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力量
◆文/罗长美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他勤勤恳恳地干了大半年,不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
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老总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说:“你就这样走了?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你真的甘心?”年轻人沉默不语。
“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老总的宽容让年轻人很感动。
过了一年,年轻人又走进老总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是轻松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他想知道,当初,老总为什么会将一个败军之将继续留用呢?
一分信心,一分努力,一分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老总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轻人的预料。
年轻人大惑不解,老总解释道:“记得当初招聘时,公司收下100多份应聘材料,我面试了20多个人,最后却只录用了你一个。如果接受你的辞职,我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我深信,既然你能在应聘时得到我的认可,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户的认可,你缺少的只是机会和时间。与其说我对你仍有信心,倒不如说我对自己仍有信心——我相信我没有用错人。”
从老总那里,年轻人懂得了只要给自己一份信心,那么迎接自己的也许就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置于死地而后生
◆文/佚名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一连几个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登出了澳洲电信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的英语不标准,专业不对口,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
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份年薪三五千美元的工作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这位留学生初来澳大利亚还属无车族,但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向朋友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习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他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他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4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到了。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信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无从知道,但我确实佩服他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好好挺着
◆文/温英杰
“好好挺着!”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正在一家银行贷款。那年,我才18岁,刚接到一所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时,父亲正病重,已在床上躺了一年。弟弟和妹妹还小,都在中学读书。于是,我这个长子便在万般无奈之下捏着村里的证明到区银行去借钱。
接待我的是位5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伯。他接过我的证明,略微一看,便抬起头细细地打量我。我的心中不由得惶惑起来,慌乱之中的我只穿了一条旧短裤与一件红背心,还赤着脚。良久,他才淡淡地说:“你就是那个刚考上大学的?”
我轻轻地“嗯”了一声,便低头装着看自己的脚丫。
那位老伯放下手中的证明,摸着花白的头发在窄窄的室内踱起步来。我慌了,心想这回准借不到钱。以前我曾听别人说过,现在向银行借钱,要先给红包,再给回扣,还要找经济担保人。可是我哪来的钱给红包,给回扣,找谁做担保?我想伸手去拿回证明,因为我事先已想好:万一借不到钱,我便不去读书,而去广东打工。
我不相信我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养家。“别动!”一声轻喝吓了我一跳。老伯慢慢地踱过来,轻轻按住我的手,问道:“借多少?”“起码要3000元。”我知道自己的学费要两千元,弟弟和妹妹至少要600元,便轻轻地说。“3000元?!能要这么多?”老伯惊疑地看着我。“是的,我们三兄妹都读书。”老伯便不再说什么,坐在桌边签写着一张发票。
当我捏着一叠钱正准备走时,那位老伯突然走过来,站在我的面前,目光定定地望着我。他把手搭在我的肩上,用力地摇了摇,说:“小伙子,千万要好好挺着,以后的日子还很长。”那时,正是8月下旬,天气很闷热。我望着门外火辣辣的阳光,再看看手中的钱和那位老伯,泪便滚了下来。
进了学校,办理好一切手续后,我便骑着一辆租来的单车吱吱呀呀地在城里转悠了几天。终于,我找到两份打工的差事:替别人守书摊和当家庭教师。每周有三天的下午,从1点到5点,我替别人守书摊;每周三、周五、周日,我给一个初二的学生辅导功课。
书摊的摊主是个很和善的老头儿。他说他已经摆了近十年的书摊,准备不摆了,可是他听完我的境遇后便雇了我,说还想再摆几年。我照看书摊很是认真。时间久了,老头儿便夸我这样的人难得,准会有出息。
可令我伤心的是,那个家教学生的母亲却很刁蛮,她不管自己女儿的功课底子如何,一定要求我将她女儿的成绩提高到某种程度。她还说拿了钱就得办事,就得办好事。
委屈的我在一个雨后的中午与书摊的老头儿说起这件事。老头儿听了,良久才抬起昏花的眼睛,说:“再忍一忍,挺一挺吧,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呢!”没想到在异地他乡,又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对我意味深长地说出这个“挺”字。我不禁流下一滴热泪,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挺着。大二时,父亲的病慢慢好了起来。这时弟弟和妹妹也相继接到大学与中专的入学通知书。那天,又是盛夏,我再次赤着脚,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那家银行借钱。当时,我的贷款已达万元,银行的领导不想借了,让我去别处再想办法。
我没说什么,我知道我无法可想。我找到了那位曾给我签过借据的老伯。他没说什么,只是将我带到银行主任那儿,然后说:“借给他吧,我做担保。”
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再一次流了出来。我知道这万元的巨款若用我毕业后那二三百元的工资,就是还到猴年马月也还不清,我更知道届时银行将会对提供担保的人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没容我再想下去,老伯便牵着我走了。他又一次摇摇我的肩,说:“小伙子,好好挺着,以后的日子还长呢。”
是的,以后的日子还长,我该好好挺着。两年前的某一天,当我和弟弟、妹妹还清最后一笔贷款时,这个信念又一次坚定起来。是的,不管以后的路途如何艰险,不管生活的风雨如何鞭打我稚嫩的双肩,我都不会妥协。我要选择坚强,好好挺着。
面对人生的逆境,不要妥协,而要选择坚强,好好挺着。
还有一个苹果
◆文/杨昆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场突然而来的沙漠风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装水和干粮的背包也被风暴卷走了。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青苹果。
“啊,我还有一个苹果!”旅行者惊喜地叫着。
他紧握着那个苹果,独自在沙漠中寻找出路。每当干渴、饥饿、疲乏袭来的时候,他都要看一看手中的苹果,抿一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会增添不少力量。
他一次次跌倒了,又一次次爬了起来,艰难地前行。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默念着:“我还有一个苹果!我还有一个苹果……”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旅行者终于走出了荒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他却宝贝似的一直紧攥在手里。
在深深赞叹旅行者之余,人们不禁感到惊讶:一个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青苹果,竟然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坚强的信念。
是的,这是信念的力量!这是精神的力量!
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随人愿。有的人身躯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炬。信念,是保证一生追求目标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红花。
换只手举高你的自信
◆文/马国福
考上高中后,我从乡下到城里寄宿读书。城里的学生很有钱,成绩也很好,因而我总是很自卑。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城里的学生都抢着回答,我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物理基础很差,物理课上老师几乎每堂课都要提问,但很少叫坐在后排的我回答问题。可有一次,老师问了一道我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想反正我举手老师也不会提问我,受虚荣心的支配,我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偏偏叫我回答,我起立后哑口无言,当众出丑,同学们哄堂大笑。
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耳朵里始终回响着同学们的哄笑声,不争气的泪水掉了下来。这时物理老师进来了,他深入浅出地给我讲解了那道题,然后和蔼地说:“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出身农村不是你的过错,这反而是一种资本,你不要自卑。以后我提问时遇到你懂的题你举起左手,不懂的题你举起右手,我就知道该不该叫你回答了。”老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
此后的物理课上我就按老师所说的做了。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对我说:“这段时间你举左手的次数为25次,举右手的次数为10次。再加把劲儿,争取把举右手的次数降到5次。”
细心的老师竟然统计出我举左右手的次数,我暗下决心争取不举右手,从此遇到难题我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它攻克。期末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欣慰地对我说:“你终于不举右手了。”
后来,我终于考上了大学。老师来送我时,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别让自卑打倒你的自信,换只手举高你的自信。”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让我举右手并且少举右手只是为了让我超越自己,换只手举高自己的自信,是让我战胜自己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免不了遇到对手和困难,如果不能举左手,那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自己的右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用自信战胜困难,战胜自己。
胡萝卜、鸡蛋和咖啡
◆文/佚名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3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在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在第三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都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
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他把胡萝卜和鸡蛋捞出来,分别放在盘子里,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
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
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好奇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反倒改变了水。
“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
我们要像咖啡一样,勇敢地改变逆境,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机会总爱乔装成麻烦
◆文/程玉珍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马上就要到下班的时间了。因为是周末,很多员工都显得松弛了,他们纷纷盘算着怎么度过休息的时间。
不久,一位陌生人走进来问朗格,哪儿能找到一位助手,可以帮他整理一下资料,因为他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朗格问道:“请问您是?”他回答:“我们公司也在这个楼层,我是一位律师,我知道你们这里有速记员。”
朗格告诉他,公司里的所有速记员都去看体育比赛了,如果晚来五分钟,自己也会走。但朗格却说,自己还是愿意留下来帮他,因为比赛以后还有的是机会看,但是工作啊,必须在当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