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义,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出自《礼记·哀公问》。正:端正。意思是:“政”的意思就是“正”。一国之君只要言行端正,那么他的百姓也会言行端正。
说明君主是一国的表率,要严于律己。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出自《礼记·曲礼》。意思是:修身养性,兑现诺言,这就是好的品行。行为端正,言语合道,这就是礼的本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礼记·学记》。君民:治理百姓。意思是: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具;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所以古代的帝王建立国家治理百姓,都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说明教民与学的重要性。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虽然有最上乘真理,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受教后才知道自己知识上的贫乏。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很多人在学习时,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求少,有的过失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过失在于半途而废。
【荀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儒行》。意思是: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富贵。
【德配天地,居处有礼,进退有度】出自《礼记·经解》。配:匹配。意思是:德行应与天、地相匹配,起居要有一定的礼仪,应对进退要合乎规章制度。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出自《礼记·缁衣》。庆:行善。兆:一百万,旧指一万亿。意思是:君主拥有美德善行,天下亿万臣民都能受其恩惠。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出自《礼记·缁衣》。意思是:君主爱好某种东西,下面的臣民爱好一定会比这更厉害。说明君主要谨言慎行,做好表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行:通行。大道通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
【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出自《礼记·祭义》。贵:尊重。尊重有道德的人,尊重地位高贵的人,尊敬老人,尊敬长辈,爱护儿童。
【政不正,则君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出自《礼记·礼运》。倍:同“背”,背叛。意思是:如果在政事上不能行正道(以致发生重大政策错误),那么君主的地位就非常危险了;国君的地位岌岌可危,大臣就有可能背叛,小官吏就会乘机盗窃国家财物。
【刑肃而俗敝,****弗归也,是谓疵国】出自《礼记·礼运》。刑肃:刑罚酷烈。俗敝:伤风败俗,意思是:刑罚残酷而社会风气又败坏。那么民众就不会归服,这叫做有病的国家。
【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出自《礼记·表记》。虞帝:舜帝。意思是:谁也赶不上舜帝这个帝王啊!他是天下的君主,活着的时候没有一点私心,死时也没给自己的儿子特殊的地位,对待臣民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慈爱。
【德成而教尊,教尊则官正,官正而国治】出自《礼记·文王世子》。德成:德行有成。意思是:(掌权者)德行有成并以此教化国民,自己确立威望和尊严。自己的威望出来了,下面的官员才会正派起来。官吏的作风正派了,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出自《礼记·礼运》。知:通“智”,智慧。意思是:(君主)用人要使用他的智慧,而摒弃他的奸诈;用他的勇气而摒弃他的暴躁;用人的仁慈而摒弃他的贪欲。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辩,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出自《礼记·王制》。论:考评。使:试用。意思是:凡是凭借庶民之才入官的,必须先考核他;经过考核他的才情德行之后,再试用他一段时间;能够胜任工作的,确定他的官品阶层;官阶确定后,再发给他相应的薪水。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出自《礼记·哀公问》。意思是:古代的帝王治国,把爱护臣民作为从政的头等大事。
【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出自《礼记·缁衣》。意思是:君主依靠人民的拥戴而存在,同时也会因失去民心而灭亡。
【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出自《礼记·王制》。
虚:储备。意思是:国家要是没有能够支持三年的储备,那这个国家就不叫国家了。
【札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出自《礼记·经解》。微:微妙。意思是:礼义的教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在邪恶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扼杀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善良,远避罪恶。
【贵人而贱禄,****兴让;尚技而贱车,****兴矣】出自《礼记·坊记》。意思是:尊重人才而轻视俸禄,这样民间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重视技艺而轻视车马,这样民间就会兴起学习技艺的风气。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出自《礼记·冠义》。为:是。意思是: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礼义啊。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出自《礼记·曲礼》,意思是: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实行。
【恭进礼,俭进仁,信进情】出自《礼记·表记》。恭:恭敬。俭:节俭。情:性情。意思是:恭敬接近礼,节俭接近仁,诚信接近人本来的性情。本句阐明了恭、俭、信在礼义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出自《礼记·乐记》。意思是:人的内心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而发生变化,人变成了物,(一旦出现这种变化)就会泯灭了天授予人类的善良本质,去追求无穷的个人私欲的满足。
【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思盗,骄思乱】出自《礼记·坊记》。斯:那么。意思是:小人贫穷了日子就窘困不好过,富有了就奢侈起来。日子窘困时,他就想去偷盗抢劫,骄奢了就会犯上作乱。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出自《礼记·冠义上》。始:产生。意思是:礼义的产生,在于行为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辞恭顺。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出自《礼记·曲礼上》。淫:过度。慑:怯。意思是:富贵的人知道爱好礼义,就不会以富贵傲于人前,做事过分;贫贱的人知道爱好礼义,就会有志气而不会怯懦迷惘。
【君子远庖厨】出自《礼记·玉藻》。庖厨:屠宰场所。意思是:君子要远离屠宰的场所。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出自《礼记·曲礼》。很:争吵。意思是:在争吵时,不要存取胜于人的心理;在分财产时,不要存多分的想法。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出自《礼记·礼运》。意思是:吃饭穿衣,男欢女爱,是人们存在的最大欲望。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出自《礼记·祭义》。意思是:把孝道放置在天地之间,它就能充满天地;把孝道推广到四海,它就能填塞四海;把孝道推行后世,后世就每时每刻都奉行它。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出自《礼记·内则》。意思是:孝子养父母的老,要使父母从心里感到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愿,(想办法)让他们赏心悦目,父母的寝处要安排得舒适。
【凡为人子之理,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出自《礼记·曲礼》。清:凉。意思是:做人子女的按照侍奉双亲的礼制,要让父母冬天温暖,夏天凉爽,晚上铺好床,安放好枕头,早晨要请安。
【从命不岔,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出自《礼记·坊记》。意思是: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要有不乐意或者埋怨的表情;(父母有过)要和颜悦色地劝谏,如果不听,也不能发脾气,要反复劝谏,永不言败;侍奉父母累了也不能怨恨,这就是孝了。
【善则称亲,过则称己,****作孝】出自《礼记·坊记》。作:兴起。意思是:做了善事要归功于父母的教诲,犯了错误自己要承担起来,这样民间就会兴起孝顺的风气。
【长民者,朝廷敬老,****作孝】出自《礼记·坊记》。意思是:做百姓的长官的人,在朝廷内就要尊敬老人,这样民间就会兴起孝敬的风气。
【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
出自《礼记·祭统》。三道:三个原则。意思是:(看孝子孝顺父母与否,看其三个方面)父母活着的时候,看他是否孝顺;父母过世时,看他是否悲伤;祭祀的时候看他是否恭敬。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出自《礼记·檀弓》。嗟来之食:无礼吆喝的饭。意思是:我就是因为不吃无礼吆喝的饭,才落得这个样子的啊。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不更其所】出自《礼记·儒行》。戴:按照。抱:坚守。意思是:按照仁义来行事,以义自处,即使在残暴的统治下也不改变自己所信奉的仁义。
【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出自《礼记·坊记》。辞:推辞。意思是:君子推辞尊贵的地位而不会推辞贫贱的地位;会推辞富有,不会推辞贫穷。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出自《礼记·曲礼》。意思是:在财物面前不随意取,在危难面前不躲避。
【近文章,砥历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出自《礼记·儒行》。意思是:通过钻研礼乐法度等方面的文献,磨炼自己的正直和节操,即使把国家分封给他也认为那是锱铢之类的小事情,不给别人做臣下和官吏。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出自《礼记·少仪》。谏:规劝。亡:出走。疾:憎恶。意思是:
作为臣子,可以当面规劝,不能背后讥讽;可以弃君而去,但不能有所怨恨。
【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出自《礼记·表记》。下:下级。事:侍奉。上:上级。意思是:下属侍奉上级时,尽管有庇护百姓的大德,也不能有君临百姓的思想。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出自《礼记·祭义》。逆:触犯。意思是:父母有了过错,子女能够劝谏但不能触犯他们。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出自《礼记·祭义》。物:根据。格:格式。意思是:说话要有根据,行事要有原则,所以活着的时候不会改变志向,死后就不会丧失好的名声。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出自《礼记·缁衣》。虑:考虑。稽:考察。意思是:说话时一定要考虑清楚后果,做事情时一定要考虑清楚有没有弊端。
【口惠而实不至,怨蓄及其身】出自《礼记·表记》。实:实现。怨蓄:怨恨。意思是:口头上向别人许诺的好处不加以兑现,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出自《礼记·缁衣》。绝:断交。意思是:轻率地和贫贱的朋友绝交,或者郑重地和富贵的朋友绝交,这都表明尚贤的心理不够坚定而嫉恶的心理不够明显。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出自《礼记·曲礼》。爱:
与自己亲近的人。恶:不好的地方。意思是:对自己所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所厌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礼记·学记》。君:君临。意思是:建立国家,君临百姓,要以立教立学为首要之务。
【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出自《礼记·学记》。化:教化。怀:归附。意思是:教化百姓改变陋习,使附近的人心悦诚服,而远方的都来归附,这是太学院的教育目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想教化百姓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教育入手。
【立爱自爱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出自《礼记·祭义》。意思是:培养仁爱的风气就从自己的亲人开始,这是教化百姓和睦;培养尊重人的风气就从尊敬年长的人开始,这是教化百姓和顺。
【恭俭庄敬,《礼》教也】出自《礼记·经解》。意思是:恭敬节俭,端庄谨慎,这都是学习了《礼记》的结果啊。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古时候教学,家里有私塾,乡里有乡学,郡县有郡学,国家有太学。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入学一年后,考察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的邪正。三年之后,考察是否专心学业,乐于公益。五年后考察学生是否广览多读,亲近师长。七年后,考察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对朋友的选择,这叫做小成。九年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卓然自立,临事不惑,就叫做大成。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礼记·学记》。严:尊敬。意思是:求学的学问,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尊敬师长。师长受到尊敬了,然后师道才受到尊敬;师道受到了敬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恭敬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