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16本)
16803700000005

第5章 点亮心灵——开启人生的智慧之门(3)

敢于直言,也敢于付出代价

◆文/查一路

伊格纳兹·塞梅尔维斯,1818年生于布达佩斯,是一名产科医生。

作为一名年轻的见习医生,他在维也纳的一家妇产科医院工作。在那里他有了令人震惊的发现:有十分之一的产妇死于产褥热。她们都是穷人。而在家里生产的富有的产妇们,远没有这样的死亡比例。

塞梅尔维斯仔细观察了医院的日常工作。开始怀疑是医生造成了病人的感染。他注意到,医生常常解剖完尸体,就从停尸房直接回到产房对产妇进行检查。因此他建议,作为一项实验,让医生在接触产妇之前洗一下手。

洗一下手,对于医生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要知道,这个建议是塞梅尔维斯提出的,而塞梅尔维斯当时只是一名见习医生,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还有什么要求比这样的要求更加无礼?他居然胆敢向其上司提出这样的建议?他的直言上谏被当时的医学界看成是对权威的冒犯。

何况,洗一下手,就等于承认了产妇死亡的责任在于医生,是医生造成了病人的感染。这是权威们更难接受的。

但是死亡还在继续,这让塞梅尔维斯无论如何不再顾忌人与人之间那种庸俗与微妙的关系,让他义无反顾地坚持。去产房,去停尸房,向每一位医生发出请求,坚定而又固执。他请求医生们洗一下手。而当时的权威们,他们并不真的在乎拯救生命,他们关心的只是人们对权威的尊重和服从。

一次次直言,一遍遍请求。最后,在穷尽了对塞梅尔维斯种种讽刺、挖苦和嘲笑之后,他们终于同意了,开始用肥皂清洗自己的手。

奇迹产生了,大批的产妇死亡停止了。“洗一下自己的手!”这个从塞梅尔维斯医生口中发出的无数遍请求,拯救了成千上万条生命。产妇的死亡率降到了仅仅百分之一。

其实,塞梅尔维斯内心十分清楚,因为冒犯权威,随之而来的,是从维也纳医学界的排斥和嫉恨。不久,他被迫离开了医院,离开了奥地利,虽然他对那里的人们尽心尽责。最后,他在匈牙利的一所地方医院结束了自己的行医生涯。在那里,他彻底放弃了人性、知识和他自己。一天在解剖室里,他将一把刚刚解剖过尸体的刀片故意刺进了自己的手掌。不久便死于血液感染。

然而,也就在塞梅尔维斯去世后的两年,“消毒外科手术”就很快得到了普及。在后来的医学界,在人们的心目中,唯有塞梅尔维斯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往往轻易就放弃了真理,是因为我们不敢向固定的习俗和强大的权威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跨出了第一步,往往却因为人微言轻,而不敢坚持。当意识到坚持将会付出代价,最终同样是选择了退缩。

一棵树三堂课

◆文/查一路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三尺地抬头仰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

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双脚残疾的人,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他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

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却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于是,我只好等待,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人很早就总结出了同一事物所蕴含的不同哲学。未成熟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

冲出心理牢笼

◆文/佚名

一位美丽的长发公主因听信巫婆的言语,认为自己丑陋无比,于是将自己囚禁在塔里不肯出来。直到有一天,一位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时发现了她,将她救了出来,公主才认清自己的美丽,同时也获得了自由与解脱。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却蕴含着既简单又不被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哲人说得好,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他人的议论而鄙视自己,否则就会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美丽公主把巫婆的话信以为真,使自己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身上的自卑,是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短处进行比较的结果,另一个原因是听信了那些不该听的话。孰不知自己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久而久之,丧失自信,心绪萎靡,并不知不觉地为自己营造了自卑的“心理牢笼”。

人的心理牢笼多式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心理牢笼”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就拿自寻烦恼来说吧,有人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唠叨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带来的苦恼……时间一长,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狱”里。

自寻烦恼有好多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塞满自己的脑袋,使自己陷入紧张、痛苦之中,在烦恼无法散去时,自卑心理已爬上自己的心头。

在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喜欢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因为事情的不如意而造成心理障碍。

殊不知,不懂的事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自己无法占有的。如果盲目地相信某些毫无根据的感觉,使自己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

其实,人的一生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

“心理牢笼”是很难攻破的,但它是自己营造的。

既然这样,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被摧毁。

“心理牢笼”让人难以冲破,但它往往是自己亲手打造的。要想冲出“心理牢笼”,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精神意志的力量。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易得到才去争

◆文/佚名

小村里,一位老农喂鸡时常把饲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这令他的邻居感到十分奇怪。有人便问:“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饲料放在地上让鸡吃呢?”

老农说:“这种饲料质量不好,要是放在地上,鸡会不屑一顾;但放到让它勉强够得到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饲料吃个精光。”

邻居将信将疑地问:“这是真的吗?”

老农笑着说:“不信你就站在这儿看!”

果然不出老农所料,先是有一只鸡跳到小茅屋的房顶上,当它惊奇地发现屋檐上有饲料时,兴奋地“咯咯”

叫着。不一会儿,又跳上来几只鸡,它们小心地站在房檐边上,不顾危险美美地吃着,不一会儿就把屋檐上的饲料吃得干干净净。

不易得到才会珍惜。人们常常会去争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对这些争夺者来说有时并不重要,只是由于见别人争,他也去争;由于不容易到手,他才去争。真的争到手了,才感觉自己实在没有必要为此费那么大劲。

为快乐而工作

◆文/佚名

一个观光团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一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

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商人。

这个商人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国内,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

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块钱,”老者微笑着回答道。“天啊!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惊喜若狂。“假如我买一万顶草帽和一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元一件。”

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

“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一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一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生的快乐与安慰,来自于工作的勤勉努力。工作显示人的独立人格,树立人的坚强信心,培养人的乐观心情。只有工作快乐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态度改变人生

◆文/佚名

有这样两则故事,让人回味。

其一:有两个法国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就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其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

一个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另一个老师则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事实上,选择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去面对事情,结果截然不同。

消极的人,每每从机会里看到难题;积极的人,总是从难题里看到机会。

笑对病魔

◆文/佚名

在英国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间不含任何有毒物、完全以自然物质搭建而成的房子,里面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气,并只能通过传真与外界联络。

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主人叫艾莉丝。艾莉丝在医科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次到山上散步,带回一些蚜虫。

当她拿起杀虫剂除虫时,却感觉到一阵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到自己的后半生就毁于此。杀虫剂内所含的化学物质使她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她对香水、洗发水及日常生活接触的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

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药可医。

患病头几年,艾莉丝睡觉时口水流淌,尿液变成了绿色,汗水与其他排泄物还会刺激背部,形成疤痕。她不能睡经过防火处理的垫子,否则会引发心悸。艾莉丝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希曼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个无毒的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艾莉丝所有吃的、喝的都要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成分。

6年来,35岁的艾莉丝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听不见悠扬的声音,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她躲在无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苦,还不能放声地大哭。因为她的眼泪跟汗一样,可能成为威胁自己的毒素。

而坚强的艾莉丝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不仅为自己,也在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而奋战。1986年,艾莉丝创立“环境接触研究网”,致力于此类疾病的研究。1994年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另创“化学伤害资讯网”,以使人们免受化学物品威胁。

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5000多名来自32个国家的成员,不仅发行刊物,还得到美国上院、欧盟及联合国支持。

生活在这寂静的无毒世界里,艾莉丝感到很充实。

因为不能流泪的疾病,使她选择了微笑。

疾病是可怕的,尤其是顽劣的病症,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坚强地微笑面对。

制服恐惧

◆文/佚名

一艘轮船出航时,不巧遇上了大风暴。一名船员因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害怕得又哭又叫。对于他的情绪,船上的人几乎都受不了,船长也很气恼。

这时船长身边的一位副手说:“您不要生气,让我来处理。我想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那位副手随即命令水手将那位船员绑起来,丢入海中。可怜的家伙一被丢下海,更是高声嘶喊,手脚乱舞。过了几秒钟,那位副手才叫人把他拉回船上。

回到船上后,说也奇怪,那个刚才还歇斯底里乱叫的船员,此刻却静静地待在船舱一角,一点声音也没有。

船长好奇地问副手何以会如此?副手答道:“在情况转为更加恶劣之前,人们很难体会到自身是多么幸运。”

人们往往在经历了更大的恐惧之后,会将以前所经历的恐惧淡忘。人们应该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磨炼自己,才能在遇到突如其来的事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