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16765100000004

第4章 写人篇(4)

中午,当我端起碗筷准备盛饭时,发现老爸似乎又要说些什么,我忙说:“爸,《午间新闻》到了。”——新闻节目是老爸的最爱。老爸一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走到电视机跟前,打开电视,关心他的国际国内大事去了。好险呀,又逃过一劫。

吃过午饭,我便打着“学习”的幌子,到同学家玩去了。然而,晚上一回到家,老爸就又给我上起了“政治课”。憋了半天的话的确厉害,那一串串语言,如同一架机关枪不停地“扫射”,害得我左右耳得了“神经性耳聋”。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我便冲进卧室,“咣”的一声把门关上,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起阿杜的新碟来,任凭老爸在门外暴跳如雷也好,伤心欲绝也罢,就是不开门。

第二天一大早,老爸还没有起床,我就背起书包去了补习班。当初老爸给我报名时,我是很不情愿的,但为了避免“耳膜炎”再次发作,两难相较择其轻,也只有硬着头皮去了。一出门,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翻身得解放了”——这一下老爸就没有机会给我上“政治课”了,这样的时光真爽!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中午回家时,一上午愉快的心情又让老爸给破坏了,刚进门,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就听老爸问道:“今天学什么,学得咋样,都听懂了吗?要吃一堑长一智,学习不是一日功夫,要日积月累,做到日日清月月清。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My God !“政治课”又开始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老爸也真够辛苦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看着老爸眼角眉梢一天天增多的皱纹,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老爸劳累了多年的上下嘴皮歇一歇,因为我爱我的“碎嘴”老爸。

评论

父母大多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爱之深则督之切,整日的耳提面训自然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看来现实的家长们真得学点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行。文章语言流畅,活泼风趣,内容具体,富有生活气息。尤其结尾真情流露,让主题得到升华。

我的大树

当我还是个小丫头,外婆就像一棵大树,随时庇护着我。小时候,外婆常常背着我,摇来荡去,哼着摇篮曲,而我却玩着外婆头发绾成的小包包,觉得好像馒头一样,不停地玩弄着。

小时候,外婆会牵着我的手,到处走走,买糖给我吃,和我说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我仰望外婆,觉得外婆好高,好高。

小时候,外婆会陪我做功课,虽然她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但是却告诉我图画上的意思。有时还会把着我的手画图画,我不知画什么,外婆也不知道画什么,但是却非常欢乐。

小时候,我很喜欢玩外婆的手,觉得外婆的手好软好大。我常抓着外婆的手贴在面颊上,觉得好温暖好舒服,我就问外婆何时我的手才会跟她的一样大。外婆笑笑说以后就会了,我看看外婆,她的眼睛流露出慈祥的目光。

但是一切都改变了,如今的外婆,白发苍苍,皱纹也越来越多,手上的光泽也消失了,在我的感觉上是外婆不再伟大,不再是我的庇护所,不再是我心目中绿林成荫的大树了。

如今,我的头发已剪成标准的学生头,根本不需要外婆帮忙;我长大了,鞋袜会自己穿了,不再借外婆的手,那是我六岁时候的事情。

外婆已是旧时代的人,也落后了,根本不合乎时代的潮流。我的知识也日渐增多,外婆不再是我的老师了。外婆的手,皱纹越来越多,就像绉布一样,不再是我的庇护所,就连外婆的手如何消瘦,我也不知道。

外婆常要求我坐下来陪她谈心,但是我推说功课忙,下次吧!没有下次的,外婆连普通话也不会说,巧克力说有烟味,说来说去,还不是那套老话,有什么好说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刘奶奶带着小外孙买糖,高高兴兴,有说有笑,我才找回了自己。是我幼稚,是我无知,是我不懂事,今天的情景,不就是我小时真实的写照吗?

这棵我心目中的大树,是安详、广博的,而我在大树的庇护下成长,也使我有个甜蜜的童年。

评论

小作者以《我的大树》为题,从三个方面写了她对外婆的热爱之情。首先她通过几件小事歌颂外婆的伟大。文章写她还是“小丫头”时,外婆就像一棵“大树”,作者以“大树”比喻和象征外婆的高大。一“大”一“小”,对比鲜明。接着作者写她长大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于是外婆不再是她的大树,也不再伟大了。最后见刘奶奶带着小外孙的幸福情景时,才又“找回了自己”,重新体味到外婆的慈祥和伟大。文章语言朴实,平中见奇,富有感情。

老师的口头禅

上初三了,踏进一个新的教室,遇到了一些新的老师。各门各派的老师分别亮出各自珍藏的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真是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绝活儿,使我们倍感新鲜,受益无穷。其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要算是他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了。

物理老师的“对不对”

——试探虚实的弓箭

物理老师很胖,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便是“对不对”。开始大家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感到不知所措,一个个张口结舌。物理老师笑了笑,原来他是想探问我们在预习基础上判断他的演示实验步骤对不对。大家顿悟之时,惭愧无比,教室里立刻响起哗啦哗啦的翻书声。物理老师欣慰地笑了。一次次的“对不对”,一次次的醒悟与惭愧,我们把物理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彻,许多“看似懂,未必懂”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数学老师的“这怎么行”

——催人上进的铁鞭

数学老师是个急性子,每有人犯了错误,或未能解出简单的问题,他便急得涨红了脸,劈头冒出一句“这怎么行?”记得有一次,我数学只得了75分。他急匆匆地把我找去,额头上的青筋条条地绽出,指着一条又一条答错的题目,一遍又一遍地说着:“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呢?”一声又一声似乎在责问我,又似有深深的自责,仿佛是一条铁鞭抽打着我的心,使我感到一阵阵羞愧与内疚。就在这一声声急促的鞭策中,我和我的同学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获得进步。

语文老师的“我认为”

——独成一派的宝剑

语文老师有一句“我认为”的口头禅,时常在讲课时摆出一两点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一次,他正吟诵着高尔基的《海燕》,却忽然说:“我认为文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这个比喻不妥。”众皆愕然。他解释道:“闪电在全文中都是沙皇俄国反动势力的象征,既然如此,作者怎能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形容成闪电呢?”学完《孔乙己》,他忽然问:“孔乙己究竟偷了丁举人家的什么东西而被打折了腿?鲁迅先生还在哪些文章中写到了‘偷’,它们分别有哪些含义?”接下来,自然又是一段“我认为……”没过多久,我们便在一家刊物上看到了一篇他的文章:《浅谈鲁迅先生笔下的“偷”》。以后的结果不言自明,咱班的同学都会说“我认为……”并且常常引经据典,乃至争得面红耳赤。其中第一个受益的,当然是我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各门各派各家兵刃招数皆有不同之处,但都求一个“精”,都有一个“实”。这一句句口头禅,始终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永不满足。

评论

赞美老师的题材很多,文章也不少,而小作者却从“口头禅”的角度选材,以小见大,新颖独特。

文章选取三个老师的事例,即物理老师的“对不对”,数学老师的“这怎么行”,语文老师的“我认为”,紧扣“赞颂老师”这一中心行文,立意高雅、别具匠心,把人物写活了。正副小标题的运用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正标题揭示了口头禅的内容,副标题点明了口头禅的意义,互相补充,趣味横生。

文章语言流畅,整散结合,既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又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力。

难忘飞报“叶烧鸡”

看见这个题目可别误会。“叶烧鸡”并不是什么拿叶子包着的烧鸡,而是我们的小学常识老师——叶老师。

叶老师全名叶绍基,因“绍基”与“烧鸡”谐音,故得此美名。而叶老师也因此绰号而扬名全校,许多同学连自己班主任的全名还不知道,却早早耳闻“叶烧鸡”的大名。

好,正题现在引入。让我先来细细描述一下叶老师的外貌。此先生具体年龄不详,至今还未退休,可须发皆已白,身体瘦小却非常硬朗。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哈哈,说偏了。不过他真的是个非常滑稽的人哦!不信,请看正文——叶烧鸡,别号老顽童,上课时最大的特点是“笑不离口,杯不离手”。常识是副课,一般同学们都不很在意。可一换上叶烧鸡,他使出的杀手锏——笑,便把一班人马搞得服服帖帖。叶烧鸡的看家本领:不管多枯燥多无聊的内容,经他的口一讲出,就立刻变得妙趣横生。听他的课,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全面,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突出。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故不惜笔墨举他几例:

一次,叶烧鸡给大家上“桥”。他先用两块砖头夹住一张铅画纸,使纸面向上弓起,“这就是桥的模型。”他得意地踱着方步说。然后他讲了许许多多桥的性质,之后他摘下老花眼镜,向镜片哈了口气擦了擦说:“那些造桥专家都没我专业。”同学们一片嘘声。“你们不信,那就试试看吧!不论你们摆出怎样的桥,我都能一模一样地造出来。”当即有人举手,上台摆模型。将纸夹好之后,同学们纷纷问他能不能造。叶烧鸡深深地喝了一口茶,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能!”说罢捏了捏铅画纸,狡黠地一笑:“可惜我造不出这样薄的砖头。”笑得同学们前仰后合。

叶烧鸡属于那种“百事通”,什么课都能教,他还是我的围棋启蒙老师呢。他经常代生病请假的老师上课。记得有一回,语文老师病了,他就主动上起了语文课。“今天我们上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叶烧鸡推了推他的老花眼镜,贪婪地喝了一口茶,笑眯眯地说,“我是故意挑这一课给你们上的,因为它里面写到了‘叶’,顿生亲切嘛!”

对了,刚才提到“杯不离手”,忘记好好解释一下。在上面的例子里也可以看出来,叶烧鸡是何等的嗜茶如命。他的杯子是那种雀巢咖啡瓶子类型的大玻璃杯,里面装着黄黄的茶叶。上课时老师是不可以喝茶的,“你们别说出去哦!”叶烧鸡呵呵笑着做了个鬼脸,津津有味地呷了一口。糟糕!我是不是泄漏出来了呢?应该不算嘛,我只是写出来而已,没有说出来啦!

叶烧鸡有一辆破烂的老爷车,高高大大的,和他的小身材很不相称。叶烧鸡曾向我们罗列过他的车的两大优点:第一,骑车的时候不用按铃(车子本身就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第二,不用怕小偷(没一个小偷会看中这种车的)。我们对它也都像对叶烧鸡一样尊敬着。当轮到我值勤,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每每听到哐啷哐啷的声响,便会看到叶烧鸡小小的身躯从他高高大大的自行车上下来,然后是他脸上熟悉的笑容。我是带着微微苦涩的甜蜜写下这些文字的,因为此刻,我已离开叶老师两载有余了。表弟现正受业于叶烧鸡的门下,但也快毕业了。叶烧鸡的近况只能从表弟的津津乐道中有一个抽象的体会。不过,有一些东西,却一直在我的脑中鲜活着:他的笑,他的老花眼镜,他的大玻璃茶杯,还有他的老爷车。

评论

说实在话,能让同学们记忆犹新的老师大多是很有个性的。本文中就有一位。文章写得有感情,感人至深。

给老师摄影

哦,想给我们班的老师摄影?那好,下面我给你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但愿你能拍出称心如意的照片。

语文老师——张老师背景——小河边。蓝天,白云,阳光。张老师脚踏一方石块,正在和全班同学举行野外诗会。你听,微风吹出了他心底的诗韵——此刻,阳光犁亮每一个诗眼,泥土芬芳了拔节的诗行。让题海中挣扎出来的灵感,和轻风流水浅吟低唱……最好能特写一下他的嘴,这是一张不大不小、嘴唇极薄的嘴。可别小看这张嘴呀,你能从中感受大江东去的雄浑,金戈铁马的豪迈,踏月吹箫的清幽,小桥流水的怡然……是这张嘴,告诉了我们语文的美,生活的美!

数学老师——王老师背景——操场上。夕阳如火,晚霞嫣红。王老师又在和一个学生散步。可别以为这散步只有悠闲,一般来讲,以下情形可在邀请散步之列:成绩考砸了,思想滑坡了,上课溜号了,同桌闹翻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你的进步超出了他的想象呀,你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什么的。

至于属于哪种情形,只要看他的脸色就能准确“定位”。他的脸呈椭圆形,黑,颧骨突出,眼睛属绿豆眼之类。如果是严重问题,散步时这张脸便黑得让你不敢再看第二眼;如果是喜事,脸上定会容光焕发。所以,拍照时你别忘了拍好这张脸。

外语老师——邹老师背景——黑板前。黑头发,飘起来。长长的、柔柔的秀发披在肩头,好美!同学们多次窃窃私语:这拍洗发露广告的,咋不来请我们的Mrs 邹?说“yes”时,她的头一低,发丝自然飘到了眼前;喊“no”时,头一扬,发丝又飘到了脑后。开心了,她不会当着我们的面一展笑靥,而是转过身去,留给我们一个满头秀发的背影;发怒了,她会瞪大眼睛,不停地吹那飘在嘴边的发丝。你可得好好想一想怎样拍好这一头秀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