相当好的功底不可能做到。可是他很好地做到了,足见他功力的深厚。

演奏结束,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女主持人边鼓掌边走上台来,并对他说:“您拉得真好。”

他却谦虚地说:“是曲子好。”

主持人说:“您用断弦的二胡竟还拉得那么动听,太神奇了。”

他还是那句话:“是曲子动听。”主持人穷追不舍,问他:“您怎么能用残缺的二胡拉出那么完美无缺的曲子?”他这回笑了,说:“因为曲子没有残缺啊!”

我一直在静静地听他们对话,听到这里,我突然觉得那个残疾演奏者似乎说出了一个道理只有残缺的肢体,没有残缺的人生。

心灵感悟

残缺的二胡演绎出完美的曲子,残缺的乐手诠释了完美的人生。残缺的肢体挡不住生命的激情,在人生路上,残疾人比健全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因此他们更加独立,他们的心更加坚强。残疾使一个人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但坚强的意志却把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他用残缺的身体,向命运抗争,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铸造了不可撼动的灵魂。

这个残缺的人本身就是一支完美的乐曲。

最佳时机

朱孝萍

一个男人乘一艘旧木帆船去旅行。一天,他走到甲板上,看到一名船员正沿着绳子往桅杆上面的乌鸦巢爬去。当他爬到一半的时候,船突然倾向一边,他被甩到了船外。

落水后,他开始一边尖叫着呼救,一边疯狂地用力拍打着胳膊,拼命想求生。

就在那时,旅行者看到一名水手走到船舷边上,平静地观察在水里拼命挣扎的船员。

船员挣扎了一会儿,累了,开始往下沉。这时候,一直站在船舷边上密切注视落水船员的水手立即跳出船外,去救正在下沉的船员。等两人都平安地回到船上后,旅行者走到水手身边,问道:“你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跳入水中救他?”

水手平静地回答:“做了多年的水手,我早就发现,当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挣扎的时候,我如果立刻跳入水中去救他,那他把我们俩人都拖入水中溺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还知道最好让他挣扎一会儿,把自己的力气都消耗完,那时候才是我跳下水去救他的最佳时机。”把握住好时机,不仅会让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也会事半功倍。

心灵感悟

最佳时机是什么?是捷径,通往成功天地众多道路中的一条捷径;是桥梁,架设在起点和成功的终点之间的河流上的桥梁。

遗憾的是很多人却看不到这条捷径,看不到这座桥梁,更不用说加以充分利用,先于他人取得最大的成功了。

怎样才能有看到捷径、桥梁的一双慧眼呢?很简单,要有知识。这就需要学习,认真、细心、持之以恒地学习。

两个大拇指的力量

赵功强

受伤的男子名叫格拉夫斯特隆,是一名花样滑冰教练,那位同伴是他的助手。今天,他的学生普兰克·索博将参加一个国家级的比赛,他要到场为学生鼓劲。

1920年的隆冬,奥地利维也纳。冷清的街道上出现了两个男子。他们急匆匆地走着,那样子是急着赶赴某个地方。突然,走在前面的男子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右手紧紧握住左手的大拇指,面孔扭曲,显得非常痛苦。“该死,我的左手大拇指扭伤了!”男子说。

医院里,大夫仔细检查后表情严肃地说:“您的伤势很严重,需要马上手术。否则,这个大拇指就会失去灵活性,只能僵硬地成为一种摆设!”男子看看手表,焦急地说:“要做手术的话,待会儿吧,我现在没有时间!”说完,两人急匆匆地走了。

受伤的男子名叫格拉夫斯特隆,是一名花样滑冰教练,那位同伴是他的助手。今天,他的学生普兰克·索博将参加一个国家级的比赛,他要到场为学生鼓劲。

5年前的冬天,格拉夫斯特隆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发现了普兰克·索博的滑冰天赋。当时,一大群孩子在雪地上滑雪玩耍,普兰克·索博动作轻盈优美,翩若惊鸿,一下子吸引了格拉夫斯特隆。

然而,当普兰克·索博被选为运动员第一次站在滑冰场上时,她羞涩、紧张,连一步都迈不开,与她在野外的表现判若两人。任凭格拉夫斯特隆在场边怎样大声鼓励,普兰克·索博就是呆若木鸡。格拉夫斯特隆急了,音量升至极限,同时不由得向她伸出右手大拇指,普兰克·索博眼睛里闪过了一点光亮。格拉夫斯特隆情急之下,又伸出了左手的拇指,这样,两个大拇指同时面对着普兰克·索博。就在这时,仿佛奇迹一般,普兰克·索博舒展四肢,滑翔起来!

从那以后,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格拉夫斯特隆总会向弟子伸出两个拇指。这种固定的鼓励姿势成为他和普兰克·索博之间的一种习惯和默契。

格拉夫斯特隆和助手按时赶到了赛场。心怀忐忑的普兰克·索博看见了教练熟悉的面孔,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该她出场了,格拉夫斯特隆习惯性地伸出了两个拇指,信心的热流又像往常一样灌注了普兰克·索博的全身。她发挥到了极致,获得了第一。只是,这位后来的女子单人滑世界冠军并不知道,她的教练,向她一直伸出的两个拇指里面,有一根在整个赛程中给他带来了怎样难忍的疼痛!

因为耽误了最佳手术时间,格拉夫斯特隆的左手拇指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但好在它老是往上翘着,在此后的岁月里,在普兰克·索博的成功史上,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两个大拇指可以打造出一个世界冠军,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心灵感悟

记得有句名言说得好:“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曾是个初学者。”小孩子的第一步总是走得不那么好,这时竖起我们的拇指,给他们以拇指的力量,他们的进步会超出你的想象。

不只是初学者,我们每个人,谁不需要拇指的力量,鼓励的力量?人,在鼓励中会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会创造奇迹。

美国企业界盛行一句话:“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们所需要,那就是认可和赞美。”拇指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肢体末端,但是我们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它竖起来,它就会产生出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取得成功!

成功需要多少年

陈孝荣

几年前,读过一篇纪实小说《富起来需要多长时间》。那个作者说,富起来需要10年时间。同时他还列举了许多行当,其中包括艺术,结果证明都是10年时间。事实果真是如此吗?也不尽然。成功的关键还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大师回答说:“至少10年。”

少年说:“10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师回答说:“20年。”

少年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大师回答说:“30年。”少年一听灰心了,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我每次说更加努力,你反而告诉我需要更长的时间呢?”大师说:“答案很简单:当你一只眼睛只顾去盯着目标时,那么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去寻找道路了。”只顾着向目标奔去,反而会减缓成功的步伐,甚至离成功越来越远。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说的是美国一个叫瓦伦达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之前,不停地向他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结果,瓦伦达在那次重大表演中失足身亡。这种“专注于事情本身患得患失的心态”,就叫“瓦伦达心态”。

因此那种只专注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即“全心全意”寻找道路者,成功反而离他更远。但很多当代人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出奇制胜”“剑走偏锋”,殊不知这种“投机心态”往往浪费了人的青春和才情。

(选自《文化博览》)

心灵感悟

在田径赛中,不要总是张望终点,这样会使你速度减慢;行走在路上时,不要总想着目的地,这样会使你精力分散;在人生的路上,也不要总想着目标,这样会使成功远离你。因为想得越多,思想包袱就越重,行走起来就越耗费体力和精力。

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在“行走”上吧!排除所有杂念,专心致志做好眼前的事情,用尽全力向前奔去,你会发现成功在向你微笑!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让人费解!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让人费解!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解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响,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6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6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明白告诉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