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799300000028

第28章 激荡心灵(2)

磨好每一块玻璃片

◆文/佚名

在荷兰,有一位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为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从此他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他太年轻,工作也太清闲,总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算做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一磨就是六十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早已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磨出的都要高。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片磨好,可以说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借助打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也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活了九十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即使是平凡的人,如果将一生的精力集中于一件有益的事情上,以坚持的热情做下去,一定会做出非凡的成绩。

读书妙法

◆文/佚名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某一天,有一个读书的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看看能否从陶渊明这里讨得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见到陶渊明,那少年说:“老先生,晚辈十分仰慕您老的学识与才华,不知您老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若有,敬请授予晚辈,晚辈定将终生感激!”

陶渊明听后,捋须而笑道:“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少年似乎没听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好好地看,认真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很是听话,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晚辈没看见它长高。”

陶渊明道:“它若不能长高,那为何能从一棵秧苗,长到现在这等高度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天天勤于苦读,也很难发现知识的累积,但天长日久,丰富的知识就装在自己的大脑里了。”说完这番话,陶渊明又指着河边一块大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回答:“那是磨镰刀磨的。”

陶渊明又问:“具体是哪一天磨的呢?”

少年无言以对。陶渊明说:“村里人天天都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个样子,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求知也是这样,若不持之以恒地求知,每天都会有所亏欠的!”

少年恍然大悟,陶渊明见此子可教,又兴致极好地送了少年两句话: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想把笨重的“铁杵”磨成适用的“针”,别无他法,贵在坚持而已。

适应变化的过程

◆文/佚名

法伊娅十七岁从伊朗以留学生身份来到加拿大,当时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在入境时,海关人员问她的行李包里有什么东西,她听不懂,也说不清楚。对方大为紧张,出动许多先进仪器把她的行李探测了个仔细,才敢打开检查。就这样,她只身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一边学英语,一边在多伦多大学修读电脑课程。毕业后她跟随丈夫移居卡尔加利。

命运中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存在,人生本来就是一种适应不停变化的过程。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坚持自己心的方向,相信期待中的“火光”就在自己的正前方。

20世纪80年代初的卡尔加利还是一个小城市,当时经济也不太好,法伊娅遍寻工作无果,就开始为一个私人雇主编写程序。但六个月后她前往雇主家中查询,发现该地址已人去楼空,过去几个月的工作完全白费,工资报酬自然也是没有拿到。

没有报酬的第一份工作成为敲门砖。法伊娅此后找到一个公司电脑部门的编程工作,后来也换过几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她做到了贝尔加拿大地区的副总裁。

这位在一般人眼中的成功女性,从一句英文都不会说的留学生到加拿大最大的电话通信公司的副总裁,到现在和许多人一样重新面临职业和事业的选择,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优秀者的素质

◆文/佚名

在某名校的课堂上,一位同学向著名的法学教授提出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

教授回答道:“咱们先别着急讨论这个问题,让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一个毕业以后就去了律师事务所工作,而另外一个则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他们毕业的时候,才23岁。转眼10年过去了,那个参加工作的同学已经成了鼎鼎有名的大律师,而继续深造的另一个同学也结束了学习生涯,跨入了律师的行业。到他们都是35岁的时候,这位33岁才成为律师的同学已经和做了12年律师的另一位同学做得一样好,一样有名。可是到了43岁,也就是他们毕业后20年,后参加工作者由于10年深造积累的知识不断地派上用场,生意越做越好;而先工作者却由于自己的知识所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日渐沉寂下来。现在不用我说,你们大家都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了吧?”

有人曾说,世上只有两种人,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把他们区分开来。假设给他们同样的一碗小麦,一种人会首先留下一部分用于播种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而另一种人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麦全部磨成面,做成馒头吃掉。

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在馒头的引诱下,我们失去了忍耐的性子。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仓库里的东西越充足,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路是那样的遥远与艰辛,路边倒毙的每一具尸体都曾是一个在起点上充满信心、跃跃欲试的活生生的年轻人,对这路的尽头有无限的憧憬。口袋里的馒头固然可以令他们在起程以后跑得飞快,不过吃了眼前的,恐怕就没法指望下一顿了。馒头中的卡路里终究有一天会消耗殆尽,没有播种我们就没有支持,没有粮食的保证,我们将过早地凋谢。

人生之路有时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冲刺,原先的领跑者不一定就是全程的胜利者。在遥远的征途上,只有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国王和蜘蛛

◆文/佚名

有一次,布鲁斯国王与英格兰军队打仗。他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得躲在一所不易被发现的古老的茅屋里。他失望了。

当他正带着失望与悲哀躺在柴草床上的时候,他看见一只蜘蛛正在结网,为了取乐自己并看蜘蛛如何对付,国王毁坏了它将要完成的网。蜘蛛并不在意它的灾害,立刻继续工作,打算再结一个新网。布鲁斯国王又把它的网破坏了,蜘蛛又开始结另一个网。

许多人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遇到的阻力或障碍太大,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够坚持下去,过早地放弃或屈服了。心怀大志,三千越甲可吞吴;坚持到底,百二秦关终属楚。

国王开始惊奇了。他自语道:“我已被英格兰的军队打败了六次,我是准备放弃战争了。假使我把蜘蛛的网破坏六次,它是否会放弃它的结网工作呢?”

他毁坏了蜘蛛的网共有六次。蜘蛛对这些灾难毫不介意,开始做第七次新网,终于成功了。国王被这个例子鼓起了勇气,他决意再做一次奋斗,从英格兰人的手里解放他的国家。他召集了一支新的军队,很谨慎而耐心地做着准备,终于打了一次重要的胜仗,把英格兰人赶出了苏格兰国土。

笼子中的小白鼠

◆文/佚名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点残忍的实验。将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是金属的,然后,给笼子底通上低电流,使小白鼠受到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引起相当痛楚的电击。如果将笼子门打开,小白鼠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后被挡回去。重复给笼子底通电,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伏在笼子里,被动地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这时,即使把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让小白鼠的鼻子从门里伸出笼外,它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而是放弃所有努力,绝望而被动地忍受着痛苦。小白鼠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惯性无助”。

习惯性无助是描述人和动物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这时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退缩和放弃,对人来说,还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天由命,听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命运随着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有人可能认为,人和小白鼠不一样,人如果看到有获救的希望,不会连试都不肯试一试。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表现却和小白鼠有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说“理想已经被现实磨平了”的时候,当我们说“现实带给我的是一次次打击,我终于放弃”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就是“习惯性无助”。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他会渐渐倾向于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同样,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他也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门口,而是挡在它的心里。

成功者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和障碍,从而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高远的智慧。他们决不轻言放弃,决不会被挫折击倒。失败对他们而言,是学习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是下一次努力的台阶。

最棒的玉米

◆文/佚名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惟独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老婆婆依然没有来。

一天又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秆一起烂在地里了。

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做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只要自己真有实力,就要耐得住寂寞;在遭受冷遇的时候,以平和的心态继续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要相信:自己就是老婆婆心中那个做“种子”的人。

心中的暴风雪

◆文/佚名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从看不见缝隙的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只剩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布鲁斯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世界地图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往日很温和的布鲁斯先生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学生们惊异地望着布鲁斯先生。

“请同学们放好书本,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5分钟。”

即使布鲁斯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就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壮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往北是一口大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学生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布鲁斯先生没有说什么,面对学生们站定,脱下羽绒衣,衣服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布鲁斯先生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学生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学生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3列纵队。

瘦削的布鲁斯先生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立着。

5分钟过去了,布鲁斯先生平静地说:“解散。”

回到教室,布鲁斯先生说:“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也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也顶得住。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学生们很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他们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世上所有成功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战胜心中那胆怯的恐惧,“人生的今夜”,就再无“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