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8900000049

第49章 总想换班的女孩

丽影是个高三女孩,最近提出一定要换班,说在原来的班上没法上课了,太痛苦。家长和老师都很困惑:这是怎么回事?

在心理咨询室丽影讲述着她的故事:还是读初三的时候,先是我的同桌,后是我们班上几个,女生,总是伤害我。我的同桌对我的学习情况,好打听。据说她在家里狠劲地学习,可在学校里,却引诱我去玩。下课的时候,一见我在写作业,她就说:“唉呀,学习这么刻苦呀!”我的同桌和另一个女孩,经常在下课一唱一和地说我:“又学习哪?这么认真呀!”“是呀,就这样人家还说考不好哪!”考试前,别人问我问题,我说我也不很清楚。她们就说,考试排了第四名,还说不会。真虚伪呀!就这样,我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有一种不安全感。说起来,我也很自私。她们越是这样,我就越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读书写作业常常有意无意地连捂带盖,怕人看见。后来换了桌,总算到了毕业。

后来到了高中,我的同桌又和初中的那个同桌一样。

好像重复了初中时的生活。我又感到了那种被监视的感觉,感到特别不安全。而且这回更严重了。于是,我更少和别人交流,越来越不愿意在教室里学习了。有时一进教室,就想她们又该议论我了。后来换了座位,我还是怕走进这个学习环境,所以还是想换班。

丽影的问题不是换班可以解决的。因为,她不是遇到了什么实际的人际关系的麻烦,即使换个班,还会很快“复制”出同样的故事。在我们的沟通中,她几乎没有拿出一个有力的论据,来证实确实有人来伤害她。

丽影的痛苦基本是她“自作多情”的结果。她在人际关系的认知上有一个误区——她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互损的。事实上,人和人之间一般是不存在这种得失关系的,不是你少了他才多了,你减了他才增了,你矮了他才高了,你瘦了他才胖了,你退步他才进步,你少了智慧他才多了智慧。相反,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人际之间都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利和相容,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互利而不是互损。单就人的发展说,就是因为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人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假如丽影真的逃避了学校和同学,一个人关在家里,那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个废人,更不用说发展和有所作为了。过去,由于丽影是带着认知误区来看人看事的,就对人有了十分严重的戒备心理。这种心理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于是,就总是感到别人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时时损害着自己。这种心理的投射作用,正如“疑人偷斧”的道理一样。

结合具体事例,我们又谈了很多很多。丽影对此有了较好的领悟,表示不再换班,要尝试和同学们重新接触和交往。在结束会话之前,我给她安排了两项自我训练的内容。一是搜集证据,证明人和人之间的互利或互损;一是自然地和同学们交往,记录下来每一次交往中的好感觉。

不久,丽影又来到心理咨询室。她和我交流了对人际关系新的看法。她说她找到了很多的例证,说明人和人之间的确是互利的。同时她让我看了她关于与同学相处的好感觉的记录。她告诉我,在教室里不再感到那么有压力。有时候,同学们的做法还常常让她很感动。她说,我有信心走好高三这一年。

临别的时候,丽影脸上的笑容告诉我,她已经走出人际关系的认知误区。我想,丽影会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阳光。