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16778600000044

第44章 世事洞察,人情练达(12)

作者说,这件事让她汗颜,让她惭愧。她说原来的想法、做法是要不得的作风,像政客们的做法,往往在选举前不断许下各种不管能不能实现的诺言,等到一旦当选时,做法却是另外一套。她提醒人们,做朋友不要做得像个政客。读完朵拉的这篇散文,我们也豁然感受到了一种同样的指责。反省自己,我们无法不让自己对号入座。难道日常的生活中,对朋友、对同事、对父母妻女,这种“好的,好的”的答应,过后就全然没有这回事了的次数还少吗?我们的哪次承诺不像天上的云,折射着太阳的光彩,而当一阵风吹过,便飘得踪影皆无了?朋友一次次失望,为了面子,他们没有指责过我们,也许他们习以为常了。我们也有过脸红的时刻,那是天真不可欺的孩子一次次责问我们:“今天答应带我去公园,明天答应带我去书店,怎么老说话不算数?”

也许我们的工作太忙,事太多。可是朋友亲戚托付给我们的也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呀!

其实,承诺是一种信誉,一种责任。我们全然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答应帮别人做的一点小事,是没有必要签合同的。

承诺的结果是应诺,履践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像美丽的童话,让人感动得心灵震颤。

一则异国的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了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伊人在他的《培养》一文中有这样一情节:大学生林克有着超群的才气和很帅的貌相,系里有不少女同学拼命追他,他都不动心。原来他在老家早已找了个“土”姑娘。那姑娘说不好丑俊,眼睛挺大,只是里面缺点东西,让人感到空洞洞呆愣愣的。碎花连衣裙有些土气,林克说,她是大集体工人。同学们见了都为林克惋惜,那语气满含着惊讶、不解,都苦口婆心地劝林克,什么“不能心血来潮”啦,“要考虑以后的共同语言和志趣”啦……林克只是笑笑,末了才说:“答应了人家,总不能当儿戏。”

好一个“答应了人家,总不能当儿戏!”平淡,质朴,严肃,一言九鼎。林克终究是林克,婚后的日子,他竟将这位“土”妻子培养成了举止大方,言谈不落俗套、打扮淡雅得体的成熟鲜艳的少妇。

也许有人会挑剔这两则故事,说孩子太天真,说爱情太神圣,其实生活的全部意义正来自于这普通而平常的生活。这特殊,只不过是普通平常中的典型。

承诺是一种信誉,更是一种信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答应了没有兑现,失去的不仅是信任。而且是生存的空间。“他这个人,答应的挺好,可过后就不办事,上次我托他办的那件事,到现在连个音都没有”,这样的话在朋友中传播开来,今后将何以处世?

答应人家的,比欠人家的还重要。不能办到,不要承诺。既然意识到这是误区,就要努力走出。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曾经有人采访过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问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他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功。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时机。”

“这个时机,”他说,“就是行动——或者按兵不动,说话——或是缄默不语的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机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个关键。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时机来临时识别它,在时机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变得大大简化了。那些反复遭受挫折的人经常对毫不留情的、不怀好意的世界感到泄气。他们几乎永远意识不到: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了恰当的努力,但却在不恰当的时机。

曾有一位审判员说:“哦,这些吵闹不休的夫妻们!他们只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种时候一个人受不了唠叨或批评——即使是善意的劝告!只要夫妻双方肯于了解对方的心情,知道什么时间去诉苦,什么时候去流露感情,这个国家的离婚率就会下降一半。”

这位审判员说的也正是查尔斯·科伯恩曾经提到的掌握时机。有一次,我以忏悔的态度问我的妻子,我的哪一点小毛病最使她气恼。“你的脾气,”她不假思索地说,“总是要到我们刚要走进宴会厅时才对我讲,我的头发乱七八糟或者衣服穿得不合适。”

良好的风度经常需要的也只是看准合适的时机而已。还有什么比兴致勃勃的谈话被打断更令人扫兴呢?

有谁没有遇到过一个从来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离去的不知趣的人呢?这个人会使你觉得像被他纠缠了一辈子似的。

把握合适的时间也可能是做某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佐治亚州的一位大夫为一对无子女的夫妻安排好了收养一个婴儿。他在深夜突然给妻子打电话说:“收养证书的一切手续都办好了,让我们一块儿到医院去,给鲁思和肯尼思抱回这个孩子吧。”

“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喊道,“他们根本没想到几天后就会得到一个婴儿,他们会惊慌失措的!”

“哈!”大夫说,“新生儿自愿在深夜诞生,而头一次做父母的人总是惊慌失措的,这样去给他们一个美好而正常的开端,就按我说的这么办吧!”

就这样婴儿在午夜时分“分娩”,做父母的兴奋得慌手慌脚。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开端。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会看时机是一种天分,也就是生来就具备的,就像是具有音乐细胞的耳朵一样。但是渐渐地,通过观察那些似乎有幸具备这种天分的人,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任何人只要努力留心都能获得的技能。

为了掌握恰到好处地处理时间的艺术,需要牢记五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要经常不断地提醒自己,掌握好时间在待人处世上的重要意义。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一旦你明确了“看准时机”的全部重要意义,你就朝着获得这种能力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和自己订一项条约(毫无疑问你会有许多次违反这个条约),这就是当你被愤怒、恐惧、嫉妒或者怨限的旋涡所驱使时,千万不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这些情绪的破坏力量可以毁坏你精心建立起来的“观时机制”。有一次,我在骚乱的群众大会上大发脾气,并且说了一些刺耳的和挖苦的话。我所支持的建议当场就被击败了。我的父亲,他也在场,什么话也没有说。然而在当天晚上,我在枕头旁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著名的话:“任何人都会发火的——那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对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为适当的目的,以及按适当的方式发火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第三,加强自己的预见能力。未来并不是一本关闭上了的书。大多数将要发生的事都是由正在发生的事所决定的。相对来说,很少有人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来设计今后的自己,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并照此行动。

预见能力在商务中是如此重要,许多的公司都把它作为工作取得进展的主要尺度。但是在管理家务时它也同样是重要的。星期六会不会是到海滩旅游的好日子?

最好把现成的冻熟肉和三明治面包放进冰箱里。你寡居的婆婆健康状况是否开始衰退?你最好还是面对她可能搬来与你同住或者安排她到一所私人疗养院去的可能性吧。掌握好审时度势的艺术还包括看准将来事情会向何处发展,明白抓住现在这个时机采取行动去减少将来的麻烦或是在将来能得到好处。

第四,学会忍耐。你不能不信服爱默森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置于天分的土壤中,并且坚定不移的话,巨人般的世界也会向他让步。”获取这种耐力没有灵丹妙药,它是一种智慧与自制力的微妙的结合体。但是一个人必须明白,过早的行动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第五,也是最难的一条,就是学会做一个局外人。我们的每时每刻都是与所有的人共享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于是,真正地掌握时机就包括了解其他人是怎样看问题的。

一位大慈善家,已故的新奥尔良市的约翰·迪勃特夫人曾经谈道:在一个隆冬的晚上,她翻阅一本杂志。她的眼睛被一幅漫画吸引住了。那是两位衣衫不整的老妇人在微弱的火堆旁瑟瑟发抖。“你在想什么”其中一个问道。另一个回答:“我在想,明年夏天那些阔太太们会把一些保暖的衣服给我们的。”

迪勃特夫人是几家医院的赞助者,许多慈善事业的捐助者。她盯着这张漫画看了好一会儿,最后,她爬上顶楼,打开衣箱,把厚实的衣物打了好几个捆,准备来日就去分发。她决心将自己的慈善活动安排得更合时宜,正像她提出的“去援助那些需解燃眉之急的人们。”

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者大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如何防患未然并转危为安。固执的人对识时务者往往感到不齿,这缘于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长久不变的。特别是在考验一个人是否识时务的关键时期,原来的地位和身份似乎并不具有多少价值,在情势复杂的时候,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大可做些变通的工作。“变则通,通则久。”有了这样的适应能力,人生往往能够平稳地化险为夷。

所以,识时务者通常被人们称为“俊杰”,原因其实非常的实际,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能解决周围的任何问题。其实,命运常常要受到其他人的决定的辐射,一个很重要的生机是全方位地接触对方,从而使他们做出对你有利的决定。这样看来,识时务者从事的是一种高质量的工作。如果本身再拥有道德基因,那就是很有魅力的成功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