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阳光的心态(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20100000030

第30章 心病还需心药医

抑郁现象非常普遍,但并不可怕,只要及早地予以科学地应对,会很快好起来的,哪怕是已到达抑郁症的程度。

抑郁是指在引起抑郁的情境得以改善之后,个体仍表现为沮丧、灰心、无望,对周围事物和活动缺乏兴趣,同时伴有自卑与自罪感,甚至有自杀企图。

应当说,每个人都有过沮丧、灰心、无望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曾患上过抑郁症。有时候抑郁是源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心爱的人去世,失业,或婚姻破裂。但大多数人都能渐渐适应过来。抑郁症与一般的精神不振的区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情况严重的程度上的差异。

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指出,严重抑郁的典型症状包括:

睡眠习性明显改变;没有胃口,或体重下降,或两者同时出现,又或吃得太多,体重增加;持续的忧愁、焦虑或空虚感;感到无望悲观;感到愧疚、无用、无助;疲劳或精力减退;想及或谈及死亡、自杀,或表白了自杀意图,甚至已有行动。

美国作家成廉·斯蒂伦曾对“种种可怕的抑郁形态”作过深刻的描述,其中有自怨自艾、自觉无用等感受,觉得“满腹忧伤而毫无人生情趣,甚至感到恐惧和精神错乱,特别是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焦虑感”;随后,智力受损的症状也开始出现,如“思维混乱,注意力涣散、健忘”等;以后,看问题的眼光也“完全扭曲”,有一种“头脑被难以名状的毒潮所吞没的感觉,而这种毒潮把人生的欢乐抹杀得一干二净”。与此同时,生理的反应也出现了,如失眠、感觉如行尸走肉、“麻木不仁、无精打采、气息奄奄”。更进一步,则感到生活全无乐趣,“吃饭如同嚼蜡,其他感官享受也索然无趣”。最后,任何人生希望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恐惧又无孔不入”,使人绝望地感受到似乎唯有自杀才能脱离无边苦海。

抑郁现象非常普遍,但并不可怕,只要及早地予以科学地应对,会很快好起来的,哪怕是已到达抑郁症的程度。但如果只是消极应对,那情况可能会愈来愈严重。

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做了一次全美调查,发现只有1/3的抑郁病人曾经求诊。可是,一旦获得治疗,有八九成的病人可因新药物和疗法而病况缓解,而且只要周围的人及早注意到问题,而病人也立即开始治疗,甚至可以不再复发。这种情况若不医治,便会经常复发,而每复发一次,再次复发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第一次发作未治的人,有半数会第二次发作,第三次发作后,有90%的可能第四次发作,因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时策有:

1.转移注意

尽可能别总是想着让你郁闷的事,也别老想着你正有抑郁表现或抑郁症。想点别的,好吗?

有学者认为,抑郁情绪持续或缓解与否?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们对其的思索是否适可而止。如果抑郁者忧心忡忡,多半会使抑郁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抑郁症患者焦虑的事情不少,但都与抑郁症本身有关,如我们感到心力交瘁、精力不济、缺乏动力、工作效率差等。一般来说,对这种情况他们很少采取实际行动加以改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霍克斯玛曾对抑郁症患者思索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她举例说,这些人常常会“让自己离群索居,感受自己心情有多么沮丧,担心由于自己情绪低落,配偶会不会理睬自己,害怕不断受一个个不眠之夜的煎熬”等。

2.采用认知疗法

有研究发现,对于轻度抑郁症,有助于改变抑郁症患者思维定式的认知心理疗法,其疗效并不比药物差,而且更有利于防止轻度抑郁症再度发生。对治疗轻度抑郁症来说,有两种认知技巧尤为有效:(1)学会在冥思苦想中对担忧的问题质疑,想想这样看问题是否正确,是否还有更多积极选择;(2)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愉快且能转移忧思的活动。

3.去享受生活

有人提出,缓解抑郁症的常用方法是通过享受生活让自己振奋愉快。心情抑郁时,人们常通过洗个热水澡,吃点美味佳肴,听听音乐,或做爱等,来减轻其郁闷情绪。妇女心情不佳时,通常的缓解办法是上街给自己买点小玩意儿或吃点东西。妇女到商店里,即使不买东西,仅仅随处逛逛心里也会舒畅。

4.给自己一个成功体验

还有一种方法是设法取得一个小小的成功,如处理好家里某件拖延已久的杂事,或做做早就打算要搞的清洁卫生。改善自我形象也有助于解闷消愁,哪怕是穿着整洁得体也好。

5.做义工去

缓解抑郁症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助人。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的原因就在于沉溺于自己的苦闷中。如果移情于他人的痛苦,热心帮助他人,就能把自己从抑郁情绪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泰斯的研究发现,投身于志愿者助人活动是改变心境的最佳办法。然而,这也是人们最少采用的办法之一。

6.服药

如果以上方法都还不行,最后的选择应该是服药。请注意,我们认为服药是最后的选择,而不是最初的选择。服药对抑郁症的治疗是有效果的。据医生说,病况严重的人吃过抗抑郁药,有些会在4~6个星期内好转。我们还是认为,在服药的同时,以上方法仍需采用。这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