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阳光的心态(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20100000022

第22章 调整自我封闭的心态

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自我封闭是一种对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指个体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他人来往的行为。

1.自我封闭心理的特征

(1)普遍性。即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

(指子女成家居外)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

(2)非沟通性。正常人都有相互交往的需求,而有封闭心态的人则不愿与人交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往往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达情感和志向。

(3)逃避性。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具有这种异常心理的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受波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4)有孤独感。自我封闭者把自己与世隔绝,也就没有什么朋友,时常感到很孤独。

(5)不愿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种社会习俗,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有些大男大女宁愿独身也不愿成家。这些大龄男女青年,或者回避现实,或者期望过高,都将自己封闭起来。

(6)社交恐惧。多表现在性格内向者身上。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他们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只要有人一说点什么,就赶紧自我对号入座,心里紧张起来。他们最怕到公开场合去,在生人面前常显得束手无策,于是干脆躲在家中不出来。

(7)自责心理。有些人因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如偷过东西,看过黄色录像,违反过交通规则等,也许并未受过惩处,但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

(8)消极的自我暗示。有些人因个子特别矮小,或特别高大,或有某些躯体缺陷,或容貌丑陋等,于是格外注重个人形象,总是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非常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上述特征中,前四种为自我封闭心理的内在特点,后四种为自我封闭心理的表现特征。

2.自我封闭心理的成因

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因此应尽快调整自我封闭的心态。

这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发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

一年前,赵某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宴会回来,突然感到莫名恐惧,不敢外出见人,多方治疗无效。为此妻子大为恼火,骂他中了哪门子邪,后来听朋友说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于是便来到了心理咨询所。

“我两年前下岗,自己开了一家百货店,生意挺不错。不久,街坊一位长得挺‘帅’的哥们也开了一家更大的商店,开后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一次我和他一同去赴一位朋友的生日宴会,都是同行,他大受朋友们的欢迎,不少人争着和他聊天,像众星捧月似的,理我的人却很少。于是顿感心中不安,中途退席回家。从此,不时感到惶恐不安,老为自己绝不可能超过他而感到害怕。开始还只是怕和他在一起,后来连见到他也害怕,整天惶恐他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不久,就连顾客上门买东西也感到害怕。无法继续营业而停业待在家甚至不敢出门会客,如此情况已有一年多了。”

赵某的症状,属于异常心理中的自我封闭心理症。赵某参加宴会,自感不如那位“帅哥”朋友,于是产生恐惧,并且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害怕见面,不能营业,不敢出门会客,躲在家里,这是典型的因社交恐惧而造成的自我封闭。

王某是一个中学生,他的故事也是如此。

“1996年4月,我们语文老师的钱包被盗,当时只有我一人在他的办公室补习功课。过去我曾因小偷小摸受过学校处分,后来我痛改前非,再也没干过。这一次也确实不是我偷的,可同学和一些老师都怀疑是我干的。有些人当面质问,有些人旁敲侧击,我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从此我终日不安,深感委屈,精神负担很重,总觉得有人在议论我,于是开始迟到和逃学,成绩也直线下降,终因怕见老师和同学而休学在家,不敢见人。这种情况已有两个多月了。”

王某患的异常心理属于自我封闭心理,其表现为严重的自责心理。本来老师的钱包不是他偷的,但由于过去有前科,招来老师和同学的怀疑,导致自责自贬,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只有休学在家,不敢见人。

自我封闭心理症在心理调适及治疗过程中,必要时应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治疗法即联系家属、同学、朋友、患者所恐惧的对象等,做好他们的工作,取得他们真诚密切的配合,这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患者所惧怕的对象如能热情友好,紧密配合,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左右患者疾病康复的作用,不可忽视。适量的药物治疗有加快疾病康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