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坐在前排
◆文/佚名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父亲经常对她说:“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父亲极力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在学校永远是最勤恳的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她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顺利地升入当时像她那样出身的学生绝少奢望进入的文法中学。
在玛格丽特满17岁的时候,她开始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从政。然而,那个时候,进入英国政坛要有一定的党派背景。她出生于保守党派氛围浓厚的家庭,但要想从政,还必须要有正式的保守党关系,而当时的牛津大学就是保守党员最大俱乐部的所在地。由于她从小受化学老师影响很大,同时又想到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女孩儿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少得多,如果选择某个文科专业,那竞争就会很激烈。
于是,一天,她终于勇敢地走进校长吉利斯小姐的办公室说:“校长,我想现在就去考牛津大学的萨默维尔学院。”
女校长难以置信,说:“什么?你是不是欠缺考虑?你现在连一节课的拉丁语都没学过,怎么去考牛津?”
“拉丁语我可以学习掌握!”
“你才17岁,而且你还差1年才能毕业,你必须毕业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可以申请跳级!”
“绝对不可能,而且,我也不会同意。”。“你在阻挠我的理想!”玛格丽特头也不回地冲出校长办公室。
回家后她取得了父亲的支持,就开始了艰苦的备考工作。这样在她提前几个月得到了高年级学校的合格证书后,就参加了大学考试并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入学通知书。玛格丽特离开家乡到牛津大学去了。
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1年内全部学完了,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考试成绩。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活动方面也颇赋才艺。所以,她所在学校的校长也这样评价她说:
“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40多年以后,这个当年对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姑娘终于得偿所愿,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党魁,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
◆文/佚名
风烛残年之际,柏拉图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诚恳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柏拉图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病入膏肓的柏拉图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半年之后,柏拉图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柏拉图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整个后半生都在自责。
你可以敬佩别人,但绝不可忽略了自己,你也可以相信别人,但绝不可以不相信自己。
信心让他突破一切
◆文/佚名
《不带钱去旅行》的作者犹太人麦克·英泰尔,在37岁那一年,放弃了收入丰厚的记者工作,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疯狂决定,他要以搭便车的方式,走遍美国。
他将身上最后的3美元捐给一个流浪汉之后,带上衣服,就只身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出发了。
然而,这个决定是他在精神快崩溃时所做的仓促决定,而这趟旅程的目的地,则是美国东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
一切缘起于某个午后,他莫名地哭了起来,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会不会后悔?”
停顿了一会儿,英泰尔肯定地说:“会!”
面对一直以来平顺的日子,他发现,他的生活中从来没有激起过丁点火花,甚至连一场小赌注他都不玩。
继续回想这30多年的时光,他又发现,因为他没有自信,即使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总是因为“害怕”
两个字,而一再退缩。
他不断地回想、反省,懊恼地对自己说:“什么都怕,活着能干什么?什么都听别人的,活着有什么意义?”
当他强烈质疑着自己的存在价值时,他下定决心:
“我一定要突破这一切!”
一个对自己都没有自信的人,要独自来到传说中的恐怖角,确实需要很大的信心。亲友们甚至语带恐吓与嘲讽地说:“你确定自己行吗?这一路你恐怕会遇到各种麻烦,你一定很快就会退缩。”
“不会的!”英泰尔对亲友们说,也向自己保证。
凭着信心和一份坚强的毅力,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事的英泰尔,真的成功了。他依靠82位陌生人的帮助,完成了四千多千米的路程,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1毛钱也没有花的英泰尔,在成功抵达目的地时,立即对那些等待着他的人们说:“我不是要证明金钱无用,这项挑战最重要的意义是,我终于克服了心里的恐惧!”
抵达了目的地,英泰尔深有感触地望着“恐怖角”
的路标说:“其实恐怖角就有如我内心的恐惧,是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现在我才明白这个道理,才发觉过去的我对自己是多么的没信心。”
要想摘一朵冰雪中的雪莲,就要有不怕严寒爬上高山的信心和勇气。
凡事靠自己
◆文/佚名
一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于是这人说:“观音菩萨,都说您普度众生,请带我一段吧。”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来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您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这人问:“您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您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凡事只能靠自己。只有学会独立,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
危急之际,唯有依靠自己,不靠他人,才是硬道理。
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文/佚名
“贝贝!贝贝!快起床念书。”妈妈的几声轻唤把贝贝从美梦里惊醒。妈妈真狠心,这么冷的天,早晨6点就催人起床。贝贝多想在暖和的被窝里美美地多睡一会儿觉,但还是听妈妈的话起床了。贝贝来到洗手间,打开自来水,手一伸进水里,就触电似的缩了回来,“我的妈呀!”她不禁叫了一声,于是她打了一盆热水洗脸。
啊,这下可舒服多了。
贝贝背完书,拿着妈妈给的几元钱去吃早点。妈妈说,她随后就到。
刚出家门,一阵阵呼啸的北风扑面而来,像刀割在脸上似的。贝贝不停地对着双手呵气,她来到早餐点,买了一碗大排面、一笼包子吃了起来。
这时,从洗碗池边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水流声、洗碗声。贝贝循声望去,一个大约12岁的小男孩儿侧对着她在不停地洗着碗。在他举手时,贝贝看到那是一双布满裂痕的小手。洗碗池边堆放着一摞摞的脏碗。洗完了碗,只见他坐下来,从旁边的书包里拿出一本第九册的课本,就着略显昏暗的灯光,有感情地读起第24课《一分试验田》来。他那认真劲儿,不由得使贝贝想起“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贝贝,快吃!”妈妈的话打断了她的思绪,她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老板,你又雇了一名童工呀,这可是违法的!”
妈妈戏问老板。
“不是,是这位小男孩儿自己来的。你可不知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前些时他父亲去世了,不久前,他母亲又病倒在床上。为了接济家里,他死活要来我这儿洗碗挣点钱。”
听到这儿,贝贝想起来了,那个小男孩儿正是邻班的同学胡伟,他是全校惟一受“希望工程”补助的“三好”
学生。上星期在办公室里,他的班主任批评他经常迟到,成绩下降,可他只是哭,什么也没说。
吃过早餐,贝贝主动帮胡伟做完活。上学路上贝贝问他:“那天老师批评你,你为什么不说出真相?”
他说:“我怕老师告诉妈妈,妈妈会很伤心的。她再困难也不会让我打工的。”
贝贝看见这时的胡伟眼角里流出泪水,她的内心感受着胡伟的自强自立,视线也模糊了……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不服输的精神
◆文/佚名
这是一位现在在某名牌大学就读的本科生讲述的故事: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只是个普通班,比起由尖子生组成的6个实验班来说,考上大学的机会不多。因此除了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很努力外,大多数人都等着混个文凭,然后找份工作。我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非常敬业,每日催着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业作业再作业。但是说归说,由于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我们的成绩仍然上不去,在全校各科考试中屡屡落败。
高二的一次英语联考,我们班的成绩竟破天荒地超过了几个实验班的学生,这让我们接连兴奋了好几天。
发卷的时候到了,老师平静地把卷子发给我们。我们正欣喜地看着自己几乎从没得过的高分,老师说:“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分数。”数着数着,我的分竟比实际分数高出20分。
同学们也纷纷喊了起来:“老师怎么给我们多算了20分。”课堂上乱了起来。
老师摆了摆手,班上静了下来。他沉重地说:“是的,我给每位同学都多加了20分,是我为自己的脸面也是为你们的脸面多加的20分。老师拼命地教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为老师争口气,让我不要在别的老师面前始终低着头,也希望你们不要在别班同学的面前总是低着头。”
老师接着说:“我来自山村,我的父母去世都很早。上中学时我连红薯土豆都吃不起,大学放暑假,我每天到建筑工地拉砖,曾因饥饿而晕倒,但我就是凭着一股要强的精神上完师院的。生活教会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服输,而你们只不过因为被分在普通班就丧失了信心,我很替你们难过。”
这时候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低下了头。老师继续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也做要强的人,任何时候都不服输!现在还只是高二,离高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努力还来得及。愿你们不用靠老师弄虚作假就能拿到足够的分数,让老师能把头抬起来,继续要强下去。”
“同学们,拜托了!”说完,老师低下头,竟给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老师!”班里的女生们都哭了起来,男生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那一节课,我们什么也没有学。但一年后的高考,我们以普通班的身份夺得了全校高考第一名。据校长讲,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记住了老师的眼泪。
勇气伴随自信而生
◆文/佚名
乔治·邦尼是一个经营着小本买卖的本分的美国人,几年前,他拥有平凡而殷实的普通生活。然而,他觉得仍然不够理想,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的妻子尽管没有抱怨,但显然她也不高兴。
于是,邦尼的内心深处变得越来越不满。当他意识到爱妻和他的两个孩子并没有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心里就感到深深地刺痛。
但是今天,一切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现在,邦尼有了一所占地200平方米的漂亮新家,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担心能否送他们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学了,他的妻子在花钱买衣服的时候也不再有那种犯罪的感觉了。下一年夏天,他们全家都将去欧洲度假。邦尼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