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9200000014

第14章 百用百灵的成事手段(1)

用心做好一件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些格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用心一处,不要蜻蜓点水。

孔子一生怀才不遇,只好四处流浪,背井离乡。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一****来到了楚国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于天气炎热,孔子及其弟子们便在林中歇息避暑。

正在这时,忽然看见一位身手轻捷的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捉蝉,伸手一接便是一只,就好像是在变戏法一样,看得大家目瞪口呆。

孔子趁老人休息的时候,走上前去,向老人请教捉蝉的方法:“一会儿就捉了这么多,你有什么秘诀吗?”老人说:“在五六月间里,我学着用竹竿头接运泥丸。开始接运两粒泥丸,使之不失坠,经过这样的练习,我捉蝉时失手的次数就不多;然后再依次增加泥丸的数目,到接运五颗泥丸而使之不失坠的时候,就会达到我现在的境界。我操纵我自身,就好像砍断的大树;我伸出手臂,好像枯槁树木的枝条。天地虽然大,物品虽然多,我心中仅仅知道蝉的翼。任何事物都不能干扰我捕蝉的心思。照这样的办法去做,怎么能捕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看来做任何事用心专一,不瞻前顾后,就可以达到神妙的境界啊。”

老人说:“你是穿大袖宽衣的儒者,怎么问这些事呢?好好地把我这一套技术记述下来,传给后人。”

另外还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楚国一位著名的钓鱼能手名叫詹何,据说他能够用一根蚕丝作为钓线,用芒草针作为钓钩,用小荆条或小竹条作钓竿,用半颗谷粒作诱饵,不管是在水流湍急的河中,还是在八百尺深的潭里,钓出的鱼要用车才能运走。而且他的鱼竿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坏。

楚王也听说了詹何的钓术,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于是把他召来,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本领。

詹何笑道:“先父曾经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叫蒲且子的人射鸟,用很弱小的弓,在箭上系上极细小的丝,趁着风势射出去,能够把在青云之上飞行的大雕射下来。他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动作灵敏。我从他射鸟中得到启发,就专心致志地琢磨钓鱼的诀窍,经过了五年之久才把这一套手艺练就。现在,当我在河边钓鱼的时候,我就能做到心里不去想任何别的事,把钓线抛入水中,钓钩沉到水里之后,我的手脚就不轻不重,任何事情也不能打乱我。我一动不动,两眼静静地注视着河水。鱼就会以为我的钓饵是水里的尘埃或者水中聚集的泡沫,不知不觉地吞了下去,我顺势轻轻一拉,大鱼就被我钓了上来。这就是我为什么能成为钓鱼能手的道理。”

楚王说:“原来如此啊。要是我治理楚国能够引用这一道理,那普天之下的管理也就轻而易举了,你说是吗?”

詹何说:“是啊,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做事情只要坚持做到两点,就能顺遂人意:一是用心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二是勤学苦练,熟能生巧。而现在很多人却做不到这两点,对事物一知半解,还自以为是,“满罐子不响,半罐子丁当”就是对某些人的生动写照。

想做就全身心投入

美国著名演员菲尔兹曾说:“有些妇女补的衣服总是很容易破,钉的扣子稍一用力就会脱落。但也有一些妇女,用的是同样的针线补的衣服、钉的纽扣,你用吃奶的力气也弄不掉。”做事是否认真。体现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敬业精神。只有那些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和满腔热忱的敬业精神的人,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这样的人也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人类的历史,充满了由于疏忽、畏难、敷衍、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如果每个人都能凭着良心做事,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不少的惨祸,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青年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大部分的青年,好像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踏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目前所做的职业,才能使他们渐渐地获得价值的提升。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毛病可以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荡产;相反,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旧金山一位商人给一个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10000蒲式耳大麦,单价1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原意是要说:“不,太高。”

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一个逗号,就成了“不太高”。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1000美元。

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着充分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养成了做事务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必定会感到无穷的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认真的精神,其实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事能否认真,与是否有耐心关系密切。许多人做事只图快,只图省力气,怕麻烦,于是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经不起检验的。现在市场上许多劣质产品使消费者吃尽苦头,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制作者不愿耐心地按工艺要求做,结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如一堆废品。商品社会让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了。金钱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我们的耐性,把我们搞得无比浮躁。而这种“浮躁”,这种“缺乏耐性”,正是为人做事不再认真、充满着“浮躁心”的突出表现。

能否认真做事,不但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更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认认真真”与“清清白白”是不可分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只图自己安逸和舒服,只想着走捷径取巧发财的人,是不会劳苦地、耐心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好该做的事。认真做事的前提,是认真做人。

世界上的任何事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就是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严格按规则办事做人,就是在别人苟且随便时自己仍然坚持操守,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

行动产生奇迹

一位美国老太太从纽约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抵达后,记者问她,您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她回答得非常轻松:“我迈出了第一步,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这样。当我走了第一步,接着便有了第二步,然后再一步,一步一步的,我就到了这里。”

要成功,你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你必须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迈出第一步很难很重要,这表明你已经开始行动了。一旦行动起来,如果你决心成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就会进入状态,你就会背水一战,你就会积累冲劲。冲劲将有助于你走向成功,因为行动起来的冲劲能够比较容易地克服一些障碍。一匹狂奔的战马,再大的障碍也很难阻止它前行。

智者虽有千虑,如果不立即行动,也将一事无成。愚者虽少智慧,只要在行动中磨炼自己,也将心想事成。

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提醒自己:立刻行动,首先迈出第一步,切勿坐失良机!

圣经上说:“如果没有行动就等于死亡。”行动起来总会带来价值,没有行动就没有价值。只要你强迫自己迈出第一步,继续前进就不那么困难了,只要你立刻行动起来,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很容易。

史泰龙出身贫苦,10岁时父母离异,13岁便辍学在家。只因看了一场由世界先生史提夫利夫士主演的电影之后,便狂热地爱上了电影,并立志成为电影演员。尽管他知道自己有口吃的毛病,又没有文化,人长得又不特别漂亮,但是,他全然不顾,立即开始了行动。他找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名录,开始照着上面的地址,一家一家地去推荐自己——讽刺、挖苦、嘲笑——没有一家公司接受他。

“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做得了电影演员呢?”“算了吧,我们才不会要你哩。”“走远一点,这里不是你做梦的地方!”……越是这样,史泰龙越是觉得:“我一定要成为好莱坞的电影明星。”“你死了这条心吧,不要再来了,我们公司不欢迎你。”在第1000次遭到拒绝后,史泰龙没有灰心,而是根据自己1000次行动全部遭到拒绝的实际体验写了题为“洛奇”的剧本。然后又一次一次地走进一家又一家的电影公司。终于在第1600次的时候,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但不是由他来主演。尽管此时他饥寒交迫,他还是说“No”。

在第1855次时,史泰龙如愿以偿。他主演的《洛奇》一炮打响,他成为了超级巨星。没有行动,就没有史泰龙的一切。我们也一样,整天思前想后,而不敢挪动一下脚步,必将一事无成。

有好多人总是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机会跑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敢行动,怕准备不充分,会失误;怕一脚迈不好,会跌倒。当他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却又时过境迁,再采取行动已经毫无意义了。

很多东西原本就是要在行动中去学习,去见识,去经历,不是事前可以准备的。你想事事准备好后再行动,也许永远也动不起来。因此,一旦你立定目标,就要当机立断,大胆地去行动。

成功只需每天进步一点点

美国科罗拉多州琅峰的斜坡上,倒下一棵大树。据博物学家说,这棵巨树的年龄约为400岁,枝叶葱茏,参天蔽日,400年的悠长岁月之中,遭遇了14次雷击、无数次雪崩、无数次狂风暴雨,仍然屹立不动,可是最后却被甲虫吃倒。甲虫成群结队,不停地从树皮蚕食到树心,使这棵尚在盛年的巨木轰然倒下。

闪电不可谓不凶,狂风不可谓不猛,暴雨不可谓不强,但它们都没有将大树打倒,而大树最终却倒在了小甲虫的嘴里,为什么呢?因为闪电、狂风、暴雨虽威力无边,但它们却缺乏持久性;小甲虫虽小,但它们却能一步一步地干下去,不放弃不停顿,终成大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力量薄弱的小人物,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进发,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样可以成就大事,完成大人物所不能完成的事。

日行千里而一劳永逸,不如日行百里而勤力不辍。无论你的起点多么低,只要不停留在今天的成就上,你的人生都将达到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后来靠着自学成为画家,并荣获世界******,然而他始终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一生中,画风至少变了五次!即便他已到80岁高龄,还每日挥毫不辍。有时,来了客人或他身体不适,不能作画,过后他也一定补画。正因为齐白石在成功之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流派风格。

自满将导致停滞,它是前进的终点。但是,你想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你就永远只能将现在当起点,不能因已有的成就志得意满。否则,你很快就会被那些更勤奋的人超越,成为落伍者。永远不让“发动机”熄火,在取得一点成就后,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以更大的热情去获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成功的要点。

当你制定了行动计划并且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目标就已经开始向我们招手。可是,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对我们的智慧、意志和毅力进行各种挑战和考验。这时,你也许会找到一些借口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但是,能够成功达成目标的惟一选择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没有任何借口。

许多人做事总想一开始就看见成果:做生意想一开始就赚钱;打工想一开始就受到老板重用……一旦不顺利,就怀疑自己最初入错了行,选错了公司,一门心思想放弃。

在现实中,很多人贪多图快,总想一举成功,这是一种可怕的暴发户的心理。事实上,多数工作需要人的耐心。你一点一滴地去做,才能稳稳当当地获得工作的成果,否则,便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不甘心放弃,但又没精神前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恨不得马上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你只能一点点积累成功条件,就像烧开水一样,一点点升温,最后你的事业终究会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