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猎人笔记
16758800000006

第6章 莓泉(1)

8月初,天气通常炎热得很。在这时候,从中午到3点钟,最果断而热情的人也不能出猎,最忠诚的狗也开始“舐猎人的马刺”了,也就是,痛苦地眯着眼睛,夸张地伸长舌头,慢慢地跟在主人后面。主人训斥它,它只是可怜地摇着尾巴,脸上露出狼狈的神情,但是绝对不肯走在前面。有一次,我正是在这样的天气出去打猎。我很想到一处阴凉的地方去休息一下,哪怕就一会儿也好,然而一直忍耐着。我的不知疲倦的狗依然狂在灌木丛中跑来跑去侦察着,虽然它自己也知道这种狂热的行动不会有什么效果。窒息的炎热终于让我考虑到保存我们最后的体力和实力。我终于来到了我的仁慈的读者已经熟悉的伊斯塔河边,走下峭壁,踩着潮湿的黄沙,朝着以“莓泉”闻名的附近一处的泉水走去。这泉水自河岸上那条逐渐缩小而深邃的溪谷的裂缝中流出,不远处,带着愉快的不绝的潺潺声流入河中。溪谷的斜坡上,是茂密的橡树丛林;泉的附近是一片短短的、天鹅绒似的绿草地;阳光几乎从来照不到它的清凉的、银色的水面。我走近泉水旁边。草地上有一个桦树皮制的勺子,这是过路的农人为了大家方便而留下来的。我喝够了泉水,躺在阴处,向四周观察。这泉水流入河中时汇聚成了一个水湾,因此那地方以前是一片涟漪。在这水湾旁边,坐着两个老头儿,背对着我。其中一位体格非常结实,身材高大,穿一件墨绿色的、整洁的上衣,头上一顶绒毛便帽,在那里钓鱼;另一个人身体瘦小,一件打补丁的波纹绸外衣,没有戴帽子,抱着一罐头鱼饵放在膝上,不时用手抚摸自己已白发苍苍的头,好像是不让它晒到太阳。我更认真地向他看,这人是舒米希诺的斯交布希卡。请同意我把这个人介绍给读者。

距我的村庄几俄里远的地方,有一个舒米希诺大村,在那里有一座为圣科齐马和圣达米安建造的石制礼拜堂。这礼拜堂的对面,以前有一所宏大的地主邸宅在这里显赫一时,这邸宅附近有各种附属建筑物、杂物坊、作坊、马厩、地下室、马车库、澡堂、临时厨房、客房和管理员住的厢房、温室、平民用的秋千,和其他零散有用的建筑物。在这邸宅里以前住着一家豪富的地主,一直过着平静的日子,突然有这么一天,这些财产全部被烧毁了。主人们迁居到别处去了,这房子就荒废了。广大的焦土变成了菜园,处处放着砖头。他们用仅剩的圆木胡乱地钉了一间小屋,用十年前为了要造哥特式亭台而买来的船板当屋顶,就让园丁米特罗方带着他的妻子阿克西尼亚和七个小孩住在这屋子里。主人吩咐米特罗方把青菜野蔬拿给150俄里外的主人家食用;让阿克西尼亚看管一头提罗尔种的母牛,这头母牛是用高价从莫斯科买来的,可就是不能再生育了,因此自从买来以后,没有产过牛奶;还有一只烟色的冠毛雄鸭——惟一的“老爷家的”家禽——也交给她照看;孩子们因为年纪还小,没有给他们任何任务,可是这使得他们都变成了懒惰人。我曾经有两次在这园丁家宿夜。路过的时候我经常向他买黄瓜,这些黄瓜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夏天就已经长得很大,淡而无味,皮厚而黄。我就是在他家里第一次见到斯交布希卡的。只有米特罗方一家和借此寄住在兵士的独眼妻子的小屋里的、年老耳聋的教会长老盖拉西姆居住,没有一个家仆住在舒米希诺,因此我所要介绍给读者的斯交布希卡,不能把他看作普通的人,特别是不能把他看作家仆。

只要是人,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就会有怎样的关系;只要是家仆,即使没有工钱,至少也会得到所谓的“口粮”。斯交布希卡却从来没有得到任何补助,他没有一个亲戚,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存在。他几乎没有来历,没有人谈起他,户口调查中大概也没有他这个人。有一种不确定的传闻,说他曾经在某时当过某人的仆从;但是他是谁,什么地方的人,谁的儿子,如何会做了舒米希诺的居民,怎样得到那件波纹绸的、自古以来就穿在身上的外套,他住在哪里,以什么生活……对于这些,绝对没有人知道一点儿,而且,说实话,谁也不想知道这些问题。就知道一切家仆的四代家谱的特罗费梅奇老公公有一次说,他记得已去世的老爷阿历克塞·罗马内奇旅长出征回来时用辎重车带回的土耳其女子,和斯交布希卡是亲戚。在节日,按俄罗斯旧俗,用荞麦馅饼和绿酒普遍的布施并款待众人的日子——就算在这些日子里,斯交布希卡也不到摆设好的桌子和酒桶前面来,不行礼,不靠近老爷去吻他的手,不在老爷眼前为了祝老爷健康而喝一干二净管家的胖手倒满的一杯酒;直到有好心肠的人走过他旁边,把不要的馅饼分送给他。在复活节的日子,他也参与接吻礼,可是他不卷起油污的衣袖,不从后面的口袋里拿出他的红蛋,不喘着气,眨着眼睛,把这蛋敬献给少爷们或者敬献给太太。他夏天住在鸡埘后面的储藏室里,冬天睡在澡堂的更衣室里;最冷的时候,他在干草棚里过夜。人们经常看到他,有时甚至踢他一脚,但是没人同他说话;而他自己,也好像从来不曾开过口似的。火灾之后,他就栖身在——就像奥廖尔人所说,“耽搁”在——园丁米特罗方家里了。园丁不管他,不对他说“你住在我家里吧”,可是也不赶他出去。斯交布希卡其实也不是住在园丁的屋子里,他住在菜园里。他不发出一点声音;他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害怕似的用手挡住嘴巴;他总是像蚂蚁一样悄悄地张罗奔忙。而一切都是为了糊口,仅是为了糊口。

的确,如果他不是这样从早到晚为自己的食物忙碌,斯交布希卡肯定饿死了。辛苦的是每天都不知道吃什么!斯交布希卡有时坐在围墙下啃咬萝卜,或者蹲着剥着一棵肮脏的白菜;有时呼哧呼哧地提着一桶水到别处去;有时在一只砂锅底下点火,从怀里取拿几块黑乎乎的东西放进锅里去;有时在自己的储藏室里用一块木头来敲打,钉上钉子,做出一个放面包的架子。他做这一切事都小心翼翼,仿佛是秘密的,你一看他,他就隐藏起来。有的时候,他忽然离开了两三天,当然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很快,他又出现了,又在围墙旁边偷偷地把劈柴放到铁架子底下去了。他的脸很小,眼睛发黄,头发一直垂到眉毛,尖鼻子,耳朵很大而且透明,就像蝙蝠的耳朵,胡子似乎是两星期以前剃掉的,一直保持这个长度。我在伊斯塔河岸上遇到的,就是他和另一个老头儿在一起。

我走到他们眼前,向他们打招呼,然后同他们并排坐了。斯交布希卡的同伴居然我也认识的,这是彼得·伊里奇伯爵家的已经自由的农奴米海洛·萨维里叶夫,处号叫做“雾”。他投宿在一个患肺病的波尔霍夫小市民——我经常投宿的旅店的老板——那里。途经奥廖尔的大道上的年轻官吏和别的闲人(埋在条纹羽毛褥子里的商人看不到这些),到现在依然可以看见距离特罗伊茨基大村不远的地方有一所彻底荒废了的、屋顶倒塌而窗子封死了的二层木造大楼房突出在路边。在阳光明媚的中午,比这废墟更凄凉的东西是想像不出来的。在这里,以前住过以好客著名的、旧世纪的富有的达官贵人彼得·伊里奇伯爵。有时通常全省的人都聚集到他家里来,他们在家庭自备乐队的震耳欲聋的音乐中、在花炮和焰火的噼啪声中跳舞,尽情地享乐;到现在,路过这荒废了的贵族邸宅而叹息并回忆过去的时光和过去的青春的老妇人,也许不止一人。伯爵长期地举行宴会,长时间地在许多献媚的宾客中间往来周旋,亲切地微笑。可是他的产业不够他挥霍一生。他彻底破产之后,到彼得堡去给自己找职位,没有得到任何解决,就死在旅馆里了。“雾”是他的管家,在伯爵生前就已经取得解放证。这人大概有70岁光景,相貌端正而令人愉悦。他总是微笑着,现在也许只有叶卡捷琳娜时代的人能这样微笑:亲和而庄严,说话的时候嘴唇慢慢地突起,慢慢地缩回,和蔼地眯着眼睛,说话略有鼻音。他擤鼻涕、嗅鼻烟,也都沉着从容,好像做一件大事情。

“喂,怎么样,米海洛·萨维里叶夫,”我说,“钓了很多鱼吧?”

“喏,请往鱼笼里看着:已经钓着了两条鲈鱼,还有大头,应该是五条吧……斯交布希卡,拿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