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眼前出现一位流浪汉踽踽途中,他不禁欢喜雀跃,上前叫住,探询出去的路途。这位陌生的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的迷途。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途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逃出森林精确的地图,他再跟随这个新的导引,终于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情绪的结果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沉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惧。无意间,当他把手插入口袋时,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只要往自己本身去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太忙,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内在的地图,指引你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情绪性的恐惧是多余的。假如任何人告诉你别的,那他一定没有找到他自己。
保罗·泰利斯博士指出:“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不停地存在。不要放弃自己,而去依赖别人,纵使别人能解除你对真理的焦虑。”不要把忧虑和恐惧隐藏在心中。许多人有忧虑与不安时,总是深藏在心间,不肯坦白说出来。
其实,这种办法是很愚蠢的。内心有忧虑烦恼,应该尽量坦白讲出来,这不但可以给自己从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有助于恢复头脑的理智,把不必要的忧虑除去,同时找出消除忧虑、抵抗恐惧的方法。
不要怕困难。人遇到困难,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可以战胜忧虑和恐惧。
消除病态的恐惧
◆文/佚名
正常的恐惧和病态的恐惧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弗洛伊德给出了一个绝妙的解说:一个人置身于非洲丛林,看见蛇会感到恐惧,这是很正常的事,这种恐惧感有利于保护自己。但如果一个人居住在房间里也感到恐惧,以为在他的房间里有一条蛇正藏在地毯下面。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恐惧就是病态的、不正常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对理解人类的心理是极有帮助的,这种理论可以用来考察我们一般人的恐惧心理。
我们很多的恐惧就像上述那样产生的。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对自身状况的许多焦虑,它们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地毯下的蛇一样,是人幻想出来的。有时候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健康,怀疑自己患上了什么重病,为此深感焦虑和不安。我们担心自己的心脏、血压、肺部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害怕失眠。如果有一点很轻微的症状,我们就开始摸自己的脉搏,力图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生了什么大病。我们不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焦虑,就是为自己的性格担心。我们缺乏自信,犹豫不决,因为失败而唉声叹气。我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别人的见解远比自己高明,自己只不过是他们的嘲笑对象罢了。
这样的话,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黑暗,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我们感觉不到别人对我们的赏识,感觉不到友情和爱情的美丽,感觉不到家庭生活的欢乐。我们对自身感到不安,为自己可能的失败和潜在的危险而焦虑,这种不安和焦虑常常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如孩子、丈夫、兄弟、姐妹,他们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延续。为最亲近的人忧虑,是一种对自身忧虑的替代和转移,替代了我们对自身的忧虑。
很多母亲会为女儿的道德操守而担心,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实际上,这位母亲潜意识里对自身的道德深感疑虑,烦恼不已,不过想寻找某种替换而已。我们常常听到商人抱怨税收太重,攻击政府。那些人认为,这些外在的、毫不相干的事件导致了自己沮丧忧郁的心境,但实际上,他们焦虑的真正根源仍潜藏在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
很多人过着忧郁不安的生活,有时候独自一人会感到非常恐惧;而有时候却远远地避开人群,害怕进入他们的圈子;有时候一想到失去别人的爱和尊重,会战栗不已,害怕遭到别人的轻视和抛弃。
如果女人害怕爱,感情就会枯萎,她就会变得像一尊冷漠的大理石像一样;男人害怕成功(实际上,我们许多人是害怕成功的),便会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会耗费自己的青春。卡尔·蒙尼格在他的名著《反对自己的人》中写道,现代人陷入一种群体性的恐惧,仿佛害怕自己变得成熟,害怕自己取得成就。灵魂承受着恐惧和负罪感的折磨,就是为了让自己失败!
有时候,恐惧感会引起肉体上的痛苦,我们便会用肉体上的痛苦来掩藏内心的恐惧。这一点,常人难以察觉。研究身心关系的医学表明,全部疾病,从普通的感冒到关节炎,通常是由人们深层的恐惧心理造成的。事实上,艺术家和小说家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托马斯·曼在他的巨著《魔山》里描写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过于敏感,非常恐惧,借着与肺结核病做斗争来逃避现实中的奋斗。当然,与现实生活中需要勇气的战斗、抗争和挣扎相比,生病自然要容易得多。我们现在明白了,有些慢性病患者实际上是害怕现实中的抗争和奋斗,潜意识中想让自己生病,在疾病中可以寻求到安慰和舒适。
疾病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个巧妙的借口罢了。
过多的恐惧如同过高的要求,都是非常可笑的,任何时候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都是最重要的。
弱点并不“弱”
◆文/佚名
把自己最弱的部分转化为最强的优势,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格兰恩·卡宁汉,自小双腿因烧伤无法走路。但是,他却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长跑最快的选手之一。
他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功,85%靠的是信心及积极的思想。换句话说,你要坚信自己可以达到目标。他说:
“你必须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去努力,即生理、心理与精神。其中精神层次最能帮助你,我不相信天下有办不到的事。”
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能使一个人将自己的弱点积极地转为最强的部分。这种转化的过程有点类似焊接金属一样,如果有一片金属破裂,经过焊接后,它反而比原来的金属更坚固。这是因为高度的热力使金属的分子结构更为严密的缘故。
卡乐拉曾是一个很消极的人,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他散步到长岛的一处草地上,计划在那里自杀。生命对他已无任何意义可言,生活中已无任何希望。他随身带了一瓶毒药,一口喝尽,躺在那儿等死。
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看到月光皎洁的夜空,十分惊异。他怀疑自己已经死了,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没有死。他始终认为,这是上帝的意思。上帝希望他活下来,因为另有任务给他。当他知道自己仍然活着,突然间重新有了生存的渴望。他感谢上帝的恩赐,让他活下去,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去,要以帮助他人为职责。
卡乐拉成了一位特殊的积极思想者,他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使命。
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想克服的弱点是什么。伤感、失望、恐惧、生气、沮丧、酗酒,还是****?无论是什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它绝对不能永远打败你。记住了这一事实,你就可以将最弱的地方转为最强。
任何人只要愿意控制自己的弱点,愿意接受积极思想,就能把最弱点转为最强点。
不会再有失败,不会再有挫折,不会再有绝望,人生不会在瞬间变成轻松或浮华。人生是真实永恒的,有各种问题存在。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去行动,就不会再被任何难题所控制、阻挠。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优点和弱点。你所强调的是自己的优点还是弱点?你靠什么来生存下去?如果着重在弱点方面,你将会愈来愈弱。
如果你强调的是优点,你将会愈来愈坚强和自信。
羡慕自己
◆文/佚名
小孩儿常常羡慕大人,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大人常常羡慕孩童的无忧无虑,欣赏孩童天使般纯净的面容。
男人羡慕女人,女人受了委屈,可以哭可以撒娇;女人也羡慕男人,男人不受十月怀胎之苦,可以很便宜地当上爸爸,无牵无挂闯天下。夕阳中的老人,积淀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可是生命已近黄昏,于是想,如果时光能倒流多好,能重新活一次多好,于是羡慕儿童、羡慕少年、青年,哪怕岁月能倒流20年,能回到年富力强的中年啊!
可是岁月总是无情。于是,人人羡慕别人,人人也被别人羡慕着,可人们从来很少羡慕自己。其实你本身就是一支歌、一首诗,永远歌唱着对生命的咏叹!
对自己没有的东西人们总是好奇、渴望得到,忽视本身已有的东西,其实你也是别人羡慕的啊!
不要自大
◆文/佚名
世界上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但是其中最丑陋的便是“自大”。
犹太古谚有一句批评自大的话:“没有你,太阳照样东升、西下。”
犹太人认为,当人自满自大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过错。因此,《犹太法典》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
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周围的任何人却绝不可能那么重视自己,因此他厌恶别人的漠不关心,同时更为自己没有达到更高的目标而生气,于是就会产生过度的自我嫌恶。在犹太人看来,这也算是自大的一种。
因为这种自我嫌恶和虚荣心是互为表里的。犹太人说:“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时,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了。”因此在犹太人中,在夸奖别人之前,绝不会夸奖自己。
犹太人告诫孩子们不可自大时,常引用圣经的《创世纪》作比喻:
在《创世纪》中,神首先分别光明与黑暗;再分割天空和地面;并将地面划分为水、陆;然后他开始创造生物;到了最后才创造人——亚当。因此,甚至跳蚤都比人早到这个世界,所以人有什么了不起呢?就是在动物面前,连耀武扬威的资格也都没有。
谦虚是美德,因此《犹太法典》对谦虚有很严格的规定。它告诫人们说:“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犹太人有许多嘲笑不谦虚的人的故事。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地呐喊,“他给人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
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还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第二个拉什!”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
“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这则故事的名字就叫《谦虚的拉比》,它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的拉比的愚蠢。
此外,法典还对自大的危险提出了警告:“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不自大,是犹太人的处世技巧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应有的品德。
听的分量
◆文/佚名
犹太人非常强调说话时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
拉比西蒙·本·噶玛尔对他的仆人塔拜说:
“到市场去给我买些好东西。”
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
他对仆人说:“出去到市场上给我买些不好的东西。”
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对他说:“为什么我说‘好东西’,你带回来一个舌头;我说‘不好的东西’,你还是带回来一个舌头?”
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基于此,《犹太法典》告诫人们说:
“不要说得太多——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
对此,《犹太法典》又说:
“神为什么给人两个耳朵,却只给人一个嘴巴呢?这是因为神要告诫我们: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因此才这么做的。”
犹太人认为,愚者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愚昧,贤者却总是隐藏自己的知性。基于这样,犹太人坚信着“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因此,犹太人在自己的周围,总是尊敬那些懂得听话艺术的人,而讨厌那些只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的人。
犹太人相信善于听话的人,易表露知性;而喜欢表现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所以犹太人有一句俗话说:“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
犹太人还认为,把沉默教给自己的舌头,这在人生中有很大的好处。为此,《犹太法典》告诫犹太人要“如同对待珍宝一样,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头”。
犹太人认为舌头可比作刀剑,必须小心使用,否则不但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到自己。因此,犹太人学着古时的剑圣——除了真正需要外,绝对不拔剑伤人。
“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犹太人常把沉默当作知性所披挂的黄金盔甲。
因此,犹太人是世界上较其他民族比较注重节舌少嘴的民族。他们还有一些警世良言:
“舌头表面没有骨头,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应该由心来操纵舌头;而不应该由舌头来操纵心。”
有人戏说,一定是有鉴于因饶舌而绊倒的犹太人太多,《犹太法典》才会有这么多关于“舌头”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