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802400000030

第30章 创造篇——收获中读懂人生(4)

矢志不渝地追求进取固然可贵,开创生命新天地的精神更值得钦佩。蒲松龄也是一代文人,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考举人都落第了。因此他一生都被科场所冷落。但蒲松龄志存高远,并未因落第而悲观失望,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一副对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科考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不在少数。

人生辉煌无处不在,只要不懈地去努力和创造,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定可以拓宽视野,找到生活的目标。

成功就在下一次

◆文/佚名

也许知道凡尔纳的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法国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了怎样的挫折。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故事吧。这是凡尔纳当时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那是在186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凡尔纳穿好大衣,正准备到附近的邮局去。就在他伸手去开门的那一刻,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凡尔纳打开门一看,又是一个邮政工人。邮政工人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给了凡尔纳,他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就预感到了不妙。因为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个出版社之后,这已是第十五次收到这样的邮件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拆开一看,上面写道:

尊敬的凡尔纳先生:

尊稿我们已经审读,很遗憾,我们不拟刊用,特此奉还。

××出版社

每次看到这样的退稿信,凡尔纳的心都是一阵绞痛。

这次已是第十五次了,他的稿子还是未能被采用。

凡尔纳此时已经是心灰意冷了,他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的。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这该死的小说了。于是他拿起手稿疯狂地向壁炉走去,就在他正要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的时候,凡尔纳的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手稿紧紧抱在胸前。此时的凡尔纳已愤怒到了极点,说什么都要将稿子烧掉。妻子望着他的眼睛恳切地安慰丈夫道:“亲爱的,请不要灰心,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再试一次吧,也许会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抢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了下来。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在妻子的劝告下,又一次抱起这一大包手稿寄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稿件寄出不久,他就收到了这家出版社的回信,并决定立即出版此书,而且还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也许没有他妻子的鼓励,没有那“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就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们也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我们决定,并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了,那么我们就不要轻易说放弃,应该去坚持不懈,往往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的下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前功尽弃,失去成功的机会。如今的《哈利·波特》

已是风靡全球,持续火暴销售的畅销书,然而《哈利·波特》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初,罗琳写出第一本《哈利·波特》总共花了7年时间,作品曾遭好多家出版社的退稿。但她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终在不被人看好的前提下登上了成功的巅峰,罗琳也凭借这本书风靡全球。

勇于磕破自己

◆文/佚名

哥伦布第一次结束航海探险,从波峰浪尖上成功地回到西班牙时,红衣大主教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祝酒会。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美声,一帮卫道士凑了过来,与哥伦布发生了激烈的辩论。哥伦布很不耐烦与他们毫无意义的争论,就对在座的人说:“谁能让我手里的这个鸡蛋站立起来?”众人面面相觑,大摇其头,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让鸡蛋直立起来的支点。

人的一生完全是可以活得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勇于磨砺自己,不贪图安逸,不故步自封,多一些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意志。喧嚣的人们望着哥伦布,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有人小心地说:“鸡蛋光滑又圆,怎么站呢?”这时候,只见哥伦布拿起一个鸡蛋,并在桌面上轻轻地磕了一下,然后将光滑的鸡蛋直直地立在了那里!

人群中顿时嘘声大作,有人不以为然地大声叫道:

“这算什么!原来不过如此啊!这有何难?”这时哥伦布镇定地说:“不!看似这么简单的事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虽然你们和我一样,但你们不敢磕破自己,所以我能航海成功就在于我敢于磕破自己的命运,能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把生命交给了惊涛骇浪的大海。”

有“磕破”才能找到自己的支点,才有“站起来”

的可能。也许一个破点就是人生的转折点,如此我们鸡蛋般浑圆而光滑的生命才能站立起来,才能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从光明日记到快乐例会

◆文/佚名

和田一夫在72岁那年,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穷光蛋。

他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八百伴倒闭了!这可是全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啊。和田一夫在这之前,从没有想到过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他的钱全都投入到了集团中。集团的倒闭,对他来说确实是灭顶之灾,一夜之间,他不得不从豪华的住宅搬到一室一厅的公寓。他告别了国际名车,又开始挤公交。人们都以为和田一夫不会走过这一关的,他会去自杀或抑郁而终,因为这是企业界人士失败的惯例,更何况他已经很老了。

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几个年轻人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的小公司。他对外说,很感谢失败,是它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有机会和年轻人一道去创业。他终于有机会体会东山再起了,并且也让这样一个老头子有机会进入到IT 行业。

也许人们并不太关心和田一夫现在的事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也不想知道他以后是否还会有八百伴那样的辉煌。但人们一定很想知道是什么因素让和田一夫能这么快地调整好心态,他有秘诀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有两大秘诀:一个是他的光明日记,另一个就是公司的快乐例会。

和田一夫从20岁就开始写日记,他每天只记录快乐的事情,并且一坚持就是五十多年。50年间,不如意的事情当然很多,但他只记录了快乐的事情,他坚信人生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并以此来激励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这就是他的光明日记。

与此同时,他每个月都要召集一次例会,每次在谈工作之前,要求与会者用几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自己一个月来最快乐的事情,以此调动大家的情绪,感染一些情绪低落的人,从而鼓舞士气。这种例会,被他称之为快乐例会。

正是这些,使和田一夫能够在重大的打击之后便很快地就站了起来。

也许我们不会有像和田一夫这样的大起大落,但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快乐和挫折。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和由此带来的酸甜苦辣呢?和田一夫的秘诀对我们有很大启发,他告诉我们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往光明处想,这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坷了。

很多人在面对人生低潮时,都会徘徊不前,总是把忧愁写在脸上,把低落挂在嘴边。纵使表面能淡然处之,也很难在心里找到平衡,取回自己的快乐。对于这些,我们大可不必太认真。

放远目光超越痛苦

◆文/佚名

1938年,那时的本田先生还是一名学生,为了研制理想的汽车活塞环,他变卖了所有家当,夜以继日地与油污为伍,以工厂为家。经过他的艰苦努力,产品终于出来了,但当把它送到丰田时,却被认为品质不合格。

为了进一步获取知识,更加完善他的设计,他又重回学校苦修两年。在这期间,他的设计常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他无视别人的否定,一直咬紧牙关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终于在两年之后取得了丰田公司的购买合约,完成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就在本田还没有站稳脚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他的整个工厂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时,他只得把制造活塞环的技术转让给了丰田公司。

本田先生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迈向成功的路该怎么走,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制造,还得对所做的事具有信心与毅力,不断尝试并多次调整方向,虽然一再失败,但他始终不屈不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汽油成了日本最为短缺的资源,本田先生根本就没法再开车出门,家里所需的一切食物也无法买回。最后他不得不试着把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也清楚地认识到,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去改装他们的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他想,何不就此开一家工厂来专门生产这种摩托车呢?可惜的是他没有开工厂所需的资金。

他决定求助于全日本的一万八千家脚踏车店。他给每一家脚踏车店写信,告诉他们如何借着他发明的产品振兴自己的企业。结果有五千多家决定与他合作。然而当时他所生产的摩托车既大又笨重,只能卖给少数的摩托车迷。为了扩大市场,本田先生再一次动手改动,当更轻巧的摩托车一经推出,很快就赢得了满堂彩。随后他的摩托车远销到欧美,正好赶上了战后的婴儿潮这一批消费者。

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掌握自我而不受控于环境,把眼光放远,正确地采取各种行动,继续坚持下去——这种决定做得好,我们便可以取得成功。没有哪个人或哪个企业只盯着眼前就能取得成功,惟有目光远大,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在今天,本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及美国雇佣的员工超过了十万人,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国的销售量仅次于丰田。

本田汽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辉煌,是因为本田先生深知,一个人所作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有时候只够应付眼前的状况。然而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不是一夜就能成就起来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大象的路标

◆文/佚名

在荒凉的非洲大草原和沙漠上,有许多的野象群,这些非洲象在草原和浩渺的沙漠上奔波和生活。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大象,它们经常穿越沼泽地,并且它们的躯体是那么的庞大,但它们却很少有陷进沼泽的。人们很奇怪,这是狼和斑马等许多动物的葬身之地,庞然大物大象怎么竟如履平地呢?

经过多次的探索和研究,人们才发现,原来大象们经过这些可怕的沼泽地时,它们有自己的“路标”。

这些路标是沼泽地上的小树丛,每一群大象穿越沼泽地都要沿着这些树丛走,并且经过一棵一棵的树木时,大象们都要用它们有力的鼻子,将树丛一边的树枝和叶子一点点折断和摘掉。每一群大象都这样,所以天长日久,危险的沼泽地上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行横穿沼泽的树丛,它们往往一边枝叶茂盛,而另一边则光秃秃的,几乎没有任何树枝和树叶。沿着这样的树丛走,就会避开许多险境丛生的可怕泥潭,平平安安地走过漫漫沼泽地。

更令人钦佩不已的是,每一群大象经过这片沼泽地、经过这些小树丛时,它们都会小心翼翼地这么做。或许它们一生只会穿过这片沼泽一次,从此再不会从这里经过。但只要经过,它们都会这样做。绝没有一群大象因为自己行色匆匆或只是偶尔经过,就放弃这种维护路标的繁琐义务。

留下路标是大象的习惯,它保证了象群的安全,而维护路标对于大象来说,更是一种神圣的义务。我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习惯与自然

◆文/佚名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

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随处可见。

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

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才是正确的做法,要知道“偶然”是无法避免的,继续依照惯例处理可能会铸成大错。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

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习惯的力量

◆文/鲁先圣

一个人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却穷得一无所有,原因是他有独到的养生之道,却始终没有找到致富的诀窍,每一次投资都以失败而告终。

又有一个人,虽然拥有亿万财富,但是却体弱多病,原因是他把握了投资的机会,对于健身之道却不以为然。

有一天,两人都到了心理诊所,求教于心理医生。

穷人很羡慕富翁,他对富翁说,你虽然体弱多病,但是你有无数的财富可以享用,是个多么幸福的人啊。有意思的是,富翁也十分羡慕穷人,他说,你虽然一无所有,但是却拥有千金难买的健康,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胜我千万倍。

两人对心理医生说,要是我们两人对换一下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