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20700000070

第70章 保留好吃小亏的习惯

或许你不信:不肯吃亏的人往往会吃亏,而敢于吃亏的人却可以占到便宜。但事实就是这样。

一天,一位胖大嫂在公交车上为了抢座和一个小姐吵了起来。

“眼睛瞎了吗?这个位置是我先看到的!”年轻小姐一点也不让步,“你先看到的?看到有什么了不起的!谁先抢到了就算谁的!”胖大嫂一听更来气了,“抢?亏你打扮成这样,说话却这么没素质!不知礼的女人,我看你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听到这话,那位小姐急了,站起来就推了胖大嫂一把。车上的乘客一看动手了,连忙上来劝解。可这位胖大嫂外号就叫“不吃亏”,被人给推了一下怎能不还手,于是冲上去和那位小姐对打了起来……回家后,丈夫吃惊地看着胖大嫂蓬乱的头发和脖子上的伤痕,问:“这是怎么了?”胖大嫂往沙发上一坐,得意地说:“在公交车上和一个臭女人打起来了!不过我可没吃亏,那个女人的脸都被我抓花了,看她明天怎么上班!”说完一摸脖子,突然惊叫了起来:“项琏?我的项琏哪儿去了?”她的项琏不知什么时候被拽掉了,那可是两千多块钱呀!胖大嫂嚎啕大哭,不肯吃亏的她还是吃亏了!

这位胖大嫂自诩“不吃亏”,一定要处处占人家便宜才甘心,但到最后却吃了大亏。可以说,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这种不肯吃亏的习惯,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权衡一下得失,有便宜就往上冲,可能吃亏的话就躲得远远的。然而事实证明:不肯吃亏的人往往会吃亏,而敢于吃亏的人却可以占到便宜。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临。两国一向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看着对面梁国的瓜地,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做得不对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跟着学,那样太小气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后虽然不大情愿,但还是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晚梁亭的人都悄悄过来替他们浇水。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生活中,人们如果愿意吃些小亏,那么以后也必会有大便宜可得。

就拿邻居相处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事来说,人与人之间没了成见,彼此和睦的时候,鸡毛蒜皮,大家可以付之一笑。而一旦有了成见之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直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方关门重了,咳嗽的声音大了,洗衣服的水流过来了,往往都是惹你生气的根源,因为你会把这些事统统看作是故意的。

邻居相处,小小的误会在所难免,但千万别凭一时意气,吵开了头。争吵一旦开始,以后就处处都是吵架的资料,结果就会闹得鸡犬不宁,成为生活上的一大威胁。遇事忍一口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耐一时并不难,而且以后的好处是无穷的。

“吃小亏占大便宜”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道德,可如果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舍得吃点小亏,维持了和睦的生活氛围,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工作中,也应该学会吃点亏。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但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

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老板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那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

他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一样!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他这么说。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还不错。

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现在,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作者的信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质……由此看来,他这下真的占到了便宜!

吃亏就是占便宜!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记住这一点,这是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做事能力,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办法。

总之,一个人只要好吃小亏,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