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9600000005

第5章 先秦(4)

墨子当时正游学于鲁,得知楚要攻宋,便立即登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这并不仅是一般的“昼夜兼程”,而是一直日以继夜地走路到达郢都(今河北省江陵市)。

墨子在当时是个犬学者,门徒之众不亚于孔子。他主张“非攻”、“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春秋之世尤其到后期战火频仍,人民深受其苦,他主张制止战争,去爱众多的人,为了有利于天下不惜自身的一切,这在当时无异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战争无论胜败对于普通人民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他的学说自然为中下层人民所欢迎,门徒之众多可想而知。

墨子抱着拯救世人,制止战争的思想来到楚国,首先找到了公输般,欲擒故纵地对公输般说:“请你帮助办一件事,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希望你能出面把他杀掉。”公输般立刻很不高兴:“子之以为我为何人?”意思是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墨子继续说:“我可以给你一千两黄金。”公输般道:“吾素行仁义,固不杀人!”

墨子见他说了不肯杀人,便起身再拜说道:“我从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楚国地大而人少,是土有余而人不足。”并说:“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其非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今子义不肯少杀而多杀,智、仁、忠、强、义俱失矣,又岂言义不杀人!”

公输般顿时陷于尴尬,墨子见他面红耳赤不肯说话,进一步逼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立即停止?”公输般吞吞吐吐:“不可,云梯之利吾已言于王矣。”墨子请公输般带领他去见楚王。

墨子对楚惠王说:“如今有人于此,舍弃自己的华车,邻居有敝舆而欲窃之。舍掉其锦绣,邻家有短衣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

惠王大噱:“先生开玩笑了,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这才转入正题:“楚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如华车与敝舆也。楚有云梦(今湖北省安陆县以南的湖泽,云在江北,梦在江南,方圆八九百里,统称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之富,宋可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如梁肉之与糟糠也。楚有长松、文梓、椴、柑、豫樟,宋无长木,此犹如锦绣与短衣也。臣以为王之攻宋,与此同类。富而妄取为不义,因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惠王道:“先生之言善哉,虽然这样,公输般为我造云梯,必能攻取宋国。”

墨子说:“亦未必然也。器械为人所造,器之强不如人之强,臣即请于王前败其云梯攻城之术!”

于是墨子解下腰带作为城墙,以木札为守城器械。

公输般以木札代替云梯攻城,想尽办法,九次改变攻城的策略,都被墨子用木札作为炮石、油锅、火焰一一击退。

一人就可以用石头、火焰、沸油烧毁一架云梯,所以公输般攻城的木札输尽,墨子手里还有余筹。公输般输了,却恨恨不已,说:“虽然攻难于防守,我还是有攻宋之策!”

墨子说:“你的办法我岂不知道,只是我不说破而已。”惠王却糊涂地向墨子追问,墨子冷冷地说:“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以为臣善于守城,杀臣,宋之城即不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守城之器,在宋城上等待楚兵矣。虽杀臣,臣之谋与器俱在,宋城仍不可破也。臣之所以来,只为息战,予救死伤。”

楚王听了墨子之言,为墨子的善良和多智多能所感动,遂决定罢兵不攻宋国。

一言心语

量子这次无人差遣的夕卜交,办得很成功。他抓住了楚王和公输般这些人口讲仁义,实际上却贪婪不义的心里,首先使公输般和楚王口服。然后又以实际的实战能力迫使他们心服。口服心服,一场战争就被消弥于未动之前,这和墨子的非攻、兼爱思想完全符合。墨芋既解了宋国之灾,也解了楚兵之难,他关心的完全是统治阶级不关心的另一面:爱人!

列子的传说

列子,名御寇,又作列围寇、列围寇,生活时代大约在老子的弟子尹喜之后、庄子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学派思想家。列子死后,他的后学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把列子的有关思想、言行收集起来,编辑为《列子》一书。到了唐代,《列子》被尊做《冲虚真经》,成为道教信徒的必读经典之一。

列子射箭

据说列子善于射箭。有一次,他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弓的时候,胳膊肘上还能纹丝不动地放一杯水;当他发箭时,一箭连着一箭,箭箭射中靶心。此时的列子,就像木偶一般屹立不动。

伯昏无人说:“你这种射法,是有心于射箭的射法,并非无心于射箭的射法。假如我同你一起登上高山,站在高耸的石崖上,面临着百丈深渊,你还能射箭吗?”

于是伯昏无人就带着列子登上了高山,站在高耸的石崖边上,面对着百丈深渊。然后伯昏无人背对着深渊,向后退行,双脚有一大半悬在石崖之外。他向列子拱了拱手,请列子朝前走来,而列子早已经吓得趴在地上,冷汗一直流到了脚后跟。

伯昏无人说:“那些精神境界达到高远的人,上可以窥测于苍天,下可以潜行于黄泉,他们逍遥自在地奔驰于四面八方,而神色不变。而你现在却头晕目眩,恐惧万分,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射中目标,大概是太困难了吧!”

列子由此得到了很深的感悟。

一言心语

这个传说说明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生死得失顾虑重重,即使有高超的技能也很难施展。

列子与看相人

传说郑国有一位看相十分灵验的巫师叫季成。他能够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相貌,预测这个人的生死存亡、祸福寿天,并能准确地推断事情发生的年、月、日,应验如神。郑国人见了季成,都纷纷躲开,担心因为他的预测会为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而列子见了季成后,却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列子回去告诉他的老师壶子,说:“以前我以为老师您的道行最高深,想不到现在却又有比您的道行更高深的人了。”接着他就把季成的看相本领详细地描述了一番。

壶子听后不以为然,说:“我过去教给你的只是大道的皮毛,还不是大道的精髓,而你还自以为真的得道了。你用你学到的皮毛知识与世俗人相互辩论、相互抗争,自然会流露出你的真实情况。所以季成一眼就能把你看穿,就能预测你未来的命运。你把季成叫来,让他给我看看相。”

第二天,列子就陪着季成来见壶子。季成从壶子家中出来后,对列子说:“大事不好了,你的老师快要死了,他活不到十天了!我看到他临死前的各种奇怪征兆,他的神色就像水湿过的灰烬一样毫无生机。”

列子听了以后,伤心极了,哭得眼泪都沾湿了衣襟。

他赶紧回去把季成的话告诉了壶子。

壶子一听,不仅一点也不伤心,反而狡黠地笑了,说:

“刚才我让他看到的是阴静死寂的神情,我的表情茫茫然一动不动,他大概以为我没有生机了,让他明天再来。”

由于壶子每次装出的神情都不同,使季成无法把握他的真实情况,结果在以后的几天里季成一会儿说壶子还有一线生机,一会儿又坦率地承认自己观相不准。

最后一次,季成进了壶子的家,还没有来得及站稳,就惊慌失措地跑了。壶子对列子说:“你去把他给我追回来!”列子慌慌张张地追出去,而季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列子回来对季成说:“他跑得好快,连个影子也看不见了。”

壶子说:“刚才我让他看到的不是我的本来面目,我对他虚以委蛇、随机应变,顺着他的变化而变化,让他根本无法捉摸,所以他只好逃走了。”

列子听了这番话以后,这才深深感到自己根本没有学到大道的精髓。从此以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中,整整三年没有再出过门。

一言心语

看相人靠的是察言观色,如果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况,甚至把自己的表情搞得变幻无常,看相人就无计可言了。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个揭露看相人骗局的故事。

拒绝权臣资助

列子,生活非常贫穷,常常饿得面黄肌瘦。有人看到这一情形,就对郑国的权臣子阳说:“列御寇先生是一位有道之士,他现在居住在您的国家里却穷困无比,别人会说您不能礼贤下士的。”

子阳听到有人反映这个情况后,为了不落下一个坏名声,便派人送去了许多粮食。列子见到了送粮人送粮食而来,反复表示感谢,但拒绝接受粮食。送粮人无奈,只得把粮食又带了回去。

对此妻子非常生气地对列子说:“我听说当有道之士的妻子,生活是非常快乐的。然而我跟着您,却一直挨饿受冻。现在总算有人送了粮食来,而您却又不要。难道我命中注定要跟着您受苦吗?”列子笑着解释,说:

“子阳并不了解我。因为有人在他面前讲了我几句好话,所以他就派人给我们送来了粮食。如果将来有人在他的面前再说我几句坏话,他照样会相信而治我的罪,依我看,还是不要他的粮食为好。”

此后不久,郑国发生****,子阳被杀。列子因为与子阳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躲过了这一难。

一言心语

洞察事物的实质,把握一定的因果关系,对于主宰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齐人抢金

执着于名利金钱,是学道人的最大忌讳,所以列子要求人们一定要能过金钱关,不然,不仅学道不成,还会做出许多愚蠢的事情来。为了说明这一道理,列子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齐国人,对黄金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对于黄金,他可以说是朝思暮想,垂涎欲滴。有一天早上,齐人到集市上去,看见路边有一家店铺,这店铺是专门做黄金生意的。店铺里的黄金亮灿灿、光闪闪,那齐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向前去,抓起一把黄金就跑。结果,齐人没有跑多远,就受到人们的围追堵截,并很快被制服。人们把这个大胆的抢劫犯押送到了官府,负责处理此案的官员对齐人的行为非常纳闷,就问他说:“集市上到处都是人,你怎么敢抢夺别人的金子呢?”这位齐人倒也诚实,回答说:“当时,我的眼中只看到金子,没有看到人。”

真是让人可笑!

一言心语

所谓的“利令智昏”,用来形容这个齐人是再恰当不过了。可以说利令智昏是犯糊涂做傻事的根由。

庄子的传说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自幼家贫,做过漆园小吏。他最崇拜的是老子的道家之学,虽学识渊博,但却生不逢时,后辞官归隐。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写有《庄子》一书,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宗教、艺术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受世俗牵累

庄子最崇尚的是老子的道家之学,虽然他学识渊博,但却生不逢时,因此,连个漆园小吏也不愿做,便辞官归隐了。

辞官后的庄子生活窘迫,常有断炊之虞,不得不向人借米度日。庄子是一个交游很广的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很大。有一次他去拜访魏王,尽管事前刻意准备了一番,但也只是穿着带有补丁的粗麻衣服,仅仅整理一下腰带、绑绑鞋子而已。魏王见到这副模样,也觉得他太寒酸。

由于对时代和社会有切肤的感受,所以庄子始终抱着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楚威王听说庄子才识渊博,有意拜他为相,专门派使者带上丰厚的钱财去聘请他。

庄子见后哈哈大笑,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楚王仍然将其包好藏在庙堂之上。你说,是做个死龟,留下骨架让人供奉好呢,还是活着隐居于污泥之中好呢?”使者说:“那当然是活着好啦。”

庄子说:“那么你可以回去禀告楚王,我宁可活着隐居于污泥之中。”

后来楚王再次派使者带着重金劝说庄子出来做官。

庄子对使者说:“楚王带来的重金确实很诱人,许给我的官位也很尊贵。但是你见过太庙里的祭品牛吗?它活着的时候身披彩绸、吃上好的饲料,而一旦进了太庙,就想离开做个普通的牛,能办得到吗?”又一次拒绝了楚王的聘请。

庄子不仅视权贵如粪土,而且极度厌恶那种有权力欲的人。他和名辩家惠施原是好朋友,当惠施在大梁为相时,庄子前去拜访他。然而事前惠施听人说,庄子是冲着他的相位来的,十分担心庄子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派人在国中整整搜查了三天三夜,想捉拿庄子。看到惠施这副势利相,庄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向惠施讲了一个故事:一种名叫宛雏的南方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甘泉不饮。

鹞鹰得到一只腐烂的死鼠,十分得意,正要享用时,宛雏从它的头上飞过。鹞鹰以为宛雏要与自己争食,惊恐地“哎呀”了一声,紧紧地把死鼠捂住。其实,宛雏之志岂在死鼠呢。在这个故事里,庄子用宛雏表示自己的高浩,以鹞鹰比喻惠施担心自己的相位。

一次,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你看那些水中的鱼游得多快乐啊!”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他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呢?”

庄子向往那种能达到忘却是非,挣脱名利枷锁,不受任何世俗牵累,精神自由快乐的人生境界,他把这样的人称为“至人”,并说:“至人神矣,人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后来的道家把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庄子被奉为真人,他写的《庄子》也被奉为道教经典。到了唐天宝六年(747年),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诏号为《南华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