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教你成功丛书15本)
16799100000013

第13章 跟着厚黑学办事(5)

后人评论王安石的话说: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们,扶老携幼,千里迢迢去上任,俸禄本身已经够微薄了,而有些人所在州县又比较贫困,上级出于私怨又不喜欢他们,有的官员一年到头一分俸禄都拿不到。甚至有些官吏靠着借贷赶去赴任,又忍饥受冻地住在当地,最后再狼狈不堪地返回家乡。这哪里还是去做官呀,简直是要他们的命。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大贤大德的君子,谁还能忍受这种境遇呢?而朝廷还告诫他们说:“你们不要贪财受贿,要秉公执法,我们会监督你们的。”这监督还能顶什么用啊?

不懂得给予不但不能得到回报,反而造成不良后果,而给予所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管理人才,给予总是比一味惩罚来富有成果,也更具人性化。所以,领导对下属要讲究给予,无论是物质刺激,还是精神鼓励,甚或是一点感情上的温暖,都会十分有效。

即便是当下不能奖励,至少也要让下属体会到领导将会对他的表现有所给予。正因为如此,古人才有“驭人如父母”

的说法,才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观点。

冷庙烧香,绝处逢生

我们常常将那种平时准备不足,事情马上发生时才急急忙忙做些准备的做法形容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这种做法的人在结果出来以后,往往是垂头丧气。是呀,即便是菩萨灵验,也不会帮助这些事到临头才会想起烧香的人。

再比如,在一座香火旺盛的庙里,你就算天天去烧,临有事时,“菩萨”也不见得能想起你来。因为天天都和你一样去烧香的人太多了,菩萨那么忙,又怎么会轻易想起你呢?与此相反,同样一炷香,冷庙的菩萨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一座冷庙,没有什么香火,如果你隔三差五地去添把香火,会使冷庙的菩萨把你记得牢牢的。一旦哪天显灵,首先要帮的肯定是你。其实不只是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做事做人,与烧香拜佛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你朋友当中,如果有人现在怀才不遇,有发达起来的潜力,却还没有发达起来,他们就如同冷庙里的菩萨。你就应该平时多去“烧烧香”。

所谓能力是自己的,机会是老天给的,“英雄也有落难时”,没有人生下来就会成功,成功是要等待机会的。

而在成功之前英雄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这时候,多交往,多帮忙,甚至在关键的时候拉一把,将来若他飞黄腾达了,你有事去求,自然要方便许多。红顶商人胡雪岩便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冷庙烧香的非凡人物。

胡雪岩是个生意人,当年是做不得官的,可他的许多生意又要借助官府。胡雪岩早期的生意就是从与王有龄合作开始的。王有龄当初不过是个穷小子。有一天,胡雪岩在茶寮中碰到了他。王有龄衣着寒酸,面露愁容。

虽然如此,他却好摆架子,说话爱吹牛,跟人说话还总有点看不起的样子,人们自然都讨厌他。他每天坐在茶寮里,将一壶“龙井”茶冲成了一壶白开水,也不肯走。

客人们怕了他,伙计见了他更是愁眉苦脸,好好一个座位,却被他霸占着。人人怕了王有龄,胡雪岩却不怕他,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胡雪岩的眼光当然没有错,一些人才刚出现的时候,往往是毫不起眼的,那些没有眼光的人,难以将这些人才发掘出来。胡雪岩是个行动派,有一天,茶寮里客人很多,胡雪岩见王有龄一个人独霸了整张桌子,便趁机上前跟他同桌而坐。

王有龄见了胡雪岩,不禁自惭形秽。因为胡雪岩不但有钱,而且人缘好,茶寮里几乎每个人都是他的朋友,都爱主动跟他搭话,好像跟他说话能得到好处似的。胡雪岩看上去又精神奕奕,活力十足,而且衣着整齐,就像个公子哥,自己跟他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王有龄见胡雪岩坐过来,便缩了一缩,胡雪岩反倒笑嘻嘻地跟他说:“王有龄,刚才我下棋赢了钱,走,我请你到另外一个地方‘摆一碗’吧!”一来二去,两个人熟络起来,谈得越来越开,胡雪岩也发现王有龄的确是个人才。只是当今,要想取得个一官半职,有没有才不重要,关键是要有钱。

有一天,胡雪岩特意约王有龄相见,还特意叮嘱不见不散,却没说有什么事。王有龄见过了约定时间很久,胡雪岩还没有来,心想胡雪岩一定是耍着他玩呢,正气愤地要走,胡雪岩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一边打开一个钱袋,取出些银子和几张银票递给他,一边说:

“很对不起,对不起!我为了换些碎银子,方便你路上零用才迟到这么久,让你等得辛苦了。我看这银子,够你上京谋一个实职了。要小心收好,钱庄是认票不认人的……”

胡雪岩没说完,王有龄的泪水已经流下来。世间上居然有这么热心的人!真是“大恩不言谢”,王有龄的确不知如何开口。旱后雨,雪中炭,是人间最珍贵的东西。

这及时的钱财又怎能不让王有龄一辈子记住胡雪岩的恩情呢?果然,后来王有龄的官越做越大,对胡雪岩的帮助也是越来越大。胡雪岩这一次“冷庙烧香”的投资终究获得了无法想象的丰厚回报。

所以在平时办事时应该将“冷庙”当做“热庙”去看待,时常去烧烧香,逢年过节送些礼。这是人情债,人情债欠得越多,还的人心就越急切。所以日后一旦“冷庙”否极泰来,第一要还的当然是人情债。但如果你只知道一味地去烧“热庙”香,趋炎附势,即使你极献殷勤,在对方看来也很平常,彼此感情不会有多少增进,也不会给你提供多少帮助。

借鸡生蛋,借钱生财

所谓借鸡生蛋是说自己没有鸡,却想要蛋,就去借一只鸡,让借来的鸡生蛋。借鸡生蛋,讲的是在自己条件不充足时,利用别人的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商业社会,人人都想挣钱,让自己的生活富足起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本。这个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借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当然,这里讲的“借用”不是去偷、去抢,所谓“借别人的钱”,靠的是正当、诚实的手段,绝不违背道德和良知,其目的是要得到优厚的回馈。

“借鸡生蛋,借钱生财”是一条使自己迅速发展起来的大路。我国著名服装品牌企业美特斯邦威集团就是依靠这条“借钱生财”的虚拟经营发展起来的。

1982年,年仅17岁的小裁缝周成建在浙江青田县办了一个小服装厂。可没想到转眼间就赔了个精光,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为了还债,周成建加入温州妙果寺服装市场的个体户大军中。苦干了两年多终于把债给还清了。1992年,风衣畅销全国,周成建抓住这次机会一下赚了几百万,挣得了他的第一桶金。1995年初,周成建决定退出竞争激烈的西服正装行业,转而进攻休闲服,并要自创品牌,这就是美特斯邦威的由来。1995年,周成建成立邦威企业有限公司,从此踏上了他的品牌征途。

自品牌创立后,有限的资金成了他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把企业发展起来呢?

带着问题,周成建考察了广东、上海等几个大型服装生产基地。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国内有许多服装企业的设备非常先进,可产品却没有市场,致使大量生产设备闲置。

周成建想:“既然这么多设备闲着没用,为什么我不把它们利用起来呢?”于是,他决定放弃按部就班的老派做法,抓住这次产能过剩的机会,借别人的机器实现自己跨越式发展。于是,周成建先后与广东、上海等地80多家服装加工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周成建就在没买一台生产机器的条件下每年却生产了1000多万件美特斯邦威休闲服。而他则把主要精力和资金用到了品牌经营上。

随后,周成建又故技重施,把借助外力的模式用到了销售环节。他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招收加盟店,而各加盟店根据地域不同,每年分别向邦威企业交纳5万~35万的特许费。所有加盟店都实行“复制式”管理,以达到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宣传效果。自1995年5月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开业以后,加盟店数量每年都以几何级的方式增长。这样一条事后被周成建称为“借鸡生蛋”的服装产业供应链就被搭建起来了。而美特斯邦威的经营模式也在服装行业成了“虚拟经营”的代名词。

现在,美特斯邦威已经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服装行业独辟蹊径,发展成为了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休闲服行业的龙头企业。他的经营模式也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对象”。周成建把十几年间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周成建并不为此而满足,他坦承,和年销售额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国际服装品牌相比,美特斯邦威还有巨大的差距,他还要向这些目标看齐。

他还有更大的“借鸡生蛋”的野心,他下一步要做的是资本结构的创新,引入国际资本和资源为己所用。周成建说:“我认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嫁接更大的资源力量。”看来他“借钱生财”的路还会更宽广。

我国古代大兵法家孙子曾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意思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会多次征集,粮草不会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而在自身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愚笨故步自封只能使自己受困,而毫无办法。只有善于创新,善于“借鸡生蛋”才能顺利渡过难关,并谋求更好的发展。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无论是在平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甚至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都隐藏着危机。没有永久的安逸,只有永远的努力。正如古语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人们在安逸之时要认识到危险随时可能会来,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如果祸事真的来了,只要处理得当,便能渡过难关,甚至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其前提是要在祸事来临之前做好应付的准备。俗话说得好:“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归根结底讲的还是身在顺境时,不要贪图安逸。

谁都有陷入低谷的时候,没有经历过低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而有许多曾经叱咤风云、意气风发的成功者一旦陷入低谷,却再也无法振作起来。难道他们没有能力吗?不是的,曾经的成功至少证明他们并不是凡庸之辈。而之所以他们一旦跌倒就无法再爬起来,一是因为他们在人生高峰时一直陶醉于眼前的歌舞升平,没有想到有一天会陷入低谷;二是因为没有危机意识,所以他们也一直没有做好应付将来逆境时的准备。但也有人经历挫折后,二次创业更加成功,不但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越挫越勇,这是因为他们对困境有着比较客观的认识,并及早为之做好了准备。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不但有危机意识,而且还能未雨绸缪,避免危机变成现实,如果无法避免,至少要把损失减到最小。

日本的麦当劳总裁藤田田就是个未雨绸缪的高手。

1971年5月,日本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60亿美元。

如此高的数字让藤田田感到不安,他预感不久后日本的外汇储备肯定会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到那个时候,日元升值肯定是无法避免的。这对出口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藤田田雷厉风行,立即对公司业务进行了调整。将出口科人员减到只剩了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一名打字员,其余的人全部并入进口科。而这个时候,日本的出口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所以,藤田田这次似乎有些莫名其妙的调整令员工们很不理解,为此他还遭到了职员们的大肆责难。但他依然态度强硬地指示:出口科只留三个人,以后的业务除了不得不做的一小部分外,其他全部停止。

“经理,日元升不升值还没有定论,您这是胡乱猜测呀!”“经理,难道您要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赚钱机会跑掉吗?”对于所有的抗议藤田田不予理睬。甚至有竞争对手幸灾乐祸打电话过来:“因为你停止了出口业务,让我们接到了一笔500万美元的生意,感谢你给了我一个赚钱的机会,同时,还要请你不要生气呀!”对于这样的讽刺电话,藤田田一笑了之。藤田田提醒大家说:“如果我们被一股无法控制的力量牵制了,我们肯定要亏本的。”人们却笑他是在说梦话。

1971年6月,日本外汇储备又增加6亿美元;1971年7月,日本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80亿美元,而美元依然像潮水一样疯狂涌入日本市场。危机终于爆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美元跌价,日元大幅上涨,令很多人措手不及。许多日本出口企业由此大受打击,纷纷亏本,甚至倒闭,而藤田田却以他超人的预见力和未雨绸缪的得当措施避开了这场灾难。

人生如驾船,如果只有风平浪静,那么大多数人都能够很好地驾驶。一旦出现风暴,在滔天的大浪之中行驶,只有那些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船长才能驾驶好船,带着人们穿过风浪,到达彼岸。可为什么每位乘客即便是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中,还是喜欢选择乘坐那些由优秀舵手驾驶的船呢?其实,这是出自于人们下意识的危机观念,谁能知道哪一刻会出现风云突变呢?没有风暴当然最好,可一旦等风暴出现了,再想换船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考虑一下可能出现“风暴”,把准备做好做足。忽视问题容易使问题激化,忧患意识常存,危机就会容易避免,甚至可能变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