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的艺术(经典励志文丛)
16760900000009

第9章 做好充分的准备(4)

为了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最好能通过一定的练习使自己的声音有力且富有弹性。因为声音的转变调节,直接受到我们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控制。这就是为什么在听众面前讲话时,一定要用我们了解并有热烈兴趣的题目的缘故;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热切地与听众共同讨论自己讲题的缘故。

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只需要对重要的字加强语气就可以了,其他的字则可以匆匆跳过去。整个句子也可以这么处理,让一些关键的字凸现出来,这是很有效的。仔细听一听,你会发现,你四周的人谈话都是这个样子的。可能以前你也这样说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了,同样,你以后也会上百次地说。如何强调语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须视情况而定。也许你是这样强调,而另一位演讲家则是那样强调。只要是自然的,就是有效的。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音量音调在单调的变化和速度上作一些处理,你可以利用录音机,也可以请你的朋友帮忙测试一下,当然,如果你能获得专家的指点,那会更好。不过可一定要记住,这些都是把听众排斥在外的练习。一旦你站在听众之前,就要将自己投身于演讲中,集中全部精神对听众造成心理和情感的冲击力。你可以尝试很快地说出“3000万美元”,口气显得平和一些,听起来就像这只是一笔小数目的钱。然后,再说一遍“3万美元”,速度慢一些,要充满浓厚的感情,仿佛你对这笔庞大的金额感到印象极为深刻。这样听起来,就好像3万美元比3000万美元还多。

林肯在强调某一要点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他会以很快的速度说出几个字,当来到他希望强调的那个单词或句子时,他会拖长他的声音,逐字逐句得说得很重,他会把他所要强调的单词或句子的时间尽量拖长,几乎和他说其余五六句不重要的句子的时间一样长,然后就像闪电一般,迅速把其他的句子说完。这样的方法一般都能引起听者的注意。

奥利佛·罗吉爵士在演讲中也经常会停下来,这些停顿都是在重要的段落前后,这时,一个句子可能停顿三四次,但他表现得十分自然,令人不易察觉。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除非是那些专门分析罗吉爵士演讲技巧的人。

在说话中恰当地运用沉默,可使沉默发挥最大的功用。大诗人吉卜林说:“你的沉默,道出了你的心声。”它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对于能否吸引听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但是初学演讲的人往往会将它忽略。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使讲话或演讲停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视其意义、气氛及感觉来决定。今天,你演讲时在某一个地方停顿,但明天你再作相同的演讲时,可能就要在另一个地方停顿了。但是,只要表现得自然,就会有最强大的说服力。

另外,在讲演准备得有点眉目时,你可以在平时的生活里不断练习。比方你可以把要讲演的内容运用到和朋友及同事的日常谈话中。你不必全套搬出,只需要在他们面前随便的说说就够了:“朋友,你知道吗?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告诉你吧!”你的朋友可能会很好奇地听听你的故事。在向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最好仔细地观察观察他们的反应,听听他们的回应,说不定就能从他们的评价中吸取一些颇为有趣而且有价值的东西。

著名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先生曾经这样告诫人们:

“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将你的心得说出来,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和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并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当我们沿着口头交谈的梯子往上攀登,而达到几乎接近当众讲演的境地时,如讨论、做决定、解决问题与举行决策会议等,我们再看看有效说话的技巧和方法,就能知道将之运用于日常的语言活动之中是多么地有效。

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具魅力,更加生动和吸引人,你还应该使自己的题材尽量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深层次的意义,这样一来可以使自己的演讲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二来也对听众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让他们在听过之后深受启发,认为只要依此实践,便会成为更好和更有用的人。

如何让你的演讲更为娴熟?这就需要把握一切练习演讲的机会。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有那种勇气,千万不要躲在角落里,要洒脱一些。只要稍微仔细一些,就不难发现,商业、社交、政治、事业,甚至是邻里之间的活动,都离不开说话,只要你生活在这当中,你就要说话,如果你不学会当众说话,就好比一个人不下水,便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即使你熟读所有关于当众演讲的著作,却依旧开不了口。书本能对你起到一种指引的作用,但要获得真正的收获,必须将书上的建议进行具体地实践。

旧话重提,培养说话之前一定要具有充分的自信心。自信心能给你一种安全感,使你勇于和他人交往,在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也能勇敢而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对自己表达的思想充满了激情,便会在很多场合中努力搜寻自己的经验。就家庭主妇来说吧,她们的兴趣原来大多局限在小天地里,她们自从在小小的谈话圈子里用上了说话技巧的知识以后,就会纷纷兴奋地说出自己的新体验。

“我发现自己获得的信心,使我有勇气在社交集会上起立发言。”哈特太太在辛辛那提的演讲训练班里曾这样对同在一起学习的同学说:

“我已经开始对时事产生兴趣。我不再畏缩于参加谈话的聚会。相反地,我热切地加入。不仅如此,我曾经做过的一切,都成为可供我讲述的好材料。我发现自己已对许多新活动产生了兴趣。”

哈特太太的亲身体验,对于一位教育家来说,也许并无新奇之处。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动力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引发一整串的行动和交互作用,使得整个个性活泼开朗起来,成就因此而产生。就如哈特太太所言,只要把我那些总结的原则付诸实践,即能得到个人莫大的充实感。

我们中间有很多的人职业都不是教师,但是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需要用言语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譬如父母教训子女,园艺教授他人修剪玫瑰花的新方法,观光客们就最佳的旅行路线彼此交换意见等等。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人们都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强劲有力的表达方式。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练习。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中,是否拥有良好的沟通方法,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成绩和成就。

作为销售员、经理、店员、部门首长、团体领袖、教师、牧师、护士、主管、医生、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我们都身负职责,需要解释专业领域里的知识,并给予职业性的指导。我们是否能以清晰、简明的语言来做这些解说,经常是我们上司用以判断我们能力的尺码。

从事“说明”的演员练习,可以形成快速思考与敏捷用词的技巧,然而这种技巧却不限于正式的讲演,它可以每天为我们每个人所使用。最近,在工业界、政府机关和各职业组织里,风起云涌纷纷开设口头沟通的课程,更加说明了在各种职业和行业里,对清晰明确的谈话的要求。

第七节具体你的演讲

许多讲演者不注意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未能把自己的目标与讲演对象的目标相配合,以致手忙脚乱,言语错误百出,招致失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著名的英国主教对军队发表了一次讲话。他们正要前往战壕作战,可是其中只有少数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派往前方作战。可是这位主教却对他们大谈“国际亲善”以及“塞尔维亚在太阳下应有权占一席之地”。在他们之中,大多数的人连塞尔维亚是城镇还是疾病都不知道。既然如此,他倒不如对精深的“星云学说”发表一篇响亮的颂辞,反正效果是完全一样的。在他讲演过程中,没有一个骑兵开溜,那完全是因为宪兵们就站在每个出口上,防止他们逃掉。我们无意贬抑这位主教,他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学者。

在一群宗教人士面前,他很可能会声势夺人。但现在他忘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军人,在军人们面前,主教彻底失败了,甚至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不了解他的听众,也显然不知道自己讲演的真正目的,更不知如何使自己的演讲发挥应有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

可能人们不晓得美国总统林肯曾经发明过一种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一种可将搁浅在沙滩或其他阻碍物上的船只吊起的装置。他在自己律师办公室附近的技工店里,制造了这种器械模型。遇着朋友上办公室来瞧模型时,他便不厌其烦地讲解。林肯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说明情况。

当他在盖茨堡发表不朽的讲演时,当他做第一次和第二次总统就职讲演时,当亨利·柯雷过世,他就其一生发表演讲时,在所有这些场合里,林肯的主要目的都在增强自己以及所演讲的人物在听众心中的印象,使人信服。

他面对陪审团讲话时,是想赢得有利的决定。在政治讲演里,是想赢得选票。他的目的,在这时便是获得听众,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林肯在当选总统的两年前,曾准备了一个有关发明的讲演,他的目的是想使人们快乐,至少,那是他原先的目标,可惜没有成功,他想做个通俗的演说家。结果在这方面却是连连受挫,有一次,在一个小镇里竟然只有三两个听众。

可是他在别的演说上却出名地成功,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人类语言中的经典之作。而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主要的是他在以后的这些演说里晓得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晓得如何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

一个美国国会议员曾在纽约马戏场被观众嚷叫、发嘘声,迫不得已而离开舞台,因为他很不明智地选择了做说明性的讲演。他告诉听众,美国正在如何备战。

他的听众可不关心备战的具体细节,他们要的是娱乐以及讲演者本人的真实想法。最初他们耐心而礼貌地听了他10分钟、15分钟,希望他的讲演快点结束。可是他依然不停地讲,喋喋不休。耐心没有了,观众不愿再忍耐了。有人开始嘲讽性地喝彩,其他人接着起哄,一刹那,就有上千人吹起口哨,嚷叫起来,但这个讲演者真是愚蠢,麻木到感觉不出观众的心情,仍在闷头继续讲,这下可惹恼了听众,于是一场混战登场。观众的忍耐上升为怒火,最后,观众的嚷叫和愤怒淹没了他的话语,20英尺以外,他的话就已经无法让人听到了。所以他只有选择放弃,承认失败,羞愧难当地退了下去。

所以,我们一定要使自己讲演的目的适合听众与场合,使自己的演讲意图和演讲内容具体化。如果议员事先斟酌过自己的具体目标是否符合前来参加政治集会的观众的目标,他就不会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了。

那么是否有方法可以具体我们的演讲目的和材料,使我们有最佳的机会,让我们的听众很快投入进去呢?

1930年,我开办的口才训练班在全国各地开始受到欢迎。由于班级人数多,我便对学生的演说采取两分钟的限制。如果讲演者的目标只在欢娱或说明,这个限制对讲演便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等课程进展到要鼓励听众采取行动的演说时,就不一样了。若是采用老套,即序言、主体和结论的形式,这是自亚里斯多德以来为众多讲演家所遵循的组织形态,就使得激励听众行动的讲演无法施展。显然,这时就需要改变一些陈旧的东西,选择新的东西,让学员能在规定的两分钟里顺利得到结果,并获得听众的许可。

经过我们向众多智慧人士的细心求教,终于产生了讲演机构的“魔术公式”。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在名牌大学演说系执教的,还有一些人在事业经营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还有一些人则来自正在快速扩展的广告促销界。我们结合着这些背景和智慧,想出演说结构的新方法,即一个合理的,能反映时代需要的,合乎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方法,以影响听众,让他们采取行动。我们开始在班上具体实践这个公式,幸运的是它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后,被证明是正确的。日后,我们就一直采用着。

那么到底这个“魔术公式”是什么呢?一开始讲演,便把你的实例的细节告诉听众,说明你打算告诉听众的具体观念。接着,用详细清晰的语言说出你的论点。然后,述说理由,换句话说就是强调他们如按你所说的去做,会有什么好处。说到底,就是要使讲演具体化。

毋庸置疑,这个公式很适合当今社会快速度的生活节奏。讲演人再也不能沉溺于冗长、闲散的言论。听众们都很忙碌,他们希望讲演者直率而迅速地说出要说的话。他们习惯于消息鲜明而直截了当的新闻报道,使他们不必转弯抹角便能直接获知事实。他们都生活在广告漫天飞的世界里,这些来自招牌、电视、杂志和报纸的广告里,满是有力、鲜明的词语,把信息在短短几秒钟一古脑儿全部倾出。它们字斟句酌,没有半点浪费。利用这个“魔术公式”可以确定必能获得听众注意,并可将焦点对准自己言语中的重点。它能避免啰嗦无趣的开场白,如:“我没有时间把这场讲演准备得很好”,或“你们的主席请我谈论这个题目时,我在想,为何他要挑选我”。听众对道歉或辩解不感兴趣,不论其是真是假。他们要的是具体而实在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