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名人的金钱哲学(走进名人世界)
16737300000010

第10章 冒险使人成功(2)

哈默担任了苏联对美国贸易的代理商。他说服了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成为在苏联经销福特产品的唯一代理人。以后哈默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成为对苏贸易的总代理。哈默因此获得了惊人的效益,他在苏联银行的存款相当可观。

哈默是永不满足的,他不会放过每一次发财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哈默发现莫斯科商店里单调昂贵的德国铅笔,其价格是美国铅笔的十多倍,一支铅笔在美国只需二三美分,在苏联竟卖到20多美分。他申请了生产许可证后,用重金从纽伦堡请来技术专家,加强生产的管理。1926年铅笔产量高达1亿支,物美价廉的新产品不仅满足了苏联国内的需要,而且远销十几个国家,仅此一项哈默赚了几百万美元。

哈默是第一个前往苏联投资的美国企业家,他在要“消灭资本家”的社会主义国家获得了成功,并且还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奥纳西斯:一意孤行带来成功

闻名于世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是在一场空前经济灾难后才开始发迹成功的。

1929年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把阿根廷经济推入灾难的深渊。海上运输业也在劫难逃,首当其冲。

奥纳西斯得知,加拿大国有铁路公司为了渡过危机,准备拍卖产业,其中6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如今仅以每艘2万美元的价格拍卖。

他像猎鹰发现猎物一样,极为神速地前往加拿大商谈这笔生意。

这一反常举止令同行们瞠目结舌,海运业空前萧条,1931年的海运量仅为1928年的35%,老牌海运企业家们避之犹恐不及,奥纳西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于海上运输,无异于将钞票白白抛入大海。

许多人规劝他,好心的朋友们甚至认为他丧失了理智。他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复苏和高涨终将代替眼前的萧条,危机一旦过去,物价就会从暴跌转为暴涨。如果能趁机买下便宜物,价格回升之后再抛出去,定能赚到可观的利润。海运业虽暂受冲击,也会随着经济的振兴,货物必将重新获得它应有的价值。

奥纳西斯谢绝了同事和朋友们善意的劝阻,一意孤行,果断地将这些船只全部买下。

果然不出所料,神奇的机会来临了,经济危机过后,海运业的回升振兴居各行业前列,奥纳西斯从加拿大购买的那些船只,一夜之间身价陡增。他一跃成为海上霸主,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腰包,他的资产成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地激增。1945年,他跨入希腊海运巨头的行列。

奥纳西斯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有优秀企业家的某种超前判断之素质,这就是经营中机敏过人及有冒险精神,善于抓住空档见缝插针的本领,投资投到了点子上。

在公众指责中崛起的“魔鬼”默多克

从来没有谁像默多克一样,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被人们称为“魔鬼”。

默多克常常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但却使他的媒体帝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

当默多克为了开拓美国的新闻事业,放弃澳大利亚国籍加入美国国籍的时候,芝加哥一位专栏作家写道,默多克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变得更加富有和更有权势,他是一个得意忘形的暴发户,一个榨取美国工人血汗的吸血鬼,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个谎话连篇的家伙。

但是,这并没有阻碍默多克获得《纽约邮报》——除了《时报》,在纽约最有影响的报纸——的所有权。

就像一股黑色的旋风,他把在英格兰获得巨大成功的《太阳报》的低级趣味一夜间吹到新英格兰,大呼小叫地来到市区,“犹如一个返祖现象,一个19世纪晚期的赫斯特雕像,只是由于奇怪的时间错位而显形于20世纪70年代的纽约城”。

正当默多克被指责“围绕性、谣言和耸人听闻的报道强奸事实”的时候,他却在一步步建立世界性的传媒帝国,在澳洲、英国、美国、亚洲、东欧,他所操控的疆土不断扩大,而且从来没有人看到这个老头有金盆洗手的迹象,他比自己在20岁时竞选大学俱乐部秘书职位时更加生气勃勃,那时他被称为“一个性格粗俗、出色的赌徒”,在整个城市贴满了宣传自己的传单,现在他正在地球表面插满了“新闻集团”的旗帜。

被无数人诅咒、污蔑、诋毁、奉承、谄媚、敬仰之后,传媒大亨默多克已经找到了他所尊奉的哲学:作为出版商或媒体负责人,首先要绝对控制你的报纸,然后你必须具有独立精神。

从实践上,他一直履行自己的诺言:“绝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势利小人。”这也许就是他面对“低级小报”的指责时经常说的:面对大众没有什么错,莎士比亚也是为大众写作,他今天如果还能写文章,也许还会给美国家庭肥皂剧撰写脚本,那些东西不会太高雅。

在新闻集团内部,血雨腥风的事件也经常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目标,而默多克永远都是漩涡深处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他喜欢这样,喜欢成为舆论的焦点,喜欢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关键。他恐怕是最早最深刻地领悟到吸引眼球这个“媒体秘诀”的人物,他在捕捉机遇的时候是一个赌徒,懂得把一条条新闻组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个产品慢慢扩张,最终的效果是当人们觉醒的时候,发现已经无法离开他所制造的这个世界了。他深悟人类的欲望,无论精英阶层如何贬低,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理念,他把这称为“娱乐”,他的野心是创建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和娱乐王国。

虽然很多人认为,默多克就是“要毁掉地球的恶魔”,早晨起来用报纸当早餐,白天再把沾满污秽的东西吐出来弄脏整个世界。

默多克的成功还在于,长久以来他在商界因为讲究信誉而赢得的尊敬。编辑和记者们可以不信任他,但经济人和银行家却把他当做朋友。每个人都愿意和他做交易,他身上似乎永远带着成功的信号。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财政困境之后,他更加为所欲为,甚至到了他和人握一握手就可以达成交易的程度。跟随和支持他的人把他看做一个伟大的冒险者,充满激情并且正在实践一项影响全人类的事业,而且似乎注定会取得成功。这就是所谓“魔鬼”的魅力。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默多克对金钱比对竞争更有兴趣,对利润比对政治地位更感兴趣。本质上说,他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传教士。鲁伯特·默多克在7岁的时候,和他的姐姐海伦在自家的庄园度过幸福的童年,那时候他们常以猎捕水鼠取乐。他们把捕鼠的绳子套在低矮的树杈上,用茴香和肉糜吸引水鼠上钩,然后把被套住脖子的水鼠从水中捞上来,剥皮,再拿到市场上卖钱。鲁伯特回忆说,剥皮是一件又脏又累的活儿,每次他都让海伦去干,他则负责去卖,每张皮卖6便士,虽然海伦干了那些让人恶心的工作,而且比他大,但他每张皮只给她1便士。

默多克在70岁的时候,仍然继续他当年的营生,无数人为他工作,而且是一些被人咒骂的工作,他负责买卖,从不失手,而且越做越大。芝加哥的评论家曾说:

“如果让默多克成为美国公民,而把那些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的人遣返回去,那么应该把自由女神像做一点改动,拿掉火炬,让自由女神举起的手伸出一根中指。”

而鲁伯特·默多克,那个曾经卖过水鼠的小男孩,在机遇无限的信息时代,正在依靠科技和市场的力量以及他的野心,让更多的人为他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