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6800000107

第107章 清(6)

怪不得乾隆在做了60年的皇帝以后,不好意思面对眼前的困境,便找了个不敢超过祖父61年统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第15个儿子嘉庆,躲到幕后去控制朝政去了,直到4年后方才死去,将一个烂摊子交给了嘉庆。嘉庆于公元1795年登基,是为清仁宗,又称嘉庆。嘉庆即位后,还做了受父亲控制的4年的傀儡皇帝,方才以39岁的高龄得以“亲政”。嘉庆亲政后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便是将罪大恶极的乾隆宠臣和珅给办掉。当时从他家里抄出了连嘉庆自己都瞠目结舌的8亿多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是约7阗0万两,所以当时流传一句笑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确,这8亿两白银至少帮嘉庆解决了部分危机。

其实嘉庆帝最有名的便是他的节俭,整顿吏治倒在其次。

嘉庆亲政伊始,就比较注意崇尚清廉。以往各省官员进京见皇帝时,按照俗例都要进呈贡物。但嘉庆则不同,他认为呈献上来的古玩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是不如粪土。因此在惩办和珅的同时,嘉庆通谕内阁,禁止官员再操办各种贡物,凡是进呈违禁宝物的官员,都要予以惩处,决不能轻恕。同年,嘉庆还废除了年节时分大臣们进呈如意的规矩。

为了遏制奢侈之风,嘉庆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

他把乾隆巡游地方时各地官员修建的许多行宫给作价卖掉,剩下的也不许刻意修饰。嘉庆在公元1809年巡幸五台山之前,曾向地方官员打了招呼,要求在途中不得大肆铺陈,务必追求俭朴。

嘉庆帝在整顿吏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力气,长期以来,腐败堕落的吏治一直殃国害民,为害匪浅。他曾专门撰写了《义利辨》、《勤政爱民论》等文章,颁示给群臣。还对贪官采取了严厉的惩治措施。嘉庆曾将经管湖北的军需供应而亏空银两20多万的湖北襄阳道员胡齐仑判处极刑;将谎报县里户口,侵吞大量赈灾银两,并毒死了要揭发其罪行的查赈官员李毓昌的江苏淮安府知县王伸汉和与之狼狈为奸,掩饰劣迹的知府王毅两人处死;将因为贪婪卑污的总管内务大臣广头、巡漕御史英纶先后处以绞刑;将造假印、写假条,从户部冒领了数10万两白银非工部书吏王书常处死,有关大员禄康、费淳等人也遭到降黜。

在大力惩治贪官的同时,嘉庆也破格提拔和重用了一批为官清廉、勤勉称职的官员。其中四川南充知县刘清就是受到嘉庆青睐的一位。嘉庆在审讯被俘的白莲教起义军首领王三槐时,得知刘清居官很得人心,百姓称之为“刘青天”。在对刘清考察了一番之后,嘉庆决定将他提拔任用。刘清后来历任四川建昌道员,山西布政使等要职,并在镇压四川白莲教起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嘉定惩治腐败与整顿吏治还是不够彻底。他的性格偏软,对曾多次姑息宽容了部分贪官污吏。因此,吏治腐败堕落的局面并没有多少改观。

嘉庆在当政的20多年里,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每天都要孜孜不倦地处理繁多的政务,从不懈怠。

嘉庆在把精力用于整顿吏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不断发生的农民起义,其中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便是在川、楚、陕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就在嘉庆即位的当年(公元1795年),这场起义便爆发了。

白莲教的教义宣传世界上存在着明、暗两种对立的因素,它们分别代表善良、合理和罪恶、不合理,两种因素一直进行斗争,但最终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白莲教的教徒自认是“无生老母”的儿女,应当同生死,共患难。灾难深重的贫苦百姓,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纷纷加入了白莲教。与现实相联系,白莲教徒们提出了“清朝已尽”、“日月复来属大明”等口号。清政府发现白莲教的发展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了威胁,下令严拿白莲教徒,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趁机掀起了一股敲诈勒索百姓的歪风。经常以搜捕白莲教为名,肆意搜刮民财,还暴虐贪横,残害百姓。对人稍有怀疑,就动用酷刑,将人钉在墙壁上,或者用铁锤猛敲身体,令人肝胆欲裂,痛不欲生。

白莲教起义爆发后,嘉庆帝花费了10年时间,才把起义彻底镇压下去,但清政府耗费了2亿白银用作军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从此,清王朝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窘迫的尴尬境地。之后,嘉庆帝又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镇压天理教起义的战争中去。天理教起义后,还曾潜入北京,在内线太监的引导下闯入宫中,然后到处砍杀,直到今天,隆宗门的匾额上还留有当年农民起义军射上去的一个箭镞。后来势单力薄的起义军被闻讯前来的官军包围,经过一番苦战后,大部分英勇牺牲,正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嘉庆得知后,立即下令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

就在嘉庆帝被国内的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所统治的这个泱泱大国已经成为西方殖民者觊觎的重要目标,英国舰队就曾在澳门和广东口岸出没,并曾登上黄埔,英国士兵和水手还进驻广州13个行商馆。

面对英国人如此嚣张的行动,嘉庆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对这些人不惜动用武力。后来英国殖民者不得不遣使到中国谈判,结果又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阿美士德使团事件。公元1816年,英国遣阿美士德等人,带着一些外交、商务上的要求来到北京,要求朝见嘉庆,嘉庆允诺予以接见,但就在接见之前清朝官员与阿美士德等人在朝见礼节上发生了争执。清朝官员把阿美士德使团当作贡使对待,而英国人坚持不行三跪九叩大礼,双方形成了僵局。嘉庆也十分生气,下令把英国使节立即遣送回国,负责接待的一班大臣也被严加议处。

这时,鸦片已开始进入中国。西方殖民者为了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赢得巨额利润,开始不择手段地将大批鸦片运进中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国内财政、军事、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受到严重损害,嘉庆对此认识得相当清醒,采取了多种戒烟措施。严禁外国货船夹带鸦片,严厉打击鸦片贩子。

对于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活动,嘉庆也予以多方限制。

对传教士进行驱逐的同时,还下令销毁了一批西方传教士的经卷,惩处了对西方传教士约束不严的内务府大臣。

嘉庆力图使清王朝能出现中兴的局面,但他直到死,也没有如愿,只能看着清王朝一天天的衰败下去。终于看不下去了,便来了个中暑在承德避暑山庄与世长辞。

宣宗旻宁

(公元1782年~公元185年)

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曾用年号:道光

谥号:成

庙号:宣宗

安葬地:河北易县北宁山慕陵

公元1782年,旻宁出生。

公元1782年,嘉庆病逝,宁即位,是为清宣宗,又称道光。

公元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公元1842年,中国《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公元1850年,道光病逝。

道光帝旻宁在位30年,终年69岁。才智平庸的道光帝以躬行节俭而著称,但在整个统治阶级中收效甚微。

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中国的闭关锁国使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善用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即后人所称的《南京条约》。道光帝执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身躬亲,身体力行,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励精图治却少有作为,恰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可笑而可叹的节俭

道光即位后,别的不想,首先想到的就是倡行节俭,力戒奢靡,希望能让满族臣民都“返本还淳”,恢复入关前淳朴节俭的旧风俗,文武官员及天下百姓都以俭朴为荣,从而使国库丰赡,恢复祖宗的盛世。

于是道光就天真地开始提倡他的节俭了,殊不知当时民风经康乾盛世以后已逐渐奢靡,要再想吃惯了满汉全席再回去挖野菜,谁也不愿意,但道光毕竟是皇帝,总得给点面子吧。这样一来,节俭是节俭了,但俭外奢中,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道光提倡节俭的决心倒是挺大的,尽管在整个统治阶级中收效甚微,但他自己的确是躬亲实践,身体力行。

在饮食上,道光觉得照例皇帝每餐至少有二十几样菜肴过于靡费,于是每天最多准做4样菜,有时则只要1碗豆腐烧猪肝,闹得管御膳房的官员们叫苦不迭,因为皇帝越是铺张,他们才越有油水可捞,只是一碗豆腐烧猪肝,实在是无法虚报冒领。

道光如此节省,朝廷文武开始时还将信将疑,直到道光两次大宴群臣,才使得亲眼目睹的赴宴官员相信道光是来真的。其中一次是皇后生日,道光设宴赏赐内廷诸臣,大臣们都以为皇后的生日,道光应该不会马虎,定可一饱口福。谁知道光到了酒席上一看,面前就放着一碗打卤面,搞得赴宴文武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大学士长龄平定回疆叛乱班师回朝,道光于是摆宴庆功,文武百官以为平定回疆,皇上心里高兴,该会好好庆祝一番。

结果开宴后,群臣谁也不敢动筷,原来每张桌上只摆了几样小菜,质低量少,若一齐动手,立时就会菜光盘净,无奈只好陪着皇帝喝两盅酒了事。此后文武百官方才相信道光皇帝的节俭,于是上朝时个个都装出节俭的样子,有一次道光问颇受宠信的大学士曹振镛,在家吃鸡子要花多少银子,曹振镛竟说因自幼患有胀气病,生平从未吃过鸡子。

道光服饰上的节俭,在历代君王中也属罕见。清代皇帝冬季常穿珍贵毛皮罩衣,道光即位后,内务府为他准备了一件黑色狐皮罩衣。这种罩衣外皮内缎,用料内阔外狭,四周缎子衬里显露其外,称为“出风”。黑色的毛皮缀在上好的缎子面料上,显得雍容华贵,典雅庄重。道光以为“出风”部分纯系装点好看,毫无实用。

于是,他传令内务府改制,下令四周不许露出多余缎面。

道光的节俭使内务府的官员们大为沮丧,此次奉旨改制罩衣,以为可趁机捞点油水,遂上奏说“改制罩衣,需要白银上千两。”结果弄巧成拙,道光在听说后,立即改变主意,下令说:“改制花费既多,著暂免,此后新制,概勿出风”。随后又将此事谕知入值的军机大臣,致使京城大小官员,从此冬季穿着毛皮罩衣,十几年间不敢有“出风”的人。道光服饰不但不求华美,而且少穿新衣,特别是不显眼的衣物,更是多穿一日是一日。清人服饰以袍褂罩身,裤子极少外露。为了节省,道光长年多穿旧裤,日久膝盖处先行磨破,就令内务府差人补上一块圆形补丁。朝廷官员历经多次亲身所验,已深知道光节俭。于是,大臣们也在尽力“节俭”,不管裤子真破了还是假破了,纷纷在膝盖处打起补丁来,一时套裤打掌之风大盛。

除饮食服饰外,道光在内廷后宫及外出一应所需用品方面,亦概行节俭,力戒奢靡。道光即位后,内务府按向来惯例为他准备了御用砚台40方,每方背面都刻有“道光御用”4个字。道光在见到内务府奏报所备御用品清单时,觉得一人如何能用40方砚台,当即传令留下两方,其余分赐内廷诸臣。御用毛笔历来都是特制紫毫笔,笔管上都有“天章”、“云汉”等字样。道光觉得紫毫笔珍贵难得,即命此后不再征用,御用笔改换为普通臣民常用的纯羊毛或羊毛与一般兔毛相间合制而成的毛笔,如此俭朴,在历代封建帝王中,简直是笔中紫毫,“千万毛中选一毫”了。

道光躬行节俭,力戒奢靡,表面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治阶级上层的一部分人,多少地遏制了奢侈腐化之风的恶性发展,但终究难以实现其令满洲臣民“返本还淳”、归复祖宗盛世旧观的愿望。况且时势业已大变,传统的节俭观丝毫无助于起弊振衰,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在衰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道光还曾试图整顿吏治,但都遭到百官的反对而最终不了了之。

正当道光做着重振祖宗雄风之梦的时候,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已经敲响了中国的大门。

道光继位后,一直大力禁绝鸦片。鸦片最初由葡萄牙人当作药材输入。早期葡萄牙作为药材向中国输入鸦片时,虽有人开始食用,但数量极少,未对整个社会造成多大伤害。后来,英国人东来,在印度半岛建立了庞大的殖民贸易垄断公司——东印度公司,实行对印度乃至对整个亚洲的殖民掠夺贸易和侵略扩张活动。在早期同中国的贸易中。中国的丝、茶、陶瓷、大黄以及糖等土特产品受到当时西方人欢迎,出品量逐年递增。而作为英国主要输华商品的各种贵重毛纺织品,由于中国官僚士绅穿的是绫罗绸缎,老百姓则穿自制的土布,因而长期滞销,致使英国在正常中英贸易中连年亏本,每年不得不运来大批白银,以补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