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哈佛市场营销学
16794300000072

第72章 哈佛营销交际学(5)

在广大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彻底消除之前,该公司没有再把该产品摆上货架。当他们确信消费者的恐惧感已经完全消失了时,才慎重地开始重新售货。并且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告知消费者,商品已改换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再次投毒的新包装,不要担忧和恐惧。

虽然如此,公司明白,仅仅通过改换新包装,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很明显,在1986年又发生了第二次投毒事件。不过,这时该公司已经毅然决定上市一种新的替代产品,因此很快就消除了第二次投毒事件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新产品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但是,强生公司果断的公关策略以及有效的实施方式,对于自己和名牌产品都有了转机。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像强生公司那样沟通技术运用得十分成功。沟通术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沟通失败的比比皆是,真让人惋惜啊!比如,某个职员被提升的任命书尚未公开发布之前,竟被传言说他将被解雇,而公司却没有一种很好的措施去挽回不必要也不应该的损失。又如,某个公司已经被人收购兼并了,但公司一般职员竟然谁也不知道。再有,上司发布了命令,全体职员都忠实地执行了,但却没有几个人能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此情此事,比比皆是,皆因公司沟通技术方面存在问题所致。

著名企业家艾科卡先生的管理沟通技术,曾在重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过程中显现威力。相反,波士顿银行对非法进行国际金融交易被处罚款报道所采取的错误对策,却给银行业务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在哈佛商学院,学生们正是通过类似的许多案例,各种沟通问题的讨论,来理解正确的沟通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哈佛的管理沟通课程反复强调,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必须作出各种有关沟通方面的至关政策。早晨上班,你要和上司或部下打招呼;在日本的公司里,还有一种叫做“朝礼”的沟通仪式。工作中,你要不断地决定某种工作应该由谁去负责,如何将工作的具体要求传达给他。下班时,还要把剩下的和明天的工作安排好。这大部分牵连到沟道术。

正确的决策需要慎重的考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完全没有考虑的时间,又必须作出重大决策的情况。经营者需要掌握即席发言的技巧,边听边想,边快速讲。

经营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向员工们发出各种信号或指令。他必须知道这些信号或指令的影响力。有例为证,某公司老板因销售额骤减,无奈之下,打算临时解雇一些职员。但是,怎样做才能缓和职员的情绪,使他们产生下一拨解雇会轮到自己的错觉。作为一个经营者,稳定人心能增进企业聚集力,对企业发展有利。

哈佛的案例分析告诉学生,任何问题的沟通,都绝非仅有一种方式。你应该能够即刻找出几种方式并进行选择。就像,我们假设某公司制造部长得到确切消息,说竞争对手公司正在策划通过市场摸底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接着,他就必须做出下面一系列的选择:这一消息首先应传递给谁?应该选择电话、信件或报告等哪种手段?最快最准确的传递手段是哪种等。如果这位制造部长是有才能的,也能立刻作出决定。

商场是一个千奇百态的多变世界。商人们在赶飞机、追火车、拉生意,老板们在忙里忙外签合同,每个人的时间都异常匆忙和紧迫。在这个飞转的世界里,你要想让他人听明白你的想法、要求和问题,并且记住它们,就一定知道如何去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意思。不然的话,你就可能经常引起误解和麻烦,凭添许多烦恼。

电话是联系业务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看不到对方表情和手势的情况下,靠语言和语气来传达自己的意思,更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在繁忙的实业界,没有人能像家庭主妇一样,听你那喋喋不休的长电话。倘若你不能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意思,对方可能会根本不理会地挂断电话,这会迫使你放下电话,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后再重拨一次。

哈佛的课堂讨论,为学生们走向社会后应付繁忙的沟通需要,提供了足够的基础训练。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要想让同学和教授静听你的发言而不招人厌烦,就一定学会简明、扼要、准确地阐明见解的技巧。倘若你不得要领、又臭又长地侃下去的话,其余几十名学生就会或眼朝屋顶、或左顾右盼、或拿出张纸片画起小人来。倘若你做得太过分了,教授还可能再不会提名让你发言。在课堂讨论中能够赢得大家尊敬的,往往是那些简单明了,为大家节约时间的人。

哈佛指出,做到有效沟通,有许多技巧可借鉴。比如,在会议发言或打电话之前,应先写下要讲的要点或提纲,开始说时在脑子里先复述一遍,就会做到万无一失。理所应该,对于毫无经验或一说话心脏就跳到嗓子眼儿上来的人来讲,难免会遭到失败。但一般说来,有充分的准备就会有好的发言。

关于讲话内容,哈佛认为,倘若你按以下四下方面去准备的话,那么就会较快理出头绪来。

1.先想好一下能够利用的沟通手段或方法有哪些?应该具体说明还是一带而过?应该给听众以何种程度的预备知识或铺垫说明?是否提出建议?说话的口气是温情些还是倔犟些?是现在说好,还是过几天或一星期之后再说的好?或者根本不说为好?应该说给谁听?还有没有必要传达给其他的人?

那些对沟通有丰富经验的人,对这一点几乎是无意识之间就做好了,但对于缺少经验的人来说,还必须逐一排列一下。要想作出最优的选择,最好埋头桌前细细考虑考虑,经验过几次之后,自然熟中生巧。

2.眼睛暂时离开前面归纳出的几条,动脑筋考虑一下实际上必须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3.联系相关的政策和人物,归纳一下“应该说的到底是什么”?管理沟通课的教学案例中,给人较深印象的一句忠告是“少说为佳”。然而,当你确信是该说的内容,就要准备好适当的台词。

4.重新看一遍第一到第三步的内容,归纳出讲话内容,并确定传达方式:是电话讲,写信讲,还是直接见面说?用何种措词或语气为好?等等。

其次,还有几个要点值得注意:(1)注意措词,想说的话要表达准确;(2)简洁明了;(3)措词和表达方式要视对方情况而定;(4)对对方的要求要特别明确强调;(5)下结论时,要明确阐述其依据;(6)预先准备对方可能的反问,以节约时间和增强说服力。

最后一点尤其重要。在实业界,经常遇到不能命令他人为自己干事的情况。即使你是一个公司的总裁或老板,在自己的公司里说话算数,但一出公司就玩不转了。这个期间,你必须有能力说服别人,按你的意愿和希望去行事。有时还可能要用心良苦,或要枉费心机。信件也好,电话也行,见面谈也罢,只有当你做了充分准备,能颇得要领地回答对方所有可能的提问时,对方才能给你以真诚的回应。

如果,一位高层管理者要求部下去做了某项工作,并要听取该项工作的过程汇报。在此之前,这位上司曾就该项工作提出过几次要求。然而目前,他一直认为应该取得相当进展的该项工作,竟然毫无推进。追其理由,是因为上司不断追加了一些新的要求,而且多次变更内容,使部下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不少新问题,致使工作没能如期开展。倘若这位上司要想让部下尽快完成该项工作的话,那他就必须预先条理好自己的各项指令才行。不然的话,只会给部下造成混乱。

在哈佛的管理沟通课程中,学生们还学到分析听众的各种技巧。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对对方做到井井有条。就像要了解对方的年龄、职位和立场;要知道对方对话题的熟悉程度;还要了解对方对话题的关心程度;要弄清对方对你所表达意思的理解程度;能否记住对方说的话。

沟通过程也是个波及过程。不仅要了解你的直接听众,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间接听众。换句话说,讲话前要考虑一下听众听完之后,会再向谁去说。就像公司年度经营报告的第一层听众是股东或投资者;其后第二层听众就可能是公司员工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者就必须考虑到这一情况,作好年度总结。

这种沟通态度和技巧,单单可以用在诸如年度报告之类的重大事情上,也应该活用于公司内部,比如用于计划任务书等具体的指令上。下任务书时应该清楚,接受任务的不仅是管理人员本人,随着该任务的分解,领导会有要求更多的人理解任务的内容和意义。因此,要考虑到这些人的情况,来深刻揣磨“应该说些什么”,“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哈佛说,一个能干的管理者,还要学会怎样按对方的情况去变换语调和口气,以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对一线的工人,讲话可能需要用白话和明确坚定的口气。事情相仿,在董事会上想求得各位的理解,就需要其他的表现手法。说话态度应该以情况而定。

又像作广告,为了向消费者对象准确传达商品信息,最初要正确突出商品的个性。XO的广告,强调的是高价进口洋酒的形象,用的是高雅、高级、高档战术;孔府家酒的广告宣传的是温情、乡情,亲情的形象,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寻常百姓之家,其价格也与商品形象一致。

有效的沟通特别要考虑说话方和听话方的知识结构,就象博学者向专家说明情况,就和专家向博学者传达信息不同,你一定视对象特点来改变自己的语气。你用某种语气向博学者讨教,可能会得到十分的信赖,但同样的语气却极有可能引起专家的不感兴趣。反过来,专家所喜欢的说话口气,到了博学者那里却听不进去。

哈佛的学生们在管理沟通讲座中,并非仅仅学习复杂的沟通问题的处理方法。通常来说,拿到案例后,学生们要按其中的要求进行准备,提出报告并探讨讲演的技巧和方法,这和一般人所做的准备没啥两样,所要的时间也不过两三天。然而却有区别,由于哈佛商学院优秀的教授和优秀的同窗学友的存在,他们会尖锐但善意地指出你应该改进的地方,使你在短期内得到长足的进步。

别外,是学生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且集中地学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形态的沟通问题的处理方法,还会了解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沟通对象。同时,学生们还一定写出不同形态的报告,如新闻发布稿、解雇通知、求职信、计划书等等。

但尤其注意的,是训练学生们写求职信。学生们对这种训练也特别感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是不是顺利地走向社会。学生们练习向希望就业的公司发求职信,有的公司会答应他们的面试请求,有的公司则拒绝他们。但像后来的,学生们要对自己的求职信进行推敲,看看文体或内容上到底有哪些问题,为何没能引起该公司的兴趣。并且也要对该公司的情况进行再考察,看看自己的希望与条件,是否与公司的希望和条件有矛盾等。

在管理沟通课中,每个学生基本要做一次讲演。然而在其他课程中,学生们也在不断地接受讲演训练。就是管理沟通课程中系统学到的沟通技术,立即就可以运用于其他课程之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计划,不但培养了这些未来企业家们的伟大才智,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即使特别程度上说即人际关系能力,可能比他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智力程度更为重要。哈佛说良好的沟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你必须机灵一些,创意要能提起人的兴趣。如果你总是向老板罗罗嗦嗦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你的前途就无望了。

B,与人沟通必须带有自信,不说废话才是懂得沟通的干练之才。

C,活泼自如的态度对于沟通的成功至关重要。你如果过于紧张,别人看着也会不是滋味。

D,说话人的诚实会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因为世上说谎行骗的人太多了,诚实一定会利于你的成功。

E,对对方的兴趣所在、关心焦点、好恶要敏感。

F,保持适当的幽默感。

管理沟通,既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战胜对手,争取成功的有力武器。管理沟通不但为技术而且为艺术。而哈佛商学院要培养的,就是懂得沟通这种两重性的人才。

四、哈佛事业成功之道

近几年,成功的企业家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受到社会普遍重视。过去他们创业的业绩成为千百万人今日的梦寐以求。众多的企业家成功的传记、介绍经验的文章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的前程。

每年美国都有大约60万人开始创业,他们中间尽管不少满怀壮志,有的人虽有良好背景、精密的计划,但却常常损失惨重;有的人并无值得夸耀的资本,却终能有所作为。总之,商海中,成功与失败总是不断伴随着你,关键是看你是否有充分的思想、物质准备。

当你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商海——新事业中去,旁人看来,似乎颇具诗情画意;有的人正是为了追求商场中盈与亏、失败与成功的刺激,并在刺激下不断取得胜利。有的人甚至彻底抛开,辞职,将一生积蓄均投了进去,很有杀身成仁的雄姿,却常常对失败思考太少,仿佛成功就在眼前和不远,这种思想状况是令人担心的。

聪明的创业者在初涉商海时,一般都有两种准备,孤注一掷,但留有退路。这是十分聪明的。

倘若可能,当你创业之始就应先为自己营造一个比较稳妥的保护地,认真思考一下每一笔生意的利益得失,并尽力降低风险。但这并非就说赚不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