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的力量(经典励志文丛)
16759300000027

第27章 温和的个性具有强大的传播力(3)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自私自利,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自私自利之徒往往容易狂热,他们的心为自我所填满,容不得他人,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上帝在他们心中就是自己。这种私欲恶性膨胀的人贪得无厌,可以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但他们终会被贪婪所吞噬。没有什么比发牢骚的人更为糟糕的了,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正常可言。”却终日无所事事,抱怨只会令他们更为沉闷无聊,死气沉沉。打个比方,这些人犹如最差的工人厌恶劳动。社会上只会抱怨的往往是手脚不勤的人,犹如最坏的轮子总是在不停地吱嘎吱嘎响。

牢骚满腹日渐成习,这已经成为社会的病态。在心怀妒忌的人眼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成了灰黄的,心术不正的人认为世上一切都是歪的,世界黑白混淆,让人时刻担忧烦恼与空虚。英国传统滑稽木偶剧《潘奇和朱迪》中有个小女孩,当她发现装满麦子的玩具丝毫没有价值和意义时,她说她唯一能去的地方是“尼姑庵”,在那里,她才能找到自我。现实世界里也不乏有严重病态的成年人。有些人总是以“身体不好”为借口,更有甚者,居然将之视为珍宝。岁月的流逝不能带走这种病态,相反它会日愈顽固。可能他们只是希望以这种手段博得旁人的同情,要不他们定能发觉自己在这个世界轻如鸿毛。

生活中的各种小麻烦接踵而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妥善处理。小问题处理不了就会演变为大问题;小麻烦不解决,听之任之就会转化为大麻烦。真正的生活烦恼与忧愁,多半是主观捏造、无中生有、杞人忧天。一旦痛苦降临,这些琐碎的烦恼自然灰飞烟灭。

我们之中也有人记下了许多烦恼,并处处加以比较。这样一来,本应抛弃的东西却得到了传承,自己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痛苦。许多父母对待子女就是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原本触手可及的幸福因而渐渐远去。慢慢地,他们失去对儿子的控制权,被宠坏了的孩子反过来要控制他们了。春去秋来,巨大的恶果由此产生。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人的心境得以生成。一个长期心情抑郁、没有欢乐的人,他的心当然不会感受到幸福、快乐和希望,这样的心态一旦养成,生活就会变得令人沮丧,使人绝望,有的只是吹毛求疵、牢骚满腹,整日伤心落泪,也就没有同情心了。他总是哀声叹气,怨天尤人,用倾斜的眼光看人,总对别人不满意。他孤僻成性,却以为别人与他一样“独立自主”。他的心一直被各种痛苦和烦恼占据着,他既和他人作对,又为难自己。这种人若想获得幸福与快乐,当务之急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自私自利的人通常也会显得斤斤计较,当然也会促成一个人的坏心情。极度的自私会引导人走向错误的方向,不可避免的要犯错误。纵使自私自利的意识再顽固再执拗,也都可以遏制。让那些定论者大发议论吧。每个人都有自由支配自己意志和行动的权利。一个人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决定了在这种意识下产生的行动带给人的是荣耀还是耻辱。如果我们的心胸豁达、乐观,就能在漆黑的夜晚望见闪烁的星星,一个人具备了健康良好的心,就会思想纯洁,行为正派,自觉而坚决地抵制不健康的想法,与邪恶者断绝一切关系。是坚持错误、执迷不悟,还是恍然大悟,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志,我们创造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属于这世界,但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不可否认,道德家并不能在每件事上都起作用。一日,一位著名的医生接待了一位内心极为忧郁的病人,他把病历放在这位医生面前。医生平静地说:“你无需看病,只要爽朗、开怀地大笑一番便可以了,我建议你去看英国著名丑角格里·马尔迪的表演。”“但是,我就是格里·马尔迪呀!”这位病人痛苦地说。

烦恼总是让那些烦躁不安、焦虑不已、总不满足的人们碰到,因此它们是幸福的大敌,是心境祥和的大敌。这些人身上长满了刺,活生生一群刺猬,又有谁敢走近他们呢!这种人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为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而处心积虑,互不相让,乃至引发暴力冲突。为此,生活失去了意义,幸福和快乐成了担忧和恐怖的傀儡。他们如光脚行走在荆棘之中,诚惶诚恐、惴惴不安,这就扼杀了他们原本美好的生活。理查·德夏普说过:“尽管有些小麻烦不值得一提,却如一根头发就能令一部大型机器停止运动一样,带给人极大的痛苦,快乐的秘密无非是对日常生活的小麻烦置之不理,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日子久了,好心情自然随之而来。”

圣·弗朗西斯·德沙列斯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精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强调:“在基督耶稣面前,我们必须拥有高贵的品质!”有人问圣徒:“你所说的高贵品质指的是哪些呢?”他回答说:“谦虚谨慎、耐心细致、仁慈宽厚、胸怀宽广、善解人意、平等待人、心地仁厚、心态乐观、待人诚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等诸如此类的品德,都是高贵的品质。美德如同不显眼的紫罗兰一样,不仅具有高洁的心灵,更拥有高雅的品德。如果美德是船,那么谦虚便是桨。不具备谦虚美德的人,似花朵失去芳香,这样的花又能博得谁人的喜欢呢?”

他继续说:“人必有走极端的时候,当自己面对烦恼、痛苦时,要注意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待人处事,不仅要想到他的坏,更要想到他的好,埋怨别人过激言论行为时,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不对的地方。正如水火不相容,心头的愤怒肯定能被容忍之心、自我反省所消解。一句贴心的话,一张真诚的脸,都是化解心头怒火的良药。丰硕甜美的果实需要仁厚之心培植,心灵真诚使人通身爽快,笑口常开。又有谁拥有实足的把握战胜如此心地坦然,仁慈宽厚的‘敌人’呢?”

如若将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在身上而不能克服它们,那么终有被它压倒的一天。因此,面对种种麻烦和痛苦,我们除了勇敢,正视更须妥善加以处理。先前,一个年轻人为一点小事所困,于是写信求教于伯瑟斯,伯瑟斯对症下药,一针见血地回复了他。他的这段话无疑成了精神苦恼的人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伯瑟斯说:“满怀希望和信心勇敢前进吧!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给了你忠诚的建议。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知难而上!我们必须顺应这七彩纷呈,变化万千的生活。社会时刻在变,人也应随之改变,成为识时务者的俊杰。善良的人总是给人反复无常或轻浮的印象,但你应该明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机应变是人的内在本能。如果一个人老是顽固不化,不懂得拐弯抹角,又怎能去除心中的不快呢?”

“大地哺育了我们,我们不停地与土地打交道,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世道沉浮,物是人非,这样一来,人文怎经得起一成不变呢?因而不会变通者老是折磨自己。人生本应追求崇尚高雅的道德情操,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适应变化,而是只能顺乎天理进而迎合四季。”

快乐、幸福和耐心不离不弃,耐心是促成人生幸福和成功的前提。“要想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具备耐心和毅力的内涵。”从前,阿尔弗雷德国王以耐心和快乐著称,因而“好运总与他相伴”。英国名将马尔伯勒取得了成功,正是由于他乐观向上、沉稳而平和的优秀品质。1702年,他写信给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戈多尔芬说:“让我战胜一切的是耐心。”面对同盟者的压制与阻碍,他淡淡地说:“既然我们已经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耐心等待是时下我们应该做的。”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满怀希望。希望是世人共有的遗产,哲人泰勒斯说过:“虽然你已经一无所有,但至少还有希望。”希望令人充满信心和力量,所以有人把它形容为“穷人的面包”。希望支撑起人间的伟业。历史上,伟大的亚历山大当上了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他把父亲的大部分积蓄赠与了朋友。当伯尔迪卡问亚历山大还留有什么时,他大声说:“我把最珍贵的希望留给了自己。”

不管多么甜美的回忆,相对于希望都成了过眼云烟,希望孕育着未来,而记忆只属于过去。希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成功的事业需要希望之母的呵护。”人的品格正如火车头牵引着世界,不断向前。正如拜伦所说:“一旦与希望失之交臂,我们的前途就只能是地狱。现在什么都已不再重要,因为众人皆知,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它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浮现,填满我们的大脑。希望是永存的,我们只有冲破层层阻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凡此种种,希望,只有希望,才是真正的动力,推动着我们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