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16810600000067

第67章 微笑世界(5)

人人都有会飞的翅膀

沈岳明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上帝赠送的翅膀,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成功的信念。

汉斯·泰勒极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汉斯·泰勒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因误食了药物,使汉斯·泰勒一出生便是畸形。不但矮小,而且驼背、豁嘴、短臂短腿,再配上一对天生的招风长耳,那模样光用难看来形容,恐怕还不全面,更确切地说是滑稽。因为只要是第一次见到汉斯·泰勒的人莫不笑得岔了气。

为此,汉斯·泰勒很是自卑,他恨父母给了他难看的容貌,更恨那些取笑他这副长相的人们。他没有朋友,也没有哪个女孩愿意跟他交往,年过30的汉斯·泰勒还沉醉在酒杯里,自暴自弃地度日。汉斯·泰勒曾经两次自杀未遂。一次是他准备开煤气自杀,另一次是在大冬天跳进了屋前的河水里,都被他的母亲及时叫人将他救起。他对父母说,他这辈子是没希望了,他的父亲见他这样,除了唉声叹气也毫无办法。

只有他的母亲坚信,他不是一个废人。母亲说:“他跟别人一样,也有一双会飞翔的翅膀,只是现在他的翅膀还没有足够丰满,没有足够的力量飞翔,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飞起来的。”汉斯·泰勒的父亲说:“你就别再自欺欺人了,别人家的孩子,像他这么大年龄的有的都当上了公司总裁,就是再差的也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你看他,我们还能指望他什么呀?”

汉斯·泰勒也不相信母亲的话。他说:“别人哪一个不是生得高大威武,我却还没有一个凳子高。别人都有一双长腿,一双长臂,而我却有一双长耳朵!”汉斯·泰勒气急了,还用刀砍自己的耳朵,他觉得那双长耳朵是父母给他的最大的耻辱。可是,母亲却说:“孩子,你不懂,我敢肯定,你的那对长耳朵是上帝送给你腾飞的翅膀,只是上帝将它安错了地方而已,但它并不影响你飞翔!”母亲的话成了汉斯·泰勒最后的安慰。

有一天,当刚喝完酒的汉斯·泰勒又在街上闲逛时,突然遇到了一个人。一般认识他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他的模样,所以表现得很平静,而那个人是第一次看到汉斯,所以当时便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汉斯勃然大怒,他最见不得人如此笑话他,所以冲上去要跟那人拼命。由于长得矮小,而那人却生得高大,汉斯只得跳起来用巴掌去打那人的脸。汉斯·泰勒滑稽的模样让那人笑得更加厉害了。

最后,那人的同伴跟汉斯说明了真相。原来那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导演威尔逊,他正在拍摄的一部影片里,刚好需要一个像汉斯·泰勒这样的喜剧角色。汉斯·泰勒的形象和他刚才的表演令威尔逊大为赞赏。当威尔逊说要请汉斯去当演员时,他不敢相信地问:“这是真的吗?像我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人,怎么能上荧屏当演员呢,你没有搞错吧?”

汉斯·泰勒果然不负威尔逊的厚望,以他滑稽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一夜之间便闻名天下。特别是他的那对长耳朵,很多小孩子只要一见到他抖动耳朵,便兴奋得大声尖叫,还故意将自己的耳朵拉长,学着汉斯·泰勒的模样跟同伴逗乐。汉斯·泰勒成了孩子们的偶像,而他的那对长耳朵还真的像一对会飞的翅膀一样,将他带进了一个光明的世界。

当汉斯·泰勒将父母接到一栋大别墅里跟自己一起居住的时候,汉斯·泰勒问母亲:“您当年怎么知道,我的长耳朵是上帝送给我的会飞翔的翅膀呢”母亲笑着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上帝赠送的翅膀,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成功的信念。”

(选自《海外文摘》)

心灵感悟

我们总是看到成功人士都有一副能让自己飞翔的翅膀。但我们不知道他们锻造翅膀的艰难。

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展现了他自己如何从跑龙套到小影星,最后成长为喜剧之“王”的艰难过程。

有翅膀的时候努力飞翔,没有翅膀的时候为自己打造一双翅膀。

遇到困难拐个弯

程莉

如果困难是一座山,如果这座山无法靠个人努力就可以被征服,那么,也许不一定非要攀过去,拐个弯一样可以到达山那边,沿途的风光也不一定比山上差。遇到困难拐个弯,有时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们过去接受的教育是,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直到取胜。而我从女儿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看到的,却是更为现实的态度:遇到可以战胜的困难,当然应该尽可能战胜:而对那些难以逾越的困难,不妨拐个弯绕过去。有时候,这一绕就能绕出个柳暗花明。

女儿从小学习小提琴演奏。进入高三,她遇到了学琴以来最大的困难,较长一段时间成绩低迷徘徊,她觉得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班里那些身手不凡的高手。高考在即,形势严峻。按说,念了六年音乐学院附中,只要能考上大学,即使当不了独奏家,将来进个乐队总还是可以的,本没有忧虑的必要。

但是,女儿感到非常不踏实:她觉得自己除了能拉两下琴,什么都不会,偏偏琴又拉不到最好,一旦不拉琴了,靠什么谋生呢?这种危机感一直困扰着她。怎么办?悬梁刺股、孤注一掷,还是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女儿决定转一个专业。与其和一个源于先天条件的困难硬拼,不如拐个弯绕它一绕。于是,她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从演奏转向音乐教育,似乎是一种无奈,况且当时本校尚没有这个专业,这就意味着要报考其他院校,增加了考试的不确定性。绕路,其实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关键要看绕得是否合理。离高考只剩一个多学期,女儿调整了学习方向,开始了最后的冲刺。音乐教育专业除了器乐演奏,还要考钢琴基础和音乐理论,需要提交论文,对文化课也有较高要求。经过充分准备,女儿发挥正常,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考上大学。本科4年,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理论训练。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她的专业老师管建华教授鼓励学生跨校听课,女儿经常到北大、清华和人大旁听人类学、哲学和文学课程,丰富了她从文化层面对音乐的理解。大学期间,女儿到广播电台和文化传播公司实习,参与节目策划和撰写文案;毕业后又到电视台做了几年音乐传播。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蛮多的,于是信心大增。

绕过崎岖,前途可见。由于对从小就学习的小提琴演奏有着不可割舍的留恋,在经过实践证明自己不但能拉琴,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以后,女儿决定回到演奏专业继续深造,学习乐队、重奏、音乐理论、小提琴教学等课程,希望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经过考托福、录曲目、提交申请等一系列努力,她获得奖学金赴美留学,并在一个交响乐团兼职,琴拉得有滋有味。不久前,她所在的乐团还与小提琴演奏大师帕尔曼同台演出,收获了一名乐手演出成功的喜悦。

当年放弃登项,绕道而行,现在看似与一直学习演奏的同学殊途同归,但是,一路上高山和峡谷的风光却不一样,当有了更为宽泛的基础、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多元的思考和更为明朗的心态,回过头来再拉琴,女儿觉得无论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还是掌握技巧和方法的能力,都比单纯学习演奏更有优势。以前遇到的困难,不再难以逾越。拐过陡峭的山路绕到山后,前边已经是一片坦途。

女儿的故事似乎说明,如果困难是一座山,如果这座山无法靠个人努力就可以被征服,那么,也许不一定非要攀过去,拐个弯一样可以到达山那边,沿途的风光也不一定比山上差。遇到困难拐个弯,有时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心灵感悟

(摘自《广州日报》)

有些人其实死心眼儿,遇到事儿总是以为坚持下去,胜利总会属于自己,励志书上也是这样鼓励众生。

有些人就不这样,麦克阿瑟指挥着几十万大军与日军鏖战,一句话关系到多少士兵的生命。父母盼望儿子回家,妻子希望和丈夫团聚。如果碰上个“死心眼儿”,以为“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就挥军杀上敌人的阵地,和日本人比试“武士道精神”,岂不正中日军下怀。老麦可不糊涂,采用“蛙跳战术”,柿子捡软的捏,强硬的留着以后打,后来,那些亡命的日寇已经在美军的封锁下饿得站不起来了。

还是拐拐弯好啊!

向苏东坡学乐观

岳晓东

多学点幽默,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让自己快乐。人人心中都有两种情绪,一种叫乐观,一种叫悲观,我们能让“乐观”打败“悲观”。换言之,每个人都能培养乐观人格。

所谓乐观人格,泛指一个人对周围人与事物正面、积极的认知取向。在心理学上,乐观人格突出表现为自信乐观、表达自如和耐受挫折等特质,乐观的人往往能够积极地看待挫折、辩证地对待得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被林语堂称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而今,我们仍可以以他为榜样,学习如何培养乐观的人格。

化悲愤为创作动力

苏东坡的仕途异常坎坷,在42年的为官生涯中,有1/3的时间在“下放”中度过,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放浪不羁,而是将一腔悲愤化作了文学创作的动力。此间,他寄情于山水,与古人神交,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的词作,在词坛开创了豪放之风,也给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方广阔天地。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苏东坡在流放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培养出耕地、烹调的爱好。在劳动中,他的心情也变好了。于是,他成功地把“致君尧舜上”的入世心态很快地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最典型的是,苏东坡在下放黄州、惠州期间,创造出20多种菜肴,如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等,这些菜品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压力心理学中,有个理论: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也就是说,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就会让头脑变得更灵活。更重要的是,一条路走不通,乐观的人不会“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会转向其他工作,他们希望获得成功,一件事没做好,会激发出从事另一项工作的创造力。

乐观有益长寿

苏东坡最后一次被流放到儋州(即现在的海南省儋州县)时,已62岁高龄。史书记载,苏东坡当时是抬着棺材去的,怕自己在当地呆得太久,不能活着回来,但他的乐观造就了顽强的生命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挺了过来。

苏东坡的事例说明了乐观和生命力之间的关系,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乐观对长寿有影响。研究者通过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要低55%。与这些数字比起来,近代养生家丁福禄的见解更有趣:“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食药耳,每口须得片刻闲暇,逢场作戏,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由此看来,欢乐的情绪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经络通畅,血气舒展。

乐观人格可以培养

乐观是一种能力,同样能培养,须从调整认知着手。苏东坡的名句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教益。其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提醒我们,要认识到生活并不完美,所以别对人和事要求太高,这样才能承受生活的变化,给自己更多的希望和信心,快乐也会多一点。

其二,“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美国著名应激心理学家拉泽洛斯主张,人的应激成效不取决于应激的大小,而取决于对应激的评估。通俗地说,就是挫折的大小不是关键,而是人们如何看待挫折。在这里,苏东坡的词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面对挫折要始终保持平常心,并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不要过于悲观,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其三,“忽闻河东狮吼声,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句诗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幽默感。好友陈季常总被老婆训斥,这让苏东坡想起释迦牟尼狮吼的样子,加上陈季常的妻子来自河东郡,便有了“河东狮吼”的笑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幽默的一面。多学点幽默,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让自己快乐。

(摘自《洛阳晚报》)

心灵感悟孔子困于陈蔡几天不吃饭还有精气神鼓瑟而歌。到了郑国,“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3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你看他多快乐,只是有些人的嘴把这快乐抹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