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自己被更多的人接纳
有些人原本能成就大事,建立大业,但却往往失败了,原因在于,这些人不被他人接受与支持,他们有主观猜疑之心,有固执己见之心,有自私之心。
内心始终将“我”摆在第一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有本领,于是滋生自高自大的念头。宋代薛文清说:“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就是因为有‘我’。面临一件事时,只想自己富有,只想自己高贵,只想自己平安,只想自己快乐,只想自己健康,别人是否贫贱、苦难、危险、艰辛,不去体贴,漠不关心。这样,和动物有什么分别?克制自己,对人公平一些,对事公正一些,就会到处受欢迎,到处受尊敬。”
《曾宪梓传》中写道:曾宪梓事业的成功,与他处世作风有着极大的关系。曾宪梓说:“无论各地的情况如何不同,各个顾客的要求如何差异,只要我们本着以诚待客、处处设身处地地为客人着想的精神,就会被人们接纳,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曾宪梓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达到了他所说的效果。从不忘记为他人着想,从不遗漏任何一个顾客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有一次,一个瑞典顾客结着金利来的真丝领带去打网球,结果汗水使得领带上的染料染坏了他的T恤衫。这位顾客写信到金利来投诉真丝领带脱色。曾宪梓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接见了这个客人,并很认真地跟他解释说:“真丝领带是不宜沾汗的。因为所有丝质领带遇上带酸性的汗水,都会产生化学反应而脱色。”而且,曾宪梓在请对方提出进一步的意见的同时,还赔偿了他新恤衫和新领带,并仔细告诉客人一些关于领带和恤衫的日常保养办法。
当客人跟曾宪梓告别的时候,激动又开心地说:“曾先生,我实在佩服你对顾客的真诚,以前我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而投诉其他的牌子,但都没有下文。这一次我实在是太开心、太惊喜啦。”曾宪梓笑着说:“你开心,我比你还开心。你能来提意见,证明你对我们的牌子是很关心、很爱护的。我应该多多感谢你才是。”
曾宪梓常告诉下属:“你要是希望这个朋友是长期的,这个关系是长久的话,你首先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益。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单方面长久的商业关系。是的,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着想,立场坚定地维护公司的利益,但是只维护公司的利益、没有考虑对方的利益、甚至伤害了对方的利益,这种关系绝对无法长久。”
1960年代末期,当曾宪梓还是做泰国丝领带的时候,位于********的龙子行是当时中等偏上的百货公司之一,也是曾宪梓早期的重要客户。
有一次,曾宪梓因为急着要去泰国订购泰国丝领带原料,临行前给龙子行订购泰国丝带的经理报了价。对方也预订了20打领带。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双方当时都没有签订合同,只是限于口头协议。
当曾宪梓在泰国进货的时候,发现泰国丝的价格已涨,如果按照自己原来的报价领带卖给龙子行,就意味着这笔生意会亏本。但曾宪梓想到做生意最关键的是“执事以信”,宁可自己亏本,也要坚守信诺。所以从泰国回香港后,虽然前后的价格已经大有不同,而且,龙子行的经理也是行家,十分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但是曾宪梓还是按照当初口头协议的价格,将领带卖给他们。
龙子行的经理十分佩服曾宪梓诚实可信的经商作风,因为曾宪梓在当时那个时刻要为六口之家的生存奔波的日子里,能够做到信守诺言,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以后,双方相互合作,十分信赖亦十分默契。
所谓自知之明,就是要知道自身哪些东西有害于做人;要想得到更多人的接纳,不可有太重的私心,尤其不可有欺心。要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我们每做一件事,别人都会看到,都会听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件坏事,一句谎言,能欺骗一人,不能欺骗十人,不能欺骗百人,更不能欺骗所有的人;能欺骗一时,不能欺骗一生,不能欺骗一世,更不能欺骗千百世。做人肩负重大使命,做事心系事业盛衰,所以上不能欺骗苍天,下不能欺骗大地,内不能欺骗自己,外不能欺骗别人。存心动念之间,举手投足之际,光明磊落,没有什么不可公开的,没有什么不可言说的,这才称得上适当。
欺心不戒除,处世不会成功。真诚能粉碎欺骗,忠诚能粉碎虚假,真实能粉碎奸诈,呆拙能粉碎智巧。所谓欺心,也就是伪心、假心。一个人怀着虚假之心,就不可能有真诚之心。心不真诚,就会去欺骗。《大学》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人不仅可耻,而且没有道德。”
4.确定以什么姿态与人交际
人的一生会出现许多变迁。从学校到单位,从此地到彼地,从旧环境到新环境,每个人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每有这种变迁,你都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交际空间,要涉足一个新的交际圈,要重构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段时间就是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如果你处之不当,就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处之得当,你就会很快融入其中。如何有效地度过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呢?
摆正自己的新位置。每个人在交际中都有相应的位置,这是交际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交际位置,在交际圈中必然显得唐突、冒失、蹩脚,也会受到社会群体的责怪、怨愤、抵触、嘲弄和打击。
交际关系复杂多变,交际者难以一眼窥清,不易正确把握。自己在交际圈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调适好自身位置,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第一步你要好好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确定好以什么面孔、怎样的交际基调进入新的交际角色。
某公司总部从分公司调来三名员工,小章照样我行我素,保持本色,结果在经理眼里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小吴一改往日孤傲性格,待人唯唯诺诺,谦虚恭谨,结果不仅让人看轻他,甚至有人怀疑他的能耐。只有小夏洞察交际环境,不动声色,妙得自然,不断调适自己的交际位置,不仅很快进入了新角色,还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摆正自己新位置,是一个精深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成功的。这其中需要交际悟性,需要良好的心理素养。保持平常心往往在自己位置调适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人与人相处而被彼此接受要经历一个磨合期,这是一个双方逐步熟悉,互相适应,彼此认同、接纳的过程。人们的性格差异及各自背景的千差万别,因此人和人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你作为一个新面孔,在进入陌生的交际领域的时候,一开始就无所顾忌,目空一切,张牙舞爪,是无法与他人磨合的。似乎性格外向者或青年人常有这样的现象,这是可以克服的问题。而采取沉稳的交际姿态才是得宜的,更有助于实现你与新环境的磨合。这是一个以静观动的方法,在自我保留节制中,你会对新的交际环境作个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且有实效地实现与新环境的契合和交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技巧,更能积极有效的实现人际沟通。
5.怎样让领导认可你
让领导认可,领导就会放心地让你做事;领导看重你,你做事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更是远远在朝廷诸大臣之上,暗示自己是五伯时期的佐命大臣,想让文帝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委托给自己。这正是功高盖主的表现。后来,晁错被处死了。唐宣宗初即位,看到功高权重的李德裕,心里忌惮,很不平衡,以至头发被汗水浸透了,这与汉大将军霍光为汉宣帝护卫车乘,而宣帝严惮心畏,像有芒刺在背有什么区别?功劳高了,人主震慑,这样的功臣当然会有自我矜傲的表现。
如何被他人尤其是上司认可与接受呢?
一要守法。从历史上看,循吏最易保全。《史记·循吏列传》中,司马迁所说的循吏,就是遵循法规,忠实执行命令,能知时务大体的臣子。后世人们以为只有慈爱仁惠、和善愉快,以仁义为准则的官吏,才称得上“循吏”,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这才是循吏的作为。
二不参与。即不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自己所执掌的权力中去加以实现。《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即舜和禹真是很崇高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一点也不为自己。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政事之中是很不廉洁的举动,似乎可得一时之利,但最终为人们所厌恶,他的功劳再多,苦劳再大也终会抵消。
三不长久。古人说:“日慎一日,而恐其不终。”身居高位如同行走在危险的高崖之上,一天比一天更谨慎。位置越高,权力越大,怀疑猜忌的人越多,不可不防,不可不严格约束自己。
四不胜任。古人说:“懔懔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即身居高位所面临的危险惊心动魄得就像以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危惧,所以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要时时谦让,功成身退,可得善始善终。
五不重兵。在古代,功高的臣子如果能够主动交出兵权,那么对君主的威胁就减少了,所以“不重兵”,就是自我裁军,以求自保的意思。
六多请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你的上司,他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主动向你的上司请教,探听他的意见,这样在办事时就有所凭借。
6.把握说“不”的分寸
当朋友、家人、亲戚找你办事时,对于那些无法办到的事情,你会深感头痛,可是拒绝,总让人难以启齿,以致自己左右为难。所以,学会拒绝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交待。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否定与拒绝,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出现。但是,若掌握了否定的技巧,让拒绝的话语含蓄一些,就可以避免尴尬的出现。
你应该向对方解释自己拒绝的理由;拒绝的言词最好用坚决果断的暗示,不可游移;不要把责任全推在人家身上,含糊其辞。
你千万不要伤害他人自尊心,否则,他定会迁怒于你,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出于万不得已,你对他很是抱歉。
有时,为了拒绝他人,可以含糊其辞去推托:“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不能决定,我必须回去问问我的父母。”或者这样说:“让我和老婆商量商量,决定了再答复你吧。”
但这种方法太不干脆了。可能有人认为这是解围的好方法,既不伤害朋友情感,而且可以让朋友体谅你的难处。但是这种敷衍的结果是,对方还会再二再三地来纠缠你。总有一天会发觉这是你的拒绝,以前的话全是托词、敷衍、骗人,不但会对你怨恨,而且也暴露了你的弱点:懦弱和虚伪。
如果换一种情况,你的上司或主管对某项措施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出于责任感必须反对或拒绝,又该如何应付?
我们认为,当向一位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或拒绝时,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要让说明的理由使他完全信服。不过,得讲究技巧的运用。比如,当你认为上司的决定不妥时,可先用“我恐怕它太好了”一句恭维话填平上司的不悦,同时也不使上司失去体面,最后再陈述自己更充分的理由,这样上司不会因此而觉得难堪。所以,你必须记住,不要损伤他人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人感觉屈服或难堪。你虽拒绝了他,还是让他感觉自己依然自满和得意吧。
有人向你提出要求,希望得到你的应允。然而,你心里确实不想答应他,但却又碍于情面难以拒绝。怎么办呢?这时需要“婉拒”,即委婉地加以拒绝。
我们在托人办事时,有时也会碰到别人托我们给他办事。有些人为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个好印象,对别人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选择地加以接受。但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些事自己根本完不成的。所以,当朋友托你办事时,你必须考虑,这事你是不是能办成,如果不行,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出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只会造成比这更糟糕的后果。
拒绝别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一位教授说:“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