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致富(经典励志文丛)
16760500000020

第20章 头脑——开启财富城堡的万能钥匙(1)

一、学会创新

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你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伟大的奇迹。

什么叫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他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的人后来石头捞出来扔回到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接着,我们来看看,怎样发展、加强创造性的思考。

培养创造性的思考的关键是要相信能把事情做成。要有这种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脑运转,去寻求做这种事的方法。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它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能独具卓识,能提出新的创见,做出新的发现,实现新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常规性思维是遵循现存常规思维的思路和方法时进行思维,重复前人、常人过去已经进行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结论属于现成的知识范围。人生思维所要解决的是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常规性思维所要解决的是实践中经常重复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注意观察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周围有两种类型的人:

一种是不加分析地接受现在的知识和观念,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种人既无生活热情,更无创新意识,另一种是思想活跃,不受陈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这种人不满足于现状,常常给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应该学习后一种人,培养和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的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新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新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新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这些论述深刻的揭示了创新的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新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成功的人简直就是不胜枚举。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他的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各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取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前所未有的。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洛列式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皮尔·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时,人们就像在参加一次真正的葬礼,皮尔·卡丹被指责为倒行逆施。结果,他被雇主联合会除了名。不过,数年之后,当他重返这个组织时,他的地位提高了。从大学里直接聘请时装模特儿,使人们更加了解他的服装,确保了他的成功。

1959年,皮尔·卡丹异想天开,举办了一次借贷展销,这一个极其超常的举动,使他遭到失败。服装业的保护性组织时装行会对他的举动万分震惊,因而再次将他抛弃。可他在痛定思痛后,又东山再起,不到三四年工夫,居然被这个组织请去任主席。

就这样,皮尔·卡丹的帝国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男装、童装、手套、围巾、挎包、鞋帽,而且还有手表、眼镜、打火机、化妆品。并且向国外扩张,首先在欧洲、美洲和日本得到了许可证。1968年,他又转向家具设计,后来又醉心于烹调,并且他成了世界上拥有自己银行的时装家。

“卡丹帝国”从时装起家,30年来,他始终是法国时装界的先锋。1983年,他在巴黎举行了题为“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他30年设计的妇女时装,虽然岁月已流逝了20—30年,可他设计的这些时装仍然显得极有生命力,并不使人有落后的感觉。

卡丹在经营时装业的同时,还向其他的行业发展。1981年,皮尔·卡丹以150万美元从一个英国人手里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这一惊人之举在全巴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家坐落在巴黎协和广场旁边,有着90年历史的餐厅当时已濒于破产,前景十分暗淡,不少人对卡丹之举不理解,有人甚至怀疑这位时装界的奇才是否真有魔法使餐馆重放异彩。可是,3年过去后,马克西姆餐厅竟奇迹般地复生了。不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且把它影响扩大到了整个世界。马克西姆的分店不仅在纽约、东京落了户,同时在布塞尔、新加坡、伦敦、里约热内卢和北京安了家,卡丹经营的以马克西姆为商标的各种食品也成为世界各地家庭餐桌上美味佳肴。卡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执法兰西文明的两大牛耳(时装、烹饪)而面向世界。”

40多年来,皮尔·卡丹的事业不断扩展,现在他在法国有17家企业,全世界110多个国家的540个厂家持有他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他在全世界约有840个代理商,18万职工在生产“卡丹牌”或“马克西姆牌”产品,每年的营业额为一百亿法郎,皮尔·卡凡已成为法国十大富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