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802000000026

第26章 常规,于细节中打破(8)

这本身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号入座就能解决的问题。善悟之人,就是善于把知识用“活”的人。常听有些人说某些学生是“高分低能”,这类学生“死读”的精神虽可敬,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就毫无优势可言。学富五车却无锦囊妙计,因而常常不受尊敬,四处碰壁。要想活学活用,就要学习一些思维的规律与方式,这叫“开窍”。庄子在《应帝王》篇中讲,要治混沌之人,必须开凿“七窍”。

其实,开窍,无非是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学一点认识论和辩证法。

古代老子开窍于朴素的唯物论,今朝导师伟人开窍于辩证法。作为一名想要事业有成的人,也只有循此捷径去开窍悟道,才能让你的文凭货真价实,即使再过3个月也不会轻易失效。

我们的学识固然重要,但我们的能力更加不容忽视,把所学所得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方法。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才会做出成绩。

试题的秘密

◆文/刘磊

这群年轻人都是经过了多次筛选的佼佼者。现在,他们正面临着最后的考验——一场定时10分钟的考试。

谁通过了,便可进入这家著名的大公司工作。

试卷共30道题,面宽而量广,这完全出乎大家意料。

嗬,这么多题,十分钟时间委实太急促了。许多人一拿到试卷便半秒也不肯耽搁,慌忙抢做,全然不顾监考官“请大家先将试卷浏览一遍再答题”的忠告。

试卷在10分钟后悉数收齐。总经理亲自批阅,从中挑出六份试卷。这六份卷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1至28题全都未做,仅回答了最后两个问题,而其他试卷上的答题情况则好得多,做了前面不少题目,最多的做了12道。

公司录用的竟然是那六个仅答了最后两道题的年轻人——原来秘密就藏在第28题中,它的内容是:前面各题均无须回答,只要求做好最后两道题。

该公司原本就未打算再考察大家肚里的墨水——能在多次遴选中胜出,学问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总经理亲自策划这场别具匠心的考试,是要测试出竞争者们学问以外的东西啊!沉着、冷静、机智、灵活,这些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特质,一个一流大公司又怎会忽视呢?

有的时候,处理问题不应心急,而要考虑全局,稳中求胜。沉着、冷静、机智、灵活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成功的奥秘

◆文/姚勇军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要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我们要尽力夺取成功,但不要被其所累,过重的心理负担会使我们的脚步沉重、动作迟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向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荣誉、金钱、地位等,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我们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们的大脑成天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身体被压得气喘吁吁的,在这样的重荷下,我们能把事情做好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的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

法拉第曾说过一句话:“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这就是成功的奥秘。

挫折

◆文/李泽泉

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性格,做事毛毛躁躁,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让望子成龙的父母很焦心。

儿子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了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了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前面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呢?四顾无人,哭也没有用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后,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

以后,他在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用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过度保护会使我们丧失生活的能力,经历了挫折反而会使我们成长。你会如何选择呢?

做富于创意的人

◆文/祁多明

4年前,一个赤日炎炎的周日的午后,我从蛇口的朋友家出来,两个人又站在路边闲聊了一会儿,我才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市公安局。

当时我正在业余成人教育学院学习,成人教育学院就在市公安局旁边,一般搭出租车我总说去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大部分人都知道,等到了后再告诉他们在哪里停,免得一开始就说成人教育学院还得费事解释半天在哪里。

没想到等我坐稳后,司机却问我:“你是去成人教育学院吧?”我有些惊奇,问他怎么知道的。他抬头从倒车镜中看看我,笑嘻嘻地说:“你去公安局干什么,报案吗?你又一副不急的样子,何况手里还拿着一叠课本,不是去教育学院还能去哪里?”

出租车司机说得十分自信,在随后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也真有自信的资本。他开出租车6年,每天跑哪些路线、怎么跑、什么时间跑到什么地方几乎都是精心编排好的,所以他极少开空车,每个月的收入也都在别人的一倍以上,他说这就叫创意。

我打过无数次出租车,这是极例外的一次,也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一次,因为遇到一个讲求创意的司机。

后来,我把从这个出租车司机处学来的东西应用于我的工作中。我把千篇一律用过即扔的长方形包装盒做成漂亮的纸质饰物匣,衣服穿过后可折叠重新放回盒子,凭空增添了一种档次与风情,使出口量从十个货柜猛增到四十个货柜。

这就是创意。创意需要努力与经验,还需要认知和勇气,此外还需要一点点灵光一闪。真正的创意是那种可操作的,可产生最大的回报,并且要它什么时候出现它就能什么时候出现。

有创意的人生是精彩的,它能为你带来财富和成功,也能使平淡的生活增添几抹亮色。

比速度更重要的

◆文/张维新

刘副营长声音似高音喇叭,震得大家的心直发颤:

“今天晚上的考核采用单个训练的方法,每10分钟放一个,一个小时回来为及格,50分钟为良好,40分钟为优秀。经过训练,你们可能都感觉自己学到了真本事,是骡子是马,今天晚上就拉出来遛遛。”

那是一次按方位角行进科目的考核。按方位角行进是通信员的看家本事,一张草图和一个指北针,你说上哪儿就上哪儿,保证按时到达目的地。可这本事练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给你一张图,图上画着要找的点,并注明点与点之间的方位角度,在实地每个点上预先埋好了纸条,再给你一个指北针,让你把纸条一个一个地找回来。

我听到刘副营长的声音就有点儿害怕。他是有名的“铁脸”,要是考不好,不狠狠罚你才怪呢!等我把草图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底。他设的那些点儿我都去过,不敢保证拿第一,考个优秀绝对没问题。

在前两个点儿我顺利地找到了纸条,可在寻找第三个点的时候出了麻烦。我感觉已经到了,可在周围找了好大一会儿也不见那棵大树。天上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伸手不见五指,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心里也没了底。

无奈,只好借助指北针辨别了一下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营房。

第二天总结会上,刘副营长说:“这次考核,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人考得都不错,而平时训练成绩突出的,大多数都没有考好,有的甚至没完成任务。原因是,自己认为有把握的一心想争第一,只注重速度而忽视了方向;把握不大的同志生怕不及格,他们拿着指北针,三步一测五步一量,看似慢了点儿,却没走弯路。”

刘副营长最后用缓和而恳切的口气说:“不只是军事训练,还有你们的政治进步,乃至你们一生的事业,都是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是,速度还不是最重要的,和昨天晚上的考核一样,比速度更重要的,那就是方向。”

如果不能找准目标,再快的冲刺也只能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所以要先确定方向,再去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