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林尼厄斯几乎要被他的老师叫做蠢猪了。当他的父母发现他不适合做教士时,就把他送进大学去学习医学。但是,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却比其他人更有耐心也更有智慧的老师,引导他进入了适合他的领域。此后,无论是疾病、灾难,还是贫穷,都不能把他从这个领域里拉出来,因为这是他内心的真正选择。后来,林尼厄斯成为了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指挥家。只有极少数人在没有经历挫折和痛苦的情况下,就表现出在工作或研究领域伟大的天赋与非凡的才能。而绝大多数人,即使按照他们内心的期望给予他们相应的职位,他们也很难在15岁甚至20岁之前确定他们一生的职业。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思维的入口处徘徊不已,要求拥有奇迹般的天才来明确地知晓自己适合哪种具体的工作。但是,这种天才其实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理由让你手头的责任无端地消失,也没有任何理由让那些很自然地落在某个人肩上的工作不被很好地完成。
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被训练着去从事一种完全不适合他的天性的职业。然而,他非常虔诚地去从事那份工作,那些经历对他日后的作家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作家正是最适合他的职业。忠实地对待身边的工作和日常职责,满怀着忠诚的责任心来对待我们的父母、老板、我们自己,这些东西将会在适当的时刻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带到光明的道路上去。加菲尔德如果以前没有做过热心的教师、负责任的士兵、忠诚的政治家,他也不会成为美国总统。无论是林肯还是格兰特,都不是从婴儿时就有入主白宫的早熟特征或驾驭人的天赋。因此,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在摇篮里没有收到巨大的礼物馈赠而感到失望。每个人的任务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手头的工作,并且按照他内心的天赋所指引的方向抓住每一个重大的机会,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让职责成为指路的明星,而成功则是衡量人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的王冠。如果这些人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那么,他们就会自己否定自己,就会自暴自弃,就不会取得自己生命的成就。
任何人在传统或大多数人的看法之下都不要失去自己的立场,保持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有益的可以吸收接纳,无益的则要毫不犹豫地放在一边,勇于向传统挑战,打破它的束缚,创出一番新天地。
牧童捡到金子
◆文/佚名
在一片峡谷里,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维持生计,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是艰苦。
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是很小的一块。
这天,牧童又上山了。
望着人迹罕至的峡谷,荒凉贫瘠的土地,以及颤巍巍地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子,他禁不住叹了口气,一屁股坐了下来。“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只见地上隐约射来一束金光——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地跑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牧童一边喊着,一边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着牧童,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将他拉到身边……
牧童迷惑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那不是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任何价值。相反,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厄运。”
“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愤怒失望,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冲出了家门。
牧童来到镇上。他将金子包起来背在背上,手里只攥着敲下的一小块,走进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小块金子举到眼前,用怀疑的目光瞟了牧童一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
“山上捡来的。”牧童随口说道,接着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裁缝铺,走进大街小巷,发现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夜幕降临,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一个阴险而又可怕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就要抢他的包,牧童赶忙护住。几个回合,牧童体力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惊得目瞪口呆,赶紧跪下来向道士道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了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自己。”
猛然间,牧童想起了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他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了深深的地下,他不想让这金子再迷惑他人。
牧童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梦想得到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的,他都尽全力去做。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满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里,处处是鸟语花香;碧绿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争奇斗艳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洋房”……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
不义之财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兴奋与快乐,但它也可能给你带来不幸。面对不属于自己的财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金钱所迷惑,要始终坚信: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财富才是自己的,才是让人珍惜的。
快乐的棒球
◆文/佚名
棒球是美国人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然而我却是个例外。打记事起,我就时常站在外场,一遍又一遍地向上帝祈祷:“千万别让球朝我这边飞来!”有一次,当我连一个非常容易的球都没有击中时,我的教练索性把球从地上滚过来,他问我,是不是想打高尔夫。
长大以后,我开始学会欣赏棒球赛,甚至还成了当地棒球队的球迷,不过,我还是尽量避免亲自去打。但我希望八岁的儿子雷夫能学会打棒球,别像他老爸似的。
于是,我为他在一个棒球训练俱乐部报了名。
儿子第一次训练的时候,我在看台上坐立难安。上帝,可别让雷夫像我一样老是失败。“加油!孩子!”
我学着其他父亲那样大声呐喊着。自动捡球机的手臂举了起来,接着,球扔了出来,雷夫使劲一击——没打中;捡球机的手臂又举起来了,雷夫又使劲一击——又错过了。扔球,击球,错过;再扔,再击,再错过……一遍又一遍。和我小时候惟一不同的是现在雷夫有了自动捡球机,不会像小时候的捡球人那样不时地说两句俏皮话来取笑我。
雷夫一次都没有击中扔过来的球。训练结束后,我已做好精神准备——小家伙会神情沮丧地走到我身边。
可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满面春风地回来了。
“爸爸,我想要一杯冰激凌。”
“好的。”我边走边说,心想,他自我感觉倒是良好。
不过也许下次他会有进步的,毕竟还有整整一季的时间呢!
然而,雷夫还是老样子,一次又一次训练过去了,他依然不断地错过接球机会。在他所在的初级班里,每个孩子每一轮都有五次机会,雷夫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误,没有击中过任何一个球。我本来试图鼓励他,但一看见那些丢失的机会,便心存惋惜,打不起精神。有一些球看起来差之毫厘,可惜还是错过了。“打得不错。”我努力做出高兴的样子。“谢谢,爸爸。”他始终满面笑容。
每当雷夫击球时,我便开始在场外不安地走动。他每错过一个球,我都感觉是我自己失误了。然而,下一次轮到雷夫时,他总是又高高兴兴地从休息处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挥棒训练。他就不怕同学笑话吗?我一直希望儿子自己主动表示不想参加了,可小家伙从不言放弃。一个春日,当儿子又一次一无所获地完成了他那几棒,到他妈妈这里来喝水时,他妈妈说:“有几棒打得很好喔!”摸摸他的头发。
“好样的,儿子!”我机械地说。儿子则照例咧嘴笑了,像个胜利者一般。在我看来,这笑是多么不合时宜啊。他转身回到训练场去时,我禁不住摇了摇头。我真不懂,他是这个班里惟一一个一次都没击中球的孩子,他怎么还能如此高兴?
“别着急,”妻子说,“雷夫自己对成绩都不担心,你瞎操什么心?他正玩得高兴呢!这才是关键,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