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心态引领成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9700000020

第20章 以平常心化解嫉妒

嫉妒是一条毒蛇,使平庸者变得疯狂而残忍,在渐次增长的恶妒中无情地伤害别人并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无辜者却被摧残得鲜血淋漓。

嫉妒比自卑和自高自大要可怕得多。它从心底一出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吐着红色信子,所及之处总使别人致伤致残,甚至致死,这种可怕的心理就是嫉妒。

某省的一偏远山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无论男女,出山的很少,婚姻结合也都是当地“自给自足”。某年山村分配来一城里的师范毕业生当教师。小伙子干净整洁的服饰、洒脱活泼的性格、渊博不凡的学识,像一条清亮的河流给沉闷的山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像一朵艳丽的花招来山里的小姑娘围着他蜂飞蝶舞。可是,时间不长,小伙子竟遭杀害,凶手是当地几个“光棍”。审讯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杀害这个年轻的教师。其回答竟令人瞠目结舌:山里的小姑娘都围着这个教师转,而瞧不起他们。多么简单、荒谬的杀人动机!不用过多思考,造成这一悲惨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山里男人的嫉妒,在这个出色人物面前,他们想的不是向他学习,努力调整自己,改造自己向他看齐,与他公开合理的竞争,而是以恶毒的手段铲除对手,满足自己落后的私欲,令人可恨之余又觉得十分可悲。

嫉妒是一条毒蛇,使平庸者变得疯狂而残忍,在渐次增长的恶妒中无情地伤害别人并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无辜者却被摧残得鲜血淋漓。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光彩有意义的?面对别人的辉煌时刻又该如何正视自己的平庸?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正确地确立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的位置,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嫉妒别人,以一颗平常之心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哪怕是一份最平常的人生也自有它的珍贵!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富人区》。写的是他一次旅美的经历。文章是这样的: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富人区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幽雅、宁静、舒适,真好比人间天堂。我忽然有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住在这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我这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我将来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住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日本人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朋友的那个问题,便问日本朋友:

“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样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这个日本朋友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人真厉害。我想。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之中说到他们城市发展很快,已经出现了国外那种“富人区”了。我饶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况,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水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大狼狗。我无意中想到问过美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便又问他:

“有没有去富人区参观呢?”“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这位南方朋友说。“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能把那小子宰了!”我听了怔住。难道嫉妒真是中国人的专利?瞧瞧,人的心理真是各具千秋,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也会随着人文环境的变迁和文化层次的提高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