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6800000050

第50章 唐(4)

高宗李治

(公元628年~公元683年)

在位时间:公元649年~公元683年

曾用年号:永微、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谥号:天皇太帝、天皇太弘孝皇帝

庙号:高宗

安葬地:乾陵

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李治出生。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公元654年,李治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公元660年,李治因病,将日常政务交给武则天处理。

公元664年,李治与上官仪商量,想废掉武则天皇后的地位,结果失败,武则天遂完全掌握实权。

公元683年,李治病死。

李治懦弱,多病,是个守成之君,除此而外,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唯有一点,从他和他的儿子李睿、李旦之所以为人们所熟悉,是因为沾了武则天的功,如果要说李治真有贡献的话,那就是把武则天册立为皇后,把大权都交给了她。

渔翁得利即位勤政

李治能当上皇帝,还要靠那些想当皇帝的哥哥们所赐。唐太宗年老之后,皇位由谁来继承就成了大臣和众皇子最为关注的问题。唐太宗有14个儿子,其中只有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因而只有他们四个有皇位继承权。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李承乾自然成为太子。唐太宗对这个太子倒是严加管教,但李承乾实在不争气,太过顽劣,年少时就常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等长大一些后,又与一个皇宫戏班中十岁的男孩,玩起了同性恋,等恼怒的父亲将这个男孩杀死后。李承乾又与七叔汉王元昌在宫中各领二队人马,布阵交战,以为取乐。在加上李承乾自幼脚残,李世民自然对承乾越来越不满意,便生废太子之心。

而以文笔见长,颇被父亲宠爱的四子李泰也沉不住气,见哥哥失宠,便想尽快挤掉李承乾而自代。他到处收买朝中大臣,又与驸马都尉柴令武、房玄龄的儿子驸马都尉房遗爱等20余人结成死党,形成颠覆太子的一大势力。李承乾见弟弟李泰的步步进逼,也采取了一些行动,试图除掉李泰,但事事皆不顺利。沮丧的李承乾眼看大势已去,便暗中召募刺客死士,密谋杀入皇宫,发动武装政变,直接夺取皇位。但还没有准备好计划,事情就泄漏出去,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李承乾的被废,似乎是李泰被立为太子的机会来了,他也为此四处获得,每天到宫中侍候,进一步讨父亲的欢心。但大臣们却分成两派:岑文本、刘洎等主张立李泰,在朝中地位显赫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却主张立九子晋王李治。看来太子之位一时难以决定,这李泰也实在不是个当皇帝的命,实在等不下去,竟然狠心地表示在自己临死前杀掉自己的儿子,再把皇位传给九弟李治。一向宽以待人的李世民觉察出了他的狠毒,再加上李泰为取得太子资格而胁迫软弱的九弟退出竞争的事情败露,李世民联想起当时李承乾正是因为受李泰排挤,才有了政变动机,于是决定将皇位传给李治,为防止李泰闹事,李世民派人把他囚禁起来。就这样,李承乾和李泰相争,两败俱伤,李治坐收渔翁之利。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为了巩固他的地位和培养他的治国才能,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内心对这个性情温和天赋不高的儿子不甚满意,认为他过于懦弱,将来恐怕难有作为。为此,李世民一度想废掉李治,让三儿李格做继承人。这个想法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太宗东征高丽,留太子镇守,李治表现得很出色,而且平时也非常孝顺,因此李世民便没有再提废立太子之事。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做了皇帝的李治实际是个守成皇帝,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政绩,实际上是父亲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延续,也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绩和于志宁等人精心辅佐的结果,不过李治还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非常勤于政事,确有治理好国家的愿望,再加上父亲把他立为太子后,对他所进行的一系列做皇帝的培训,使得他受益匪浅。尽管自己天资不高,李治还是利用善于纳谏进行弥补,使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李治当政的前几年得以延续,后世也称李治颇有贞观遗风。

他在位前期最显著的功劳是继承了贞观时期相对疏阔的法律的,在处理皇族不守法制方面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当时的皇室成员往往仗势欺人,横行不法,欺凌百姓,胡作非为。李渊的小儿子腾王李元婴与太宗的七于蒋王李恽都是搜刮民财的能手,在一次赏赐诸王时,李治就无不讽刺地说:“滕王和蒋王都善于自己经营,我看就不必赐给财物,只赏给他们两车麻,让他们回去做串铜钱的绳子吧。”李治虽没有严厉地惩罚他们,却使他们当场亮相,大失脸面,体现了赏罚分明。

李世民的女儿,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的高阳公主和李渊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李渊的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对李治做皇帝有不满情绪,逐渐形成一派势力,阴谋发动政变,推翻李治的统治。但此事很快被李治发觉,他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并作了果断处理。

受制武后昏庸无能

李治的勤于政事并没有维持多少年,在他将武则天纳入宫中并加以宠信以后,李治逐渐受到武则天的控制,加上自己有了头晕病,整日头昏眼花,哪有功夫再管朝政?于是李治便逐渐昏庸起来。

武则天原是太宗的妃子,太宗死后,武则天随众嫔妃削发为尼,做太子时就对武则天深有好感的李治在一次进香时,二人相见,旧情复萌,于是让武则天蓄起头发,重新纳入官中。此时后宫中,王皇后正与受到李治宠爱的萧淑妃明争暗斗,王皇后与武则天结成同盟,试图排挤萧淑妃。等到萧淑妃被李治日渐冷淡之后,李治宠爱的对象并不是王皇后,而是武则天,于是恼羞成怒的王皇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武则天。想做皇后的武则天是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不然也不会在后来成为一代女皇,面对王皇后的排挤,武则天并不像萧淑妃那样与之争宠,因此反而是千方百计地讨好王皇后,准备趁王皇后放松警惕后再进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众人面前落个贤淑的美名。果然,王皇后见武则天如此唯唯诺诺,也就不再排挤武则天,还与武则天结为姐妹,众人也认为武则天非常贤淑,并不会干出什么暗箭伤人的事情来。武则天的机会已经到来。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王皇后不会生孩子却喜欢孩子,有时喜欢来逗着小女孩玩。武则天等王皇后走后,自己狠心地掐死亲生女儿,然后把她蒙在被子里。

等李治来到,武则天装着看孩子,与李治共同发现了女儿的尸体,武则天号啕大哭,借此诬陷王皇后。这次事件坚定了李治废掉皇后的决心。

但是,李治提出王皇后不会生育,不能为皇家传宗接代,理应被废,武则天已生了儿子,立为皇后亦无可非议。但此想法刚一提出,便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韩援、来洛等元老重臣的激烈反对,而李义府、许敬宗、袁公瑜、崔义玄等奸佞小人却奏请李治废掉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能做皇帝,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积极努力的结果,李治初做皇帝,在各方面也多依靠他们。但已近而立之年的李治,不想再完全被他们左右。废立皇后成为反映控制与反控制这一矛盾的焦点。李治要摆脱被元老派大臣所左右的处境,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公元654年,李治以王皇后和萧淑妃用毒药害人为名,正式宣布废掉她们,同时宣布立武则天为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憎恨反对她为皇后的长孙无忌等人,于是在李治面前大进谗言,使得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元老除李世绩外,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而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成为新的统治集团。

李治非常宠爱武则天,经常将一些政事交给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生性聪慧,又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往往使李治感到满意。到了公元660年,李治开始生病,头痛眩晕,两眼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干脆委托武则天上朝处理政务。此时的武则天,雄心渐起,当皇后地位巩固,并有自己的一批心腹之后,武则天便开始控制李治,李治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她的监视。

李治偶然发现被废的王氏和萧氏关在别院里,处境悲惨,遂萌发同情心,想把她们放出来。武则天知道后,立即叫人将二人残杀。李治这时方才后悔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于是与上官仪商议,准备废掉武则天的皇后地位。结果得知消息的武则天来找李治质问,怕老婆的李治吓得把责任推给上官仪,上官仪与儿子成了替罪羊,被武则天下令杀害。从此,李治每次上朝,都由武则天垂帘听政,朝野内外都恭称“二圣”,而实权已转移到武则天手中。

李治此时也再无心管理朝政,见武则天如此喜欢政事,他干脆将大权都交给武则天,自己躲在后宫中不闻不问。

公元683年,长时间处于抑郁之中的李治,病情终于加重,不久便死去。享年56岁。

中宗李显

(公元656年~公元710年)

在位时间:公元683年~公元684年、公元705年~公元710年

曾用年号:神龙、景龙谥号:无

庙号:中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656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出生。

公元680年,继长兄李弘被杀之后,李贤又被废为庶人,李显因而被立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李显即位。

公元684年,李显被母亲武则天废黜,改封为庐陵王。

公元698年,李显被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重被立为太子。

公元705年,大臣们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让位,李显二次即位,恢复大唐国号。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武三思等人,但随后被反戈一击的士兵杀死。

公元706年,突厥大举进攻内地,吐蕃也跟着作乱,李显不得不把养女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平息了这次少数民族的作乱。

公元710年,李显被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终年54岁。

如果按照正常的皇位继承次序,作为李治第三个儿子的李显是根本不可能成为太子的,况且李显在各方面都与他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相差甚远,既无治国的胆略,亦无理政的才能。但母亲武则天就看中了他这一点,李显这才有机会做一回太子,当两次皇帝。不过他这个太子和皇帝当得也太窝囊了,第一次做皇帝,就被母亲赶下台,第二次做皇帝,又被皇后韦氏专权,最后还被自己的老婆和亲生女儿毒死。哀莫大于心死,身心俱焚的李显,也只有到九泉之下,向他的老祖宗哭诉他这一生的悲惨命运罢了。

一朝被废两次为帝

公元683年,压抑了将近20年的李治终于闭上了眼睛,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28岁的李显即位后,武则天还要在帘子后面听政,将朝政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精力旺盛的李显只能坐在前面,听从武则天对朝政的安排。但武则天对到手的权力并不满足,她想要的是做皇帝,因此,李显这个傀儡皇帝被废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显自己也太不争气,虽没有实权,但还想为自己的外戚捞点官当。他打算把刚从普州参军升为豫州剌史的岳父韦玄贞升为侍中宰相,并授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韦玄贞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必然会遭到其他朝臣的不满和反对,宰相裴炎就去找李显议论,这位不谙世事的皇帝气哼哼地说:“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何况一个侍中呢!”裴炎马上报告了武则天。

武则天正苦于没有废黜李显的借口,现在借口自己找上门来,她不禁喜出望外,立即召集百官到乾元殿,命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稀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带兵入官,废中宗为庐陵王。李显这时还不明白,大声问道:

“我有何罪,为什么废我?”武则天斥责道:“你要把天下都让给韦玄贞,这罪还小吗?”

就这样,即位不足两月的唐中宗李显被废黜,他的弟弟雍王李旦即位。李显被废后,封为庐陵王,并被迁往均州(湖北十堰市),不久又迁至房州(湖北房县)。

到这时,李显联想到长兄被杀、仲兄被废的缘由,终于明白母亲废掉自己的目的,是要自己称帝,自己的亲生母亲对权力的追逐远胜于骨肉之情,冒犯了母后,下场将不堪设想。明白了母后的残忍的李显惶惶不可终日,在恐惧和韦后的激励中,在房州度过了18年的幽禁生涯。

这18年中,武则天又废掉四子李旦,终于走上前台,自己做起了皇帝,而自己百年之后帝位传给李姓还是武姓,也成了武则天犹豫不决的问题。而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跃跃欲试,甚至联合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废皇嗣李旦,结果被李昭德假借圣命将其杖杀。李武两姓的储位之争已经到了喋血宫门的程度。

在宰相狄仁杰、王方庆、王及善等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武则天终于明白过来,立李姓储位,自己还可以享受万年香火,立武姓则不可能进入太庙。于是决定召还庐陵王,并立其为嗣。

公元698年,庐陵王李显终于结束了18年的幽禁生活,回到母亲身边,重被立为太子。复立庐陵王为太子的决定,符合士庶民心,平息了李、武两姓间长达8年的争夺,消除了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