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卸是项王使者。”然后把好菜好饭拿走,换上很差的饭菜。使者很生气,回去报告项羽。项羽从此怀疑范增与汉私通,范增提的一些主张不再采纳。范增为此大怒,对项羽说:“天下事大局已基本定了,大王你好自为之吧。你让我还是做一个普通百姓安度天年吧。”项羽同意。这样,范增就离开了项羽,还没有走到彭城,背上生疮、气愤而死。
范增走后,项羽还能凭着自己强大的实力围攻荥阳。
刘邦困在荥阳,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拥有精兵的韩信身上。此时,韩信的使者到了。刘邦以为一定是韩信发兵救援的消息,没想到打开信一看,是韩信要求刘邦给封一个假齐王的封号,这下刘邦可气坏了,大骂:“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你发兵援,你不来救,竞要自立为王……”站在旁边的张良、陈平赶紧对他耳语:“如今你正处在困境中,怎能禁止韩信称王呢?既然禁止不住,何不就势封他为齐王,好好待他,让他好好地守住齐地,不生二心,不这样,恐怕韩信就要反叛。”刘邦听了,立将怒气忍了回去,改口说:“大丈夫兴兵平定诸侯各国,要做就做真的,为什么要做假的呢?”于是派张良持诏书前往,立韩信为齐王,并调韩信的兵来打楚军。但韩信援兵迟迟不来,城内将士连日苦战,精疲力竭,加上粮绝乏食,朝不保夕,为此刘邦焦急万分。张良陈平本来足智多谋,此时也回天乏术。正在发愁时,中军帐中进来一将,刘邦一看,来人是汉将纪信。
将军纪信建议高祖,让自己代替高祖假装投降,以使高祖借机述离。接着刘邦召入陈平,把纪信愿以死诈降一计告知。陈平听后大喜,又想出一条妙计,在刘邦耳边一说,刘邦连连称妙。
于是他们就分头行动去了。这边,项羽接到汉使送来的“降书”后,很是兴奋,忙问汉使:“你家主公何时出降?”汉使答道:“今夜就会出降。”
夜半时分,城东门突然洞开,出来一群身着甲胄的妇女,楚军正在狐疑,只听一阵娇滴滴的女声叫道:“我等妇道人家没衣没食,只好逃出求生,请将军们高抬贵手,赏我一线生机。”
楚军那班兵,多时没闻女人味,如今在此看呆了。
其他几个城门的守军也到这里来看热闹。趁着这个机会,刘邦带着陈平、张良、夏侯婴、樊哙等人溜出了城。
天亮时分,妇女们已走得差不多了,城内出来了一乘龙车,当中端坐一位王者。楚军一见,都以为是刘邦出降来了,赶紧入报项羽。项羽走近细看,车上那人穿的是汉王衣服,容貌却不大像。
项羽厉声问道:“你是何人,敢来冒充汉王?”车中人回答:“我乃汉将纪信。”项羽知己上当,只得气呼呼地下令把纪信连人带车统统烧成灰。
纪信、陈平合演的这出声东击西的闹剧,保证了刘邦的指挥部及汉军主力安全撤离了荥阳,十分精彩,当然其中也付出了相当的牺牲作代价。纪信以自己的生命作代价,向刘邦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项羽占领荥阳后,接着又攻克重镇成皋。公元前203年10月,成皋被刘邦收复。刘邦攻占成皋后,立即进围荥阳。项羽听说成皋失守,立即回师。刘邦撤围后退,两军在荥阳东北的广武山形成对峙。对峙数月后,形势开始对项羽不利。因为刘邦在夺取成皋后,可以从敖仓取得军粮,而楚军却由于彭越在后方经常袭击粮道,楚军军粮供应不上。但这时的项羽,已经没有了范增这个高参为他出谋划策,不过他为了逼迫刘邦投降,倒也想出了一个方法。项羽把刘邦做了俘虏的父亲太公带到了阵前,对刘邦说:“现在你不赶快投降,我把你的父亲烹了。”不抖刘邦对此毫无所惧,竟说:“我和你曾在怀王麾下共事,‘约为兄弟’,那么,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烹,那就看在兄弟份上也分给我一碗汤吧。”刘邦与项羽斗智而不斗勇,又历数项羽十大罪状,气得项羽弯弓搭箭,差点将刘邦射死。
双方这样对峙了10个月,最后在辩士侯公的说合下,刘邦和项羽约定:双方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边属汉,东边归楚。项羽送还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鸿沟之约后,项羽率兵东去,而刘邦却露出了其市井无赖的性格。他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向楚军追击。这时,楚大司马周殷也被高祖劝降,淮南王英布也带兵前来会战。这样,汉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到十二月,双方在垓下会战,汉军30万人团团围住了项羽。
项羽此时已是穷途末路,无论在谋臣、良将、兵力方面已比不上刘邦。无奈之中,项羽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名篇,在宠妾虞姬引颈后率800骑突围,最后在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力战后自刎。楚汉战争终于以高祖的胜利而告终。
治国齐家
刘邦在平定天下后,主要精力开始用到如何统治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上来。刘邦首先要做的,就是南面为君。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在假意推辞后,在各诸侯王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汉王朝的开国君主。
刘邦称帝后,为避免自己建立的汉王朝像秦那样二世而亡,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异姓王的问题。
在建国之初,刘邦就将韩信、英布等开国元勋分封为诸侯,他们各自“拥兵据地”,擅长军事,不少人对刘邦怀有不轨之心。这当然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称帝不久,刘邦就开始了“烹走狗”的削藩历程。而其中最酷烈的要算解决韩信了。
韩信在反秦起义中,先投靠了项羽,但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并因违反军纪而被抓,韩信想方设法地逃了出来。逃亡路上,韩信贫病交加,差点饿死在过河的船上,幸得一撑船妇人以一碗饭相救,方才活下来。之后韩信见刘邦势力日盛,于是前往投靠,但在刘邦处仍不得重用,无奈之下准备随东逃的士兵离开关中,不料途中被对他极为欣赏的萧何追了回来。之后韩信时来运转,被刘邦登台拜将,随同刘邦开始了楚汉战争的征伐,并在战争中屡屡获胜,最后将项羽逼死在江边。韩信为汉王朝立下的赫赫战功,使之成为汉初最大的异姓王。但韩信毕竟“功高震主”,使刘邦不得不对他有几分忌惮,加上韩信在刘邦这个无耻小儿的手下为臣,自然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结局。吕太后伞萧何用计,亲自将韩信逼死在长乐宫中。“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两妇人(救他命的撑船妇人和吕太后)”,这副对联是韩信一生的写照。
刘邦借刀杀掉韩信后,又经过7年不懈的努力,除把长沙王吴商作为点缀外,先后消灭了其他异姓王,消除了汉王朝建国之初的一大隐患。
刘邦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较为妥当地解决了安置中小将领的问题。至于对六国的残余贵族,刘邦也同样没有忘记要消除他们。公元前198年,他接受娄敬的建议,把六国的残余贵族和各地的一些名门豪族都迁到了关中。这样一束,即便于刘邦对他们进行控制,也使他们丧失了当地的社会基础。
为了更加稳固统治,刘邦即位后还极力强化皇权。
这是因为不少人仍然保持着战国以来那种“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旧观念。故此,必须从礼仪规制和观念道德上加以引导、整肃。刘邦先是确立了“冬无二日,地无二王”的皇权思想,使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称臣,不再让刘邦拜见,然后下诏尊父亲为太上皇。这样,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拜见太上皇,又借机更加宣扬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后来,刘邦又杀曾在楚汉战争中放他一马的项羽大将丁公而拜把他杀得狼狈而逃的李布为官,杀鸡儆猴,百官无不震惊而抖擞拜服。
刘邦不只是引导、整合,也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权臣,巩固皇权。使汉王朝的统治越来越巩固。
在巩固政治统治的同时,刘邦还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发展社会经济的思路上。经过长达8年的战乱,建国之初的汉朝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刘邦虽然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体制,却没有继续沿袭秦王朝法家的统治思想,而是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精华,加以整合升华,制订了一套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统治政策。
刘邦首先采取措施,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释放囚犯,流民返乡,军人复员,解放奴婢,鼓励生育。同时,调整土地,发展地主经济。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基础上,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除了轻徭薄赋,刘邦还通过“赐爵”、“复爵”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重点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刘邦也对工商业的政策作了调整。
主要措施就是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限制。结果不仅振兴了工商业,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为了保证人民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刘邦还比较妥当地解决了与匈奴的关系问题。他采用“和亲”
策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送给匈奴大批财物。这样一来,匈奴对中原的骚扰大为减少,汉、匈之间的关系暂时出现了和平,从而给中原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
由于以上措施和政策的施行,汉初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然而,汉高祖刘邦也已经心力交瘁。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
汉惠帝刘盈
(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8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曾用年号:无
谥号:孝惠
庙号:无
安葬地:安陵
公元前211年,刘盈生于沛郡丰邑阳里。
公元前205年,刘盈被立为王太子,公元前202年,改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195年,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
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90年,刘盈大规模修筑长安城。
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9年,刘盈先后下诏,制订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
公元前191年,刘盈废除了限制思想文化发展的“挟书律”。
公元前188年,刘盈逝世。
俗话说:“将门虎子”。刘邦以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但继承他皇位的汉惠帝刘盈,却是一个生活在母亲擅权阴影下的皇帝。他在位七年,所作的业绩寥寥无几,不过对于资质浅薄的汉惠帝而言,他只要保证坚决执行父亲创立的一套政策,上乘父制,善尽职守,就可国泰民安了。的确,汉惠帝也在汉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凭这一点,汉惠帝也算得上是个好皇帝了。
庸碌无为承上启下
说起汉惠帝的柔弱,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性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汉惠帝出生后,父亲刘邦就不断“闹革命”,使他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和惊恐不安之中。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之初,刘盈又屡次逃亡,甚至在随父亲逃亡的过程中,险些被父亲扔下车去,幸得大仆夏侯婴劝说,方得以全身而退。之后,刘盈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刘邦送到了后方。
刘邦称帝后,刘盈以王太子身份升任皇太子,但刘邦不喜其过于柔弱,竞屡次想废掉他而立赵王如意,最后在母亲吕太后的多方运作下,方得以保全太子地位。
待位极九重后,又被母亲吕太后专权压制,性格中难免多了一些唯唯诺诺的成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短短七年的统治中,为巩固汉朝江山作出的贡献。
汉惠帝统治的7年,是王朝更加巩固的时期。汉惠帝的统治政策中,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更为明显。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惠帝大力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即位伊始,他就下诏减租,恢复“十五税一”。这对农民来说多少减轻了一些负担。之后,又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人口的迅速发展和推动商业发展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终于结束了汉朝建立以来社会相对不稳定的局面。
汉惠帝在思想、文化政策方面也做了较大调整。当时,不仅黄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对各种思想也开始解禁。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秦始皇下令“焚书”而颁布的“挟书律”,从而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一定限制,民间藏书纷纷出现,特别是秦代受到压制的儒家思想又重新抬头,为以后汉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在外交上,汉惠帝效法高祖,继续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
此外,惠帝在位期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称道,这就是长安城的修建。汉朝将国都设在长安后,只建造了长乐宫和未央宫,但没有修筑城墙。为了使长安更像一个国都,以表明西汉王朝的强盛,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封建王朝的中央机构,汉惠帝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长安周围的城墙。这项工程从公元前194年开始动工,到公元前190年完成,先后进行了五次修筑。长安城建成后,周围有6里(实测为25100米),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与它媲美。
长安城四面有12座城门,每面有三座,其中以宣平门最为重要,是当时出入最频繁的城门。而每个城门又都三个门道:左道为出,右道为入,中间是“驰道”,专供皇帝使用。在城墙修筑完工后,第二年又在城中修建了“西市”,并对秦时最大的粮仓“敖仓”进行了改建。
可以说,汉长安城的规模在汉惠帝时已经基本完成。
在完成长安城的修建后,汉惠帝的生命也开始走向尽头。汉惠帝即位后,虽说是万人尊崇,但生活在独断专行的母亲管制下,却也郁郁寡欢,很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