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16本)
16803700000022

第22章 放松情绪——为想象留一个特别的空间(6)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

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

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且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

最后,父亲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到改变了水。“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学胡萝卜、鸡蛋或是咖啡豆。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你有权决定自己对逆境的态度和自己的前途。”面对逆境,我们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看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世界足坛名将的童年

◆文/佚名

世界足坛名将阿根廷的马拉多纳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踢足球。每天清早起来,他先挎着一串小铁桶上街叫卖,卖完铁桶后,就去巷子里的小足球队踢中锋。由于他学得认真,练得刻苦,球艺长进很快,不满16岁就被选入阿根廷的甲级队——阿根廷青年人队。

1976年10月,眼看马拉多纳就要过十六岁生日了。

一天,蒙特斯教练忽然兴致勃勃地告诉队员们一个消息:

过几天,阿根廷青年人队将迎战素有“雄狮”之称的塔莱雷斯队。马拉多纳听了,激动不已。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踢好这场球,作为向生日的献礼。

比赛的日子到了,蒙特斯教练把一套印有16号字样的运动衣递到马拉多纳手中。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教练有意这样做。16号球衣使马拉多纳感到格外亲切,这不正和他的年龄相符吗?

遗憾的是,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马拉多纳踢得很不理想。他一心想破门立功,使尽了浑身解数,可一连几个球都射偏了。于是,马拉多纳变得急躁起来。然而,越急躁,球似乎越不愿意飞进大门。幸亏重炮手卡希雷拉在禁区外拔脚怒射,皮球正中大门上角,才使阿根廷青年人队以1:0获胜。

这场比赛后,马拉多纳一直闷闷不乐,生日这天回到家中,还是打不起精神。父亲见他愁容满面,便开导说:

“你已经是个大人啦,不能耍小孩儿脾气了,吸取教训以后好好踢。”

马拉多纳抬起头,对父亲说:“是的,您说得对。我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尤其是射门的准确性亟待提高。”

父亲满意地抚摸着儿子的肩膀说:“这就对了。好,这个教训就算你16岁生日得到的一件礼物吧!”

如果能在失败之后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鞭策自己迈向更高的高峰,而不是就此沉沦下去,那么,失败就是上帝送给你的最好礼物。

一块质感上乘的石头

◆文/佚名

曾经有个著名的雕刻师准备塑造一尊佛像让人膜拜,精挑细选后,看上其中一块质感上乘的石头,没想到才拿起锉刀锉几下,这块石头就痛不欲生,不断哀嚎:“痛死了,痛死了,哎呀,不要再刻了,饶了我吧!”

师傅只好停工,让其躺在地上,另外再找了一块质感差一点的石头重新琢磨。只见这块较差的石头,任凭刀琢棒敲,一概咬紧牙根坚忍承受,默然不出一语。师傅更是卖力,在精雕细琢下,果然雕成了极品,大家惊叹为杰作,决定加以供奉不久,无法忍受雕刻之痛的前一个石头,被人废物利用,铺在通往庙宇的马路上,人车频繁经过,又要承受风吹雨打,实在痛苦不堪,内心也愤愤不平,就问庙里这尊佛像,说道:“你资质比我差,却享尽人间礼赞尊崇,我却每天遭受凌辱践踏,日晒雨淋,凭什么?”佛像只是微笑,说:“谁叫你当初受不了苦,没敲几下,就哇哇大叫?”

在充满坎坷的人生中,唯有肯比别人忍受更多痛苦的人,才能超越他人而成为强者,品尝别人欣赏不到的人生,供善男信女日夜顶礼膜拜,从此,该庙宇香火鼎盛,远近驰名。

一株才华初露的幼苗

◆文/佚名

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出身于贫寒家庭,父亲是警察局的雇员。虽然他自幼酷爱绘画,但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因此只能徘徊在美术学校的大门外。

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里有一个专画人体的学习班。他在那里要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都要抓紧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罗丹14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进入了巴黎图画教学学校。在那里,他遇到一位爱才如命的老师——勒考克。勒考克发现了罗丹这株才华初露的幼苗,立刻以极大的热情和严格的态度来精心培植他。

有一次,罗丹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购买颜料,十分难过,一气之下,决定撕掉自己所作的画,永远与艺术告别。勒考克闻讯火速赶来,声色俱厉地对罗丹说:“只有我才能决定如何处理你的这些画!我要把这些画保存起来。”

不久,他把罗丹送进雕塑室去深造。后来,罗丹在别人劝告下报考巴黎官方的美术专科学校,但一连三次都名落孙山。

罗丹绝望了。他悲伤地认为,作为雕塑家,自己的生命已经结束了。这时,勒考克先生又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耐心地开导他说:“未被录取,这是你可能遇到的最好的事情。要知道,美术学校已经变成了一所古典主义的学校,那里塑造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毫无感情,非常单调,全是骗人的东西。”

在老师的鼓励下,罗丹重新树立起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终于成为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都有迷茫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不能自己走出迷茫时,可以向师长或朋友求助。

两尊大理石雕塑

◆文/佚名

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教徒集资创办的。在这所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

300多年来,这两尊雕塑成了纳尔逊中学的标志。

它们或被刻在校徽上,或被印在明信片上,或被缩成微雕摆放在礼品盒中。许多人以为鹰代表着鹏程万里,马代表着马到成功。

可是当你仔细研究了学校的历史,了解了这两尊雕塑的缘起,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只鹰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这只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它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就被饿死了。

那匹马也不是什么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开始的时候它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后来它又嫌农夫给它的饲料少。最后它到了一位皮匠手里,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了下来。

那73名教徒之所以把这两尊雕塑耸立在学校的大门口,为的是让学生们警醒。

真正能把人从饥饿、贫困和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多与寡。

福楼拜曾经的失败

◆文/佚名

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将人性剖析得丝丝入扣的小说,这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但福楼拜也曾让朋友在听他读自己的小说时感到“痛苦不已”。

1849年9月,福楼拜完成了他的一部长达53l 页的著作《圣安松尼的诱惑》。当时,他非常兴奋,立刻邀请了两位密友来聆听他的大作。但他们当时并没有发觉福楼拜的文学天分,相反,这对于他们简直是一场灾难。

福楼拜大声地朗读着自己的作品,而他们两个则如坐针毡,唯一能做的就是偶尔交谈一下眼神。福楼拜并没有发现朋友们的“痛苦”,仍然自我陶醉地读着。

最后,福楼拜的这两位听众再也撑不住了,他们决定拉下面子,坦率地告诉福楼拜,这样的作品该扔进火坑,烧个精光。这样的评价就像一瓢凉水,给福楼拜来了个透心凉,自信心一下子全都消失了。但是,很快他又振作起来了。

过了不到10年,福楼拜完成了《包法利夫人》,成了名扬世界的大作家,当然,《圣安松尼的诱惑》也顺利出版了。

初次尝试某件事情就遭到别人否定和批评的时候,你没有理由泄气。勇敢地面对,才能让你实现你自己的真正梦想。

用尽全部的力量

◆文/佚名

一个小男孩儿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塑料铲子。

当小男孩儿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

的时候,他在沙箱的中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挡了他的“工程”建设。于是,小男孩儿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沙子中弄出去。虽然石头并不算大,可是对于一个小男孩儿来说已经相当大了。小男孩儿手脚并用,费了很大力气,终于把大石头挪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力气把大石头搬出沙箱的“墙”。

但是,小男孩儿下定决心要把大石头搬出去,于是他用手推,用肩拱,左摇右晃大石头,一次又一次地努力。

可是,每当刚刚有一点进展的时候,大石头就又滚回原处。最后一次努力时,大石头滚回来砸伤了他的手指头。

终于,小男孩儿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来。其实,这件事的整个过程都被小男孩儿的父亲透过起居室的窗户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小男孩儿哭泣的时候,父亲忽然出现在小男孩儿的面前。父亲温和地对小男孩儿说:“儿子,你为什么不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呢?”

小男孩儿十分委屈地说:“但是,我已经用尽我的全部力量了。”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说,“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你并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啊。”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那块大石头,把它搬出了沙箱。

在遇到困难,感到自己无法坚持下下去的时候,不妨试着转变一下思路,尝试其他的方法,或者向别人求教或求助。

神圣的目标

◆文/佚名

1914年初,《泰晤士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招聘启事:

“应聘者即将参与极其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唯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

到底会有多少人仅仅冲着“荣誉”二字来应聘呢?

招聘人沙克尔顿心里还真没有底。他在写这则启事的时候就想过:相对于“极度苦寒”、“危机四伏”和“不能保证安全返航”来说,这种“成功的荣誉”是否太空洞、太虚无缥缈了些?但他同时又想:一个看不到这种荣誉的人,他也不会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激情去挑战那种极度的艰难困苦,去接受死亡的考验。他觉得,在这则启事里,荣誉,比金钱、官位和美女更有感召力。

让沙克尔顿深感欣慰的是,在启事登出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受招聘启事吸引的应聘者竟达5000人之多!

这么多的人来应聘,也让沙克尔顿心里的荣誉感更强烈更神圣了。

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沙克尔顿最后选定了27名船员,于1914年8月1日,乘木船离开伦敦,开始了前往南极探险的壮举。但他们却险些全军覆灭。他们刚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尔德海,船就深陷在冰川之中动弹不得,并随浮冰在漫漫严冬中漂浮了10个月之久。就在夜夜摄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小船也被巨大的冰块压毁。他们只好尝试徒步横越冰雪到大海,但在“弹尽粮绝”体力严重不支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只得放弃继续往前走,和船员们一起露宿在浮冰上。这一待又是5个月。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生的希望都已非常渺茫,但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温暖的火苗在闪动,在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活过每一天——那就是一种神圣庄严的荣誉感。

最后,沙克尔顿带着几个人,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靠一只22尺长的救生艇,横渡了1300海里的海面,到一个设有捕鲸站的岛上搬来援兵,才使所有船员活着归来。人们仍然把他们当成英雄来看待,并且这样评价他们:“这虽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的典范。”而支持他们走过这一艰难历程的,除了那些被他们用来充饥的冰雪和企鹅肉,就是那种在许多人眼里一钱不值的荣誉感了。

为了一个神圣崇高的目标而舍生忘死排除万难的人,常常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