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的艺术(经典励志文丛)
16760900000004

第4章 战胜恐惧、战胜自我(3)

想要获得成功的演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用毅力来征服困难,相信你自己。

在演讲的过程中,还应当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在演讲过程中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讲着讲着就会突然地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种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会抹杀你对演讲的信心。因此,在开始讲演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或是集中精力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感。

对于任何一个演讲者来说,都会有怀疑自己所确定的演讲题材的时候。他可能会问自己,这个题目对我合适吗?听众对这个题材会感兴趣吗?在有些情况下,他很可能一念之下便把题目改了。遇到这种情况,当这种消极的思想可能完全毁去你的自信的时候,你就该为自己做一番精神讲话,用简单、平直的语言跟自己说,你的讲演是很适合你的,因为它来自你的经验,来自你对生命的看法,在你的听众中,你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来做这番特别的演说,并且你将全力以赴,把它说清楚。现代的实验心理学表明,由自我启发而产生动机,即使是佯装的,也是导致快速学习的有力刺激之一,而根据事实所作的真诚的自我精神讲话,其效果会更加明显。

我对我的训练班上的每一个学员都有要求,要求学员在每一堂课里,都至少要对着乐于听、又乐于给予鼓励的同学讲一次话,因为只有“参与”,才可以培养出克服畏惧所需要的信心,也只有鼓励,才能让学员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另外我也会对教师们作一些要求,要他们把卡耐基课程训练视为破除畏惧和建立自信的工具。一定要把卡耐基课程看作是人际关系的训练,看作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为事实确实如此。一个人去除了畏惧,建立了信心之后,他的视野就宽了,离成功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我很清楚,毕业学员的证词,比教师的讲话更能够鼓励新学员,多邀请刚毕业的学员出席“新生班”,对新生说说他们是如何克服了畏惧的,以及有机会把这种经验报告出来是多么的快乐。毕业的学员还各自说明信心增强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有什么好处,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什么帮助。

我经常提醒我的教师要记住他们的责任:“征服畏惧以及培养仪态、勇气和自信。”帮助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勇气和自信的最确实、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让他在一组人面前讲话。由于我们知道批评一个人的发音、文法、音调和姿态,只会增加,而不是除去一个人的自惭和畏惧,因此我们先不批评这些。只有让他获得成就感和胜利感之后,才能帮助他培养勇气和自信。

能够从当众说话中获得信心,从而满怀信心地面对新生活的每一天,向着心里已经认定的成功一步步走向前,以信心十足的面孔迎战生活里的难题和困扰,曾是纷繁难解的情况,也可以变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悦挑战。

第四节释放自我

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每天想得是什么,其实在不知不觉中都会随着行动表现出来。

如果你想得是一些开心的事,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觉得开心;如果你想些难过的事,那么你就会在无意识间觉得难过;如果你想些可怕的事情,那这一天也就会惶惶不可终日了;如果你想着你会成功,那么成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靠近你,你也会为了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如果你想着你会失败,那么你会沉溺在自己的可怜里,不安和失落就会缠绕着你,失败也趁机走近了你。由此可见,心理上的积极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

“思想的重要性”,我认为是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了。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极大得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你我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也是我们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巴尔卡斯·阿理流士认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那么是不是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天态度去对待呢?不是的,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大家应选择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注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注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关注的意思就是要密切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方法,分清步骤地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的在无望的小圈子里打转。

有一次,罗维尔·汤马斯主演一部关于艾伦贝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著名影片。

他和几名助手在好几处战事前线拍摄了战争的镜头,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圣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在伦敦取得盛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地旅游了好几个国家,然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记录影片。当罗维尔·汤马斯因面临庞大的债务而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不值什么钱了,尤其是他们的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他的思想积极而勇敢,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来说,挫折只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而已——是你要达到事业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他的心理素质非常好,经过一番奋斗,终于如愿摆脱了困境。

心理学家马斯诺在他的著作《动机与个性》中也曾提到过关于“自我接受”方面的知识。他在上面写道:“新近心理学的主要要领是:自发性、解除约束、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受压抑的人说话声音明显细小,表现得信心不足,尽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使声音比平时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调动起全身15%的力量,使人能在压抑的状况下举起更大的重量。科学实验对此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能调动全部潜能,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潜能。

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有一段时间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她唯一的儿子也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

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以后有31年之久,都没有再见到他。

因为她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所以她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极感兴趣。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时,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医生甚至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

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玛丽·贝克·艾迪打开《圣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于是那人站起来,回家去了。”

那人就是我们内心的平静。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与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少关系。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疾病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其实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就包括了潜意识。因为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经常进行,长期坚持,这就意味着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自动进入潜意识,影响意识,只有潜意识改变了,才能最终成为习惯。

当你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的时候,你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力改变你的心境。这可能要花一点力气,可是秘诀却非常的简单。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的权威,他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我们使自己在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

詹姆斯的劝告对我们非常有用。为了培养勇气,当面对观众时,不妨就表现得好像真有勇气一般。当然,除非有所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是无用的。不过,如果已经定下并熟悉了自己所要讲的内容,那就大踏步而出,并深深地呼吸吧。事实上,在开始演讲之前,应深呼吸30秒,这样所增加的氧气供应可以提神,并能给你勇气。你的视野将会开始扩展,你将会看到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一层意义。

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让你的脸露出一个很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会吹口哨,就哼唱一段歌。你会很快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当你的行动能够显出你快乐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詹姆士·艾伦在《人的思想》中提到过:“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心里,也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兴起、征服,并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奋起他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衰弱而愁苦。”

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让我们用一个每天能产生快乐而富建设性思想的计划,来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这个计划的名字就叫做“只为今天”。就我自身而言,这种计划还是非常有效的,这是36年前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去做,我们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生活上的快乐”将大量增加。

信心和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

这是时代的伟大发现,是成功心理学的卓越贡献。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自信的主动意识,或者称作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自信意识的来源和成果,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样,消极的心态、自卑的意识,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也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正是形成不同的意识与心态的根本来源。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