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帝王未解之谜
16795600000046

第46章 中国篇(24)

就在西夏投降后,成吉思汗病倒在六盘山,一来是因为当时天气特别热,二来是因为成吉思汗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经不起连年作战的劳累。成吉思汗眼看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眼看就活不了几天了,就开始考虑两件大事:一是把帝位传给谁;二是教他们如何治理国家,完成自己的事业。于是他把窝阔台、拖雷和其他儿子们叫到自己的身边,对他们说:“我眼看就要死了。你们当中要有一个人来继承我的汗位,保护我们的国家,完成我的事业,你们一定要互相谦让,如果你们人人想当大汗,我就不知道怎么办好。”

窝阔台他们听说,就跪在地上说:“我们愿听父王的话,父王吩咐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成吉思汗又说:“我将立窝阔台为大汗,因为他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你们其他人比不上他,只有他才能够统帅全国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土,只有他才能使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你们同意,就要当着我的面立下文书:承认窝阔台为汗,听他的命令,不许改变在我面前答应的事,也不许违反我的法令。”

成吉思汗的儿子们立刻立下了由窝阔台继承大汗位的文书,处理完了汗位继承问题后,成吉思汗又考虑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因为最大的敌人金朝还没有灭亡。他对他的儿子们和大将们说:“金朝的精兵都在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你们不要从这个地方去进攻。宋朝和金人是世世代代的仇人,你们要联合宋朝,借道从宋朝出发,直捣开封,那样一定能取得胜利。”后来,窝阔台按照这个方略,终于在1234年消灭金国。

另外,成吉思汗害怕西夏知道自己死了,会不投降,就命令他的将领们不要让西夏人知道,等西夏王赵日见来朝拜时,杀掉他,并杀掉中兴府里所有的人。后来这些都按成吉思汗的计划实行了。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终年66岁。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和大将们护送他的灵柩到达克鲁河源的大斡耳朵(就是大帐的意思,大汗居住的地方)。

后来,在蒙古各地的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弟弟们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埋在肯特山的辇谷。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使蒙古人民摆脱了金朝的奴役,并统一了蒙古,他还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为统一全中国打下了基础。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情谊之谜

成吉思汗在会晤了丘处机这位道界高人之后,对其发出由衷的赞叹。什么样的人会让成吉思汗这等重量级的人物佩服得五体投地呢?更不可思议的是,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的成吉思汗为何接受了这样一位道教人士的指点迷津并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迹象。

史书曾将蒙古军队的招安和丘处机“刀下救人”概括为“一言止杀”。“一言止杀”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统治者在人性化统治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的认识,有助于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缓和了一些********,客观上为元朝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这些内在的,即所谓的“软作用”是千军万马无法达到的。丘处机19岁入山学道,拜师王重阳,是著名的全真七子当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云观传道,在镇平县创建太极观,到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修行(丘处机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为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不仅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满腹经纶、通晓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丘处机被描写为一个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在人们寻找精神依靠时所产生的。当时,北方的大片土地沦入金人之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也十分困苦。这种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精神避难所,全真教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而产生的。丘处机则继承了他师傅王重阳所创全真教的宗旨,成为了一代宗师。作为全真教领袖的丘处机在当时的声望极高,人们也将全真道视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东杨安儿、耿格的起义,政府官员也要请他出面止乱。

成吉思汗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实力模式,他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实施着他的大一统计划。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选招贤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于是想招其为国师,帮助自己安国治天下。成吉思汗两次遣使召见丘处机,可是丘处机隐居山林,深入简出,避而不见。

成吉思汗求贤若渴,不肯放弃。于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刘仲禄备轻骑素车、携带手诏请丘处机出山,演绎了自三国以来又一个帝王虔诚躬迎、礼贤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远千里三派朝臣请丘处机出山,丘处机终于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所打动。1220年,他审时度势决定西行拜见成吉思汗。此时成吉思汗正忙于对花剌子模的战斗。对于丘处机来说,在被成吉思汗诚意所打动的背后,肯定还有他自己的考虑。此次西行,他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影响成吉思汗“罢干戈致太平”,劝说成吉思汗早日回军。

丘处机率18名弟子在万里西行的过程中,向各族群众广泛传道,招收信徒。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国西部科布多时,丘处机将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观,成立全真教的组织。丘处机不仅在精神层面宣扬全真之法,同时还身体力行地让人们了解教义。他沿途广行善事,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利用成吉思汗赐予自己的粮食熬粥施合给饥民。丘处机所到之处,得到了各州县和行省文武官员的迎送,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

1221年末至1222年初,成吉思汗的行宫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的道人,这便是全真教的丘处机。

成吉思汗见到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分外高兴,特赐美食,设庐帐,优厚犒劳。

丘处机多次在成吉思汗的大帐内与他单独长谈,耶律楚材做记录。耶律楚材的记录,后被整理为《玄风庆会录》一书。在谈话的过程中,丘处机明知道成吉思汗急于了解长生之道,他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想到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深感这与全真道的道旨极不相称,丘处机答复说:“修仙须修阴德,必须去暴止杀。您起兵灭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务须禁止残暴杀戮,才能使事业最后成功。”

成吉思汗又问治国之方,丘处机回答说:“要以敬天爱民为本。”丘处机还巧妙地借用雷震等自然现象,劝告成吉思汗应在蒙古汗国提倡孝道。丘处机特别向成吉思汗论述说:“只有统一中原地区并将之治理好,才能称为大国。要想治理好中原,就必须爱民,让人民休养生息。”

丘处机在赴大雪山途中,见蒙古军西征所过之地尸横遍野,因此作诗两首,赠予成吉思汗。其一诗云:“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他的诗意和情绪为成吉思汗所察知,这对成吉思汗早日停止西征,决定班师,是否起了催促作用,亦未可知。

但丘处机坦率诚恳,循循善诱,对成吉思汗的思想多有触动是可以肯定的。丘处机的高深魅力,深深吸引着成吉思汗,使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高兴地宣布:“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丘处机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的主张遍谕各地。特别是在后期,成吉思汗统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缓,对中原各地的一些武装反抗,成吉思汗改镇压为招安。这些变化与成吉思汗接受丘处机的劝告应当有一定关系。

不久,成吉思汗允准丘处机辞行回国,指示文武百官,备齐美酒佳肴、珍奇鲜果,在城外数十里,夹道为之送行。谁知,两人却从此永别。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逆耳忠言,却时时回荡在成吉思汗的耳边。丘处机回到燕京,驻太极宫尊为“大宗师”,被人们称之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受命掌管天下道门。

同年,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针对宗教间的相互排斥争斗,丘处机主张三教平等相通互融,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成吉思汗又有旨改赐宫名为长春宫,且遣使慰问,诏书中道:“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成吉思汗陵的确切位置,不但是国内考古界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百姓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在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皇陵都已经找到,少数陵墓已经发掘,唯独没有发现元朝的皇陵。由于成吉思汗的陵墓没有发现,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成吉思汗文物”就少之又少。

现在的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联镇东南15公里处,为1954年所建。但这座陵园只是后人祭祀的地方,并非成吉思汗的真正安息地。

据有关专家说,700多年前,赫赫一世的成吉思汗率兵西征时路过鄂尔多斯草原,被这里迷人的景色陶醉,情不自禁地丢下马鞭,坐在马背上沉思良久,赞叹这里是:

“衰亡之朝复兴之地,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长之所,白发老翁安息之乡。”并随口说:“这个地方很美,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正是由于上述背景,后人才把成吉思汗陵建在了这里,蒙古人把这个地方叫“伊金霍洛”,意思是“主人的陵园”。这里虽不是真正的帝陵,但却有成吉思汗的“苏鲁锭”(长矛)及他两个胞弟的灵柩。在蒙古人心目中,“苏鲁锭”象征战神,所以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人们都要从四面八方赶来,献上哈达、炼烛、焚香,把本民族最圣洁的祭品摆上供桌,祭祀这位英雄。

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的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万马踏平”后,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而且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

据记载,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离得很远,母骆驼就会悲痛地飞奔过去,在小骆驼被杀的地方号叫,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由于元代帝王的墓葬都是这种密葬形式,所以至今仍未发现一座元代皇家陵墓。《成吉思汗——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上展出了一只独木棺,是中国考古界第一次揭开元代蒙古人的棺木秘密。

成吉思汗陵考古已经成为国际考古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寻找成吉思汗陵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所需要耗费的资金和人力难以估计。

据邵清隆透露,早在几年前,日本人就开始实施寻找成吉思汗陵的庞大考古计划,结果花费12亿日元,在肯特山附近发掘了两三百座古墓,却一无所获。2002年-2003年,美国人也对成吉思汗陵进行了大规模勘察,找到一个外面有一圈石墙的陵墓,考古队认为是成吉思汗陵,其实那是一座匈奴墓。

各国的考古界在寻找成吉思汗陵上都有自己的优势。蒙古国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优越,肯特山在其境内。

中国的优势在于史料,无论是蒙文还是汉文的资料都很详实、充分。而日本和美国等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裕。

作为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元帝国的开国鼻祖,成吉思汗陵中到底会埋藏些什么呢?

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一生征战、一生游荡,生前的生活算不上奢华。依照蒙古人的习俗,人死后随葬的物品都是生前常用之物,皇帝也不例外。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陵中随葬的有他生前征战用的马鞍、金酒具和美女,但是具体数量不得而知。成吉思汗生前用兵无数,元帝国百战功成,所以他的陵墓中,应该有大量兵器随葬,如用过的刀剑、强弩、铠甲等物。

据专家判断,成吉思汗墓葬距离地面至少有十几丈,其内部空间应该至少可以放进一个能容纳百多人的蒙古包,而且很有可能更大。至于成吉思汗使用的独木棺,据推测其材质应该不会像明代或者清代帝王那样使用金丝楠木,而是大兴安岭等地常见的松木等针叶木种。

时至今日仍没有任何确切的关于成吉思汗陵墓的证据,也许这位元帝国开国者神秘的陵墓会成为人们探索和心里猜测的永久之谜。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1260年-1294年在位,名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吉思汗孙,拖雷第四子,宪宗蒙哥之弟,性格仁明英睿。

在位35年,治理大国之众,安顺四方之邦;平定叛乱,灭亡北宋;订立年号,建国大元;改革政体,新建都城;明定皇储,加强集权;病死,终年80岁,死后葬于起辇谷。

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