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799500000026

第26章 赝品真情

◆文/文冬

他是搞摄影的,但更痴迷民间收藏,他去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古籍,也结交了许多的业内人士,对收藏很有一番见地。

这天,他在大山里采风,口渴得要命,看见青翠掩映下的一个小村头儿有个小茶棚,过往行人和游客都在此歇脚。他疾步走过去,要了一碗茶。正欲喝时,忽然看见茶嫂一手端着一只碗,另一只手拿了梳子,蘸着碗里的皂水梳头。直觉告诉他,那碗不是等闲之物,走近一看,果然是一件古物,一件很珍奇的瓷器。

茶嫂有些嗔怪,女人梳头,有什么好看的?他忙说,你怎么用皂水梳头呢?茶嫂笑了,滔滔不绝地说起皂水梳头的种种好处。他是没心思听的,只是为搭个讪而已,就说想看看这皂水。茶嫂把碗递给他,他端起碗,上下左右看个仔细,断定这是无价之宝,便问这碗的来历。茶嫂很疑惑,你是看皂水呢,还是看碗?他说,自家也有这样的碗,原来是一对的,不小心摔了一只,所以看着熟悉。茶嫂说是这样啊,这碗是丈夫捡的,她嫌盛饭太大,盛汤又太小,就当了盛皂水梳头的用具。

他开始动了心,说想买下这碗。他说,那对碗是妻子娘家的陪嫁,两个人都很喜欢,摔了一只不成双了,妻子心里老别扭。茶嫂开玩笑说,你想买?这碗可贵着呢。他说你开个价吧。茶嫂眼睛转转,说一百块。他快速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钞票递过去。茶嫂莫名其妙地看了看他,然后把碗递过去,说开玩笑的,一个破碗怎么能收你钱呢?

一番推让之后,茶嫂说,如果你不想白要,就给我们全家照张相吧。这现成啊,他怀着喜悦的心情等茶嫂的丈夫和儿子下田放学回家。快晌午时,一家人坐在茅屋前端端正正地摆好了姿势。照完相,一家人欢喜,执意留他吃饭,茶嫂还对丈夫夸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为了妻子高兴,宁肯花一百块钱买一只碗。他有些愧疚,就偷偷往饭桌下放了一千块钱。

他知道,一千块钱是远远不够买这只碗的。回家后又查看了书籍,仔细端量这碗,认定这是出自明朝宣德年间官窑的雪花蓝碗,乃是世上少有的珍品,价值数万元。他洗好照片,给茶嫂家寄了过去,顺便提了那一千块钱的事,希望能帮一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然后,他信心十足地把碗拿到古玩店鉴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行家说这只碗是后人仿造的赝品,并给他反映出了仿造的痕迹。他的心一下子凉了下去,不是为美梦成空,也不是为施舍出去的钱,而是看走了眼。行内人都知道,收物件看走眼是很没面子的事。他想,为什么自己会看走眼呢,怪知识浅薄,还是学艺欠缺?好像都不是。

几天后,他意外收到从那个遥远的山村寄来的信,信是茶嫂的儿子写的,歪歪扭扭的小学生字迹,字里行间全是感激,说他家从没有照过“全家福”,有了这张照片,一家人觉得很幸福。最后孩子说,如果不是那一千块钱,过了暑假他就要辍学了,他表决心似的说自己一定考上大学,报答他这个好心人。他眼睛有些湿湿的,翻出那张全家福的相片,茶嫂一家笑得很甜很幸福。他觉得,这是自己从事摄影以来最好的一幅作品。

他想回信,却不知说些什么。想了又想,于是提笔问茶嫂,皂水梳头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他想让妻子也把这蓝花碗派上用场。

以后,总有朋友说这碗品相好,问他是不是花了很多钱。他总是笑笑说,是乡下的亲戚送的,无价之宝。

这个世界太大了,以致已没有什么能使人们学会感动,除了真情……第29章45个信封

◆文/关成彦

早晨,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起,班主任张老师刚要离开办公室,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初三(1)班学生林兰神情紧张地向张老师报告:“老师,我丢了100元钱,那是我爸爸打工挣来的,是给我交学费的!”陪同林兰来的刘爽也急急地说:“林兰只在宿舍和教室逗留过,钱肯定是被本班同学偷去了!”这边,林兰已急得哭起来了。

张老师一边安慰林兰不要急,一边和她们一起到了教室。张老师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林兰同学丢了100元钱,她妈妈有病在床,那100元钱是她爸爸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血汗钱,我知道,捡到钱的同学一定也想把钱交还失主的,谁捡到钱了,请举手告诉我好吗?”教室内顿时像炸开了锅,这个说,林兰家多困难呀,谁捡了都应该还给她的;那个说,要是被小偷偷了,可就回不来了!一提小偷,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张老师环视了教室,笑着说:“下课把钱交给我也行。”然后就开始上课了。

可是一直到了第三节课,还是不见有人来还钱。林兰见没有什么希望了,又急得要哭。同桌的刘爽气不过,站起来向全班同学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人来还钱?这就是偷,不是捡,捡的钱早该还了!偷钱的人真缺德,被我发现的话,我非打扁他不可!”教室里一阵骚动,可就是没人交钱。

中午,刘爽去找张老师,提议说:“张老师,不如来一次全班大搜查!”张老师先是一愣,随后蹙起眉头,说:“这样吧,你们先回去,这件事还是由老师来处理!”

下午一上课,张老师像往常一样站到了讲台上,只是手里多拎了一个黑兜子。她静静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然后从兜子里掏出一捆信封,说:“捡到林兰100元钱的这位同学一定急着要把钱送还给林兰,可他怕别人误认为是他偷的。怎么办呢?现在我给大家每人发一个信封,明天早上大家都把信封交给我,不用署名,大家听明白了吗?我和大家一样,也领一个信封,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说着,张老师就给全班同学每人发了一个牛皮纸信封。

第二天早上,老师到教室的时候,45个信封已经整整齐齐地躺在讲台上了。出乎意料的是,里面竟然有好几个信封都装了钱!有两只信封是100元的,还有50元的,30元的,共500元钱。

张老师笑了,提议道:“我们把100元给林兰,其余的400元钱作为以后困难同学的学费补助,大家同意吗?”大家齐声赞同,这件事情就算处理完毕,林兰也破涕为笑了。

这段插曲的重量,用心来慢慢掂量,则可深深体会了。

时间过得飞快,初三第二学期末,在毕业生即将离校的前夕,张老师收到了一封信。看了这封信,张老师沉思良久,然后决定召开最后一次班会。

在班会上,张教师的语调有些激动:“同学们,今天的班会只有一个内容,就是给大家念一封特别的信。”

说完,张老师就展开了那封信念了起来:“尊敬的张老师,我就是去年捡到林兰100元钱的学生。那天,我在教室前捡到100元钱,还没来得及交给你,就上课了,我只好把钱先放在自己的兜子里。可是同学间马上传出话来,说林兰的钱是被人偷了!于是我没有勇气把钱拿出来了。后来您给我们每人发一只信封,我就把那100元钱装进去了。虽然我把钱还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老师,请您相信我,您放心吧,我是一个好孩子!”

张老师念完了这封信,教室里一片肃静,无数双晶亮的眼睛望着张老师。片刻之后有人站了起来,紧接着,呼啦啦全体起立。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老师,您放心吧,我们都是好孩子!”然后就不约而同地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语言:“老师,您放心吧,我们都是好孩子!”

张老师面对自己这群真挚可爱的学生,微微笑了……第30章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迟到的婚礼

◆文/佚名

我住处的楼下有位从中国台湾移民来的近七十岁的老先生,中风,左半身麻木,经多次治疗,也只能拄着五爪落地的不锈钢拐杖,一步一步地挪动,从家门到楼门口的汽车门,要走二十分钟。他走到小车门前,右手开门,钻进车里,几乎是用身体拖进双腿,再用右手拉回拐杖,右脚踩动油门,他居然飞起来了。

他的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另住一处。他开着汽车,路人从车窗外面看,他宛如健康人一样,那么机灵而快速。他把汽车停在离商场最近的残障车位,然后扶杖一步一步挪到商场。他买完东西以后,商场售货员会用轮椅和小推车,把他和他选购的货物送上汽车。

吃饭么,也简单,有微波炉、电烤箱,能热能烤;还有熟食,可以凑合。好在有儿子,每星期来一次,帮他买些他买不了的东西,拾掇一下屋子,然后就匆匆而去,细微之事就靠他慢慢挪动手脚了。他虽然只是右手右脚灵活,但是,汽车发动机弥补了他手脚的不足。这位老先生很客气,见了谁都喊声“Hi”,只是说不大清楚,熟人也能听懂。他儿子每星期来,也一样跟谁都打招呼,很客气。

儿子要结婚了,老先生不知道。那天,老先生开车出去,路过教堂门口,他看见一对对穿着白纱的新娘、西服革履戴着白花的新郎,从汽车上走下来,两人挽着手,后面簇拥着很多客人,向教堂里面走去。他没有想到这里面有他的儿子。

儿子结婚没有告诉父亲。儿子告诉未婚妻,他的父亲已经回台湾。儿子不愿意让多病的父亲出现在他的婚礼上,以免儿媳不愉快,出现尴尬的场面。

老先生坐在车里,见教堂门口有人结婚,便不由得将汽车停在迎新的车队里面。一位姑娘送他一朵白花,他从车窗接在右手。美国以白花为喜庆。老先生也参加到结婚新人家属的热闹之中。

一对对新郎新娘举办婚礼之后,陆续走出教堂。老先生跟小孩儿一样坐在汽车里观赏。等到第三对新郎新娘出来时,同样挥动花束,亮着刚刚交换来的新戒指,向门口的宾客致意。老先生从车窗伸出手来,挥动白花,也向新郎新娘祝贺。那位新娘见老先生对他们的婚礼如此热情,也便凑近他,向他致谢,并送他一包糖果,老先生把白花献给了她。这时候老先生才看清,与这位新娘挽手的新郎原来是他儿子,送糖给他,他为之献花的,正是自己的儿媳。老先生张口要叫儿子的名字,但因中风,本来就说不清话,加上激动,更一字吐不出来。也着急地张着嘴。儿子这时乘势挽着新娘的胳膊转身走去。老先生还在那里隔着车窗张着说不出话的嘴巴……儿子与儿媳进入洞房,儿媳说:“我今天在教堂门口,遇见一位善良的老先生,他还送我一朵白花,我想这是我一生一世的好运!我感谢那位老先生,祝他好运,将来也会升入天堂。”儿子含泪扭过了头。妻子又说:“那位老先生很像我们的父亲,让我们一同向老先生祝福吧!”丈夫悄悄擦干眼泪,说:“是的,是的。”

就在同一个晚上,这位孤苦中风的老先生,自己在家里独饮了一杯酒,祝福儿子成婚,美满幸福,将来升入天堂!

老先生醉在床上睡着了。

儿媳的善良,感动了儿子,他为自己的多虑与爱面子而自愧。他在妻子的感化下,说出了真情。儿媳与儿子一起,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来向爸爸磕头致礼,颤颤巍巍的父亲,扶杖起身为他们祝福!他们在父亲面前,补足了婚礼的不足之处。

此后,老先生扶杖走路,似乎更利落了,车开得更灵活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孝顺的儿子,特别是那懂事得体的儿媳。老先生非常幸福和满足。他说儿媳的懂人情、懂礼貌,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们也很感动。其实,父母的亲情是很容易满足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使父母心里暖融融的。

其实,父母是很容易满足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使父母心里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