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6728100000047

第47章 智力的因素分析

斯皮尔曼是英国心理学家,1897年赴德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冯特的心理学。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先后向符兹堡大学的屈尔佩,格廷根大学的E·G·缪勒学习心理学。1907任伦敦大学讲师,主讲心理学,1911年升为教授,1931年退休。1904年他发表论文《一般智力》,奠定了智力或能力二因素论的思想基础。这是他在智力测验中发现了能力之间有相关的规律性时获得的。他提出,每项测验都可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该测验与其他测验所共有的因素,称为G 因素(一般因素);另一部分是该测验所独有的,可称为S 因素(特殊因素)。

我们在测验中取得的这个G 因素,是他通过相关法发现。相关法是透过可观察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去把握不可观察变量的分析工具。如下图所示:图中斜线条的圆形为G 因素。方框1、2、3的测验为S 因素。显然测验3比测验2和1占有更多的共同因素。但是1、2、3的测验都有自己的S 因素,同时,它们之间又有共同因素,即G 因素(一般能力),斯皮尔曼将G 因素的存在设想为某种心理能量,任何智力和认知活动都由心理能量驱动。这种能量进入特定的神经群中时,便促成特定的智力或认知操作。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同一种能量在不同发动机造成不同的运转方式,G 为能量,S 对应为发动机。

斯皮尔曼通过各种测验分析后认为,一般智力较高的人,不仅认知明确无误,而且敏捷迅速,注意既易集中,也善于分配。他认为一般智力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在不同人种中也比在同一人种中的差异更明显。这就是说人的聪明程度即智商是遗传的,历史上关于智力或智商遗传的争论,自从高尔顿提出以来从未停息过。目前还有人把智商高低和长寿联系起来。2004年6月7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发表丹·塞利格曼题为“富人为何更长寿”一文,文中说到:特拉华大学社会学家和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家伊恩·德里认为,富人寿命长主要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这一论点的依据有多种不同的观点,而且全都有充分的文件资料。其要点是:(1)社会地位与智商和其他智力标准对健康明显有正面的影响;(2)智力与“保健知识”(指一种理解并遵循疾病预防与治疗指令的能力)密切相关;(3)智力也与前瞻能力,如避免确定的健康风险(包括吸烟)相关。

关于这些论点,作者解释说:

第一点是几十年前就已得到确认的。在现代发达国家中,收入与社会地位中0.5%的因素与智商相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智商不能决定一切,但也清楚地证明,它对人们最终的社会状况有很大影响。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专业和技术”人员的平均智商为111,非技术工为89。一个智商在76到90之间(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美国人,他的生活贫困的可能性比智商高于125的人大7倍。

第二点:聪明人往往最了解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保健知识水准现在比以往更重要。过去,健康与长寿方面的长足进步取决于公共卫生、免疫和其他不需要普通民众做出决定的措施得到改进。但是,今天的主要健康威胁是慢性病——这不可避免地要求病人参与治疗,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了解正在发生的情况。

第三点:生活方式问题。在下层人群中,吸烟、肥胖和不爱活动的生活方式更为普遍。疾病防治中心200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过健康生活的可能性比高中以下学历者大两倍。

这就是说,智商、能力、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长寿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怎么样,恐怕还要争论下去。这和关于G 因素及S 因素之间的关系一样,在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论后,有人发现在一般能力(G)和特殊能力(S)之间还存在着一种R因素,如算术能力、机械能力、语言能力等中间因素。

这些中间因素在某一种活动中共同存在,而不是在所有活动中共同存在的。这样就出现一些群因素的问题。关于群因素的理论有多种说法,下面先介绍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