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心态引领成功(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9700000012

第12章 谨防患上孤独症

“孤独症”这个词在精神病学中意思是;退缩与自我专注,源自希腊语“avtos”意即“自我”。孤独症又被人们称力自闭症。

提起孤独症,除了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和患者的父母,一般人很少听到这个名字,甚至连一些医生对此都不了解。其实,孤独症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儿童行为异常,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精神疾患。它的确令人可怕,甚至于目前的医疗科技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治好这种病,它给患儿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几乎终生的无奈。

有这样一组数据:据1999年3月24日《北京科技报》

上登载:“年龄在8~10岁的孩子中每10000人就有4~5个带有孤独症行为的患者。在15岁以上的每10000人中就有12~20……”这些数据令人震惊。据各国有关人士反映,这种病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在以不同形式增多。目前,在我国孤独症患儿有50万左右。

孤独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怪病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孤独症等,但最严重的要算孤独症。它的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语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孤独症儿童常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到两三岁时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不能说正常孩子会说的话,人称代词也分不清,而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社会交往存在障碍,通常表现在不合群。喜欢自己玩,对参加一些集体游戏,特别是一些角色游戏感到不理解,另外还表现多动不安。我行我素,不听话,不模仿,不学习等;兴趣范围狭窄,刻板,不喜欢大多数孩子喜欢的东西;另外还有知觉异常,如摔倒不知道疼;有些存在智力和认知方面异常。

“孤独症”这个词在精神病学中意思是;退缩与自我专注,源自希腊语“avtos”意即“自我”。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它目前还是一种终身疾病。据国内外专家初步研究证实,儿童孤独症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待有关,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孤独症的特点是自我封闭,没有与外界交往的欲望,拒绝接受外界的信息,患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949年,外国医生凯诺教授第一次把这些孩子描述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早在80年代初,北京的陶国泰教授就曾报道过4例,但孤独症这一名称,在进入90年代以来才为人们逐渐熟悉。1993年12月27日,北京市成立了以杨晓玲教授为会长的道家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标志着攻克孤独症这一顽固性堡垒的战斗在我国揭开了序幕,也标志着这种严重影响儿童的感知、声音、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的精神系统疾病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不容人们忽视。近年来,我国一些医疗人员在各个方面都做了不懈的努力,进行了多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目前,国内治疗孤独症的地方有北京、青岛、重庆、南京和上海。主要治疗手段有三种:一对一的训练;集体训练;感觉综合训练。

一对一的训练是指医生和孩子对坐在一张桌子的,通过强迫孩子和你对视,用眼光来交流思想,主要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主要包括认知学习,让孩子听指令,指出一些带有简单图形的卡片和实物来,从而达到认识这些东西的目的;手眼协调训练,主要通过一些精神动作,如串珠子,剪图形等活动来进行;相配木卡训练,在几个实物中,让孩子找出两个简单一样的,然后再逐渐增多相同东西的数目,依次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还有通过书本和实物认颜色,认形状等。再大一些的孩子,便可以做一些认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语音交流、讲故事等事情。集体训练主要通过让孩子在一起做游戏,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十几个孤独症的孩子学习拉起手,一起来走路、蹦跳,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譬如采取让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进行唱歌表演,大家共同进行发声训练等;让他们一起做早操,模仿小动物跳等。

感觉综合训练则主要通过走平衡木、玩滑梯、滑板爬、跳蹦蹦床等一些运动,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对于那些不能在医院接受系统训练的患儿,家长要定期来医院咨询,通过医生制订的训练计划,在家对孩子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主要有认知训练,孩子通过家长指令来认识一些简单的图片、颜色和数字;找出孩子的强化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在让孩子接受指令过程中,进行一些表扬和鼓励;训练的时间要从10分钟逐渐延长到45分钟,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接受了某项指令,必须立即进行强化。在家庭训练中,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训练中孩子出现暴躁时,可以暂停一会儿;要多鼓励少批评。

对于孤独症患儿,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明显提高,其中部分智能较高的孩子甚至可以获得正常人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