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物与海洋
16734100000013

第13章 什么是海洋生物生产力(7)

海豹科约有10余种,中国主要产斑海豹,体长1.5~2米。海豹的头圆,吻宽而短,有稀疏触毛,四肢完全被毛,爪尖细;尾短小;体被绒毛。成体呈蓝灰色或黑灰色,间有许多蓝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腹面色淡。

初生仔兽体被白色厚绒毛,离乳前乳毛蜕变为成体颜色。

南象形海豹是鳍脚目中最大的动物,雄性成体长可达6.5米,体重约3600千克;雌性成体长仅3.5米,体肥胖,胸部宽,但躯体较柔软,能向后弯曲。南象形海豹的鳍肢靠近后部,能撑起身体。雄兽的鼻子呈长鸡冠状,长达40厘米;幼体黑棕色,成体黄褐色间灰色。

海牛目体形颇似鲸。它们皮肤很厚,被短而稀疏的刚毛。海牛的头部较小,前端呈截形,吻短,有很多触毛;无外耳壳;无背鳍;前肢鳍状,后肢退化;尾鳍扁平而宽大;无阴囊;乳头一对位于鳍肢后基部。本目共有3科,其中大海牛科原分布于白令海峡近岸水域,体长可达10米,在18世纪即被捕绝,现仅存2科,海牛科的尾鳍呈铲形。儒艮科只有儒艮1种,体长可达3米,胸鳍卵圆形,尾鳍宽广呈新月形,背部苍灰色,腹部灰色,雄体两颗门齿呈獠牙状。

海獭食肉目鼬科中唯一栖息于海洋的种,也是最小的海洋哺乳动物。雄性成体体长可达1.5米,雌体小。

形似鼬鼠,体细长。它们头小;具小耳壳;上吻端有触毛。

四肢短,后肢呈鳍状。身被刚毛和致密绒毛。体呈淡黄色或黑褐色。

海狮

海狮因它的面部长得像狮子而得名。海狮生活在海里,以鱼、蚌、乌贼和海蜇等为食,也常吞食小石子。

海狮没有固定的栖息地,每天都要为寻找食物而到处漂游。等到了繁殖季节,它们才选择一块固定的地方开始一场争夺配偶的激烈斗争。最后,胜利的雄性要占有许多雌性。雌性怀孕达一年之久,每胎产一仔。在动物园和水族馆里,海狮是颇受欢迎的角色。海狮聪明伶俐,经过训练,它们可以学会不少高超的技艺,如顶球、投篮、钻圈、用后肢站起来、用前肢站起来倒立走路,甚至跳跃距水面1.5米高的绳索。海狮的胡子比耳朵还灵,能辨别几十海里外的声音。

北海狮是海狮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它又叫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和海驴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海狮,素有“海狮王”的美称。海狮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动物,无论在科学还是军事上都是重要的角色。但海狮也是一种濒危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

海狮和海狗同属于海狮科,共有7属,14种。它们和海豹的差别为:海狮及海狗的鳍状后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此外,有如小指头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欠缺的特征。因海狮雄性颈部密生漂亮的鬃毛,故名为“海狮科”。海狮易与人类亲近,记忆力不错,可以饲养学艺。海狮的毛粗硬无绒毛,能防湿,毛皮仅可作防水用具外,没有什么价值。海狗很像海狮,全身覆有绒毛,脸很短是其特征。海狗与海狮不同,不会学艺。但因为它们的皮毛柔软、漂亮,往往招致猎人的捕杀,目前在严格的国际法令保护下,海狗的族群数目正逐渐回复中。

生物学家认为鳍足类动物和胡狼源自同一个祖先。

大约在三千万年前,海洋里的食物资源大大增加,在那时有些象犬类的肉食性动物开始慢慢转移到海洋里来寻找食物,为了能适应在水中觅食,他们的身体和生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四肢演化成鳍状以方便在水中游泳,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进化,就形成了现在的鳍足类动物。

特点

海狮是海洋中的食肉类猛兽。海狮的食物来源于海上,主要以鱼类和乌贼等头足类为食。海狮身体粗壮,食量大得很,最深可以潜入270米的海底。在人工饲养下,一头海狮一天要吃40千克的鱼。一条1.5千克多重的大鱼,它可以一口吞下。在自然条件下,海狮的活动量大增,它们的食量还会增加2~3倍。海狮不但食量大,而且胆子也不小。它敢于在渔网中钻来钻去,抢夺渔民的收获,然后撕坏渔网逃之夭夭。因此,在渔民眼中,海狮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由于人们的大量捕杀,海狮的数量在不断下降。目前,有些国家已经提出保护海狮的倡议。在我国,海狮属于的鳍足目的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狮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较多。目前,人们已知的海狮有十四种。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个头较大,体披稀疏刚毛,没有或极少绒毛,共5种,如北海狮和南海狮;另一类个头较小,身上既有刚毛,又有厚而密的绒毛,共9种,如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狗。因为海狮的吼声如狮,有的种类雄性颈部的长毛也像狮子,所以总称为海狮类。

北海狮又叫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和海驴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海狮,因为在颈部生有鬃状的长毛,叫声也很像狮子吼,所以得名。它的雄兽和雌兽的体形差异很大,雄兽的体长为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雌兽体长250~270厘米,体重大约为300千克。

它的头顶略微凹陷,吻部较为细长,外耳壳很长,可达5厘米。雄兽在成长过程中,颈部逐渐生出鬃状的长毛,但没有绒毛。海狮的身体主要为黄褐色,胸部至腹部的颜色较深,雌兽的体色比雄兽略淡,幼兽黑棕色。雄兽具很小的阴囊。

海狮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海狮的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它的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生活习性

北海狮多集群活动,有时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但在海上常发现有一头或十数头的小群体。它们主要聚集在饵料丰富的地区。它们的食物主要为底栖鱼类和头足类。海狮在我国渤海、黄海均有分布。

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雄兽每个月要花上2~3周的时间去远处巡游觅食,而雌兽和幼仔在陆地上逗留的时间相对较多。

北海狮白天在海中捕食,游泳和潜水主要依靠较长的前肢,偶尔也会爬到岸上晒晒太阳,夜里则在岸上睡觉。它的食性很广,主要食物包括乌贼、蚌、海蜇和鱼类等,多为整吞,不加咀嚼。为了帮助消化,海狮还要吞食一些小石子。

生长繁殖

海狮每年5~8月间一只雄兽和10~15只雌兽组成多雌群体。雌兽每胎仅产1仔,幼仔出生时体长约100厘米,体重约20千克,3~5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北海狮是一雌多雄的动物。身强力壮的雄兽首先到达岸边的繁殖场所,在海滩上或岩礁上割疆而治。此后成群结队的雌兽才浩浩荡荡地赶来,使海岸上呈现出一片十分热闹的景象。雄兽先是立在海滩上,热情地欢迎雌兽的到来,继而拼命争抢配偶。越是体形威武,本领高强的雄兽,抢到的雌兽就越多,最后形成了许多由一雄多雌组合的“独立王国”,叫做生殖群或多雌群。

但是,生殖群形成以后,雌兽并不马上与雄兽交配,因为它们都已经怀胎很久,即将分娩,所以要先做好“生儿育女”的准备,待生下幼仔一周以后,才开始与雄兽进行交配,受孕以后,到翌年的繁殖期到来时再度生产。

雌兽在一个繁殖期内需要交配1~3次,一般是生产之后交配越早受精率就越高。每只雌兽受孕之后就立即退出多雌群,由其他未经交配的雌兽陆续补充进来。在长达5~6周的繁殖期间,雄兽一直不下海活动,不吃不喝,每天交配多达30次,每次交配时间为15分钟左右,雄兽依靠平时体内积累的脂肪来维持这一巨大消耗,一直到繁殖期结束。

雌兽每胎仅产1仔,幼仔只需10分钟左右即可产出,并不困难。刚出生的幼仔体长约为100厘米,体重约20千克,体毛为黑棕色,睁开眼睛就能活动,但需要雌兽耐心的照顾。雌兽行动时,总是用嘴叼着它一起走。雌兽的乳汁很浓,含脂量也很高,所以每1~2天以上哺乳一次,就能使幼仔得到足够的营养,生长得也很快。

雌兽产仔后5个星期便开始下海觅食鱼类、乌贼等,每隔2~3天回来一次,有时竟长达9天。尽管繁殖地群体庞大,密密麻麻,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但雌兽和幼仔仍然能够彼此辨别出来。雌兽返回栖息地后,首先是连声高叫,召唤着自己的幼仔,幼仔一听到母亲的召唤,也会高声答应,并急切地向雌兽叫声的方向移动,雌兽也加快步伐向幼仔靠拢。当它们相聚之后,除了用声音继续交流和联系外,还要辅以嗅觉,互相嗅对方身上的气味,甚至鼻子对鼻子地亲吻,当确认无疑后,雌兽才开始喂奶。不过,雌兽对不是自己的幼仔却表现得残酷无情,不但不会为之哺乳,而且还会用牙将其叼起来,抛向远处。这种情况如果正巧被这个幼仔的母亲发现,两只雌兽之间就会展开一场格斗。幼仔不会游泳,也不敢下水,到了5~6月份的时候才开始以小甲壳动物和小鱼作补充食物,此后慢慢地学会到海里去游泳和捕食,3~5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以上。

海象

海象,顾名思义,即海中的大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而坚硬的体毛,眼小,视力欠佳,体长3~4米,重达1300千克左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

与陆地上肥头大耳、长着长长的鼻子、四肢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海象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不能像大象那样步行于陆上,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海象主要生活于北极海域,也可称得上北极特产动物,但它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其踪影。

在高纬度海洋里,除了大鲸之外,海象可谓是最大的哺乳动物了,有人称它是北半球的“土著”居民。19世纪,由于对海象肆意捕杀,海象遭灭顶之灾,动物学界还曾经郑重地宣布海象在地球上已绝迹了。也许由于逃过大捕杀劫难的幸存者具有5年翻一番的繁殖力,近百年来海象又昌盛起来。如离旧金山100千米的一个仅3平方千米的小岛上,就生活着13万只的海象。

海象那巨大的身躯,古怪的相貌和奇特的生活习性,不仅使人们惊讶,也使科学家迷惑不解。它圆头,短而阔的嘴巴,粗大的鼻子,上犬齿形成长达40~90厘米的獠牙,每只獠牙达4千克以上。雄海象体长可达5米,重4吨。海象的后肢能向前屈,贴在腹下,使它在陆地时也能向前移动。海象性喜群居,数千头簇拥在一起。

夏季一来,它们便成群结队游到大陆和岛屿的岸边,或者爬到大块冰山上晒晒太阳。

海象的视觉差,两眼眯得像缺乏活力的老头子。它们爱睡懒觉,一生中大多时间是躺在冰上度过的,也能在水里睡觉。平睡时,海象半个脊背露出水面像座浮动小山丘,随波起伏;直睡时,它们的头、肩露在外面,呼吸挺方便。海象为何能直睡呢?原来它的咽部有个气囊,内充满空气时,使它像气球般悬浮在水中。海象的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当它们在睡觉时,有一只海象在四周巡逻放哨,遇有情况就发出公牛般的叫声,把酣睡的海象叫醒,迅速逃窜。海象的躯体笨重,可是行动起来非常敏捷,能在波涛汹涌的嶙峋岩石间游来游去,还能横渡几百千米的海峡!

海象的皮下约有3寸厚的脂肪层,能耐寒保温。海象在陆地上与海水中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因为在陆上血管受热膨胀,呈棕红色。在水中,血管冷缩,将血从皮下脂肪层挤出,以增强对海水的隔热能力,因而呈白色。

特点

在众多的海洋动物中,海象是最出色的潜水能手。

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潜游20分钟,潜水深度达500米,个别的海象,可潜入创纪录的1500米的深水层,大大超过了一般军用潜艇,后者至多可下潜300米。海象在潜入海底后,可在水下滞留2小时,一旦需要新鲜空气,只需3分钟就能浮出水面,而且无需减压过程。

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潜水本领,主要得益于它体内极为丰富的血液。一头体重2~4吨的海象,血液占整个体重的20%。而人类的血液,仅占体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于海象体内血液多,含氧量也多,在海洋中下潜的深度大、时间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海象习惯生活于海洋中的深水领域,阳光无法射到这里。像蝙蝠和海豚那样,海象并不具有特异的视觉功能,它是靠声音定位进行捕食。海象喜群居,性情懒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据记载,海象寿命为45年)大部分用在睡懒觉上,因此常常可看到成百上千头海象悠然自得地在冰上或海岸酣睡。长期生存斗争的经验,使海象时时刻刻也不放松警惕。这时,便有一名海象担任起警卫员的工作。一旦发现敌情,警卫员便会大声唤醒沉睡的伙伴,或用长长的牙撞醒身边的同胞,并依次传递下去。有时为了防御更加周到细致,它们还会在水中暗里安排了第二个警卫员。

海象形似笨重,但却十分灵巧。当它潜入海底觅食时,巨大的牙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不断地翻掘泥沙。同时,敏感的嘴唇和触须也随之探测、辨别,碰到食物,便用齿将其喜食的乌蛤、油螺等的壳咬破,然后将其肉体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