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16779500000018

第18章 子篇(1)

老子

《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作者老聃,通称老子。原书分上下两篇,不分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今本分八十一章,一至三十七章为《道经》,三十八至八十一章为《德经》。

《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本书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明确指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所倡导的“无为”不是号召君王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乎自然发展。全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书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一些名句流传至今。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正常的事情可以演变成奇特的,善良又可以演化成妖孽。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固:通“姑”,暂且。予:给予。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先给予它。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自《老子·四十三章》。驰骋:奔走。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中穿行。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老子·四十章》。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中产生的。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出自《老子·七十六章》。意思是:坚强的事物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事物属于生存之类。这句话说明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老子·二章》。恶:丑。斯:则。意思是: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美的,那么,什么是丑的就很清楚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好的事物就是好,那么,什么是不好也就很清楚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低相互依靠,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出自《老子·二十二章》。意思是: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比喻人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出自《老子·三十一章》。兵:军队。意思是:军队是不吉利的工具,不是君子该用的工具,不得已再动用它。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四十一章》。意思是:宝器都形成得很晚。比喻成大事者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成功。

【功遂身退,天之遒】出自《老子·八章》。遂:成功。意思是:功业有所成就就隐退,这是合乎天道的。成语“功成身退”源于此。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老子·七章》。外:疏远。意思是:甘心居在别人身后的人自身反而在前面,不顾自身的,自身反而得到保全。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出自《老子·四十六章》。意思是: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过失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八十章》。意思是:鸡叫和狗吠都能听到,但邻国之间到老到死都不互相往来。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出自《老子·十三章》。意思是: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出自《老子·三十八章》。处:保持。厚:厚道。居:安守,处于。意思是:要保持厚道,不要刻薄;要保持朴实,不要浮华。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四十一章》。希:听不见声音。意思是:最大的声音听不见,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即有无相生,虚而为实之意。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出自《老子·五十八章》。割:生硬地割裂,就是勉强的意思。廉:东西的棱边。刿:割伤。意思是:做人应当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割伤。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出自《老子·六十七章》。意思是:性格慈善的人,就能勇敢;生活简朴的人,就能宽裕。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出自《老子·二十章》。唯:因为。意思是:正因为他不和人争,所以谁也争不过他。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自《老子·二章》。弗:不。居:居功。意思是:因为不居功,所以不会失去功绩。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受益。

【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出自《老子·六十九章》。意思是:两军势力相当之时,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恒:常常。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而失败。

【其安也易持,其未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出自《老子·五十八章》。意思是:事情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维持,在没有征兆的时候容易图谋,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在弱小的时候容易打散。

【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出自《老子·六十六章》。意思是:要想领导民众,在财利面前,必须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后头。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出自《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不迷失根据的就能长久。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出自《老子·二十三章》。轻:轻率。本:基础。君:主导。意思是: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主导。

【人之道,为而弗争】出自《老子·八十一章》。弗:不。意思是: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了好事而不跟人家争功。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出自《老子·二十七章》。楗:门闩。绳:绳索。意思是:善关门的人不用门闩而打不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却解不开。

【善用人者为之下】出自《老子·六十八章》。意思是:善于用人的人,总是非常谦卑,从不自高自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出自《老子·六十八章》。士:这里指将帅。与:相接。意思是:善于做将帅的人不轻易动武,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被敌人所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硬拼。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出自《老子·二十七章》。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好的人,可以做好人的借鉴。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出自《老子·八十一章》。多:称赞。意思是:善良的人不自我吹嘘,自我吹嘘的人不是善良人。

【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出自《老子·五十章》。意思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人,走山路不躲避兕虎,在战场上不穿甲胄。指勇敢、不怕死是最好的防身武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出自《老子·四十一章》。意思是:高明的人听到一个道理,就勤奋地去实行。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出自《老子·四十四章》。甚爱:过分爱惜。费:破费。厚亡:很多损失。意思是:过分地爱惜必定会造成大的破费,过多地储存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损失。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出自《老子·二十二章》。意思是:圣人抱定一贯的原则以为天下的范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老子·七十二章》。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广大的样子。意思是:天道之网,极为广大,虽然看起来稀疏,但绝不会有所疏漏。用来比喻坏人难以逃脱制裁。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老子·七十四章》。奈何:为什么。意思是:既然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是说严酷的刑法不能让人民屈服。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出自《老子·三十九章》。贱、下:均指百姓。意思是:在上位的人应当以在下位的人为根本,居高位的人要以居低位的人为基础。说明君王应以百姓为基础,即“民为本,君为末”。

【民之饥者,以其上什税之多也。是以饥】出自《老子·七十五章》。上:上层统治阶级。意思是:百姓之所以受饥荒,都是因为统治者吞食租税太多。

【善行者无达迹】出自《老子·二十七章》。达:明显。意思是:善于行军的人,不会留下明显的踪迹。指隐秘行踪,不为人发现。

【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出自《老子·六十九章》。行:行军。攘:伸。兵:兵器,武器。扔:进攻,攻打。意思是:作战的时候,行军要如同没有行军一样,伸出手臂如同没有伸出手臂一样。手中拿着兵器就像没有拿兵器一样,进攻敌人就像没有进攻一样。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出自《老子·三十章》。大军:指大的战争。凶年:因为战争过后,田地荒芜,物资短缺,百姓死亡,故叫“凶年”。意思是:经过大的战争之后,国家一定会有荒年。说明战争给国家和百姓所带来的必然的伤害。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四十五章》。意思是: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才算有智慧,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算得上聪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战胜别人,不过是自己有力量,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此句是老子的一个人生哲理,对后人很有启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五十八章》。倚:依存;伏:潜伏,掩藏。意思是:灾祸之中可能依存着幸福,幸福之中也可能潜伏着灾祸。用来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曲则全,枉则直】出自《老子·二十二章》。意思是:委屈的反而能保全,弯曲的反而能伸直。说明任何事物都含有其正反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出自《老子·二章》。意思是:有和无是相互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而形成的。用来比喻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自《老子·二十三章》。飘风:狂风。意思是: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事情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出自《老子·七十二章》。见:通“现”,表现。意思是:有自知之明,但却不自我显露;能自爱自尊,但却不自命高贵。说明待人处世要谦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八章》。上:最。上善,最善的人。意思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但却不与万物相争。

【少则多,多则惑】出自《老子·二十二章》。意思是:学习知识,少一点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多了反而让人迷乱。说明学习应该专精,不应庞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六十四章》。毫末:形容细小的萌芽。意思是:几个合抱粗的大树,也是由幼小的树苗长成的;几层高的楼台,也是用一块块泥土慢慢垒成的;千里长的路程,也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原意是说事物都是由微到著发展变化的。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后喻指大的事业也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积累起来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自《老子·六十三章》。意思是: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微的事情开始的。说明做事应从细、从易入手,进而完成大的、难的事情。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出自《老子·五十四章》。拔:动摇。脱:脱离。意思是:善于建功立业的人不会轻易动摇其意志,善于守住自己功业的人也不会轻易脱离其功业。

庄子

《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共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如在哲学上不仅仅有唯心主义的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在对待其他学派的态度上,时而坚持混合齐同,时而针锋相对。这些分歧,反映了战国中叶至秦汉间社会变革形势下道家学派的发展与分化,也反映了各种学派的相互渗透。但从全书总体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出自《庄子·杂篇·让王》。江海:借指为隐居。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大的建筑物,其下边为宣布法令的地方,代指朝廷。意思是:人虽然隐居世外了,但心却始终留在朝廷里(为国尽力)。后多作“身在江湖,心悬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