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阳光的心态(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20100000025

第25章 用情绪疏导法走出压抑

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

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挫折与压抑感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蒋某是某理工科院校三年级学生,他作了如下自述:“近半年来,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总不能安心学习,手中拿着书却心里老想着别的事,成绩一落千丈。我分析这可能是由家庭情况造成的。我在家里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快乐过,难以忍受母亲野蛮的态度,所以从我懂事后从未叫过母亲,也不知现在应如何对待母亲。以前和小叔家的关系还不错,半年前和他们的关系也搞得十分僵,由此影响了学习的情绪。我于1990年考入该校。家中有母亲和比我年长十一岁的哥哥。我从小与祖父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在我上大学第一学期时自杀了,我在奔丧期间自己未掉过一滴眼泪。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尽管很聪明,却初中未毕业就早早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我的小叔叔是大学生,母亲是农村姑娘,很厉害,经常与我的叔叔、婶婶吵架,同时又时常迁怒于我的父亲。父亲为人很老实,从早到晚很少说话,只知道干活。我七岁离开祖父母回到了父母身边。从那时起,母亲攻击的矛头转向了我,常因一点点小事就骂我,甚至于打我。在我不注意把大便纸扔在便池中没冲下去时,母亲竟让我用手拿起来放到书包中。我学习成绩很好,经常看书到深夜,母亲就骂我是讨债鬼,一天到晚什么事情也不做。父亲为此很为难,但最后总是向着母亲说话。上高三时,我觉得精神在家庭的压力下快崩溃了,不想参加考试了。但在小叔叔、婶婶的帮助下。我鼓起勇气参加了高考,总算获得了好成绩。因此我把叔叔婶婶当成了亲人。我与叔叔、婶婶家的关系很好,他们给予我真诚的帮助,但是二年级寒假我在叔叔家时,叔叔因看不惯我抽烟、喝酒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而批评了我。我感到十分不满,与叔叔吵了起来,提前回校了。现在我觉得世界上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即使是以前对我比较好的叔叔也疏远了我,由此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心情感到十分压抑,性格逐渐变得孤僻。”

这一案例是由于家庭不幸遭遇引起的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抑郁,多愁善感,自感精力不足,寡言少语,遇事感到困难重重,生活中缺乏兴趣和爱好,有时对人多疑,生活中没有情趣,没有可靠的朋友。由此大大降低了社会的适应能力,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反应迟钝,学习效率降低。

对这类患者宜采用心理疗法,其步骤可考虑这样安排:情绪疏导法——摆脱抑郁、焦虑,让患者发泄自己苦闷的情绪,加强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然后让患者认识到人生遇到矛盾、挫折是常事,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同时帮助患者了解自我承受力比较脆弱的特点,使其学会用积极的方法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