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16778600000035

第35章 世事洞察,人情练达(3)

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心存感激

事情没办好,也要感谢为你办事的人,这会给办事的人以信心和鼓励,使得两人的感情更为融洽,也为对方下一次替你办事打下伏笔,预留了感情的资本。

福特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友,也是帮助他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伙伴之一。但有一次,洛克菲勒与福特合资经商,因福特投资失误而惨遭失败,损失巨大,福特心中很感不安。

有一天,福特走在路上,看到洛克菲勒与其他两位先生走在他后面,他觉得没脸回头,假装没有看见他们,一直低头往前走。这时,洛克菲勒叫住了他,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微笑着说:“我们刚才正在谈有关你的事情。”福特脸一红,以为洛克菲勒要责怪他,于是他说:“太对不起了,那实在是一次极大的损失,我们损失了……”想不到洛克菲勒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啊,我们能做到那样已经难能可贵了。这全靠你处理得当,使我们保存了剩余的60%,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谢谢你!”洛克菲勒没有因为福特没把事情办好而去埋怨他,相反还找出一堆赞美和感谢的理由,这真是出乎福特的意料。此后,福特努力做事,不仅为洛克菲勒挽回了损失,而且还为公司赚了不少的钱。

朋友历尽周折,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办成你所托之事,如果你连一句“谢谢”的鼓励的话都没有,那么,对方也就再也不想帮你办事了。

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记者,春节时准备回老家过年,但他临时有采访任务,抽不出时间提前去买火车票,于是他托付一个好朋友小芸替他去买票。

小芸马上跑到火车站,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轮到他时,火车票卖完了。小芸无功而返,记者心里很不高兴,不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还觉得小芸耽误了他的行程,给了小芸一个难看的脸色。

小芸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虽然没买到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句感谢的话都没听到,相反还被埋怨,心里不好受,因此记者失去了这位朋友,小芸再也不会帮记者办任何他能办到的事情了。

一个会办事的高手,在朋友帮自己办事没办成时,也会适时地感谢对方,既维系了原来的友谊,又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办完事后,说声“谢谢”是世界上最容易赢得友谊的办法,它是加强人际关系的一件法宝。

在求人办事时,有许多人存在这样的心态,对方帮自己办事,如果办成了,理所当然地要感谢对方。如果事情没有办成,就认为不必感谢对方了,甚至埋怨对方。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对方即使没有帮你把事情办好,可能是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但他可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交友办事,不管对方是不是把事情办成了,都要感激帮你办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求人办事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次由于某些原因,对方没能把事情办成,可能下次有机会可以帮你把其他的事情办好。如果你认为对方反正没把事办好,用不着去感谢对方。好像无功不受禄,不值得去感谢,这样,可能对方认为你没有人情味,以后可能不会再帮你忙了。

在求人办事时,不要对人太苛求,只要对方为你办事,在没有办成的情况下,也要向对方表示感谢,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

求人办事,不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是办事过程中的一大禁忌。托人办事,要考虑到人家是否能办得到。如果人家诚心诚意向你表示他爱莫能助,就不能强求人家非给你办成不可。

孙健得知老同学赵卓的亲戚在政府部门掌权,他便找赵卓,希望能通过赵卓的亲戚把他从乡下调到城里。赵卓见老同学相求,虽犹豫,但还是答应了。赵卓问过他的亲戚后,人家说无法办,赵卓便向孙健说明情况。但孙健却认为赵卓不给他办事,立即拉下了脸说:“你真不够朋友,这么一件小事都不帮忙。”说罢便转身走人,赵卓感觉自己费力不讨好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原打算讲完这件事后,还要说另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人,也有可能办成这件事,但看孙健的态度,他也不敢再说这层关系了,他怕如果再办不成,不知孙健会怎样对待他了。

孙健的这种意气用事的做法,就是不讲分寸,是托人办事时最为忌讳的。

有的人做什么事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在乎别人有什么困难,一旦自己有事相求,就要求你非答应他不可,不然,就像人们说的,“王八咬人不撒嘴”,非给闹出个结果来不可,这种做法是求人办事的大忌。求人办事绝对不能强人所难。如果对方能办到而不愿帮忙,也不能因他不帮忙就给人难堪。他不愿意肯定有不愿意的理由,求人者就应该体谅对方的难处,另想办法。如果对方有顾虑,就应给他充分的考虑时间,千万不能因对方一时没有答应便意气用事,强人所难。

当你有事需要求人帮忙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你不能不顾朋友是否情愿。比如你想要朋友跟你一起去参加某项活动,朋友表示出犹豫。这时,如果你再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就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他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就更难堪。对你所求,若答应则打乱自己的计划,若拒绝又在情面上过意不去。或许他表现乐意而为,但心中就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你对朋友有所求时,应该采取商量口吻讲话,尽量在朋友无事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时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的人在求领导办事时,频繁地往领导家里跑,尤其在下班以后,也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在领导家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他以为这样,就能获得领导的好感,事情就好办很多,殊不知,这种行为不管有心无心都有“咬人不撒嘴”之嫌,会使人很不耐烦。

在求人办事时,即使是再好的关系也不能强人所难,因为毕竟是你在有求于别人,只有心平气和、用商量的口气,才有望取得成功。强人所难、意气用事,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做事要勤于思考

同样的小事情,有“心机”人做出大学问,不动脑子的人只会来回跑腿而已。

两个同龄的年龄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叫小王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小李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小李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起了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小李之间的差别。

“小李,”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小李很快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小李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

小李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做事。”小王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还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带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货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小李,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小王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思维能力与方法的差别,是做事用心程度的差别。善思者高人一筹、事半功倍,不善思者拾人牙慧、亦步亦趋,做好事情的前提是想清楚、想全面、想透彻。

很多事情并没有固定的程序模式,大部分场合我们只有一个抽象的目标指导。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都是需要个人判断的。有“心机”的人做事往往能把握事情的脉络,把事情简单化,并且做得很周到。

我们做事情是按照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去做的,因此如何理解所要做的事情是一个关键问题。从小方面看到大方面,从点看到面,从表象看本质。要把事情做到位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点、一个步骤、一个动作。

我们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身、心、眼、口、手五个方面都努力去完善了,就做到关注细节了。对一般人来说,往往只能做到身勤或手勤,心、眼、口是最容易忽视的。

做事有“心机”的人总是“眼勤、手勤、嘴勤”,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很周全。

每日求新一点点

水不流动,必至污浊。同样,一切事业,不常进行改进、改良,努力使之日新月异,最后准会落伍,以致失败。

一个有“心机”的人,必须经常同外界接触。他必须常去参观,拜访同业的商店、展览会,以及其他种种可以使他有机会得到进步的新方法、新观念。在他事业的血管中注入新的血液。

一位著名的芝加哥商人曾告诉他的朋友,利用一星期的时间去拜访国内的各同行业商店,可以完全更新他关于经营上的观念。他每年总要出外旅行一次,去考察各家著名商店的管理方法与经营技巧。他觉得,要使自己能够站在广阔的、不偏不倚的角度观察自己的经营,保证自己的事业不致衰败,这种旅行是绝对必需的。他还说,除了获得种种处事、经营上的新方法、新观念、新暗示以外,他每次旅行回来,总觉得自己的商店也与旅行以前大不一样了。自己在处事、经营上的小缺点,店员的小疏忽,以前不曾注意到,或者虽然注意到,但总以为是无关紧要的细微弱点,现在都被他所察觉,并引起了他足够的注意。由于他有了新鲜的眼光,视野也扩大了,以前的一些“小”事现在成为重要的了。于是他要进行店务革新,改进管理经营方法,辞退无能的店员,而以一种崭新的气象来重新开始他的事业。

正是由于这位商人的锐意求新,不断改进,他的商店才日益兴旺,立于同行的不败之地。

人体中的血液,必须不断新陈代谢,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强壮。同样,要保障事业不致衰落,也必须常常改进新方法,汲取新观念。

常常处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他在事业上总是要落伍的。他们浸润在老环境中的时间太久了,以致对于各种小缺点、小疏漏,往往“习焉不察”。而已经存在的这种小缺点也只有在不同环境的映衬下才能看得出来。

任何人都不应该在事业达到某一点时,就表示满足。他应该经常要求自己超越已经到达的那一点,力求精益求精。假使他自满自足,以为无可再进,无可再前,那么他事业的衰落从此就开始了。

没有“心机”的弊病就在于,他们以为要改良事业,必须是整体的、突进的。他们不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道理。其实,只有从小处着手,只有逐渐改良,逐步演进,日益更新,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有“心机”的人每天早晨出发奔向工作时,就下定决心,力求在工作上较昨日有所进步,力争把事情弄得比昨天更好些,这样傍晚离开工厂、办公室时才会心里踏实。如果你向有“心机”的人学习,每天谋求若干进步,每天向前迈几步、甚至几级,在坚持了一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或事业有了惊人的进步。

量变引起质变。每天创新一点点,成功的新气象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做事,从创新开始

创新是发展的精髓,是成功的重要依托和特征,做事有“心机”的人,应该具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做事方法,不断取得新成果。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的脑瓜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一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赢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以后的马戏团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地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们进场后,小哈利就开始叫卖起柠檬冰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小哈利是一个做事非常有“心机”的孩子,他是凭借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做法,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最终用人们眼里的“荒唐想法”带来了十几倍的营业额。想想我们日复一日的也做很多重复的事情,我们做事也要有“心机”,用头脑去思考,用行为去改变,也许一个想法,就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孙膑兵法》的作者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一个做事特别有“心机”,而且懂得创新的人,正是他的创新精神为他带来了后来的成功。

相传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不假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由此看出,创新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做事有“心机”的人,要时时、事事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